一朵“上梅紅”打開千千結——新化縣上梅街道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紀實

一朵“上梅紅”打開千千結——新化縣上梅街道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紀實

(“上梅紅”志願者參加志願活動後合影)

一朵“上梅红”打开千千结——新化县上梅街道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纪实

(上梅街道組織“上梅紅”門店志願者召開“門前三包”座談會)

一朵“上梅红”打开千千结——新化县上梅街道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纪实

(“上梅紅”志願者積極參與“查防保”活動)

千年梅山,古城新化。

一個擁有152萬人口的國家級貧困大縣,目前正舉全縣之力打響脫貧攻堅硬仗。位於新化城區中心的上梅街道,轄區居民達到16萬,也是一個“巨無霸”。人口多,各種矛盾自然不少。據統計,過去上梅的上訪人數佔全縣的三成以上。然而,最近三年的數據表明,“上梅”由過去的“是非之地”變成了安寧祥和之所,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文明成為風尚,幹部隊伍充滿活力。

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使一個矛盾交織、管理難度巨大的地方變為浪靜風平、崇尚文明、生活舒適的幸福寶地?金秋時節,記者走進上梅,走大街、穿小巷、訪城郊,在普通百姓的良好口碑中,找到了答案。

點點“上梅紅”滿城春色美

10月8日下午五點,夕陽閃耀金輝。在上梅五小和燎原中學圍牆外的偏僻小路上,有十多個人正在忙碌,有的在清掃道路,將路上雜亂的石頭搬走,將垃圾打掃乾淨,有的在路旁清除雜草。一陣忙碌之後,一條敞亮的山路從樹蔭和草叢中延伸出來。這些人一律帶著紅帽子,穿著紅馬甲,套著紅袖章。記者走近一看,只見他們的衣服上都印著“上梅紅志願者”字樣。

在人群中,記者找到了花山群工辦主任、坪山壠社區第一書記陳堅良,他跟我們說起了這條山路的故事。

這裡是上梅五小和燎原中學共同的入校通道,位於城郊,屬坪山壠社區。兩校共有兩千多名學生,每天都有上百名學生要經過這條500多米長的山路。這是一條穿越亂墳崗的陰森小路,曾經樹木遮日,雜草生長,蛇蟲亂竄,還曾發生過女生被性侵的惡性事件。學生上學的必經之路,卻一直是孩子們心中的恐怖路。

今年5月以來,社區“上梅紅”志願者自發組織護路行動,接送學生,及時清掃路上垃圾,使恐怖路成為了安全路。陳堅良帶記者來到路邊正在建設中的一間房子,他說:我們在這裡建一個“上梅紅”志願崗,每天有人值班,師生過路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上梅紅”是什麼?“上梅紅”是志願者的代名詞,這種由普通群眾組織起來的群體在新化上梅街道形成燎原之勢,她深深紮根於百姓之中,滲透到各個領域和百姓的生活中,成為一種令人倍感溫暖的紅色。

永興社區的陳家院可不是一般的院落。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蹈海殉國”的陳天華五歲在此學習,紅軍長征過新化時這裡是紅六軍團指揮部。但是,垃圾遍地、雜草叢生就是她前兩年的寫照。28戶人家生活在這裡,都厭惡髒亂差的環境,卻沒去想怎麼改變。後來居民楊玉華、吳鳳娥兩口子帶頭清除院子裡的野草,將垃圾運走,使一個髒兮兮的老院子煥然一新。夫妻倆的行動帶動了更多的居民主動加入,慢慢形成了一支志願者隊伍,從搞環境衛生,到照顧院落的殘疾人,到關心青少年成長,教育他們遠離網吧,預防黃賭毒。如今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志願者隊伍。“上梅紅”成為了陳家院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紅袖章”迅速影響到其他社區。“上梅紅”不僅僅是風景,更是服務百姓生活、保護百姓安寧的神奇力量。

