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为愚蠢吗?

菩萨我想对你说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萨达姆当年入侵科威特,我们必须要站在历史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如果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往往很难客观地看待问题。

站在萨达姆本身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就不“愚蠢”了。

萨达姆出身

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老萨是属于那种性格极为强硬的人,而在他政治地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他也一直给人以硬汉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几乎就注定了他不能够向敌人妥协。

萨达姆1937年出生于提特里克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丧父,由其叔叔抚养成人,在他10岁的时候逃离了家庭到了巴格达投靠了他舅舅,在他舅舅的帮助下就读于巴格达的民族主义学校。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苦难的童年已经离家出走的经历或许是铸造了他硬朗的品格,但是这种品格的另一面就往往容易过于固执。

成年之后的萨达姆参加了各种暗杀当时领导人的活动,并且在历次的活动中逐步提升了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1959年初,萨达姆又参加了刺杀伊拉克独裁领导人卡塞姆总理的行动,卡塞姆身中数枪,而萨达姆仅腿上中一枪,他用匕首挑开伤口,挖出弹头,换上阿拉伯长袍,怀揣仅有的23个第纳尔逃出了巴格达。1960年2月25日萨达姆被宣判死刑。萨达姆在寒冷的夜晚游过底格里斯河,辗转到达了阿拉伯复兴党的发源地叙利亚。

1960年2月,萨达姆离开大马士革前往埃及开罗,并积极参加复兴党在开罗组织的各项活动,由于组织才能出众而当选为支委。1963年2月,伊拉克复兴党发动政变并处决了卡塞姆,贝克尔出任总理。萨达姆重返故里并担任领导机构成员,同时在巴格达大学法律系深造。当时,由于萨达姆反对复兴党内的腐败现象而得罪上层,几乎被杀。由于复兴党内不团结,阿里夫乘机在1963年11月发动政变,推翻了上台才九个月的复兴党。萨达姆只好再次逃往大马士革。

1963年2月8日,在复兴党发动军事政变夺权后回到伊拉克巴格达,萨达姆开始掌管党内势力,但同年11月,当时的总统阿里夫大举缉捕复兴党人。1964年10月,萨达姆再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被选为复兴党副总书记。在度过了两年的铁窗生活后,他在复兴党的帮助下越狱逃脱。1967年越狱,此时的萨达姆已是复兴党的第二号领导人物,权力仅次于阿卜杜拉赫曼·阿里夫。1968年7月17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和陆军军官们发动了政变推翻了伊拉克政权。7月30日,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清洗了其它盟友、权力移交给由其堂兄巴克尔领导的革命指挥委员会后,萨达姆负责主管内部安全事务。翌年成为革命指挥部的副总书记以及宣传部长和安全部长。

可以说,早年的萨达姆是在不断地发动政变,不断地暗杀,不断地受伤中不断地成长并且提升起来的,最终在1979年,萨达姆成为了伊拉克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的口号就是阿拉伯复兴,他也是通过这个口号不断地吸引了不少人追随他,并且成为了一股伊拉克强大的政治势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逐步相信,自己就是能够让阿拉伯再次复兴的那个人,他很可能认为,历史选中了他,他就是阿拉伯世界的救世主。

两伊战争

以阿拉伯世界救世主自居的萨达姆,或许别人不这么看,但是萨达姆是这么看的。在他上台之前,他一直都有个对手,就是伊拉克的当局,他不停地发动政治斗争,要夺取政权。当他夺取政权之后,那么他还是需要一个对手,那么这个对手是谁呢?

那就先统一阿拉伯把。作为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领导人的萨达姆,首先就把战火瞄向了什叶派的伊朗,于是就有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

其实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有宏大的志向有时候是好事,毕竟国家可以在这个宏达志向之下向前发展,但是这个志向也要看这个国家本身的情况。如果国家本身的实力不允许的话,那么这种宏大的志向很可能就会变成灾难,还不如一个没什么“进取心”的人当领导,至少百姓还能安居乐业。

我认为从客观来说,伊拉克并不具备复兴阿拉伯世界的实力,比如两伊战争的对手伊朗,实力并不比伊拉克弱,在8年的战争中双方实际上是打了个平手。而阿拉伯世界实力最强的应该是沙特,沙特虽然军事上感觉弱了些(不太尚武),但至少背后还有美国的保护,所以伊拉克即便能够拿下伊朗,要统一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对手沙特要拿下就要面对美国这样的对手,事实证明伊拉克不是美国的对手。

当然,两伊战争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双方本来如何战争结束之后还是如何。但是8年的战争让萨达姆破产了。战前伊拉克是一个发达国家,有1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伊拉克反而欠了370亿美元的外债。

萨达姆应该不是一个会搞内政的人,如果内政能力好的话,即便是欠了这么多外债,只要国家能快速发展起来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老萨似乎不会搞经济,只会搞斗争,所以他解决不了国内的经济问题。

所以要就去找了其他阿拉伯国家,跟他们说,我作为逊尼派,帮着你们对抗什叶派,现在我打穷了,大家好歹也帮帮我吧。问题是谁都知道,萨达姆那是在帮着逊尼派对抗什叶派呢?分明是想壮大自己而已,所以也没人鸟他。

被债务逼疯了的萨达姆怎么办?战争呗,尤其是那个科威特,伊朗他打不下来,小小的科威特我都拿不下?

