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孩子拥有“正义感”,家长的“明哲保身”,让孩子变得冷漠

导语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的孩子的教育,纵观家庭教育的内容,从亲子的关系到孩子的情绪管理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可是关于孩子正义感的教育却少之又少。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早熟,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冷漠,缺乏正义感,遇见不平之事也不会挺身而出,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身影......

害怕孩子拥有“正义感”,家长的“明哲保身”,让孩子变得冷漠

2018年10月28日,骇人听闻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一位女乘客由于坐过了站,和司机发生冲突,争抢方向盘致使车辆坠入长江,车上乘客无人生还。

这场事故中,大妈和司机争吵好几站,就是没有人阻止。乘客和司机发生矛盾的事例屡见不鲜,但是在这些争吵中又有多少是由乘客阻止而收场的呢?要不是发生了事故,谁会觉得乘客冷漠,兴许大家也只是在心中默默吐槽一句没素质。

在我们抱怨这个社会变得冷漠,正义之声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在为正义出声时害怕自己受到伤害,也在害怕着孩子为了正义出头!

一、为什么家长害怕孩子拥有“正义感”?

四年级的孩子飞飞再一次坐公交的时候,发现车上有个阿姨正在嗑瓜子,并把瓜子壳直接扔在了车厢里。充满了正义感的他毫不犹豫走上前说:“阿姨,您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把瓜子壳扔在垃圾桶里。”

但是不出我们意料的是,这个孩子被训斥了:“要你个小屁孩多管闲事!”,然而整个车厢没有一个站出来帮他说话。

孩子困惑了,老师不是教育我们不能乱扔垃圾吗?明明是她的错,为什么大家都不指责她,不帮我说话呢?

害怕孩子拥有“正义感”,家长的“明哲保身”,让孩子变得冷漠

其实孩子对于正义有自己的判断,对于是非善恶也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大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尚未成熟的思想。

家长期待着孩子充满正义感,但却害怕人性本恶,认知不全的孩子为正义出声时受到打击和伤害,家长习惯于为孩子们遮挡社会的阴暗面,不让他们接触社会的不公。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会禁止孩子做出“正义感”的行为,比如禁止孩子投喂流浪动物,害怕有传染病;禁止孩子帮助陌生人,担心孩子被拐骗。

家长这些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就会把家长的这些行为当作是合理且理所应当,学会了所谓的“明哲保身”,逐渐变得麻木,遇到类似的事情也变得无动于衷。

二、缺乏正义感对孩子品格的影响?

所谓正义感,是指为人们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强化个体正义感,形成强大的社会正义感氛围,不仅有利于个人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获得更多的道德自由,而且有利于团结他人、维护正义原则、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

我们很容易赞赏别人家孩子正义感的表现,但是面对自己孩子变现出来的正义感,家长往往都会捏一把汗,所以很多家长选择了“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教育方式,不让孩子介入别人的事情,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而当孩子正义感缺失的时候,往往会对孩子的品格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是对周遭的人事物过度的冷漠,也没有强烈的是非善恶观,成长过程中也容易被不良的思想影响和侵蚀。在生活中往往也不能承担责任,没办法融入集体。

害怕孩子拥有“正义感”,家长的“明哲保身”,让孩子变得冷漠

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正义感?

《当代生物学》曾写到这样一个研究:三岁的孩子就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也就是说孩子从小的时候就知道判断对错是非,并按照一定正确的准则去行事,但是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在于家长对于孩子正义感培养的重视程度,因为孩子未成熟的人格深受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会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冷漠、没有担当,但是却忽略培养孩子的正义感!

害怕孩子拥有“正义感”,家长的“明哲保身”,让孩子变得冷漠

1、建立孩子的是非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平之事,比如:孩子之间打架争抢玩具,家长就可以询问孩子谁对谁错,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同学考试作弊拿到了满分,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坚决反对。

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没有同情心的人很难拥有发自内心的正义感,家长可以有意让孩子接触一些弱势群体,让孩子在了解弱者的同时,引发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比如:带孩子去养老院看望爷爷奶奶;去一些慈善机构捐款;喂养一些流浪动物;鼓励孩子帮助同学等等。

害怕孩子拥有“正义感”,家长的“明哲保身”,让孩子变得冷漠

3、最重要的是家长保持表里如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想要培养孩子的正义感,首先家长就要拥有正义感。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

当然,正义感的也不是不假思索就展现的,当遇到危险或是比较有争议的情况下,家长该顾虑的则是孩子展现正义感的方式。

四、孩子展现正义感时,家长需注意这3点?

孩子强烈的正义感通常会让他们无所顾忌,不惧威胁,但这也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让孩子自己察觉到他平时大都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正义感,比如他的行动、话语、方式或是语气。

1、让孩子懂得当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必须考虑自身的安全,是否被威胁。当然不是让孩子选择置之不理,而是让孩子仔细思考,利用更加合理的解决方式来劝阻,化解眼前的困境帮助他人。也可以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

2、让孩子懂得应该结合当下的情况,在维护自己以及他人安全情况下,充分展现正义感,让伤害或者麻烦降至最低。比如当看到别人溺水时,自身不识水性还要强行救人。连自己都搭进去了。

3、防止孩子同情心泛滥,孩子强烈的正义感,往往伴随的强烈的同情心,就导致了孩子容易受骗,没有量力而行的去帮助别人。教给孩子防范意识,并教会孩子选择合理的方式去帮助别人。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示范,让孩子在保证自身权益和安全的时候,还能做出理性的抉择。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写道:“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孩子的正义感让人生中充满他人的敬意,让孩子拥有真正值得自豪并因此优越的品质,是家长该为之向往的。

害怕孩子拥有“正义感”,家长的“明哲保身”,让孩子变得冷漠

这里是崛朗育儿,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