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蜀汉最多损失5万兵马,为何之后他们就一蹶不振了?

李蕾


夷陵之战,刘备吃了一个大败仗,可以说,这里损失的元气整个诸葛亮时代都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马损失过多

在中国历史上,五万人马的损失,似乎并不起眼,历史书中的比这更严重的损失比比皆是。然而,对于蜀汉帝国来说,五万人马,真的不少了。要知道,蜀汉帝国最后投降的时候,他们总人口只有90万,这一场败仗等于消耗了他们总人口的十八分之一,你说惨不惨?

要注意,这些人都是精锐之士,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的损失,使得蜀汉军队出现了断层。诸葛亮为了弥补此战的损失而新招的新兵蛋子没有老兵的传帮带,很难快速形成战斗力。所以,这些军队战斗力的损失并不是字面上面五万人那么简单。

而且不仅如此,别忘了夷陵之战的导火索,关羽大意失荆州,整个蜀汉帝国的荆州军团全军覆没。这可是一支人数相当不少的强军,这两下的损失,对于原本就在人口上并不富裕的蜀汉帝国而言,可谓是伤筋动骨。

夷陵之战的失败,标志着蜀汉帝国隆中对战略彻底流产

你以为刘备攻打孙权只是因为他和关羽的兄弟情深吗?当然不是,刘备只是借着为关羽报仇的幌子,图谋孙权控制下的荆州。刘备不是一个乐于偏安一隅的君主,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登上泰山进行封禅,这从刘备两个儿子名字中就能够得到完美的体现。

要图谋中原,必须南北对进,一路出祁山,威胁雍州,一路出荆州,直捣许昌,这是诸葛亮隆中对的精髓,刘备深以为然。只是大意失荆州后,整个蜀汉帝国等于被曹操孙权封锁在了四川,无法向东进取中原,所以刘备必须夺回荆州这个跳板。

正因为如此,刘备就发动了夷陵之战,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荆州,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是蜀汉赌上国运之战。打赢了,夺取荆州,将来可以徐图中原,打败了就被封锁在蜀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积贫积弱,最终被灭亡。

只是这一战刘备低估了陆逊的能力,导致全军覆没,损兵折将不说,刘备自己那条老命也搭上了。夷陵之战的失败,彻底断送了刘备集团逐鹿中原的希望。后来诸葛亮再怎么活跃,也只是为这个帝国续命而已。

蜀汉内部势力平衡被打破

最后,由于刘备的死亡,刘备阵营中荆州派和西川派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诸葛亮主政期间,荆州派获得重用,西川派靠边站。这使得整个西川集团对于刘备,刘阿斗两父子所建立的蜀汉集团这个外来政权的归属感不强。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当邓艾出现在成都之时,蜀汉尚有一战之力,为何群臣却怂恿后主投降。因为这时的朝堂上都是那些西对于蜀汉帝国对于刘家没有什么认同感西川派人士,对于这些职业官僚来说,为谁家不是打工?到哪里不是做官?

总结

所以刘备贸然发动夷陵之战,这个蝴蝶效应,一直延续到了最后,蜀汉帝国的灭亡。


历史评说


这个问题问得不太好,什么叫做刘备集团最多损失五万人,五万人难道还不多吗?



受演义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对于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究竟有多大没有概念,实际上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是相当小的。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为了让观众听着爽,从来都是不考虑实际数量的,什么袁绍征讨曹操七十万大军,曹操赤壁八十三万大军,刘备东征七十五万大军等等。至于什么诸葛亮北伐,什么曹丕征讨孙权,没有个二三十万人根本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是这也仅限于罗贯中老爷子的想象,三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实际上要比他说的少整整一个数量级。



古代的生产力是非常落后的,政府能集中的资源非常有限。而且东汉时期的人口也并不多,巅峰时期不过5000万人,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黄巾之乱和诸侯混战之后,到三国时期人口已经相当少了。

