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载助力上海发展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五心”党建纪实

原标题:三十余载助力上海发展高质量党建奋进新时代


三十余载助力上海发展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五心”党建纪实


东海之滨,长江之畔,一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历经了32年风雨,依旧以挺拔的身姿巍然屹立。它,就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一晃32年,电厂4台325兆瓦发电机组见证了城市的日新月异,助力了上海的大发展,伴随着申城迈入了新时代。

“充满激情、富于创新、追求卓越”,电厂党委带领全厂职工群众,始终昂扬“那么一股子气和劲”,结合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电厂党委立足实际找差距,找准症结出实招,潜心经营“五心”党建品牌,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落脚点,助力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为保障上海地区电力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截至2018年底,电厂累计发电量为2064.1644亿千瓦时,连续安全生产3612天。历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电力工业环保先进单位、全国部门先进绿化四百佳单位、全国电力行业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电力工业部和国家电力公司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上海市优秀企业、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典范和先进集体,包括:全国劳模倪继忠、上海市劳模王星原、上海工匠华能集团最年轻的首席技师马浩、上海市经信委百强党支部等。

初心——

诠释“红色”基因逢山开路勇挑时代重担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呈现稳定增长的大好形势,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缺电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1984年,在国务院压油办和上海市政府相关委办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石洞口发电厂成为了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安装了4台300兆瓦等级国产第一批亚临界燃煤机组。1985年3月1日,踏着改革的潮汐,上海石洞口发电厂在上海北部广袤的滩涂上打下了第一根基桩。

1987年12月19日,凝聚着广大建设者的梦想,承载着上海城市发展期望的上海石洞口发电厂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为上海电网注入了一支强心针。1990年,电厂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运,成为上海首座百万千瓦级电厂,大大缓解了上海电网缺电的局面。在国家“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电厂的出力高达全市发电出力的四分之一以上,充分发挥了百万千瓦级特大型火电厂在上海电网中的主力军作用,当仁不让地担负起为上海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输送稳定电力的重大使命。

上世纪末,我国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转型,电力体制改革也逐步走向深入。沐浴着改革的春风,1999年12月30日,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上海电力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华能上海石洞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2002年10月22日,电厂成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下属企业,并正式更名为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

多年来,面对自然因素、社会环境等重重考验,在电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石电人始终用坚强的意志直面未知的挑战,用坚定的信念攻克技术的难关,用创新的精神探寻一个又一个发展的突破。2008年冬季,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雪侵袭着南方大地,上海电网发出了最高的红色预警。网调向电厂下达了4台机组必须保持满负荷发电的“死命令”。由于天气恶劣,导致煤船无法正常靠泊,厂内库存煤量已不足一天的发电量。千钧一发之际,电厂通过周密部署,调动一切力量,终于争取到一船煤。可也正是这船让石电人翘首以盼的煤,却让石电人的心再一次跌到了谷底——抢卸中的煤结冰现象异常严重。面对着几吨重的巨型煤块,石电人二话不说,拿起铁锹、榔头,在刺骨的寒风里一凿就是十几个小时,完全顾不上因寒冷、疲惫而不住颤抖的双手,力保安全发电。

正是凭着这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初心,石电人拧成一股绳,一次次临危受命,一次次披荆斩棘。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电厂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选择了即使亏损也要履行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以稳健而有力的步伐,陪伴申城经历了32个严寒酷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华能的“红色”基因。在600兆瓦、1000兆瓦等级机组占据电力市场主力的今天,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

 暖心——

筑起心灵港湾这是一座有温度的电厂

上海未来: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为追逐这个美好梦想,电厂党委切实发挥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使命担当,倾力打造“一米阳光”工程,32年的坚持和守护,让温暖工程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采用“一户一策一专人”的思想工作方式,坚持“三必访”“三必谈”制度,做好临退职工的“六个一”工作,尽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实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正效应。

1993年入职的一名一线员工,不幸患上重症肌无力,昂贵的医药费用把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推向了困境,当时,她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原来家里靠我一个人的经济收入还能维持,可是生病后不能上班,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病痛的折磨,思想的压力,使她仿佛走进了漆黑的夜路,举步艰难,只有忧伤陪伴。然而,就在她绝望时,企业送来了关怀,同事们送上了关爱。电厂党委以多种渠道确保她在家养病期间的基本生活收入,26年来,一次次的关心和温暖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愿望。邻居曾这样感叹:“虽然她没上过几年班,但企业的关爱从来没有缺少过!她得这个病,幸亏有你们这样的单位,否则早完了。”

一名身患糖尿病多年的员工,2017年出现了并发症,一只眼睛失明,肾脏衰竭,情绪跌落谷底,一度对生活和工作都失去了信心。电厂党委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专人上门慰问帮扶,从各方面进行开解,及时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帮助他报销医药费,通过帮困基金和职工募捐等方式解决燃眉之急。慢慢的,他那颗绝望的心被暖化了,重拾起对抗疾病的信心,“以前从未把组织当回事,可真当自己有难时,才感知到组织的温暖,才明白组织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正是凭着石电人“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暖心,在职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总会有人出现在身旁嘘寒问暖,在职工生活遭遇困境的时候,总会有人在身旁排忧解难,这就是电厂搭建的“爱心桥”,在桥的两端有着太多的牵挂和相伴,牵连的是太多的温暖和感动,就像每天第一缕阳光,充满希望和力量。

