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問題豬肉”不能僅靠突擊檢查

10月18日,廣東深圳寶安區市場監管部門專項檢查涉嫌“問題豬肉”市場,現場查扣“問題豬肉”。此前報道,記者暗訪發現,東莞有私宰豬場,上千斤未檢疫豬肉流向深圳。

“問題豬肉”被相關部門現場查扣,群眾心中懸著的那塊石頭落地了。但隨後複查發現,仍有一些未經檢驗檢疫的豬肉流入市場,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其他地方的類似現象表明,剷除“問題豬肉”,不能僅靠一兩次突擊檢查,而是要堅持排查“常態化”,打好“持久戰”。

肉類食品交易與其他食品交易一樣,都是流動的過程,“今天沒有”不等於“明天沒有”,雖不能為此鬧得人心惶惶,但也不宜通過一兩次檢查就高枕無憂。從“金華火腿敵敵畏”事件到雙匯使用瘦肉精餵養的豬肉事件,從上海超市染色饅頭事件再到盒馬鮮生氯黴素事件,等等。

按道理說,食品安全發生了這麼多問題,相關企業因此也受到了很大損失,有關部門與民眾也應更加警醒。然而,類似問題卻並未絕跡。一些不法商販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關鍵是其中蘊含著鉅額經濟利益。起初,也許他們都是偷偷摸摸,但隨著利益蛋糕越做越大,他們也開始由“地下”轉為“地上”了。如前幾年,一些地方抽查的冷凍肉品樣品中沒有中文標識,沒有經過任何檢驗檢疫,查獲後經檢驗冰凍時間最長的已達數年,有的已變質發臭……這些足以說明“問題食品”的存在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一些不法商販生產、加工、銷售問題食品,規模之大、地域之廣,既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人兩人所為。想借一兩次突擊檢查就能斬草除根,顯然不現實。要把這場“運動戰”變為“持久戰”,通過“拉網式”排查進行徹底清理之後,不是一勞永逸,而是保持執法檢查常態化,將會收到良好效果。

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各司其職,從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築牢“防火牆”,不僅打好安全監管“補丁”,而且還要定期進行“殺毒”,發現隱患,立即糾正和處理,多一些“未雨綢繆”、少一些“亡羊補牢”,如此一來,既能封死“問題食品”的銷路,還能剷除其滋生蔓延的土壤,確保食品安全。

打好“持久戰”,要嚴格依法依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排查“問題食品”,要堅決防止排查時緊時鬆,注重克服和糾正執法不嚴的現象發生,特別防止一些“領導意志”,或者“土政策”“土規定”影響執法檢查。打好“持久戰”,要嚴格依法依規。只有嚴格依法監管、嚴厲依法查處、嚴格責任追究,才能對“問題食品”保持高壓態勢,徹底斬斷利益鏈條,確保食品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