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今天想给各位家长朋友推荐一部电影《少年的你》。这是一部值得所有家长观看,也适合中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赏的国产优秀电影。各校就快半期考试了,等半期考试结束,和孩子一起去影院看看这部电影,看完再和孩子一起结合实际校园生活,讨论一下相关主题,这是一个帮助我们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引导孩子健康进行校园交际的好机会。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电影描述了一个高三女生在校园霸凌面前的挣扎、抗争和被霸凌者深刻影响的命运轨迹。电影里的其若干细节无比真实地再现了我们身边真切常见却往往被我们熟视无睹的场景,同学出事后默默围观或者拿起手机拍摄看热闹的众生相,饭堂里带着微笑热情招呼却暗藏恶意的恶作剧,故意不给球的无视,刻意往身上砸过来的挑衅,当绝大多数同学无视时,连极个别安慰者的低声劝告都自带怯意,发现老师警察对霸凌者也是无可奈何时时不得不选择的默默隐忍,都让我们倍感唏嘘,难过落泪。这部电影,让我们得以直面校园欺凌的普遍性和隐蔽性。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电影中女主角陈念成为无辜的校园凌霸受害者,并不是因为她自己真的做错了什么,仅仅因为她和被欺凌到绝望跳楼的同学一起去抬了课间的酸奶,对方决绝一跳后,她脱下自己外套为同学盖上,因此被警察叫去问话。从此,她就成了那几个做贼心虚的害群之马处处针对和挑衅威胁的对象。

霸凌对象的被选定,一开始可能是随机的,但选定后,却往往是持续的,这才是最令人难过的地方。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可是施暴者本身就真的是天生的坏胚子吗?电影并没有非黑即白地把人物形象脸谱化。她们有着同样貌似无辜的面孔,无奈的生活和无助的精神世界。成绩好坏并不是霸凌者的标志,带头者魏莱就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她们的共性是背后有不被家人关爱的孤独和无助。说到底,这也是一群成长经历有各种缺陷,严重缺爱的,内心敏感渴望被重视的孩子。他们家长管教责任的失职和放纵,失序的家庭管理,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这部影视作品在相当程度上非常真实地,甚至是残酷地反映了青春期美好阳光的少年生活中,被深藏在阴影背后的那一小股不起眼却影响深远的逆流,让我们正视其危害性。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一个少年成长过程中道德价值观建设最重要的阶段。然而,中学阶段也是一群孩子自我意识强烈膨胀的同时,对

规则边界认知懵懂的阶段。他们明明很幼稚却自以为成熟,因过于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往往不屑于顾及他人,他们渴望朋友,被朋友重视和理解,希望融入集体有自己的话语权和归属感。当然大部分的集体圈子可能都是正能量的,积极互助的,却有一小部分同学往往在渴望交友的时候,是因为无知无畏而忽视了其融入那个小集体可能存在的危害,不知不觉中陷入邪恶却不自知。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小说中这样描述这群少年:“他们不像成年人伪善,所以他们看不起谁,讨厌谁,就光明正大表现出来,光明正大地欺压他,嘲笑他,孤立他,打击他。”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在其作品《黑客与画家》中,回顾了自己作为书呆子备受同学欺凌的中学时代,他认为:“在一个人产生良知之前,折磨就是一种娱乐。”“一群人在一起,选出一个受害者,居高临下欺负他,就会把彼此联系起来,一起攻击一个外人,所有人因此就成了自己人,这就是为什么最恶劣的以强凌弱的事件都与团体有关的原因。”。那么良知从哪里来?怎么避开损友不掉进这样的圈子?这绝不是学校教育单方面能解决的问题。一个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失职父母最容易带走的往往就是孩子的良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小北这样善良。小北之所以愿对陈念以死相报,也是因为陈念是唯一关心他“疼不疼”的那个人,这份不惜以毁灭自己的方式来拯救对方的浓烈激情中,同样有失理智和冷静。在这部电影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

父母缺位的孩子,自身命运毫无疑问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所以我非常推荐我们的家长朋友都能去电影院认真看看这部电影,在《少年的你》中,不但可以在我们逝去的青春回忆片段中找到少年的我们的侧影,还有助于我们去思考,作为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我们的孩子,如何引导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全面地正视他们的青春校园生活,做好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好的那些事。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我每次和孩子一起看完同一部电影,一定都会讨论一下,这种亲子沟通有助于我们互相了解对方的价值观,互相影响对方的认知。每一部来源于生活只是矛盾冲突更尖锐和情节更戏剧化的电影作品,都有很多的艺术元素呈现,如果不进行讨论,孩子也许不能正确地解读这部电影真正试图表达的意图,甚至理解走偏了我们都不知道。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陪伴中学生孩子一起看这部电影,让他们有机会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通过审视别人的青春,思考自己的人生。让他们有机会意识到青春期的张扬、放任,绝不是可以恣意妄为的理由,青春少年,做人做事也是需要有分寸有底线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对自己的经历和生活负责任。试想,如果陈念在明知道对方已经盯上自己,伺机报复自己的时候,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去保护另一个同样的被欺凌的对象,能鼓励对方去找家长老师求助;如果她被欺凌后有妈妈可以信任和依靠,任何母亲都绝不会放任这群小恶狼继续作恶,必定果断报警求助,保护女儿到高考后再带着女儿远走高飞;如果陈念对人性的恶有多一丝的防备和警惕,魏莱就不会有机会依然“天真无邪”地无视自己的过失,一步一步继续带着一脸“无辜”且热情的笑容要求跟她交朋友,她就不会有那么极度厌恶的失手用力一推,不会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不会付出四年的青春,以改变人生轨迹来为自己的单纯无知买单。

没有分寸的青春,就像脱缰的野马,后果不堪设想。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尽管结尾处导演为了过审给了我们一抹亮色,但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校园霸凌都这么极端,不是每个孤单的一心考出去的陈念都会遇到小北这种不顾一切的守护,不是每个陈念都能在如此受辱,付出惨重代价后还能云淡风轻地走上讲台,保持平和和克制,继续自己隐忍的努力人生。更多的隐形的校园欺凌,因为其不起眼和隐蔽性较强而在被欺凌的少年们心里留下或轻或重的一道道疤和坎,施暴者反而是真正的云淡风轻扬长而去,像魏莱临死前那样无辜烂漫地面带微笑步履轻快,做恶且不自知。

《少年的你》告诉家长:校园暴力离孩子有多近

本文选自随喜菩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