在刘备去世的40年后,经过了半个世纪相对和平时期的蜀汉政权被曹魏所灭掉,投降的时候,蜀汉政权交出了他们统计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官吏三万多人,士兵十万八千人,人口共九十四万人。就算这其中有漏报的成分,蜀汉人口顶多也不过一两百万人。

这还是经过四十年的休养生息后的结果,刘备时期的蜀汉政权人口还不一定达到这个数字。

事实上,刘备的兵力巅峰期是在汉中之战前到关羽败亡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刘备的总兵力应该能够达到十五万左右。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总共有三万多人,后来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刘备大概带了一万人左右。不过与刘璋开战之后,刘备由于兵力不足,一年多没有取得进展。所以后来刘备为了速战速决,将在荆州留守了另外两万多人的老班底调进了四川,于是刘璋投降了。

刘备之所以能够前后将三万余荆州军调近四川,主要是因为关羽和诸葛亮在刘备在四川征战时,不断的在荆州扩编新兵。从后来的兵力配置我们可以看出,在派军援助刘备之后,关羽在荆州依然拥有3~5万人。


刘备带进征讨四川的军队大概有3万,刘璋在四川本地的军队大概有4万,由于双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太过激烈的大战,所以在刘璋投降之后,两支军队的总人数大抵不会有太大的削减,总兵力在7万左右。

刘备占领四川之后,曹操征讨张鲁占领了汉中,由于汉中对于四川来说十分重要,所以刘备积极准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刘备经过一年左右的准备终于在汉中与曹操展开了为期两年的决战,并最终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将曹操的势力逐出了四川盆地。

汉中之战最激烈的时候,刘备几乎将四川打得民穷财尽。后方为了给刘备提供支援,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以说,为了帮助刘备赢得汉中之战,四川倾其所有,全民皆兵了。

我们可以估算出来,在汉中之战时,刘备在四川的兵力巅峰时期应该在10万左右,比时关羽的兵力在3到5万左右,所以刘备集团兵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13万到15万之间。



在夷陵之战发起之前,关羽的荆州军团被东吴偷袭全军覆没。无论关羽是有3万人还是5万人,其实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全都已经被东吴给消灭或者收编了。

关羽阵亡后,刘备所能调动的兵力就只剩下了四川的军队了。由于刚刚经过汉中之战,益州此时已经民力耗竭,根本无力再兴起一场大战,所以虽然刘备在荆州之战后恨孙权,恨得牙痒痒,也还是等了两年以后才发起东征。

三国志等正史对于刘备东征究竟带了多少人没有明说,但是根据其他史料分析,刘备的兵力大概在5~8万之间,为了这场仗,刘备几乎动员了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他甚至让马良带着重金去行贿蛮王沙摩柯,让蛮王沙摩柯带领1万蛮兵助战,可见是实在没有人了。

连当时既不可靠战斗力也不强的蛮兵都用上,说明什么呢?说明刘备东征将一切能带的人全戴上了,除了在四川本土留下最基础的防御军之外,刘备已经倾巢而出。



所以乐观估计,当时的刘备所剩下的兵力也就是6~7万之间,这与刘备战败之后益州本地的状况也是相符的。刘备死后益州的西部和南部,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叛乱,但诸葛亮却没有急于进剿,而是放任判断发展,并不是诸葛亮本人不想计较,而是当时的蜀汉朝廷已经完全拿不出兵力来镇压,诸葛亮足足隐忍好几年以后才镇压了四川本地的叛乱。

刘备的东征几乎是孤注一掷的,短短两年时间,经过荆州和夷陵之战两场大败,蜀汉的兵力从15万降低到只有两三万人,这让蜀汉的国力大大衰减,不要说争霸天下,连当时益州本土都平定不了。

那么为什么在夷陵之战战败后,蜀汉就一蹶不振了呢?