占领科威特

事实上,他的估计是对的,伊拉克军队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科威特。科威特虽然国土面积非常小,人口不多,但经济实力和伊拉克差不多,拿下了科威特,萨达姆的债务问题经济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战争问题。

在战后来说,直接拿下一个主权国家,只有苏联做过,当初打下了阿富汗。但苏联是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也不敢和苏联直接对抗,只能间接对抗,你伊拉克算哪根葱?

于是就遭到了联合国的一致谴责。

萨达姆是怎么想的呢?他想的就是,联合国应该不会出兵,最多就谴责把。如果出兵的话,应该是要对抗美国。但是美国在战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来说,都是被打的灰头土脸,只要自己坚持的时间够长,估计会和越战一样,最终美国会因为国内的压力而撤军。如果在战争中能够制造美军的大量伤亡,那么美军很可能会马上遭到国内舆论的压力而撤军。

所以对于美国的出兵,萨达姆想到的就是持久抗战,死守科威特。

误判形势

但是萨达姆没有考虑到,世界格局是由大国掌控的。

朝鲜战争美国没有获胜,是因为背后主要有我们中国在出兵帮助朝鲜,另外当时的苏联也站在了中朝一边,并且也偷偷出兵帮助了中朝联军(空军),并且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美国也正是因为知道背后有中国和苏联,所以才长期不敢越过三八线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越南战争,实际上也是因为我国和美国都心照不宣地有一个约定就是美军不能越过北纬17度这条界限。所以美军每次打到北纬17度附近都不会再往前打,因此战争变成了持久战,在持久战中美军伤亡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了美国国内舆论压力最终使得美国撤军越南。

而此时的伊拉克背后有那个大国支持他呢?没有。

也许会想到苏联,但是要知道1991年的苏联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那顾得上伊拉克呢?再说伊拉克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道义上来说,也没有那个国家会支持他,否则在明面上真的是说不过去的。

伊拉克不是一个强国,只能说最多是一个中等国家。一个中等国家不可能能够单独对抗一个超级大国,尤其是美国。

从萨达姆的部署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想打持久战。

主要兵力部署在了科威特的前线,而最为精锐的共和国卫队部署在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边境地区,就是用普通军队当炮灰牵制住美军,然后再用精锐部队发动反击。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战术发生了变化,美国人打起了信息战。他的战术思想还停留在二战时期,先是用飞机轰炸,然后用坦克快速突破,分割对方的地面部队,最后围歼对方。

所以他认为只要能够死守住科威特就行了。

但是美国人不这样打,美国人先是出动隐形轰炸机炸掉了伊拉克的所有的雷达站,伊拉克军队变成了瞎子。然后不断地空袭,用精确制导炸弹进行攻击,一打一个准,经过空袭之后,伊拉克的地面部队基本丧失的战斗力——这是萨达姆没想到的。他以为还是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一样,美国人的轰炸只会削弱地面部队的战斗力,不至于会摧毁地面部队的战斗力,至少在空袭之后,地面部队还能保留相当的战斗力。

没想到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基本被摧毁,所以美军发动地面进攻的时候,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了。

战争完全成了一边倒,伊拉克军队只有挨打的份,最后即便是上了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也没抗几下就被消灭了。

结论

所以从整个海湾战争的过程来说,萨达姆完全误判形势。其实美国出兵之前也是多次警告伊拉克,要伊拉克撤军,但是萨达姆一直都表示出强硬的态度,反正就是赖在科威特不走了。


萨达姆在战前自称“战争之母”,从这些举动就能看出,萨达姆对双方军队战斗力是误判的,如果知道是这样打的,就是个傻子也不会打这种战争,直接认怂。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萨达姆是靠着不断地斗争从而上台的,所以他上台以后就要不断地塑造自己善于斗争勇于斗争的形象。在当上国家领导人之后,他的斗争就得到了升华——复兴阿拉伯民族,于是就找了第一个对手伊朗,但是伊朗打不下来,他要继续塑造这种勇于斗争的形象,就打了科威特,从而惹了美国。于是他的斗争对象就变成了美国,当然,要斗争到底,于是真打起来了,真打起来以后被打爆了,不得不认怂。

从萨达姆本身的情况来说,他只能这样选择,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他确实非常愚蠢。或者说,他并没有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智慧吧。