 恒心——

追求永无止境自我加压创造傲人成绩

上世纪80年代初,电厂4台机组受建造之初设计、投资、制造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许多先天不足。然而石电人并没有以设备性能差为借口,一代代检修人刻苦钻研、不畏挑战,锲而不舍地走上了持续改进的漫漫征途。

“给我们三年时间,一定把炉管泄漏的问题给彻底解决掉!”电厂检修部锅炉专业全体党员在党旗下立下军令状。在那之后,为了解决频发故障的共性问题,他们翻烂了档案室的资料;为了不放过一处磨损减薄,他们摸遍了炉内的每一片管排。他们抓住每一次停机机会,仔细检查、总结、解决锅炉缺陷,检修现场灰人、汗人、守夜人,都是他们留下的身影。就这样,检修工艺规程被不断地完善,先天结构性缺陷被逐年消除,预防性更新改造走在了损坏的前面,频繁泄漏的“旧疾”在石电人的精心呵护下被慢慢“治愈”。

2016年9月7日,电厂1号机组顺利停机,创造了华能系统发电机组连续安全运行最高纪录810天的傲人成绩,大幅刷新了上海市发电机组连续安全运行纪录,并被中电联评为年度全国同类型机组可靠性第一名!对于30岁“高龄”的电厂而言,这无疑是石电人创造的一个奇迹。

正是凭着这颗“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的恒心,石电人负重自强,砥砺前行。自2014年以来,电厂已连续5年实现锅炉“四管”零泄漏,攻克了凝汽器真空严密性不佳、汽缸温差超标、DEH逻辑不完善等多项技术难关,有效解决了困扰电厂多年的“顽疾”,使老机组焕发出新的生机。

多少天不分昼夜、多少人以厂为家,在追求华能“蓝色”品质的道路上,石电人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每一次设备改造任务。

 匠心——

从小兵到尖兵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电厂党委将多年沉淀的党建基础优势与QC攻关的成功经验相结合,研究制定《党员带团青QC攻关小组活动实施细则》,既解决生产上难啃的“硬骨头”,又提升人才队伍的“软实力”。

2017年至今,电厂党员带着团员青年QC攻关活动,解决了20余个生产技术上的疑难杂症,产生了上千万的经济效益,“提高2号机凝汽器真空严密性”QC成果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三等奖。涌现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彪、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周继兵、上海工匠马浩等一支党性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工匠队伍。

青年党员马浩,是工匠队伍中新生代的代表性人物。成长道路上,他见过石洞口凌晨四点的晨光,闻过发黄资料散发的“书香”,尝过几个月见不着宝贝女儿的心酸苦楚。思索、钻研、奋斗、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华能上海分公司热工技能竞赛银奖、华能股份公司三等奖、华能集团公司二等奖、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等荣誉一一被他收入囊中。2015年,他在华能系统众多技能工匠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年轻的首批首席技师。2017年,由其领衔的马浩工作室被评为上海市职工(技师)创新工作室。2018年,凭借精湛技能,他光荣当选“上海工匠”。

周继兵在电厂几乎无人不晓,老师傅会说:“继兵,勤奋敬业,事情交给她,放心。”年轻人会说:“周主任,技术专家啊,有问题找她准能行。”大家口中,她敬业又精业。因为她深知把坚持变成一种习惯,惟敬业,方能精业。每一次缺陷处理,每一处改造进程,她总会第一时间总结分析,研究问题根源,制定解决方法,这些她都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在她的书橱里,一摞摞的小本本,无声地诉说着主人曾奋战的日日夜夜。

这些石电人正是凭着“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匠心,实现从小兵到行业尖兵的蜕变,他们以忘我工作的精神,蘸写着生命的色彩,用无数激情奋战的日夜,书写出动人的芳华故事。“电厂发展的美好未来和电力事业的光明前景,还需要更多优秀青年人才站出来,我们必须传好接力棒!”匠人心声,意味深远。

雄心——

建设绿色机组打造上海发电新名片

一路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32年来,历经几轮改造后,升级为4台325兆瓦的机组,见证了城市的日新月异,伴随着申城迎来了新的时代。几度沉浮,几度彷徨,一次次临危不惧,一次次勇挑重担,一次次冲锋在前,一次次创造辉煌,石电人依靠勤奋和智慧,矢志不渝、探求发展之路,化危机为机遇,闯过了种种艰难险阻,使电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留下了华能石电人波澜壮阔的画卷。

而如今机组日益老去,指标不再领先,昔日的“光环”定格为历史,电厂也正面临着亏损和生存的挑战,这一切都引起了石电人警醒和思考,在当前煤电转型发展的大形势下,电厂该往何处去?又该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是石电人无法绕开的课题。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上海市十三五能源规划》中所确定的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替代升级改建部署,石电人按“等容量、减煤量、减排量”的要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并打造适应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所需求的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灵活智慧的未来清洁燃煤电厂,实现老电厂在新时代的华丽转身,作为电厂头等大事加以实施。这既是石电人翘首以盼的美好梦想,也是华能人永不懈怠的时代重任与历史担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在这艘巨轮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党中央发出实干号召,宣示着发展不止步、不停留、不放弃的信念。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为了申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努力建设电力事业更美好的明天,电厂党委任重道远,团结带领石电人继往开来再出发,努力建设国际领先高效绿色煤电机组,擦亮“中国制造”品牌,发展符合“上海气质”的数字化标杆智慧电厂,在这片属于他们改革攻坚的主战场上昂首阔步。看!那座现代化“老”电厂正迎着东海的季风,巍然耸立在长江之畔,飘扬着华能“三色”旗帜的浓墨重彩,脉动着华能石电人的绚丽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