其实,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让蜀汉失去的不仅仅是兵力,而是战略主动性。



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蜀汉的北伐路线本来应该分为两路,一路是从荆州方向攻向宛、洛,那里是曹魏政权的核心地带。另一路是从四川本土出发,攻击陕西的关中平原,占领长安,然后从长安向东进攻与荆州方面的军队会合。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这两个进攻方向缺一不可,这是相互策应的,尤其是荆州方面,因为有了水运的便利,让荆州军队的后勤补给要远远强于其他陆路进攻的军队。另一方面,荆州离当时曹魏的统治中心洛阳许昌和邺城很近,关羽北伐的大胜让曹魏打得几乎迁都,这就是荆州重要战略意义的表现。

失去荆州以后,蜀汉政权不仅丢掉了重要的物资和人员,不仅基地,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直接威胁曹魏中心地带的战略跳板。

从四川方向发动北伐,虽然可以,但是补给十分艰难。由于远离曹魏的统治中心,曹操在撤离汉中之后,彻底搬空了雍凉一带的所有百姓。用量百姓撤离之后,从四川本土向北伐军队运送粮草就会变得异常困难,所以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补给不济。



而且由于远离曹魏首都,蜀汉的北伐,每次都无法威胁到曹魏的核心地带,无法给曹魏带来真正的威胁。这就注定了蜀汉的北伐必定以失败告终。

说到底,都怪关羽,如果关羽不失去荆州的话,三国的历史也许会改写,但是从关羽失去荆州那一刻,蜀汉灭亡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小约翰


5万人马对于蜀汉是什么概念,很多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下面给一些蜀汉的兵力数据:

1、蜀汉灭亡时的全国士兵数:

“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全蜀汉只有10.2万士兵——这还是账册上的数据,还没有排除空额、战死、负伤等的人数;

2、钟会在接受姜维投降的上表中记录了姜维军人数: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

3、蜀汉灭亡前汉中的兵力:

“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

汉中两大重要关口合计只有1万人,而钟会军有10万人,因此钟会派遣荀凯、李辅各帅1万人分别围攻两大关口后,率领剩下8万人继续深入汉中,攻破关城,夺取蜀汉在汉中的粮草。

而围堵姜维的邓艾和诸葛绪各自率领3万人,合计6万人,和姜维的4、5万人基本相当。而汉中最多就是1.5万,加上临时拼凑也就能达到2万人,如何能够抵抗钟会的10万军?因此钟会直接无视那1万人的关口,直接进入汉中。

因此5万兵马,是蜀汉总兵力的一半,而且还是蜀汉能够灵活调动的全部人马。《资治通鉴》里钟会对司马昭如此分析蜀汉的兵力:

“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馀众不过五万。”

上面的数据也验证了钟会的判断。

因此别小看五万兵马,这是蜀汉能够调动的全部兵力。

夷陵之战东吴、蜀汉双方兵力

《三国志》中没有记录刘备的兵力,《资治通鉴》中记录刘备的兵力为4万、陆逊兵力为5万:

“汉主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权将李异、刘阿等于巫,进军秭归,兵四万馀人,武陵蛮夷皆遣使往请兵。权以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三国志 陆逊传》记录陆逊军是五万人: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夷陵之战蜀汉军和东吴军的损失,史料没有明确记录,只有含糊记录:

《先主传》:

“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

这说明有部分蜀汉军能够逃回。

《向朗传》:

“朗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

这也验证了部分兵马确实能够回到蜀汉。

而东吴对此的记录是:

《吴主传》:

“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陆逊传》:

“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三国志 刘晔传》中注引《傅子》记录更夸张:

“权将陆逊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综合上述史料来看,夷陵之战中,一部分蜀汉军得以逃脱,40营中向宠一营完备,也说明其他逃兵也不少——因为蜀汉军擅长山地作战,东吴军也不敢追得太猛——这也是刘备为什么放弃水路而从步道而走的原因:扬长避短。

因此,可以估算,刘备40营里有5、6营可以逃出。刘备军4万,40营,每营1000人左右,因此还有5000-6000人逃回。

其余3.4、3.5万人,除去黄权在江北投降曹魏的兵力约算1万人,被东吴战死或俘虏的也就是2.4、2.5万人。

没有那么夸张的损失5万人。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因为蜀汉本来国力就不够强盛啊。