老威观史


萨达姆当年属于玩大了,终究还是犯了个愚蠢的错误。

他的胃口并不是仅仅是侵科威特。科威特是个小国,军队可以忽略不计,警察也没什么战斗力。而萨达姆的部队是经过了8年两伊战争洗礼出来的。打科威特,萨达姆派了多少人?20万。

当年美国的情报机关就纳闷,打个科威特,伊拉克怎么派出来这么多军队?这不合乎情理啊。最后美国人发现,伊拉克的十几万大军已经在沙特边境展开。

萨达姆要吞的不光是科威特,还有沙特阿拉伯。而沙特是有着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3000多万人口的大国,跟科威特根本不是一个体量。

实际上当年萨达姆占领科威特以后,就准备要对沙特下手了。然后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沙特在危机关头,把早先在中国购买的东风导弹拉了出来。购买导弹谈判的时候,沙特人问导弹多少钱?中国代表小心翼翼的说:1个亿。意思是这批导弹是35枚,总共1个亿的人民币。而且也做好了砍价的准备。沙特人淡淡的说:一亿美元一枚呀?行,也不贵。就这么办吧。来,加一下微信......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加一起20亿美元,这批导弹直接卖了35亿美元。

然而,到了海湾危机,沙特面对萨达姆的讹诈,把这批东风3导弹拉出来,直接威胁到了伊拉克首都,让萨达姆冷静了一些。这个钱,花的还是很值的。

美国人通过卫星照片,发现伊军已经在沙特边境展开进攻姿态,被吓了一跳,这才明白萨达姆的真实意图。

萨达姆是想把科威特和沙特全吞了,这才戳了美国的肺管子,逼着美国不得不打他。如果当初萨达姆止步于科威特,美国很可能不会出手,这事儿也就认了。

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当年的美军远没有现在这么彪悍。

打萨达姆之前,美军轰炸过利比亚,的帐篷。入侵过格林达达。这都属于靠装备绝对优势打一个社区的水平。再往前看,就是越战。美国人输了越战,也输了信心,输了形象。那时候的美军给人的感觉就是病态的,甚至是美国整个社会都是软弱的。老百姓不支持战争,士兵厌战。政府还不敢得罪自己的选票。

所以萨达姆的行为还是有依据的。因为当时全世界对美国的看法就是:如果开战,美军死人,媒体一报导,老百姓一示威,政府就得撤军,不然就垮台。这不是萨达姆一个人的看法,是全世界的看法,包括当年预判局面的咱们的军事专家。

越战以前是朝鲜战争,美军依然没有取胜。

所以说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太怕美国。

说到这,看萨达姆也挺悲剧的。都说杀鸡儆猴,杀人立威。萨达姆就是那个猴。美军这些年威风的不得了,这个威,就是靠杀萨达姆立起来的。

萨达姆之所以敢公然冒天下大不韪去侵略邻国,就是不太怕所谓的世界警察美国。他赌美国不能管。

而美国打伊拉克,开始也是极其不自信的。他组织了50万的部队,还拉上了10万盟军,总共60万人。他的指挥官还要求政府:把部署在欧洲最精锐的部队,准备跟苏联干的部队,给我。不然,我不能打。

美国自身也心虚,很怕打不好。

如果当初萨达姆胃口小一点,只吞个科威特,对于美国来讲,危害性不是很大,自身再加上不太想打,他最后开战的可能应该小于50%。就是很可能不管了,顶天是经济制裁,政治封锁。

但萨达姆要吞沙特,这就没办法了,是逼着美国出兵。

如果美国任由萨达姆继续进攻沙特,那就是最后把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合并成一个大国,中东的巨无霸。而且掌握了全世界50%的石油资源。像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那都是玩石油起家的,深知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萨达姆要是实现最终目标,统一伊拉克、科威特、沙特三国(其实这里面还有阿联酋的事儿,咱就不多谈了。正常是老萨想统一四国),到时候他一句话,石油涨价,全世界的美元就全流到巴格达去了。

这美国能忍吗?

萨达姆打伊朗的时候,他那是美国的小弟,给美国当打手。跟美国关系不错。但他后来是胃口太大了,也太不把大哥放眼里了。如果他吞并科威特之后,表现的谦虚一点,估计美国也就是强烈谴责一下,中苏则继续当老好人,这事儿也就算了。

就像希特勒,吞并完奥地利、捷克如果能止步,是不是也都落袋为安了。

从心理方面考虑,萨达姆也是在赌。赌赢了,他会建立一个阿拉伯大帝国,他名垂青史,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圣王,千年以后,他就是传说,神话里的人物。这个诱惑还是很大的。所以,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你愚,是因为你贪心。

