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100萬畝,十多個民族共同修築完成的紅河哈尼梯田


作為唯一一條發源於雲南的國際性河流,紅河在雲南孕育出了燦爛的農耕文化——在紅河南岸的哀牢山區中,有一片面積達100萬畝的梯田,覆蓋了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這片梯田,由以哈尼族人為主的十多個民族共同修築完成,被人們稱作“紅河哈尼梯田”。

梯田的田埂非常重要,起著保持水土的關鍵作用。田埂是用開挖梯田時挖出來的大土餅壘起的,分上埂和下埂,二者的高度因山勢緩陡而有所區別。山巒越高越陡峭,因此越往高處,田埂越要不斷地加厚、加高,甚至可達4—5 米。圖為當地人在田間耕作鏟埂。

哈尼梯田主要分佈在紅壤、黃壤和紫色土的分佈區內,其土母質基本上是板岩、砂岩、頁岩和花崗岩等風化形成的產物,加之生物作用強烈,土質黏重,易保水保肥,如此的土質條件有利於梯田的開墾。同時,哈尼人年年都要修一次田埂,維修時用水稻土打田埂,更增加了田埂的保水保土功能。圖為當地人在田間耕作打埂。


板田即土壤板結的田,收穫莊稼之後或者開春之時都要將板結的田深翻。因地理原因,很多地方的梯田的板田還是需要牛耕,且需要犁得夠深,每處都要犁到,這需要講究耕作技術。圖為田間耕作—犁板田。

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哈尼人選育出大量適合當地環境的優良稻種。哈尼梯田的水稻品種因梯田海拔高度、土質等不同而多種多樣。不僅如此,不同品種的水稻其栽種深度和密度也不甚統一,需要講究栽種技術。圖為田間耕作—栽秧。

哈尼人依山造田,傳統的森林保護理念使這裡的自然生態系統保存良好,為梯田提供著豐富水源。哈尼族創造發明了“木刻分水”和“水溝衝肥”,利用發達的溝渠網絡將水源進行合理分配,同時為梯田提供充足肥料。圖為收穫金秋。

哈尼人珍惜土地資源,房前屋後的空地都用來種菜,路邊的牆縫也會成為菜地。此外,屋旁箐溝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會用來養魚,魚在池塘裡面,池塘水面養浮萍,浮萍餵豬,豬糞餵魚,魚長大後又被放回梯田……圖為魚米豐收的當地農民。

哈尼族有一套完整的梯田祭禮體系。從社會功能角度來說,這些活動確保了稻作農耕的綿延傳承。圖為一年中梯田祭禮之祭水口。

一年中梯田祭禮之祭穀穗。

“昂瑪突”是哈尼族梯田農耕活動中的重要節日,每年春耕開始前舉行,一般持續3-5 天。在此期間,人們要祭祀祖宗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祭祀當天,人們要到寨神林舉行祭祀儀式,並將牲肉分給各戶,認為其能消災避難。

“昂瑪突”是哈尼族梯田農耕活動中的重要節日。

部分地區的哈尼人,第二天還要舉行盛大隆重的“長街宴”,招待親朋好友,祈求天地賜福百姓,一年一度的農耕活動由此拉開序幕。

圖文摘自《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影像志》,中國攝影出版社2019 年8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