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有多少父母,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我要得很少,可你卻什麼都沒給

由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正在熱映,抽空去看了《少年的你》。原本以為兩個年輕的演員會帶給我們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看完後我臉紅了,我為我膚淺的想法感到慚愧。

《少年的你》:有多少父母,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這個看似和平美好的年代,也許只是我們看到的假象,黑暗和欺凌,無時不刻在侵蝕著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什麼樣的孩子是最容易被人欺負的?不是內向的孩子,也不是家境貧寒的孩子,而是那些從小就沒有父母撐腰的孩子。

《少年的你》以兩個主角的路線,向所有觀眾們展現了校園欺凌的殘酷。陳念(周冬雨飾)是一名高三學生,她成績優秀,為人善良,一心想通過自己努力考上好的大學,去幫助更多的人。

《少年的你》:有多少父母,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陳唸的同學胡小蝶無法忍受校園欺凌決定跳樓自殺,其他同學都在拿著手機拍照和討論時,只有心地善良的陳念拿著自己的校服蓋在了胡小蝶的遺體上。她的這一舉動,被校園欺凌的霸主魏萊看到後心有不悅,從這之後,陳念成為了第二個胡小蝶。

陳念被魏萊一幫人跟蹤、欺凌、甚至毆打,她瘦弱的身體顯得非常可憐,可那些人對她的軟弱無動無衷。陳念為什麼會成為第二個胡小蝶?不是因為她的安分,也不是因為她的善良,而是因為她的孤獨。

《少年的你》:有多少父母,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她從小就脫離了父母的寵愛,父親不知所蹤,母親也因為逃外債遠離了她。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她甚至連一個訴說委屈的人都沒有,只能自己默默去承受這一切的痛苦。

這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她要的東西很少,她只想要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一個關愛她的家庭,可惜,這些對她來說是如此的觸不可及。

充滿希望的世界,好像跟我無關

“我們上了那麼多的課,卻從未學過該如何長大。”

這是這部電影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臺詞。每一個活在校園欺凌裡的孩子,都渴望著長大,渴望著外面的美好世界。陳念渴望著通過知識和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與現狀,去幫助到更多像她一樣在校園備受欺凌的人。

在這期間,她認識了另一個與她身世相近,也在備受欺凌的人——小北(易烊千璽飾)。小北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跑了,母親帶著他獨自生活,後來母親愛上了另一個男人,對方卻因為小北的存在拋棄了她。

《少年的你》:有多少父母,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小北的母親把這一切的因果都歸咎到了小北身上,對他又打又罵,直到有一天母親也離開了他,孩子從小就缺失了關愛,又如何學會成長?小北成了一個混混,整天在外打架,或者被別人打。在一次鬥毆當中小北險些喪命,卻被路過的陳念發現,兩個有著相同身世和經歷的孩子,似乎找到了這個世界上僅存的溫暖。

小北成為了陳念放學路上的保鏢,兩人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這一切僅有的美好,卻在一個下午破滅了。

小北在網吧上網時被警察拉去詢問,而校園欺凌霸主魏萊也因此找到了欺凌陳唸的空子,她殘地剪去了陳唸的頭髮,拍了她的照片,再一次把她打得遍體鱗傷。

《少年的你》:有多少父母,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隨後,發現自己做得有些過分的未來擔憂陳念會去報警,在高考的前幾天約她出來請求原諒,卻無意間提起陳念貧窮的媽媽為多債務拋棄她,語氣中充滿傲慢和不屑。

媽媽,是陳念弱小心靈中最深的那根刺,這個傷疤已經深深地扎進了她的靈魂,也是她最後一道防線,失控後的陳念一把把魏萊推下臺階,這個每天欺負別人的校園霸主,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死在被自己看不起的“小人物”身上。

《少年的你》:有多少父母,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事發後,為了保護陳念,小北替她背鍋頂罪。小北曾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陳唸的身上,寄託著小北,以及那些備受欺凌孩子們戲希翼,陳念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世界,而小北只希望她能安好。

後來,陳念如願以償的考了632分,成績非常優異,她承載著小北的夢想,走出這個滿是痛苦的地方。電影的結局是,一位警察發現了事情的真相,他說服了陳念去自首,陳念也因為小北替她頂罪而心有不安。最後她被監獄囚禁了四年。

《少年的你》:有多少父母,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監獄

每個糟糕的父母,都親手把孩子送進了牢籠

看完整部電影后,給我的感觸非常深。有時候,孩子想要的東西真的非常少,僅僅是有父母的關愛與陪伴,以及一個溫暖的家。可大人們卻從未走進過孩子的內心,一昧的把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孩子的身上。

“你只要好好讀書,把學習成績提升來我什麼都不管你。”這是中國家長們的真實寫照。

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的都變得不再重要。孩子是否需要更多的陪伴,是否在校園裡備受欺凌,是否成為了欺凌別人的校園霸主……這些都成為了次要。

還有那些從小就拋棄孩子的父母,讓孩子變得無依無靠,甚至連一個打罵他的人都沒有,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啊!在糟糕父母們的造就下,孩子離深淵越來越近,最終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這些不僅僅是電影中存在的,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曾少見。

如果你也是一位父母,或者是一位即將成為父母的人,我希望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真正的去了解一個孩子想要什麼,才能正確地引導他的成長。當然,無論何時,都不能少了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