现在,被骗的倾家荡产的,赔的精光的,吃亏上当的,起因不都是因为自己太贪了嘛,对不对?贪婪,绝对会让人变愚蠢的。


锐度何老师


美国在越战失败后,十多年内没再打过大仗,萨达姆因此料定美国不会干涉,但他万万没想到老布什真的出兵了

海湾战争是美国闲鱼大翻身的一场军事行动,这场战争不仅一扫美军在越战中失败的阴霾,还将美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展示的淋漓尽致,在苏联日薄西山之际,海湾战争大大地夯实了美国的影响力。

海湾战争的起因是伊拉克悍然吞并邻国科威特,这严重威胁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其实萨达姆这人早有吞并科威特的想法,这里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夺取出海口,另一个是为了躲债。

科威特在一战之前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在当时属于伊拉克的巴士拉州管辖。后来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战败,伊拉克地区被英国托管。在英国的支持下,科威特最终获得独立。

科威特这个国家面积不大,只有1.78万平方公里,仅比北京市大一点,但这个小国对于伊拉克却相当重要。因为科威特独立后,伊拉克瞬间损失了90%的海岸线,可以使用的出海口所剩无几,只比内陆国强一点点,这非常制约伊拉克的石油对外运输。(在失去科威特之后,伊拉克的海岸线短的可怜)

由于科威特曾经属于伊拉克以及它对伊拉克的重要性,萨达姆一直就有吞并科威特的打算,特别是科威特的这段海岸线,更是让萨达姆期盼不已。当初萨达姆入侵伊朗的目的之一,也是为夺取阿拉伯河以东的伊朗海岸线。

不过伊拉克没能在两伊战争中占到任何便宜,于是萨达姆又将目标转向了弱小的科威特,毕竟柿子还得挑软的捏。

除了觊觎科威特的海岸线以外,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第二个目的则是赖账。

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了科威特140亿美元,战后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的各个成员能降低石油产量来拉动石油价格,以增加伊拉克政府的外汇收入,帮助伊拉克偿还外债。但科威特却针锋相对的故意提高石油产量,极力打压油价,希望以此迫使伊拉克在两国边界纠纷上向科威特妥协。

萨达姆对于科威特的行为极为不满,他认为两伊战争是伊拉克替阿拉伯民族挡住了波斯人的进攻,科威特应该感谢伊拉克并免除伊拉克所欠的债务才是。而如今科威特反而落井下石,这让萨达姆起了动武之心。

当然,萨达姆知道科威特是美国的小弟,但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在名义上世界仍旧处于两极格局之中,美国若出面干涉,苏联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而且美国在经历越战的失败后,已经十多年都没有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了,因此萨达姆断定美国不会武力干涉此事。

基于以上众多原因的促使,在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20万伊拉克军队攻入科威特境内,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占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埃米尔(类似于国王)则在仓皇中搭美军的直升机出逃。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军就立即在伊拉克和沙特边境上集结重兵,并调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和“独立号”航母战斗群进驻波斯湾,以警告伊拉克不得越界。随后美国老布什政府便要求伊拉克军队无条件撤出科威特,否则不排除动武的可能性。

对于美国的警告,萨达姆显然没有放在心上。他拒绝了美国的最后通牒,并宣布科威特已经成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

眼见伊拉克拒不退兵,美国便向安理会申请授权,制止伊拉克的侵略活动。而让萨达姆深感震惊的是,苏联居然没有站出来给伊拉克撑腰,而是配合美国在安理会的表决上投下了赞成票,萨达姆当时估计头都大了。

在取得了联合国授权后,美国率领34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在沙特集结了近70万大军。1991年1月17日,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海湾战争示意图)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凭借立体化和信息化作战体系,以极小地代价重创了伊拉克,也震惊了整个世界。最后迫于多国部队的军事压力,萨达姆接受了美国的要求,将军队撤出了科威特。(在海湾战争中正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F-15和F-16机群)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为确实非常失策,这让萨达姆与美国彻底决裂,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伊拉克也失去了可以抗衡美国的外援。

此后伊拉克遭受了美国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制裁,国力大衰。到2003年,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彻底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千佛山车神


1990年8月2日凌晨,随着萨达姆一声令下,10万伊拉克军队裹挟着雷霆万钧之势,向着他的邻国科威特气势汹汹的冲杀过去,由此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萨达姆旧照)

科威特猝不及防,以区区不到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以及2万余人的军队,和伊拉克对抗,根本无法阻挡伊拉克的钢铁洪流。科威特的士兵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成了伊拉克的俘虏,数千士兵被迫撤退到南部沙漠里。

经过8年两伊战争洗礼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空中和海上军事力量的配合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了科威特全境。

战争进行得异常顺利,在短短的14个小时后,伊拉克大军就兵临科威特首都。其后,随着伊拉克的后续部队不断进入,志得意满的萨达姆宣布,将科威特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在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后,不可一世的萨达姆并未打算就此收手。他将20万大军陈列在沙特边境,命令士兵枕戈待旦,枪不离身,继续向世人昭示着他的欲望和野心。

