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巴巴和京东不采用对方的物流战略?

伤心往忆



这次双十一,算是苦了商家,要么天猫要么京东,本本分分赚个钱就这么困难。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可以带货走量的淘集集,资金链还断掉了......2019,做生意的人太难了......



首先不论你是否承认,阿里巴巴和京东其实本质上还是一家电商为主的企业,营收和主要业务都来自于电商这一块。但是阿里与京东,其实是两个理念不同的企业。京东你可以理解成想把沃尔玛的模式搬到网上来的一个企业;阿里巴巴你可以理解成一家数据平台企业。

光是从营收来看,你就能够发现一些端倪。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京东每年的营收其实是要高于阿里巴巴的,但是每年的利润跟阿里巴巴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前面几年一直都是亏损的状态。为什么?因为核心的电商业务,阿里是作为平台存在的,各种C端和B端卖家入驻开店,淘宝只是作为资源整合和信息分发,顺便承担支付担保的中间商,所以淘宝的营收计算是每一笔交易背后给到平台的收入;但是京东打着自营电商的旗号,大多数商品都在自己仓库当中,所以卖一件商品,京东就把商品售价算到了自己的营收里面。

很多人说京东其实一直在模仿阿里,实际上不叫模仿,只不过是战略上的贴紧。早期京东做自营模式,核心无非就是两块:一块是确保商品本身的质量,另一块是可以确保送货的时效。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差异,才使得京东能够另外竖起一片战场。但是随着淘宝自身的优化,京东方面最后也出现了B端入驻的口子。实际上京东金融,不就是贴着蚂蚁金服在做么?京东配送,不就是贴着菜鸟网络在做么?京东云,不就是贴着阿里云在做么?京东到家,不就是现在阿里的淘鲜达么?电商的盈利模式,其实两家都是一样的道路。

目前京东与阿里的差距,企业理念来说,阿里一直是一家数据企业,现在还加入了影业、媒体、体育娱乐这些产业,核心就是要从多维度来抓取用户的数据,做到信息的精准分发,这个故事足够大,所以阿里的市值是京东的5倍;京东更像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农夫,什么都想要自己来做,电商要做自营,仓库要自己修,物流要自己建,希望自己努力赚钱来养活自己。



那么很多人都在说,为啥京东就不能开放一点呢?为啥就不能够转型做平台呢?只能说这个东西一个人不想做,一个人甩不掉。

京东物流很快的诀窍,一个是全国主要城市铺设了大仓,部分城市铺设了小仓,这样一来覆盖网可以确保商品可以在24小时内送到用户的手中;另一个是京东快递员自营,都是自己的员工,更利于管理,服务当然要比外包好很多。实际上目前京东仓库里面,有京东官方自营的货物(京东自己花钱买下来的),也有商家租用京东的仓库存放的货物(方便京东配送)。

但是,京东这样的模式,带来的副作用显而易见就是这艘巨轮太重了,全国十几万配送团队,一方面投入高昂的人力成本去维护这些劳动力;一方面又要确保运费价格不能太贵,否则消费者也不会买单;同时还要确保配送的质量和时效(京尊达这种加十块钱,美女西装革履,戴个白手套给你送货过来)。这也是京东一直亏损的原因。

有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在这里,阿里巴巴还有兴趣自建物流体系么?直接把四通一达集合起来做不就好了......配送或许没有京东快速,但是我们便宜啊。更何况目前在一二线城市,阿里还是通过自建仓库,搭建配送团队,与苏宁资源共享,还是实现了部分商品24小时内到货的服务。至于三四线城市,提高快递质量也没用,你24小时内送到,人家拼多多3折预售7天发货,你觉得你是消费者选谁?


实际上与其说是阿里巴巴,不如说京东物流这样的发展模式和速度,最应该慌的是顺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