刘备进攻西川之前,荆州的总兵力差不多也就是6-7万。刘备带走了近2万人入川打着支援刘璋的名义,后来进攻西川,诸葛亮又带了2万多援军,吞并了西川之后,关羽和刘备又招募新军,关羽手下一共有3万多人。刘备加上西川的兵力总共有7-8万。此外还有西凉马超的军队,加在一起大概刘备在汉中之战前的总兵力能达到12万多。


汉中之战时,刘备肯定又有增兵,曹操方面投入兵力大概30万不到(那时候全国人口都没多少了),刘备几乎调动了整个西川的兵力,据多方推算总兵力高达10-12万。

战役的开始,刘备一直处于失利状态,后期也是各种消耗。虽然最后赢了,但可以肯定这种消耗战虽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碰创,但是兵力损失也不会少。再加上曹操撤走了汉中的原著居民,刘备为了控制汉中只能分兵驻守,还要迁走一部分居民到汉中,因此能抽调作战的军力就很少了。估计刘备势力益州加荆州三郡的总兵力也就是12-13万左右。



荆州之战关羽战败,蜀汉直接损失3万兵力。上庸降魏,又损失了一万多。如此一来,刘备的总兵力已经不够十万,而且分派在各个要地,根本没法调动。夷陵之战,刘备新招募了四万军队,从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州,抽走了如此大量的劳动力,对生产力的破坏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当夷陵之战失败之后,对刘备来说损失确实是巨大的。诸葛亮说“益州疲弊”也是很真实的感叹了。


火器工坊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来回答,原因如下:

一、刘备集团本钱少,这一仗连同襄樊战役,刘备集团损失了十万之众,占蜀汉总兵力的一半强。



刘备攻下益州、夺取汉中(汉中是块空地,人都被曹操带走了)、加上荆州的三分之一地盘,蜀汉总兵力大致如下:荆州关羽集团4到5万人,刘备伐吴军7到8万人,留守5到8万人。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部4到5万人全军覆没,夷陵一战后,刘备部损失5万多,十折六七停。蜀汉由黄权率领的水军全部投曹而丧失殆尽。



二、刘备失去的是四海精锐,其间折掉的大将大臣太多太惨。

刘备纠集的四海精锐,损失大部,而且所占三分之一荆州地盘也失去,从此荆州已无任何兵员补充蜀汉。战役前后死掉或他投的有名战将有关羽、张飞、黄忠(老病而死)、马超(病死)、关平、冯习、张南、孟达、刘封、麋芳、士仁……文臣有法正、庞统、马良……伤筋动骨啊!到孔明伐魏时,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民谚。

三、蜀汉失去了战略要地。

刘汉所占荆州一部全部落入东吴之手,孟达、刘封居守的上庸、房陵、西城等地,孔明《隆中对》中的两路北伐只剩祁山一条路,孔明北伐运粮走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劳民伤财。

四、刘备一死,蜀汉一时少了领导核心,各地豪强及少数民族将领蠢蠢而动,多少动摇了蜀汉的根基。



最典型的是南中孟获叛乱,甚至托孤的大臣李严也有割据一方的想法,幸亏孔明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蜀国才有了领导核心。


苍茫大地顾炜斌


夷陵之战,刘备出兵五万多,在秭归征服夷人首领后,又得二万多强娨夷兵,号称七十万大军灭吴。最后刘备兵败,只身逃回白帝城,蜀汉全军几乎覆没。

赵云迎接刘备兵力和和残兵败将,在不断逃回后,军队又收集到二万多,除黄权整体,投降曹丕外,二万人在白帝城李严已经部置到防线上,但是国内叛乱非常严重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兵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己于八月份率众向曹魏投降。同月马良也由深入到东吴南方,往西北撤走时,步骘截击归路血战后,也全军覆伏,自已战死。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晋人付玄的《付子》说是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刘备逃到白帝城。潘璋,徐盛人等先锋将领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刘备也收聚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有两万人马准备抗击。陆逊却下令仃止追击,他在等待雍闿的消息,却已经失去攻克永安机会。