萨达姆的嚣张,震惊了全世界,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在美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一致决定,要求萨达姆立即从科威特撤兵,并将1991年1月15日,定为最后的期限。

但是,强悍自负的萨达姆,完全没把联合国的决议和美国人放在眼里,强硬地拒绝了撤兵的要求。甚至把布什托人交给他的信件,像垃圾一样,随意地扔在地上。

1月17日,多国部队发动了名为“沙漠风暴”的空中打击。在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伊拉克的防空体系等军事设施悉数被毁,重要的石油工业和基础设施损毁殆尽。伊拉克的地面部队,成了美军飞机的活靶子。

2月24日,多国部队开进了科威特,展开了地面攻势,萨达姆的百万雄师不堪一击。仅仅两天后,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海湾战争宣告结束。

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伊拉克伤亡10万余士兵,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军事和经济均遭受了重挫。

(海湾战争)

那么,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萨达姆入侵科威特,该怎么评价这个行为呢?
要捋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说说,萨达姆为何要入侵伊拉克?

其一,两伊战争,让萨达姆的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不但打光了萨达姆近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让他背负了约700亿的巨额外债。而科威特又恰好是他的主要债主,如果能占领科威特,一来可以免除部分外债;二来还可以开疆拓土,增加伊拉克的国土面积,彻底解决边境争端;三来还可以获取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

其二,萨达姆被誉为中东枭雄,有称霸阿拉伯世界的野心。

如果侵占了科威特,既可以拥有其众多优良的石油输出港口,还可以对沙特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伺机图谋沙特,控制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石油资源,实现自己成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梦想。

其三,萨达姆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会出手。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内忧外困,苏联则正濒临解体,都是尚且自顾不暇。萨达姆认为,这两个超级大国不会干预他的扩张行为。

东欧剧变和“冷战”的结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动荡和混乱,萨达姆认为这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布什旧照)

但是,萨达姆这个决定,确实是错误的。

其一,他错误地研判了形势。

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就是石油,这既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更是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利益,美国是不会坐视萨达姆胡作非为的。

因此,当萨达姆悍然入侵科威特后,美国迅速做出了反应。布什立即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决定立即向海湾地区集结部队,展开了自越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军事部署,三位一体的数十万海陆空军队进驻沙特,杀向了萨达姆。

其二,萨达姆得陇望蜀,图谋沙特。

在伊拉克军队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后,狂妄的萨达姆认为,凭借他手中的百万雄师,完全可以横扫中东。

虽然沙特的块头比科威特大多了,但沙特除了拥有靠美元堆砌起来的少数先进武器外,其军队的实际战力,和科威特不相上下。此时的萨达姆不免因得意忘形,似乎认为自己已经就是阿拉伯的老大了。在这种心态下,美国又算什么?

其三,他低估了美国的军事实力。

越战的泥淖,确实让美国人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也让其后的美国总统对用战争解决争端更加慎重。萨达姆认为布什为了自己的选票,不会轻易动用战争手段,引发美国民众的不满。

而且,萨达姆曾宣称伊拉克的军事实力排名全世界第四,美国连一个小小的越南都搞不定,还能奈何我萨达姆?

但是,离开越南战场多年的美国,其军事实力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已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海湾战争,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面接触式战争了。

因此,在美国等多国部队强大的空中打击下,伊拉克脆弱的防空体系不堪一击,全境都成为了美国飞机的投弹训练场。

其四,萨达姆高估了自己和盟友。

确实,萨达姆拥有百万军队和一定的高科技武器(如飞毛腿导弹等),而且他的共和国卫队也身经百战,历经战火淬炼,战力强劲。如果能得到盟友的支持,他还是能够放手一搏的。

但实际情况是,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就以全票赞成的一边倒形势,通过了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的决议。在海湾战争爆发后,众多阿拉伯国家为多国部队提供了超过60%的作战经费。

由此,在这场战争中,萨达姆成为了孤家寡人,没有任何人支持他。

所以,综上所述,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确实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决策错误,也为其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隐患。


张生全精彩历史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是明智之举,最终的失败是因为萨达姆有两点没有预料到,一是美国态度会如此坚决;二是没想到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如此强悍,而伊拉克军队在美军面前居然会弱不禁风。

伊拉克为什么要入侵科威特?