社區的環境衛生關係到每個居民的生活質量。“上梅紅”的出現,如一陣清風,使每個社區都變得整潔乾淨起來。北塔社區有一廉租房小區,1150戶3000多人。原來這裡由物業管理,但是物業費不多,人力有限,衛生狀況很糟糕,小區亂停亂擺,垃圾四處堆放,樓梯口雜物很多,居民生活環境極差。後來“上梅紅”出現了,14棟房子選好了“樓棟長”,有60人自願加入“上梅紅”。社區支書周政友說:居民衛生意識大大提高了,社區衛生狀況得到了根本改變,社會治安也好多了。下一步,我們要真正把廉租房小區打造成“幸福小區”。

一路之隔的大漢龍城是一個新落成的小區,在“上梅紅”骨幹龔厚球的帶領下,“上梅紅”志願服務開展得紅紅火火,小區環境優美,鄰里相處和諧,居民生活幸福。今年10月,小區一名70多歲的業主在家中暈倒,大小便失禁。老伴正急得四處叫人幫忙,4名志願者聞訊趕來,一邊給老人叫了救護車,一邊毫不嫌棄幫忙擦洗換好乾淨衣物,等到老人兒女趕來時,老人已經安全無恙。老人的兒女拉著志願者的手連聲道謝說:“多虧有了上梅紅,我們的生活才越來越幸福!”

立新橋社區是主城區,原來經常有人在大街小巷貼“牛皮癬”。“上梅紅”組建後,盯住“牛皮癬”不放。每一棟樓層層進行清查。“牛皮癬”粘在牆上很頑固,於是“上梅紅”志願者晚上用水浸溼,第二天再去一一清理。再發現有來貼“牛皮癬”的,“上梅紅”的婆婆姥姥會將其團團圍住進行教育,使其從此再不敢來。如今的立新橋社區找不到一張“牛皮癬”。街道上常有小販用喇叭叫賣,噪音擾民,90多歲的大爺反映給“上梅紅”,75歲的“上梅紅”謝婷娟立即出動,對小販進行教育,硬是將他的小喇叭關了。城管都很難管住的事情,“上梅紅”管住了。

“上梅紅”,就是百姓身邊一抹抹溫暖的陽光。

青石街社區有一位老人,今年70多歲,兒子癱瘓在床多年,老人就靠在街上賣點小東西維持生計。老人身邊的“上梅紅”志願者知道後,非常難過。61歲的老黨員張晚珍說:看了他家的情況,我們受不了啊,沒想到生活的差距有這麼大。於是,“上梅紅”立即組織為老人捐款5000多元。老人深感意外,接過錢,手不停地顫抖,眼裡滿含淚花。社區還有一位老人,最近幾年妻子得了癌症,老人身體也動不得了,天天在家哭。“上梅紅”知道後,經常有人上門去安慰,後來又聯繫到一個好心人給他家捐助了4000多元物資。

在青石街社區,所有“上梅紅”的電話號碼街坊們都有,哪家有什麼事,一個電話,就近的“上梅紅”就會立即趕到。哪家要出租房屋、哪家水管漏水了、哪家門沒有關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上梅紅”來關照。

在十字街社區,記者走進95歲老人吳素珍的家,這裡正在舉行“家風家教學習講堂”,老人74歲的大兒子肖寶田帶著老花眼鏡在講課,底下坐著10多個幾歲到十幾歲不等的孩子正入神地聽講。吳老家是一個有46人的大家庭,全家有9名黨員,家裡有16人加入了“上梅紅”,其優良的家教家風街坊交口稱讚。為了讓好的家教家風在青少年的心裡紮根,2017年下半年全家創辦了這個學習講堂。兩年多來,已有160多批近10000人次參加學習,不但有本縣的,還有長沙深圳北京的青少年慕名而來。

十字街社區的街道太窄,為避免車子將街道堵死,街口設置了一個升降器,一般情況禁止車輛進入。升降器由誰來管,曾經是一個難題。這個責任重大的免費活兒,後來由吳老媽媽的兒子67歲的肖求田攬過來了,他也是“上梅紅”。這可不是個輕鬆活,基本不能離人,有時深夜還要起來。一天早上,不到六點鐘,老肖接到電話,社區一男子突發疾病,病情危急,其80多歲的父親電話打給老肖。老肖正在外面晨練,接到電話,立即坐出租車不到兩分鐘趕到。幾分鐘後救護車來了,病人得到及時救護。病人家人給錢給老肖致謝,老肖說:要錢,就不是“上梅紅”了。