他等雍闿,朱褒,高定及其孟获叛乱。能和东吴连成一块。

雍闿投降吴国,吴国遥授雍闿为永昌太守,只是道路阻塞,又在益州西部。有东部隔绝,而且又有王伉和吕凯一起防御,坚守城池直至到来诸葛亮大军到来。

王伉和吕凯一起率领军民战斗,鼓励官民关闭四境,抵御雍闿。雍闿多次发布榭文,劝诱吕凯王伉的人。吕凯面对雍闿的檄文回答为,

上天降下丧乱,奸雄乘势四起,天下没齿痛恨,万邦为之悲悼,臣民无老少,莫不恩竭筋力,肝脑涂地,解除国难。想到将军您家世代受到汉朝恩惠,我以为您应当亲自把汇集人马率先行动,向上报答国恩,在下不负先人,以兆功劳著于竹帛,干载史册留名,哪想到您反倒向吴国俯首称臣,背本就未。一一。先帝龙兴立汉,海内望风归附,朝臣聪敏,上天降下安康。一一可是将军您却看不到盛衰的记载,成败的征兆。比如野火燎原,人行冰河,一旦火灭冰消,您还有什么能依靠呢?一一再次收到您檄文发愤忘食地,表述一下自己心中所想,请将军您仔细地省思明察。

益州的雍闿,朱褒和高定的叛乱一下使益州大乱。只有吕凯王伉坚守正义,没有反叛。至到坚持建兴三年,雍闿朱褒高定三人的人马被诸葛亮设得反间计所中自相残杀失败,高定部将鄂焕一戟刺雍闿于马下,就枭其首级。其余军土皆降。

陆逊在等待雍闿的叛乱中胜利,已经永远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由于孙权打刘备大胜,再不想质自已儿子到洛阳,又不听曹丕让他继续追击刘备的命令形成抗命。再加上孙权更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在吴军进蜀后,袭击后方,陆逊停止追击,主动撤兵。

九月曹丕下令攻击东吴,因陆逊早有准备,曹丕军队无功而返。

夷陵之败,让刘备元气大伤,蜀汉政权受到内外沉重打击,丞相诸葛亮花了的5年的时间,先合好东吴,后才重建新的国家政权,平定内部叛乱,有了一支自已军队能够进行北伐。如果陆逊继续打击刘备,国家就统一了,可惜没有。三分天下当时错踪复杂的历史结果。非孙权能够主导,更不是曹丕刘备所愿。曹丕更是等待统一的消息,陆逊却仃止追击刘备,把统一希望留给司马炎,曹丕不去攻打刘备,却打东吴,天下三分局面彻底造就,本来没有成帝孙权也成了皇帝。诸葛亮在内外之乱中,废尽心力没有军队,二万军队还在李严手里,去抵抗东吴深入。诸葛亮无军无人,只有依靠成都县令越寯太守马谡之兵,南征跟随雍闿叛乱的孟获。就用了三年,后两年才平定雍闿高定叛乱。是非常艰难五年多岁月。

刘备在夷陵之战军队惨败,各营都损失惨重唯独刘备主帅帐下的牙门将向宠,所领军队完好无损,成为诸葛亮的王牌军,向宠成为都亭候,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是诸葛亮“愚以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为诸葛亮最先依靠将军,是他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诸葛亮当时只有可用的向宠,似主将帐下卫侍的偏将的小队军队罢了。蜀国没有强大军队支持国家政权危机四伏混乱不堪非常软弱。





ww3721王建文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夷陵之战,战败的蜀汉,不仅仅是损失5万大军那么简单,而是综合国力的伤筋动骨,根基动摇。

一、损失5万大军,已接近蜀国总兵力的一半

根据《汉书》卷28《地理志》记载:每郡的总兵力当在5000至10000之间。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汉武帝在益州设置了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益州等22个郡。相对于中原地带,益州相对边远,人口基数也较小。预估平均每郡最多有总兵力当在6000左右,如果按22个郡计算,刘备的益州总兵力当在13.2万人左右。