1988年,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终于结束,但是伊朗和伊拉克两败俱伤,边境线基本上回到战前状态,为了获得战争胜利,伊拉克向阿拉伯国家贷款,其中包括欠科威特的140亿美元。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准备清偿贷款,伊拉克的经济支柱为石油出口,萨达姆希望中东国家能够团结一致,减少石油出口量,拉高国际油价,等到伊拉克赚到钱,把贷款还清之后再恢复石油供应量和价格。


科威特与伊拉克有领土争端,因此不愿意响应萨达姆的号召,反而增加石油出口量,压低国际油价,迫使伊拉克妥协,进而解决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萨达姆宣传科威特为伊拉克固有领土,但是在英国殖民期间被一分为二。科威特与美国关系良好,但是阿拉伯国家因为美国支持以色列,因此阿拉伯普遍抵触美国,萨达姆决心以反美斗士的形象站出来,博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伊拉克已经做好了入侵科威特的全部准备。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伊拉克领土面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人口数量都是科威特无法相比的,而且伊拉克军队刚刚经历8年的两伊战争,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极为强悍,面对科威特,伊拉克军队具有压倒性优势。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全面入侵科威特,经过14个小时激战,伊拉克已经完全占领科威特首都,不久后占领科威特全境,进入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多达20万人,坦克2000辆。

萨达姆趾高气扬的宣称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也是伊拉克“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出兵伊拉克

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之后不久,联合国安理会以14:0(也门未出席)通过了对伊拉克的制裁方案,同时要求伊拉克撤军。


萨达姆扬言伊拉克是世界第五大国,陆军战斗力世界第四,萨达姆真的不相信谁敢为了科威特与伊拉克交战,而且即使交战,萨达姆也有信心守住科威特,所以一再拒绝履行联合国决议,坚决不撤军。

联合国限定的撤军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逾期后,美国联合33个盟友向伊拉克发动全面进攻,伊拉克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接受联合国决议,最终撤军。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愚蠢吗?

伊拉克仅仅14个小时就已经占领了科威特,从军事角度来看是胜利。判断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是否愚蠢,关键是看国际社会的态度。

伊拉克1990年入侵科威特,而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在解体前一年没有能力干涉,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国际社会默认了,因此萨达姆判断国际社会最多只能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

美国或许会联合盟友进攻伊拉克,但是伊拉克军队战斗力爆表,陆军实力世界第四,所以萨达姆判断,即使美国发动进攻,只要伊拉克守住一段时间,美国自己就会撤军。美国连越南都没有搞定,萨达姆很有信心。

萨达姆的选择虽然不符合主流观念,但是时间点是准确的,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想到美国的态度坚决,以及美军战斗力如此强悍,即使是身经百战的伊拉克也不是对手。

说实话,在战争结束之前,谁能判断出伊拉克败的这么惨?按照正常人的判断,萨达姆的举动并不愚蠢,萨达姆愚蠢也不可能成为总统。

美国打败了伊拉克,同时打醒了全世界!


视野新观


萨达姆执政后挑起了两伊战争,大军入侵伊朗,双方为此打了八年,直到双方都筋疲力尽后宣布停战,而萨达姆决定进攻伊朗前是得到美国支持的,因此萨达姆天真的认为美国“欠自己一个人情”,所以伊拉克把科威特吞并,美国应该会默认。出于这样的心理,伊拉克军队还专门搞了个“闪电战”,一天内就搞定了科威特,目的是快速造成既成事实,让美国就算不愿意也毫无办法。萨达姆此举可以说是非常愚蠢,竟然想着美国人会“欠自己人情”,而且萨达姆低估了美国捍卫中东石油利益的决心,没想到美国会联合多国部队搞军事动作。

萨达姆闪击科威特,除了被北约军队一顿 暴揍外,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损失,那就是美国从此开始认定萨达姆是个充满侵略性的领导人,萨达姆的存在必然损害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因此必须除掉,在这样的舆论支持下,2002年美国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大举出兵了,给伊拉克人民和萨达姆自己带来了灾难。


毒刺剑客


当年萨达姆之所以入侵科威特还不是没钱闹的,欠了一屁股债,还不起钱,因此就入侵科威特趁机捞一笔,没想到最后一根毛都没捞到,自己为被美国为首的联军打的落花流水,死了不少人,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连老家都被美国炸的稀巴烂,可以是愚蠢到家了,其实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不是愚蠢行为,他是被美国给坑了,美国故意把萨达姆当棋子用罢了。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之前的两伊战争,打成了平局,萨达姆什么好处也没有,反而死了不少人,欠了中东土豪沙特那帮产油国一屁股的钱。本来伊拉克和沙特这些阿拉伯土豪不对付,互相看不顺眼,只是萨达姆去打伊朗,所以沙特等国才借钱给萨达姆嘛,毕竟沙特等欧佩克产油国家更恨伊朗,所以就借钱给萨达姆嘛!结果萨达姆累死累活才打成平局没有干掉伊朗,外债到期了,沙特等国就逼着伊拉克还债,否则就制裁伊拉克。