今年9月,婁底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倡導開展“查風險防事故保平安”群防群治守護家園行動。上梅街道立即進行了部署,全體“上梅紅”積極配合。在崇陽嶺社區,記者見到一段被拆除的圍牆。同行的幹部感嘆說:這次真是多虧了“上梅紅”!原來,中秋節那天,山雨欲來,颳起了大風。在工商銀行家屬區圍牆外,“上梅紅”發現有30多米牆體突然開裂,搖搖欲墜。圍牆有5米多高。每天都有大量的學生和居民經過,人流、摩托絡繹不絕,圍牆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志願者立即報告社區支書孫小中,孫支書馬上聯繫工商銀行,一道組織10多人迅速進行了拆除。隨手一推圍牆就倒了,現場所有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點點“上梅紅”,活躍在大街小巷,帶來了古城的滿城春色。

心有千千結一“紅”化冰雪

擁有16萬人口的“上梅”,既是人口的聚居地,城市建設的主戰場,也是各種矛盾交織的集中地。“上梅紅”的出現,生髮出一種神奇的力量,使各種社會矛盾迎刃而解。

“上梅紅講的話還真有用呢”,上梅紅協會會長奉敬輝對記者說。

永興棚戶區改造,需要拆除的房屋總量達1350餘棟。拆遷戶如此之多,被幹部們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特別是有38戶因為迎賓路改造拆掉了大部分,但留了一點點房子一直沒有拆除而成為“破敗的風景”。曾經招商多次,客商都擔心這些破爛房子無法拆掉而不敢來,是10多年都沒法解決的“癌症問題”。今年拆遷工作啟動,上梅街道決定藉助“上梅紅”的力量。於是,100多名“上梅紅”志願者自發組成20多個小組,三五成群敲門走進街坊鄰居家,拉家常講政策苦口婆心做工作,一次不行,就去兩次、三次。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里,好言好語說幾次,拆遷戶都想通了。更何況上門做工作的“上梅紅”志願者,有的本身也是拆遷戶,主動帶頭,大家不跟上來也不好意思了。經過“上梅紅”幾個月晝夜不分地配合工作,到目前為止,將近1200戶都簽訂了拆遷合同。幹部們紛紛稱讚“上梅紅”簡直是一支奇兵。

社區棚改到哪裡,志願者就跟到哪裡,哪裡的矛盾就會化解。兩年前,一位藥材生意老闆在立新社區盤下一個店面,該店面一直有一棚子搭在街頭,要拆除的話損失至少七八萬元。但是,城西市場改造是大事,棚子非拆不可。今年8月4日,立新社區“上梅紅”60歲的龔寧上門找到老闆,輕言細語講了城西市場改造給大家帶來的好處。起初老闆有點不情願,老龔就三番五次上門,並且說:“你是共產黨員,一定要帶頭哦。”老闆終於鬆了口:“老龔,就憑你這股韌勁,我也一定要帶這個頭,放心,我立即就拆!”

“上梅紅成為了政府與百姓之間重要的紐帶,她將政府的政策講解給百姓,讓百姓更加理解支持政府,又將百姓的呼聲傳遞給政府”,上梅街道的幹部們說起“上梅紅”充滿了感情。

今年下半年,縣城地下人防工程建設開工。該工程在城區中心位置。工程啟動,南北走向主幹道天華路需實行全封閉。天華路總長2160米,有居民10萬人左右需經此路出入。路封了,出行非常困難,車子也沒地方放,只能步行。當時居民怨聲載道,差點引發大規模上訪。上梅街道立刻組織“上梅紅”開展工作,每個路口從早上七點半到晚上八點半都有“上梅紅”進行交通勸導。大路封了引導走小巷,小巷常常引發小的交通事故,“上梅紅”就當街做工作化解矛盾。至今兩個多月,市民有序出入。人防工程進展順利,沒一人上訪。老百姓說:要是沒有“上梅紅”,新化城恐怕早就癱瘓了。

