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我病了,病的跟正常人不一樣了。曾經以為做作品集大不了就是,我變強了也變禿了。何止禿了,我現在看哪都是作品集元素。”——來自漢藝畢業生的自白

其實我們不止一次聽到同學們說,自打開始學藝術,特別是在準備作品集之後,他們的生活就沒那麼單純了,感覺自己有了各種奇奇怪怪的“職業病”。看到好看的圖片光存起來當桌面不行,要從中學習構圖和靈感來源;看到好看的劇光犯花痴也不行,要從中發現社會問題尋找作品主題;逛展逛自拍發朋友圈裝X也不行,要從別人的作品裡學習,取其精華、學其調色、鑽其線條...

也有很多小同學在深夜的朋友圈裡不斷地自問自省:我為什麼要學藝術?我為什麼要留學?我為什麼留學了還學藝術?

#1

我的眼睛怎麼了

普通人看人:她真好看,她衣服好美,想買。

服裝生看人:她五官真精緻,好畫。她衣服不賴,褶皺怎麼設計的?

普通人看房:多錢一平?配套設施怎麼樣?

建築生看房:我想建模,我想做立面,我想渲圖。

普通人看朋友圈:山美,水美,人更美。

攝影生看朋友圈:P的,P的,全是P的。

拋開專業之間的區別,學藝術的孩子眼睛,似乎也能看到一些這些那些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了……

1.我不管我要做作品

這種職業病的患者基本就是看見什麼腦子裡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東西可以做成作品。任何在別人眼裡看起來似乎不可能甚至胡鬧的事或物最終都被他們美化加工成了自己的作品,放進了作品集。

如果想要獲取這樣的職業病,就需要同學們有敏銳的觀察力,面積過人的腦洞加上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J同學就在衛生間裡找到了自己作品的靈感 —— 衛生紙。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2018屆J同學作品集展示獲RCA、MICA 平面設計offer

其實越貼近生活的物件越難找到可以發揮的空間,就拿衛生紙來舉例我們已經太熟悉它的形態,太習慣它的用途,導致思維很容易被我們日常被接受的現狀而舒服。同樣的J同學在最初也遇到了這種困難,老師在形態和用途這兩個考慮因素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現狀問題,也幫助J同學打開了創作的新思路。

J同學聯想到衛生紙在形態上和我們日常用的超市小票紙差不多,在用途方面又都是每個人都會用到的一次性用品,而衛生紙和消費小票又都面臨著浪費程度高,回收率少的現狀。

於是J同學就將小票、衛生紙關聯到環保、廢物再利用和可持續幾個問題上開始了創作。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2018屆J同學作品集展示獲RCA、MICA 平面設計offer

2.我的世界沒有"整個"的東西

這種職業病的主要症狀就是看到東西之後會自動把整體拆分成元素,甚至一眼過去腦子裡已經有了各個元素的三視圖。這是一種慢性病,是日積月累畫圖的結果,不是想得就能得的。

得這種職業病的副作用就是能在後期作品集的過程中節省一部分的試驗時間、還能少走幾段彎路、拼貼中毒,然後還能大概率申上名校。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Y同學創作過程獲羅徹斯特理工(RIT)、東北大學(NEU)、明尼蘇達大學(UMN)、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Y同學創作過程獲羅徹斯特理工(RIT)、東北大學(NEU)、明尼蘇達大學(UMN)、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Y同學創作過程獲羅徹斯特理工(RIT)、東北大學(NEU)、明尼蘇達大學(UMN)、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Y同學創作過程獲羅徹斯特理工(RIT)、東北大學(NEU)、明尼蘇達大學(UMN)、


#2

我的手怎麼了

手部患“病”的同學應該是藝術生中最多的“職業病”症狀了,手生職業病的同學基本接近為——“多動症”。

1.這個我可得畫畫

這類同學的手多半時間都插在褲兜裡,只要看到處於靜止狀態的東西就開始在大腿上畫輪廓,不僅隨時隨地都能畫還省下了顏料錢。當然也有一大部分的患者也不滿足於在腿上畫,所以他們就有了成山的sketchbook。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學員J同學sketchbook展示獲SVA SAIC 平面設計 本科 offer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17屆學員C同學的sketchbook效果展示獲威敏男裝MA offer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17屆學員C同學的sketchbook效果展示獲威敏男裝MA offer



2.這個我能摸摸嗎?