伊拉克已经打穷了,哪有钱去还啊,如果债务到期了被制裁,那更是雪上加霜了。没办法的萨达姆就找上美国,那时美国和萨达姆可是好朋友呢,美国还出钱帮萨达姆打伊朗呢!萨达姆说你美国能不能借钱给我缓解危机啊,而这时美国阴险的布了和圈套给萨达姆了,美国说钱是没有啦,你自己想办法吧,美国会没钱鬼才不相信呢!萨达姆就说我入侵科威特捞一笔就走,你美国要支持我哦!美国不说反对也不说赞成,反正萨达姆认为美国是默认了。其实这就是美国阴险的用心,萨达姆打了伊朗,让沙特那帮土豪没有了后顾之忧,美国是不放心的,没有强敌威胁那些土豪,美国就发挥不了作用啊,土豪就不会依赖美国保护了,美国还怎么控制这些土豪,美元的霸权还怎么体现啊!是时候敲打敲打这些土豪了,刚好萨达姆因为债务和沙特闹起了矛盾,那就让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顺便敲打一下沙特土豪们,对美国来说借刀杀人,威胁那些富的流油的土豪是最好不过了。


所以萨达姆就立刻出兵入侵科威特,两天就占领了科威特首都,大肆抢劫,真的抢了很多财富啊!沙特那些土豪害怕了,他们找上美国,沙特也知道任由萨达姆乱来,不知哪天就入侵他们啦,所以他们赶紧要求美国保护,他们知道萨达姆和美国的猫腻,美国能阻止萨达姆。美国是趁机漫天要价,狠狠的宰了那些土豪一笔,沙特给出巨大利益,说以后和美国站在一起,成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说白了,就是以后美国说什么是什么了!既然土豪都割肉了,收钱就要办事啊,萨达姆这颗棋子起作用了,美国目标达到,也就要抛弃萨达姆了。于是美国翻脸不认人,立刻联合西方国家一起出兵攻打萨达姆,还派出战斗机轰炸萨达姆的老巢巴格达。美国的狂轰滥炸,让萨达姆招架不住了,赶紧把抢来的财富跑路吧,结果几百辆装载黄金珠宝其他值钱的东西开足马力直奔巴格达,回巴格达才是正道啊!只是去到半路上,就被美国的飞机全炸毁了,美国早就盯着你啦,想带钱跑路门都没有,那些黄金可是美国的,你萨达姆还想捞钱走人,只能下辈子啦!


萨达姆本想捞一票,结果是被美国出卖了,什么都捞不到,还赔上不少人命,伊拉克从此陷入崩溃之中,虽说美国没有乘胜追击推翻萨达姆,不过还是往后十几年都经济制裁伊拉克,搞得萨达姆是越来越难混了,美国是打着先拖瘦你,再干掉你,最后是小布什干掉了萨达姆,推翻了萨达姆的统治。萨达姆真是遇人不淑啊,美国那么阴险能相信吗,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不是愚蠢,只是没想到事情发展的太快,反应不过来了,没有实力只能被人耍了!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萨达姆(认为),入侵科威特并不算愚蠢,而是他在完成“历史使命”。

一战前,伊拉克和科威特归奥斯曼帝国所有,但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就不复存在了,伊拉克和科威特就归大英帝国管辖,虽然伊拉克在1932年从英国的管辖独立出来,但伊拉克却不承认科威特是一个国家,怎奈有英国罩着,伊拉克也就不敢对科威特太放恣。
在1961年,
科威特也宣布独立,这一年,伊拉克就差点儿兼并科威特,但由于英国的阻挠,才让这场战争推迟了约30年,随着英国的衰落,美国就成了科威特的保护国,两伊战争期间,美国是支持伊拉克的,伊拉克从科威特借的140亿美元,大部分都购买了美式武器装备,在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认为,伊拉克是代表整个阿拉伯世界,同波斯人战斗,所以,萨达姆要求其他阿拉伯国家,把伊拉克的债务免掉,但遭到了沙特和科威特的拒绝,这让萨达姆怀恨在心。


还有就是,自从海湾石油大发现后,国土面积仅为伊拉克的1/25的科威特,石油储量却达到了伊拉克石油储量的80%,可谓遍地都是石油,于是萨达姆认为,伊拉克比科威特海拔高,是伊拉克的石油流入了科威特,科威特才有这么多石油储量,更重要的是,在地理位置上,科威特也占据着两河流域的出海口,这就让伊拉克运输往波斯湾的石油,必须经过科威特,所以,科威特在萨达姆的心里,绝对是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一直对科威特垂涎三尺的萨达姆,就在1990年8月,对科威特发动了侵略战争,由于两国实力相差巨大,伊拉克只用了9个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但令萨达姆没有想到的是,在一切政治,外交,和经济制裁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联合国授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军事打击,以捍卫科威特主权和独立,从而引发了海湾战争,并且在制裁伊拉克10多年后,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第二次战争,萨达姆也因此被送上了绞刑架,所以,萨达姆的愚蠢,就是来自于膨胀……


海之波涛3


入侵科威特,并不是萨达姆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其信仰的一部分。我先谈谈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看完了你们就明白孰是孰非了。