新化縣是人口達152萬的大縣,縣城交通一直十分擁堵。一位交警對記者說:堵車,在新化是常態,特別是春節等節假日,不堵車便是奇蹟。然而,奇蹟真的發生了。去年春節臨近,交警大隊跟上梅街道對接,希望“上梅紅”出動協助維持春節交通秩序。於是,600多“上梅紅”走上街頭,勸導交通。“上梅紅”非常敬業,在紅綠燈位置,兩人拉著一根紅繩,綠燈不亮決不放行。十字街社區的67歲老人肖求田,每天在人流高度集中的南門灣交通要道指揮車輛人群,活像一個老交警。市民都聽他的,大家很敬重他,見面都要向他問好。“上梅紅”創造了奇蹟,連續兩年春節,車水馬龍的新化城竟然沒有堵車!

鴻興村是上梅街道的城郊村。過去土地流轉十分困難,村民思想很難統一。“上梅紅”在村裡出現後,在土地流轉等工作中大顯身手。今年上半年,僅僅一週,村裡就成功流轉土地900餘畝。村裡有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87戶380人。上梅街道領導一直擔心幾百名搬遷戶會起風波。沒想到搬遷戶中也有了“上梅紅”,他們細心做工作,整個搬遷戶風平浪靜,安居樂業。村支書王豔桃說:有了“上梅紅”,村幹部的工作壓力減少了六成以上啊。

“上梅紅”在化解矛盾糾紛方面發揮著意想不到的作用。上梅街道人口達16萬,社情複雜,企業改制、徵地拆遷,矛盾多。上梅不穩,全縣難穩。縣政府最擔心的也是上梅。以往全縣的上訪人員上梅佔了30%多。近兩年全國“兩會”期間,沒有一人進京上訪。今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特護期,上梅無一人上訪,穩定祥和。縣信訪局長笑著對街道黨工委書記譚任來說:“如果都像你們上梅,我這個信訪局長就可以睡大覺囉!”

一夜春風吹 紅花朵朵開

星火燎原。

“上梅紅”由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目前的近10000人。一夜春風吹,紅花朵朵開。如今,行走在新化縣城的街頭巷尾,你一定會看到“上梅紅”。從古稀老人到花季少年,從家庭主婦到經商的老闆,都紛紛加入“上梅紅”的行列。人們心中對真善美的追求被徹底喚醒,一種崇高的榮譽感在精神深處開花,使“上梅紅”成為廣大群眾真心擁護、心中依靠、積極參與的榮譽的象徵。

十字街社區支書陽玲玲給記者講了晏新民老人參加“上梅紅”的故事:今年70歲的晏老,對“上梅紅”可謂一往情深,做起事情來總是全力以赴,什麼髒活都幹。今年8月6日,晏老家的對面樓棟死了一個人,家人將去世者的東西丟在街上。居民意見很大。晏新民和肖求田、謝俊傑等幾位“上梅紅”主動將這些東西進行了清理,運往垃圾站,還街道以清潔。兒女們免不了埋怨幾句,她充耳不聞,一心一意要做“上梅紅”。今年9月6日晚上八點二十,她路過一棟居民樓,看見兩撥人在吵架。她撥開人群走進去,說:“不要吵不要吵,我是‘上梅紅’,有什麼事我來處理。”大家一看她的紅馬甲和紅袖章,立馬停止了爭吵。原來,是租住在這兒的一戶居民家下水管堵塞了,水流到街上。一位82歲的老人經過時摔了一跤,引發爭吵。晏新民首先批評了住戶不該任水流到大街上,然後又對老人家好言安慰,並用萬花油在老人的傷處塗抹。一會兒,老人家說:既然“上梅紅”出面了,那就算哩。第二天,“上梅紅”志願者蒸了餃子上老人家去進行了慰問。住戶也立即將下水管道維修好了。

這位滿大街管“閒事”的老太太大家都很熟悉,但外人不清楚,她其實是一位身患尿毒症多年的病人。得病8年來,眼見得自己的病情一天天加重,透析由一週一次到了一週三次,心想自己恐怕不久於人世,與其在痛苦中等待死神,不如利用有限的人生積善行德。2017年,她聽說了“上梅紅”的事,便從床上堅持爬起來要去參加,兒女們想攔阻,沒有用。就這樣,她加入了“上梅紅”。每天清早起床,到小區打掃衛生,跟隨其他志願者上街疏導交通,慢慢忘記了自己是一個重病的病人。令醫生難以相信是,今年3月,她再去長沙的醫院檢查,身體奇蹟般地恢復正常,不用做透析了!

