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奶奶把““绝版”稀罕物”扔到村外,谁要就拿走


大家看到这个圆形的东西,上了40岁的农村人,一定很熟悉吧?80年代以前,在农村,这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品,离开它,一家人估计就会饿肚子,这个圆形物,农村人叫它“草圈”,是用来蒸馍馍的。在那个年代,物质比较匮乏,几乎没有现在蒸馒头的铁笼节、铝笼节,不管走到那个农家,家里都有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草圈。图为被丢弃的草圈。

在70年代,每逢小麦收割季节,家家户户的的妇女们都要拿上剪刀、镰刀、细布条等工具进入生产队的麦场里,给看场的人打声招呼,几个人围着麦秸垛把麦穗剪掉,把麦秸秆捆成一捆一捆的背回家,农闲时,家里的男劳力,把麦秸秆用水浸湿,把麦秸秆扭成一条,然后根据铁锅的大小再用麻绳或者窄窄的竹片扎成圆形。

根据锅的大小和不同用途,扎成的草圈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的为了省出竹箅子,直接把竹片和草圈扎在一起,使用起来更方便。图为奶奶丢掉的草圈就是箅子和草圈扎在一起的。


在蒸馍时,箅子上铺上麦秸秆串成的垫子,馒头放在麦秸秆垫子上,然后把草圈一节一节摞在一起,盖上木制锅盖,为了防止草圈之间漏气,再给锅盖上压上一块小石头或两块砖头。在馒头即将蒸熟是,从锅里溢出的蒸汽里浸满了淡淡的麦草清香。

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农药,庄稼使用的是农家肥,吃的食物都·是纯天然,蒸得馒头发面使用的酵母是自制的“酵窝子”,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啥是发酵粉、增白剂等。

这位奶奶说,现在都不用草圈蒸馍了,都是从馍铺里买,即使偶尔蒸一次馍,用的都是铁笼节或铝笼节,发面用的是酵母面块。图为奶奶说,这几个草圈编制好后,就没使用几次,还新着呢,我把它放到这里,谁愿意要就把它拿回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人回忆过去的生活,睹物思情无限感慨,一间老物件会引发许多美好回忆,是回忆过去传统农耕时期简单生活,还是高速发展时代身处他乡对故乡剪不断浓浓的乡愁和眷恋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