如此算下来,损失5万是个什么概念,应该一目了然了。

同时,蜀国在夷陵之战中损失的5万大军,可都是蜀国的精锐部队,瞬间造成蜀国的国防力量缩减一半。

二、军资消耗极其巨大

据专事研究古代军服的黄今言先生考证,在古代一个士兵的军服主要有六大内容,即:袭、绔、袍、禅、履、袜。同时,据汉简中记载,可能受不同季节的影响,如同现在军队中的冬夏装,材料不同价格自然不同。如:袭、绔、袍、禅的价格分别为500钱、500钱、1000钱、300钱。另外的履、袜等没有记载,比如鞋子和袜子约为200钱(保守估计)。也就是说,每个士兵的军服成本在2500钱,如果按5万大军来算,就是12.5亿钱,已接近整个东汉平均每年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

同时,据史料记载,汉代将士的人均月口粮分为2石、2.2石、2.6石、3石以及3.33石。如果平均按照每个月口粮2.2石计算,5万大军两年正常消耗就是264万石,还不算屯备的军粮。

此外,还有军械军备、食盐、马匹、草料等的损耗,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三、将士伤亡抚恤负担巨大

据《诸葛亮集》卷4《哀死》中,诸葛亮对于将士的抚恤,这样讲道:“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由此可由,蜀国对于伤亡将士的抚恤还是非常重视的。

同时,依据《汉书·成帝纪》记载:“已葬者与钱,人二千。”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按照安葬一人约在二千钱左右费用计算,5万人就是1亿钱了。

此外,这一下就给5万多个家庭造成了极大伤害,差不多达到了举国治丧的程度了。

以此推断,蜀汉虽然损失了5万兵马,将遭成了怎样的国本动摇,一蹶不振还算比较好的结果了。

对此,你怎么看?


祥子谈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知道刘备是从北方起家的,他的老底子,其实是现在的山西河北这一帮人,如关羽张飞赵云这五虎上将的前三个,都是北方人。

但在夷陵之战前夕,这个老班底已经不存在了,首先一个关羽已经挂了,他要不挂哪里来的夷陵之战?

其次是张飞也挂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他酒后发脾气暴打部下,结果被部下半夜割了他的首级。

赵云呢?刘备也不用他,因为此人反对东征,既然反对,你让刘备怎么放心?

那么除了他们,北方人还有谁?大家都知道刘备还有一个西北的汉子马超,为啥不用马超呢?

不是刘备不想用,是用不了。

为啥用不了?很简单,马超病了,一年之后也就是刘备在夷陵被打得哭爹叫妈往后不久,马超也死了。

所以北方人不行,刘备就只能依靠南方人。这南方人又分两拨,一拨是四川人和重庆人,靠他们打东吴,刘备也不放心。为啥?四川和重庆是他刚拿下来的,很不妥定。尤其是益州的文臣派和武官派,文臣派还好,武官大大的不好,典型如孟达。当时益州武将比较牛的,无非孟达和李严。李严此时帮刘备镇守后方,孟达则在前线,当初关羽落难之际,就曾向孟达求助,结果孟达一口拒绝,再后来这货便一转身降了曹魏。

所以,在刘备看来,四川和重庆背景的武将也不靠谱。

于是就只能靠另一拨南方人,那就是荆州人。文有诸葛、马良,武有黄忠、魏延。

但刘备也不能全部出动,所以出一半(马良、黄忠),留一半(诸葛、魏延)。

当然这是文官武将层面,在普通士兵这一层,刘备其实是拿出了一大半家底,五万雄兵,大家知道,古代锻炼出一支具备熟练度的军团是很不容易的,刘备的这五万人,就是跟随着他从赤壁打到成都的那些老兵作主干的部队。

而刘备的对手,是新兵蛋子陆伯言带领的一支据说水上功夫了得、但一上岸就被北方人暴打的部队,人数其实也就五万左右。

所以,刘备是信心十足的,然而——陆伯言一把火,他锻炼了那么多年的五万人全没了。

你说咋整?刘备除了一蹶不振,还能干啥!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夷陵之战,是蜀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战役,蜀汉政权这一次虽然看起来损失的仅仅是几万人马,但这些人对蜀汉来说却极其重要。