當初,“上梅紅”只有幾十人時,大家在樓棟打掃衛生做好事像是做見不得人的醜事,現在,“上梅紅”的隊伍迅速擴大,居民們都以參加“上梅紅”為光榮和驕傲!

玉虛宮社區的李傳幹,在新化可是一個“名人”。今年62歲的他是一位退伍傷殘軍人。原來在縣飲食公司工作,後來企業倒閉,他下崗了。後來他就成了“上訪專業戶”。他的號召力很強,經常帶領幾十個參戰老兵上訪。進縣政府就是“直通”,家常便飯。信訪部門怎麼做工作,他就是油鹽不進。後來,“上梅紅”來了,開始跟他聊天談心,他發現“上梅紅”裡都是他這樣的普通居民,心一下子就拉近了。慢慢地,他不再去上訪。2017年7月,他還帶動五十來個退伍老兵加入了“上梅紅”。站斑馬線,勸阻交通違章,清掃衛生,一個男子漢幹得其樂融融。後來他在社區當了樓棟長,更是起勁了,帶領退伍老兵,發揚部隊光榮傳統,維護交通,剷除冰雪,維修路燈,都成了份內事。如今他在街上走過,街坊還以為他就是一個電工師傅呢。

記者好奇地問他:“原來你為什麼那麼執著地上訪,現在卻執著地做起好事來了?”李傳幹不假思索地說:“主要還是心裡有結吧,那時心裡悶得慌,總覺得氣不順,現在黨和國家、縣裡、街道對退伍兵很關心了,氣順了,多做點好事,心裡舒坦”。

上訪戶加入“上梅紅”的遠不止李傳幹。工農社區43歲李霞紅也是一個。她因為土地徵收和房屋拆遷問題上訪將近10年,現在卻成了“上梅紅”的骨幹。掃黑除惡,她在居民中進行政策宣講。學生高考,她主動到學校疏導交通,送茶水。雨季來臨,資江邊洪水陡漲,她和“上梅紅”主動巡邏,及時上報情況,勸阻市民到水邊去。在社區,她每週一花兩小時清理社區雜草,消滅衛生死角。“加入上梅紅,我的觀念轉變了,我不再上訪。過去靠上訪體現價值,現在我要靠上梅紅體現價值”。

如今,“上梅紅”已擴大到上梅的各個小區,每個樓棟。“上梅紅”,將每一個人心中的春天喚醒了。探索不停歇“志願”成“智慧”“上梅紅”,是上梅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的經驗結晶,是新時代社會文明新實踐的突出成果。

行政區劃調整前的上梅鎮人口達26萬,是全省人口大鎮。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徵地拆遷任務十分繁重。近八年來就拆除房子2800多棟,徵地近萬畝。上梅的經濟總量佔全縣三分之一,信訪總量也佔三分之一。三湘大鎮,怎麼進行社會治理是擺在面前的大問題。新化縣委、縣政府對上梅的穩定發展高度重視。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文紅掛點上梅,幾年來和黨工委書記譚任來、主任劉桂初等深入一線調研,掌握大量情況,認真研究,不斷探索社會治理的嶄新路子。

2016年,上梅開始探索實行網格化管理。一個社區分6至8個網格,設立一名網格長。網格管理,雖然細分了管理區域,但管理方式並沒改變,且網格長素質不高,僅憑一個人要管理1000多人的區域難度不小。後來,他們想到能不能增加一些志願者來配合網格長進行管理?於是組織了志願人員,帶著紅袖章,在社區幫助搞衛生和巡邏。

