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式圍標”,吸的是誰的血?

“公開、公平、公正”是展開招投標活動必須要遵守的基本原則,但在實際招投標活動當中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行為屢屢踐踏道德與法律底線,嚴重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助長了腐敗現象的蔓延。“蝗蟲式圍標”就是就是其中的典型。

簡單來講,“蝗蟲式圍標”是指一些不良投標人相互串通勾結以此去排擠合法守信的企業,最終實現中標的目的。中標後,再以高額的價格將項目賣出去,其間產生的利益瞬間可增長數倍。曾經就有媒體報道過相關案例,串標人花費200萬元運作,串通80多家公司圍標,中標後把項目賣了1400萬,回報超過6倍。這類圍標一般屬於團伙性質的,他們通常有著強大的資金作為支撐,通過人情關係網拉幫結派,屬於當地的“地頭蛇”。他們一旦看中某些公開招標項目,就會有組織的進行圍剿。這類違法行為性質極其惡劣,其本身就是一種違法的商業欺詐行為,不僅敗壞社會風氣,腐蝕行業道德,破壞信用體系建設,因其利益分配不符合市場正常規律,也間接性的催生了許多豆腐渣工程。

造成“蝗蟲式圍標”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招投標市場本身就存在著供給側和需求側不平衡的特點,局面屬於“僧多肉少”。因此,在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投標企業紛紛加入到圍標集團的行列。甚至一些企業為了能夠中標,不惜以重金收買招標人、招標代理、評標專家成為其中的一員。目前招投標行業中存在的大小“圍標團伙”,已經發展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據某市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市中心辦理IC卡的各地、各類施工企業共有3000多家,其中從來沒有參加過投標的企業就有440多家,佔13%;參加投標但從沒有中標記錄的企業就有1800多家(一半以上),經常參加投標(10次以上)但無一中標的企業有560多家,這些企業為蝗蟲式圍標提供了充裕的陪標、可利用的掛靠的資源空間。

此外,圍標行為通常比較隱蔽難以實現有效監督,利益巨大懲罰力度不足以產生震懾作用等等也是助長“蝗蟲式圍標”現象產生的原因。

“蝗蟲式圍標”不僅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使招投標有失公允流於形式,其造成的危害將覆蓋全社會。你我身邊利益巨大的房建、道路建設等項目,都有可能是“蝗蟲式圍標”剝削下以次充好的產物,這將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蝗蟲式”圍標在吸社會的血,在危害社會上的你我他。

只有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增加“圍標”串標成本;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構建一體化信用體系和信息共享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沉痛打擊暗箱操作、弄虛作假。才能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蝗蟲式圍標的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