夷陵之战表面的原因是关羽被斩,刘备为了报仇才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而实际上,刘备又怎么可能只是为了报仇而发动如此浩大的战争呢?<strong>

面对蜀汉政权的咄咄逼人,东吴方面其实是怂了的,他们知道就算是真的打起来,想要打赢是很难的,与其对战不如求和。

刘备本身发动夷陵之战并不只是为了报仇,就算是吴国接连败退,打算将荆州拱手送上,刘备也没有松口,他打算做的,是将整个吴国吞并,做一个千古帝王,他的想法很不错,但结局却很悲惨,刘备不仅没有吞并整个吴国,反而是将自家的老底赔完了。

三国演义中曾经写过,刘备带领的是七十余万大军,而实际上带出去的能有六七万就不错了,在面对陆逊这样一名新一代将领之时,刘备的数万大军反而是近乎全军覆灭。

蜀汉政权当时又多少资源呢?据统计,当时的蜀地人口不过百万,而军士更是仅有十余万,这点人数本来单单是面对北方的魏国与东方的吴国难度就很大,刘备还直接葬送了蜀国半数以上的兵力。

刘备那一战折损掉的不仅仅是本来就少的军士,失去的还有带过去的众多器械,这样的损失,曹魏还能受得了,但蜀国是绝对没有可能经受得住的。

这一场战役之中,刘备虽然折损了众多战力,但这还不是蜀国的所有损失。

蜀国在这一场战役前后,关羽张飞先后去世,刘备也在白帝城托孤,高层人才在这一段时间里老的老死的死,而新生代却没有抗鼎之人。

诸葛亮后来北伐,面对魏国时鞠躬尽瘁,事必躬亲,真的是他想要亲自过问所有事情吗?是因为蜀国方面确实是没有能够人能担负重任的。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需要殚精竭虑,但是司马懿却不同,司马懿手下有着众多优秀将领,诸葛亮百年以后,魏国攻破蜀国的正是新一代名将邓艾和钟会,只能说蜀国人才凋零,而蜀国人才断档从夷陵之战就开始了。

夷陵之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蜀国的成败,若是蜀国将吴国吞并,想要北伐曹魏,胜算还是很大的,但是结局蜀国却是不仅没有任何收获,反而是将自家的老底都赔光了,如果不与吴国再次结盟,相信蜀国根本撑不下去的。


魏青衣


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让蜀汉元气大伤,刘备所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那么,蜀汉到底折损了多少兵力?为何此役就能让蜀汉一蹶不振呢?

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蜀汉投入夷陵之战的兵力为10万至12万左右。其中,吴班、黄权统领的前锋部队约4万人,也就是孙权向魏文帝上书求援所说的“刘备支党四万人”。而刘备所率主力在6万至8万之间,这一数据源于晋代学者傅玄所著《傅子》记载,东吴“杀其(指蜀汉)兵八万,(刘)备仅以身免”。

如果再加上投降曹魏的黄权所部2万人(当时负责在江北防御魏军)以及少量逃回蜀汉的残兵败将,刘备参战兵力不会少于10万之众。还有一个旁证就是《三国志》在《陆逊传》和《步骘传》中,都明确记载东吴用于夷陵之战的部队有6万人(含1万牵制兵力),按照“进攻方通常兵力更强大”的军事常识,蜀汉投入10万精锐进攻东吴当属应有之义。

需要说明的是,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九州春秋》中记述庞统力劝刘备夺取益州时,最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

虽然庞统所说“益州百万户”有些夸大,但在刘备治下的蜀汉鼎盛时期,益州地区状况肯定比刘禅末年“户籍人口94万、带甲将士10.2万”的凋敝窘境强得多,人口和军队数量起码是前者1倍以上,即人口至少200万(姑且折半按50万户、每户4人计算),现役官兵20万之众(遵循“十丁抽一”标准)。