2018年7月,上梅推出“樓棟志願服務”措施,每棟樓設一個樓棟長,有五六個志願者配合工作。志願者戴著小紅帽,身著紅馬甲,佩著紅袖章,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上梅紅”。

黨工委將“上梅紅”主要職責進行了明確,共八項:一是學習宣傳政策,使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戶曉;二是環境衛生整治,做到樓棟院落乾淨整潔;三是調處鄰里糾紛,小事不出樓棟;四是關愛弱勢群體,使病殘人員得到溫暖;五是關心青少年成長,使其遠離“黃賭毒”;六是開展社會治安巡防,防火防盜,禁燃鞭炮;七是進行交通秩序勸導,引導市民文明出行;八是完成上級交辦的其它中心任務。

八項職責,項項貼近群眾生活,關心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受到群眾的衷心擁護和踴躍參與。從樓棟到小區,從小區到社區,從社區到城區,“上梅紅”由點點星火逐漸形成一片火紅的喜人局面。

“上梅紅”的出現,使上梅街道的工作找到了一把“萬能鑰匙”,解開了許多曾經難以解開的“結”。社區治理由政府單打獨鬥到群眾共同治理,轄區交通秩序大大改善,環境衛生煥然一新,弱勢群體得到及時關照,幹群關係得到大大改善,上訪人數大大下降。據統計,2018年上訪總量下降百分之六十,百姓互敬互愛互助,文明新風吹拂著每一個角落,一股強大的正能量正從老百姓的心裡發出,一個充滿魅力的“上梅”呈現出嶄新的姿態。

為推動“上梅紅”朝著正確的方向可持續發展,婁底、新化兩級領導十分重視。今年農曆正月初七,婁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薦國,節後上班第一天就來到新化上梅的陳家院調研,詳細瞭解“樓棟治理”情況,並給予高度評價。新化縣委書記朱前明多次到街道社區,與“上梅紅”志願者親切交談,要求全縣上下推行“上梅紅”,全縣人民爭做上梅紅。縣委副書記、縣長左志鋒在財力上支持“上梅紅”的培訓評比表彰。上梅街道黨工委明確把“上梅紅”作為“一把手工程”,黨工委書記親自抓,專職副書記分管,組織委員主管。形成了黨工委、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樓棟志願者服務隊的組織體系。成立了“上梅紅”工作辦公室。每個社區設立一個上梅紅專幹。“上梅紅”工作情況與社區幹部工資掛鉤。

為了使“上梅紅”真正成為人人參與、個個稱讚的光榮群體,上梅街道在多種大型活動中大規模表彰獎勵“上梅紅”志願者,連續評選了三屆“優秀上梅紅”。對於在工作受到委屈的“上梅紅”,黨委政府做堅強的靠山。去年10月的一天,“上梅紅”志願者廖祥雲在街頭見一輛大貨車停在那裡堵塞了交通,老廖急忙跑過去,勸大車司機趕緊開走。司機長得五大三粗,光著膀子,不但不走,反而辱罵了老廖,說他“狗咬耗子多管閒事”。老廖心裡難受,在微信群裡說了自己的遭遇。時任新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力看到了,立即打電話給交警大隊長,要求嚴肅處理。第二天,司機在交警帶領下登門向老廖又是賠禮又是道歉。這件事讓老廖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上梅紅”,為社區管理創造了可資借鑑的好經驗。如今,上梅街道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社區管理正從“志願”向“智慧”邁進。在立新橋社區辦公樓二樓,記者看到牆壁上有一面牆的液晶顯示屏,社區總支書記黃億洲、主任曾鴻文為我們演示了“智慧”管理。坐在社區辦公室,就能清楚瞭解社區內的每棟樓宇的情況,有多少人,那個門裡住著哪戶人家,哪棟樓出現了什麼情況,都能適時掌握。群眾有困難和問題,可以通過手機APP反映。每個樓棟都有縣直機關、辦事處、社區各層幹部掛點,街道有指揮中心,有問題可以一起解決,真正實現“樓棟吹哨,幹部報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

一朵“上梅紅”,解開千千結。“上梅紅”步入信息化時代,必將帶來新的驚喜新的傳奇。(龍紅年 龍明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