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僅靠三千死士奪權時,曹操的那些老部下,為何坐視不管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曹氏政變。說起來,這場政變其實是非常容易的。司馬懿當時在手中並沒有什麼兵馬的情況下,僅僅依靠他暗中培養的三千死士,就取得了成功。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當年,曹操不是以人才眾多著稱嗎?而且曹操的部下,一向對曹操都忠心耿耿。雖然曹操挾持漢獻帝,是一種“奸臣”的表現。但是,那些有才幹同時有節操的人,依然並沒有背棄曹操,而是一心一意擁戴曹操。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的手下,對曹操是非常忠心的。

司馬懿僅靠三千死士奪權時,曹操的那些老部下,為何坐視不管

(高平陵政變)

既然曹操的手下那麼忠誠於曹操,難道他們就看著江山落入司馬懿的手中,而坐視不管嗎?

這個問題,初看起來確實是這樣的。但是細細一分析,我們又會發現,這其中其實有很多客觀的現實。怎麼理解呢?

其一,高平陵政變只是朝臣爭鬥。

事實上,當時很多人並沒有看清楚歷史走向。並沒有認識到,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是司馬家族向曹氏家族奪權的衝鋒號。而只是覺得,這是司馬懿和曹爽這兩個朝臣之間的爭鬥。

而且,當時很多人,實際上是很同情司馬懿的。因為司馬懿有才幹,能打仗,為曹氏家族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卻受到曹爽的迫害。曹爽把司馬懿架空,讓他提早退休回去休息,這一點確實讓人很同情他。

如果曹爽僅僅是迫害司馬懿倒也罷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曹爽卻還迫害其他人。曹爽在朝廷中搞獨裁,讓他的幾兄弟把持朝政,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這一點,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曹氏宗親,都是很不滿的。因而,支持曹爽的就很少了。

司馬懿僅靠三千死士奪權時,曹操的那些老部下,為何坐視不管

(曹爽劇照)

其二,高平陵政變得到了太后的支持。

當時的皇帝曹芳只是個小皇帝。按照古代王朝社會的規矩。當皇帝年幼的時候,一般都是由太后代為攝政。

當時的太后是郭太后。郭太后沒有為曹叡生下兒子,她也是在曹叡病重的時候才晉封的。曹芳只是曹叡的養子,並不是郭太后的親兒子。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郭太后其實對曹芳並沒有很深的感情,當然也不會去思考司馬懿奪權的意義。另外,曹爽執政的時候,不僅僅霸佔了其他朝臣的權力,也褫奪了郭太后的權力,這讓郭太后很不滿。當司馬懿聯繫她,向她訴苦,以此發動政變的時候,她可以說是感同身受,很快就同意了司馬懿的行動。(當然了,由於當時司馬睿已經控制了朝廷,她就算不同意,也已經無能為力了。)

郭太后當時應該算是最好權力統治者,既然郭太后也不反對,其他人又怎麼會反對呢?

司馬懿僅靠三千死士奪權時,曹操的那些老部下,為何坐視不管

(曹叡劇照)

​其三,曹操的老部下基本上都已經凋零。

曹操的手下確實人才濟濟。但是,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這些人才基本上都已經凋零。留下來的,大都是官二代官三代或者皇二代皇三代。他們從小就在溫室中長大,也沒有經過艱苦的磨練,能有什麼本領,向司馬懿發起衝擊呢。

曹爽實際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真是曹操的養子。說起來,曹真算是皇二代(官二代)。不過曹真還算不錯,有一定的能力。曹爽則是典型的皇三代,眼光和能力都有限,因而才會在高平陵政變中一敗塗地。

相對來說,曹爽還算是皇三代中能力不錯的。否則的話,曹叡也不會選他為輔政大臣。能力不錯的曹爽已經是這個樣子,可想而知,其他皇三代官三代就更加糟糕了。

其四,司馬懿迅速打擊了曹操老部下的後代。

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在殺掉曹爽的同時,還迅速打擊了曹操老部下中的那些二代、三代。比如曹羲、曹訓、桓範、鄧颺、何晏、畢軌、丁謐、李勝等等。

此後,司馬懿又通過王陵事件,打擊了王陵、令狐愚,逼死夏侯玄,而夏侯霸逃奔蜀國。

再後來,司馬懿把曹操老部下的後代及宗室後代全部抓起來,拘禁在鄴城。

可以說,司馬懿是一步一步殺過來的。等到曹操的老部下及宗室發現他是想奪取曹氏皇位的時候,已經手中無兵無權,為時已晚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魏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