按照三国时人口结构估算,蜀汉200万人口中可抽调当兵的壮年男性约60万人,因为后方农业生产、后勤运输保障要占去很大一部分,真正参军的精壮役丁也就20万人上下。

另外,考虑到夷陵之战结束仅6年后(这期间蜀汉还出兵南征孟获),诸葛亮便重新训练、集结起“步骑二十万众”北伐(当然实际兵力有一半就不错了),同样能推断出夷陵之战前,蜀汉总兵力不会少于20万人。

综上所述,刘备将蜀汉10万精锐投入攻吴作战,却几遭全歼,而留守国内的尽管还有不到10万二线部队,但按照军事常识,其战斗力肯定赶不上前者。

也就是说,夷陵之战一下子就干掉蜀汉半数常备军,而且还是最精华的部分。如果算上此前关羽“大意失荆州”折损的数万劲旅,等于说短短4年(公元219至222年)时间,刘备就已经丧失了他苦心经营10余载(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算起)的起家班底(关羽、张飞、马良、糜竺、黄忠皆亡)和基干力量。

众所周知,在古代打造、维持10万精锐部队是很难的,想当年汉武帝倾举国之力(当时西汉人口约3500万)发动漠北之战,才凑齐10万精锐骑兵担负主攻任务(另有数十万步兵配合作战并护送辎重)。

虽然此役汉朝大胜,但整个帝国却疲惫至极,而换成偏居西南一隅、实力远不及前者的蜀汉,短时间内折损10余万精锐(包括荆州军),不啻于打断了刘备集团的“脊梁骨”。

这里还可以举个类似例子——公元前129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率兵多次出击匈奴(总人口150万至200万),10年内歼灭后者精锐20余万人,占到当时匈奴青壮年的30%至40%,迫使其远遁西北,从此“漠南无王庭”。

蜀汉的人口及结构与汉武帝时的匈奴大致相同,由此足可见荆州、夷陵2次惨败给刘备集团造成的损失之大,用“遭受重创、伤筋动骨”来形容并不为过。而且,当时蜀汉为备战早已府库空虚,又丢了荆州膏腴之地和积攒多年的军械、铠甲(数量大到足以焚烧堵塞山路阻挡追兵),可谓“人财地三失”。

除了损失人力、物力外,从三国鼎立的战略格局演变来看,夷陵之战表面上孙权获胜,占了不少便宜,实则对蜀汉、孙吴2家是个很糟糕的“双输”结果。

一方面,夷陵之战后,刘备意图“先收复荆州,再以襄阳为中心两路北伐的计划”破灭。另一方面,孙权因受魏军威胁,无法迅速灭蜀,也没能完成鲁肃、周瑜、吕蒙等人给他所做的“竟长江之极”“循江上下”(意思是控制从巴蜀至江东的大半长江流域)的战略规划。

特别是蜀汉先丢荆州,再败夷陵,引发一连串“多米诺骨牌”倒下——公元220年,蜀将孟达、申耽、申仪降魏,荆州西北3郡(房陵、上庸、魏兴,后合为新城郡)落入曹魏之手。公元222年黄权降魏,又巩固了曹魏对新城郡的控制。

新城郡辖区山岭纵横、植被茂密,易守难攻,曹魏占据这一带,不仅堵住了孙吴可能利用沔水(今汉江)北伐汉中,继而绕天水、陇西沿渭水东进长安、洛阳的通道,而且让孙吴没法集中力量向西进攻蜀汉。《三国志·陆逊传》记述,刘备败退白帝城后,吴将徐盛、潘璋等曾建议孙权趁热打铁继续进兵巴蜀腹地,却遭到陆逊、朱然等人劝阻,果然没过多久魏军就大举出动,导致孙吴3面受敌。

另外,夷陵之战后蜀吴2家虽重新通好结盟,但双方暗中对峙状态业已形成,“联合抗曹”成为空话,至此战略大势逆转,蜀吴失去了统一北方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