這類同學對新鮮事物的探索已經不再滿足於視覺效果上,而是延伸到了觸感上,不管看到什麼都會問上一句“能摸摸嗎?”他們對每一種不同的物件的感受方式基本上都要加上一種,那就是觸摸。他們能通過觸覺感受它的材質,紋路,帶給使用者的溫度以及使用體驗。

更有職業病病入膏肓的患者不止摸,而且拆。他們會把每一個零部件都取下來,研究每一個零件的材質以及零件之間的組合方式。也會在拆解的同時思考為什麼兩個零件之間使用的材料不同?為什麼一個部件上有這麼多切割方式?...

這類同學最愛的也就是材料實驗了,因為能摸到各種各樣的材料,不僅如此他們所設計出的作品,也更有個性更新穎。

漢藝18屆H同學將我們日常的食物有效的和自己的珠寶作品結合,應用到了自己的作品集當中。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18屆學員H同學 珠寶設計專業 獲皇藝offer

X同學在創作過程中,她對“軟”和“硬”的物質進行了研究,並挑選了一些材料進行材料嘗試。在軟物質的研究過程中,她偶然發現肥皂經過微波爐加熱會變成雲的形態,這種爆發式的狀態和從岩石中生長出的植物有異曲同工之妙。

材料實驗帶給她的靈感和啟發,讓最終的表現形式不侷限於植物和岩石、軟和硬的二元語言,而是呈現出抽象且更有內容。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X同學獲皇藝 珠寶設計 offer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X同學獲皇藝 珠寶設計 offer


#3

一心只想撿垃圾,休想讓我扔東西


這種職業病可不是隨著環保,可持續等熱門主題的流行才開始普遍的,在漢藝好多同學早就開始了“抵制斷舍離”的活動。

他們像老媽媽捨不得扔塑料袋一樣,餐盒?不扔萬一後期有用呢。舊鞋舊衣服?不扔不扔說不定就能用在我的設計裡呢。可以想象這些同學的家裡,是什麼樣子。

可能是遵循了積少成多的道理,在龐大的廢棄品王國裡肯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個寶物。

比如L同學通過對家裡廚餘垃圾的再處理,展示了對新型面料的探索和對環境問題的關心,而這兩點,恰恰體現了國外藝術名校最看重的創新能力和社會關懷能力。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18屆學員L同學 獲中央聖馬丁 生物設計 MA offer

另外一個C同學雙十一瘋狂拆快遞之後從快遞裡的防衝撞泡沫裡找到了靈感,包裝材料的過度浪費早已成為社會問題,但是卻鮮有人將它二次利用進行創作。C同學用泡泡紙這個非常廉價的材料,做出了高級定製的精緻感,品質控制和細節處理十分優秀。也憑藉這份作品集拿下了皇藝、愛丁堡珠寶設計 MA Offer。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18屆學員C同學獲皇藝、愛丁堡大學 offer 珠寶設計 MA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18屆學員C同學獲皇藝、愛丁堡大學 offer 珠寶設計 MA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漢藝18屆學員C同學獲皇藝、愛丁堡大學 offer 珠寶設計 MA

以上就是漢藝畢業生的一些常見職業病,這些職業病不像流行性感冒只要靠近病原體就可以被傳染成為病毒攜帶者,這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隨著時間的積累才能患上,但只要你保持長期懶惰,很快就能治癒。

得職業病的第一步可能需要老師推你一把,然後需要你自己在漫長的潛伏期裡去瘋狂的積攢素材,鍛鍊自己的藝術素養才能引起這種藝術習慣,養成這種藝術習慣的結果只有一種。↓


做完作品集,我病了

如果有更多作品集或藝術留學問題,歡迎與康石石取得聯繫

康石石個人公眾號(kang-shi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