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今天想給各位家長朋友推薦一部電影《少年的你》。這是一部值得所有家長觀看,也適合中學生家長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賞的國產優秀電影。各校就快半期考試了,等半期考試結束,和孩子一起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看完再和孩子一起結合實際校園生活,討論一下相關主題,這是一個幫助我們走近孩子,瞭解孩子,引導孩子健康進行校園交際的好機會。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電影描述了一個高三女生在校園霸凌面前的掙扎、抗爭和被霸凌者深刻影響的命運軌跡。電影裡的其若干細節無比真實地再現了我們身邊真切常見卻往往被我們熟視無睹的場景,同學出事後默默圍觀或者拿起手機拍攝看熱鬧的眾生相,飯堂裡帶著微笑熱情招呼卻暗藏惡意的惡作劇,故意不給球的無視,刻意往身上砸過來的挑釁,當絕大多數同學無視時,連極個別安慰者的低聲勸告都自帶怯意,發現老師警察對霸凌者也是無可奈何時時不得不選擇的默默隱忍,都讓我們倍感唏噓,難過落淚。這部電影,讓我們得以直面校園欺凌的普遍性和隱蔽性。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電影中女主角陳念成為無辜的校園凌霸受害者,並不是因為她自己真的做錯了什麼,僅僅因為她和被欺凌到絕望跳樓的同學一起去抬了課間的酸奶,對方決絕一跳後,她脫下自己外套為同學蓋上,因此被警察叫去問話。從此,她就成了那幾個做賊心虛的害群之馬處處針對和挑釁威脅的對象。

霸凌對象的被選定,一開始可能是隨機的,但選定後,卻往往是持續的,這才是最令人難過的地方。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可是施暴者本身就真的是天生的壞胚子嗎?電影並沒有非黑即白地把人物形象臉譜化。她們有著同樣貌似無辜的面孔,無奈的生活和無助的精神世界。成績好壞並不是霸凌者的標誌,帶頭者魏萊就有優秀的學習成績,她們的共性是背後有不被家人關愛的孤獨和無助。說到底,這也是一群成長經歷有各種缺陷,嚴重缺愛的,內心敏感渴望被重視的孩子。他們家長管教責任的失職和放縱,失序的家庭管理,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這部影視作品在相當程度上非常真實地,甚至是殘酷地反映了青春期美好陽光的少年生活中,被深藏在陰影背後的那一小股不起眼卻影響深遠的逆流,讓我們正視其危害性。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中學階段,尤其是初中階段,是一個少年成長過程中道德價值觀建設最重要的階段。然而,中學階段也是一群孩子自我意識強烈膨脹的同時,對

規則邊界認知懵懂的階段。他們明明很幼稚卻自以為成熟,因過於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往往不屑於顧及他人,他們渴望朋友,被朋友重視和理解,希望融入集體有自己的話語權和歸屬感。當然大部分的集體圈子可能都是正能量的,積極互助的,卻有一小部分同學往往在渴望交友的時候,是因為無知無畏而忽視了其融入那個小集體可能存在的危害,不知不覺中陷入邪惡卻不自知。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小說中這樣描述這群少年:“他們不像成年人偽善,所以他們看不起誰,討厭誰,就光明正大表現出來,光明正大地欺壓他,嘲笑他,孤立他,打擊他。”硅谷創業之父Paul Graham在其作品《黑客與畫家》中,回顧了自己作為書呆子備受同學欺凌的中學時代,他認為:“在一個人產生良知之前,折磨就是一種娛樂。”“一群人在一起,選出一個受害者,居高臨下欺負他,就會把彼此聯繫起來,一起攻擊一個外人,所有人因此就成了自己人,這就是為什麼最惡劣的以強凌弱的事件都與團體有關的原因。”。那麼良知從哪裡來?怎麼避開損友不掉進這樣的圈子?這絕不是學校教育單方面能解決的問題。一個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失職父母最容易帶走的往往就是孩子的良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像小北這樣善良。小北之所以願對陳念以死相報,也是因為陳念是唯一關心他“疼不疼”的那個人,這份不惜以毀滅自己的方式來拯救對方的濃烈激情中,同樣有失理智和冷靜。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強烈感受到,

父母缺位的孩子,自身命運毫無疑問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所以我非常推薦我們的家長朋友都能去電影院認真看看這部電影,在《少年的你》中,不但可以在我們逝去的青春回憶片段中找到少年的我們的側影,還有助於我們去思考,作為父母,作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我們的孩子,如何引導幫助我們的孩子更全面地正視他們的青春校園生活,做好我們可以為孩子做好的那些事。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我每次和孩子一起看完同一部電影,一定都會討論一下,這種親子溝通有助於我們互相瞭解對方的價值觀,互相影響對方的認知。每一部來源於生活只是矛盾衝突更尖銳和情節更戲劇化的電影作品,都有很多的藝術元素呈現,如果不進行討論,孩子也許不能正確地解讀這部電影真正試圖表達的意圖,甚至理解走偏了我們都不知道。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陪伴中學生孩子一起看這部電影,讓他們有機會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通過審視別人的青春,思考自己的人生。讓他們有機會意識到青春期的張揚、放任,絕不是可以恣意妄為的理由,青春少年,做人做事也是需要有分寸有底線的。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都必須對自己的經歷和生活負責任。試想,如果陳念在明知道對方已經盯上自己,伺機報復自己的時候,多一點自我保護意識,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去保護另一個同樣的被欺凌的對象,能鼓勵對方去找家長老師求助;如果她被欺凌後有媽媽可以信任和依靠,任何母親都絕不會放任這群小惡狼繼續作惡,必定果斷報警求助,保護女兒到高考後再帶著女兒遠走高飛;如果陳唸對人性的惡有多一絲的防備和警惕,魏萊就不會有機會依然“天真無邪”地無視自己的過失,一步一步繼續帶著一臉“無辜”且熱情的笑容要求跟她交朋友,她就不會有那麼極度厭惡的失手用力一推,不會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不會付出四年的青春,以改變人生軌跡來為自己的單純無知買單。

沒有分寸的青春,就像脫韁的野馬,後果不堪設想。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這是一個令人扼腕的故事,儘管結尾處導演為了過審給了我們一抹亮色,但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校園霸凌都這麼極端,不是每個孤單的一心考出去的陳念都會遇到小北這種不顧一切的守護,不是每個陳念都能在如此受辱,付出慘重代價後還能雲淡風輕地走上講臺,保持平和和剋制,繼續自己隱忍的努力人生。更多的隱形的校園欺凌,因為其不起眼和隱蔽性較強而在被欺凌的少年們心裡留下或輕或重的一道道疤和坎,施暴者反而是真正的雲淡風輕揚長而去,像魏萊臨死前那樣無辜爛漫地面帶微笑步履輕快,做惡且不自知。

《少年的你》告訴家長:校園暴力離孩子有多近

本文選自隨喜菩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