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任何一个“叛逆”少年

很多学校都遇到过叛逆的学生,他们打架闹事、学习成绩差、处处跟老师同学作对。他们不仅叛逆,还经常搞些恶作剧,如:撕同学的书、上课时扔东西、趁老师不注意往讲台上扔粉笔头、偷偷把小虫子塞进老师课本里、晚自习关电闸……他们用这些恶作剧扰乱班级秩序,常常闹得四邻不安。

这些学生的叛逆心理及叛逆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只注重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中,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由于他们与学校成绩好、分数高的标准要求不一样,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他们,没有人愿意发现或挖掘他们的长处,他们很难获得肯定,常常处于边缘化或被遗忘的状态。

当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行为会与普通孩子不一样,他们逆反、自暴自弃,最后成了老师不愿管、同学不愿靠近的学生。当没有人愿意接近他们时,他们为了获得存在感,就会用极端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热衷用叛逆行为搞恶作剧。他们越是叛逆,老师同学离他们可能越远,最终这些叛逆的学生很容易流向社会,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童话大王郑渊洁“文革”前在河南农村上小学,由于叛逆,在小学四年级时被学校无情地开除了。幸运的是,郑渊洁有懂得教育智慧的父母。被学校开除了,没关系,爸爸自己在家教他。爸爸给他一本《共产党宣言》,让他一周时间背下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

而今,极大多数被老师放弃的孩子却没有郑渊洁的幸运!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或孤儿,他们的家庭无法为其提供正常的教育。当学校教育忽略他们时,他们很可能会沉默、叛逆,用一颗叛逆的心在校内斗殴、到校外生事。如果教育继续忽视他们,他们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因此,不放弃每一个叛逆的学生,从细微处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让他们从叛逆状态走出来,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如果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呵护,严格管理,对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不管,犯了错误也不批评,这是对成绩差学生的歧视。老师们不要忘记,叛逆少年外表强悍的背后是内心脆弱的期待。犯错的他们,也希望老师关注到他们的行为,能对他们发火,但这种基本的期待却在应试理念下被打得粉碎,内心的期待一旦被打碎,叛逆的抵抗就会开始。他们只能故意给老师找麻烦,用极端形式吸引老师的注意,用打架闹事来获得一种存在感。

其次,教育的目标要多元化。向大学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目标。基础教育应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或其他出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方向,都能接受最适合的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薄弱、成绩不理想、不被重视而导致的叛逆行为。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少年,不要用统一的学业标准要求他们,应以让学生“有收获”为目的,通过降低学业检测标准、降低教学难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收获学习成果的快乐。

再次,要舍得在叛逆少年身上花功夫。对于叛逆少年,比管教更重要的是关心。要舍得在这些孩子身上多花时间,经常跟他们泡在一起。聊天、娱乐,或许对这些又倔又硬的孩子作用巨大。当他们出现叛逆的问题时,不要采用让家长带回家教育的方式把他们暂时推出学校,应为他们配一名生活指导老师,从生活教育入手矫正其行为。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尽可能不追究、不公布、不当众批评,而是用谈心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掉坏习惯。

叛逆的学生不仅有极端的表现,还有一颗脆弱的心。学校不要将他们视为“害群之马”,而是要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关注他们、关心他们,用诚实、柔情、友善让他们得到快乐和自信。

(作者吴维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