科威特和伊拉克,历史上都是独立的,它们都曾经被更强的帝国消灭掉,纳入其版图,这个帝国就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超级大国,当时它吞并了很多国家,包括今天的伊拉克,还有科威特,都是它的一部分。这样,科威特和伊拉克,当时就相当于在“同一个国家内”。但是这个国家并不是伊拉克,而是奥斯曼帝国。

但是,后来的伊拉克就咬住了这一点,坚决不松口,说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伊拉克的教科书上就是这些描述,每年不停的宣传。

其实,科威特不过是伊拉克一起被奥斯曼帝国吞并而已,就算真的历史上曾经是伊拉克的一部分,那也很久之前了,现在早就不算数了。科威特独立之前,是英国人的地方,并不是伊拉克的地盘。现在科威特独立了很多年,国际上都承认它是主权独立国家,伊拉克想吞并它,就是违背国际法。

萨达姆这个人有一个梦想,就是把所有的讲阿拉伯语的国家都统一起来,重建一个阿拉伯帝国。如果可以成功,他就是当年的穆罕默德。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萨达姆打算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伊拉克成为一个强国。第二步,在阿拉伯世界树立自己的绝对威望。第三步,统一阿拉伯世界。

由于石油国有化,伊拉克确实“富裕起来了”,于是萨达姆开始第二步,就是要扩大自己的威望。所以,萨达姆拿伊朗开刀。伊朗就是曾经的波斯,当年波斯帝国奴役过西亚,所以和阿拉伯人有宿怨。这一打,就是艰苦的十年恶战。双方都伤亡惨重,伊拉克没有拿下伊朗,自己反而把经济拖垮了。



萨达姆赔了本,当然不服气,就把气出在科威特身上,想从科威特身上弥补损失。于是,萨达姆就说,我是为了阿拉伯才和波斯人干仗,这个钱你得出一部分,之前我们欠你几十亿美金,现在我就不还了。科威特一听,急了,你老萨可不能耍赖皮啊。

科威特不买账,萨达姆气坏了,心想我有上百万精兵,还不能收拾你这小毛孩?正好夺了你的地盘。萨达姆一声令下,刚刚从伊朗前线撤下来的伊拉克军队,气势汹汹的顺道扑向了科威特。

下面的剧情我们都知道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由于萨达姆拒绝撤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介入,海湾战争爆发。


怀疑探索者


一句话概括:贪心不足蛇吞象,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为不愚蠢,但后面的行动属实愚蠢。

萨达姆单从个人方面来看,绝对是一世枭雄,自己从小就是一个贫穷家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野心,一步步走上伊拉克的政坛。并且在当上伊拉克老大的时候,可以说那个时候的萨达姆,怼天怼地怼世界,没有什么能够让他怕的。在当时,美国还是一致看好他的,只是他自己玩脱了。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其实并无愚蠢,愚蠢的是他吞并科威特之后,还要对阿拉伯下手,这玩的实在有点大了。萨达姆在上台后不久,就爆发了两伊战争,双方打了整整八年,八年来,两国人民深受伤害,各自都欠了一大笔债,两国都没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终于伊拉克沉不住气了,主动与伊朗谈判,结束了战争。

结束后的伊拉克是百废待兴,但是外面还欠了几百亿的外债,这可怎么办?萨达姆把目标投向了科威特。当时的萨达姆考虑了有三个方面:1,自己本来就欠科威特钱,我把他给灭了,就不用还钱了。2,科威特虽然小,但是是一个沿海国家,石油储备极其丰富,灭了之后,又能临海,又能获得这么多石油,何乐而不为呢。3,萨达姆知道美国不会出手,当时的美国处在一个萎靡期,并不是很强势,且一直与伊拉克关系不错,犯不得与其发生矛盾,伊拉克打了八年的军队可是够美军喝一壶的。

但是,这只是萨达姆野心计划中的一部分,没有国家能想到伊拉克会吞并科威特,更没想到的是伊拉克的实际目标是科威特➕阿拉伯国。当伊拉克进军科威特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好奇,你灭一个这样的小国,但几十万的军队过去,有点“杀鸡还用牛刀”了吧。但是在伊拉克在用了1天时间多一点的时间拿下科威特之后,却让军队在与阿拉伯国的边界线上摆开架势来。

这你属实有点过分了,你要再把阿拉伯给吞并了,伊拉克你还得了,控制世界50%以上的石油,这是所有国家都不能忍的。你让以后美国都看你脸色?真的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他关系再好,也没有用了,自己没底气,还拉了其他国家10万人,一起对伊拉克实施的了打击。

伊拉克在面对联军的进攻,稍加抵抗,就撤出了战斗,答应美国的要求,并撤出科威特,萨达姆的如意算盘落空,白忙活了一场。所以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为不愚蠢,但后面的行动属实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