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媽媽,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媽媽,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這陣子,好幾個低調的實力派女演員上了熱搜。

因為出演《中國機長》裡的乘務長,42歲的袁泉引發關注,網友感慨“有她在的飛機看著就有安全感”。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小歡喜》裡小陶虹扮演宋倩,飆演技把“窒息式母愛”送上了熱門,演技炸裂到網友忍不住問:小陶虹在家裡是不是也這樣當媽?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人到中年的女演員,戲裡戲外兩種人生,憑藉實力和口碑成為熒屏上的“女主角”的她們,在孩子面前又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袁泉出自中央戲劇學院“96明星班”,曾是“中戲七朵金花”之一。

大三就憑藉電影處女座拿下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她卻選了最喜歡的話劇,不到30歲就入選“中國戲劇百年名人堂”。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2009年,袁泉嫁給了大學時代的戀人夏雨,婚後第二年,女兒哈哈出生。

和很多“星二代”早早曝光、街拍、上綜藝博

關注不同,袁泉幾乎沒有在社交軟件上曬過女兒的照片,上節目很少主動提到女兒,哈哈4歲的時候,才在爸爸夏雨的微博上意外“亮相”。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大袁泉5歲的小陶虹也是中戲校友,她曾是專業的花樣游泳運動員,全運會冠軍;1998年,和徐崢拍攝《春光燦爛豬八戒》一戲定情。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5年後,小陶虹“下嫁”名氣遠不如自己的徐崢。

2008年,女兒徐小寶出生,古靈精怪的小龍女下了凡成了媽媽。

和袁泉一樣,小陶虹也把女兒“藏”得很好,前幾天,小陶虹教女兒游泳的硬核視頻上了微博,好多人感慨:徐小寶竟然已經11歲了。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袁泉和小陶虹,一個內斂安靜,一個外向灑脫,但在當媽媽這件事上,兩個人的觀點是一致的——

給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空間,尊重孩子的選擇,在孩子成長的舞臺上,媽媽要做的不是主角,而是努力做好“最佳女配角”。

不按自己的方式塑造孩子

讀中戲之前,10歲的袁泉就離開老家去北京學京劇,一學就是七年。

七年裡,她和爸媽往來將近300多封家書,分享成長的點點滴滴。沒能陪伴在身邊的父母,用這種特殊方式給了女兒受益一生的教育。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在這種教育環境里長大的袁泉,很尊重女兒的獨立思想。

袁泉喜歡安靜的獨處,看書,女兒卻是個愛熱鬧的孩子,喜歡畫畫,也喜歡輪滑滑雪,跟男孩子賽跑,什麼都喜歡嘗試。

對於跟自己截然相反的個性,她不去幹涉,而是讓她自由自在地成長,父母做好陪伴就夠了。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曾有記者問她,希望女兒擁有怎樣的性格。

她說:

“為什麼對孩子的要求大家都格式化呢?比如要求小孩子一定要合群,我自己就不是一個合群的人。心理上的健康,並不是大家統一規劃的那些123,我不會拿模式化的東西來塑造她。”

袁泉曾說:“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也不妄想孩子是一個完美寶寶,更不會把寶寶要求成為自己想象中的樣子。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小陶虹是那種會給孩子機會讓她做出不同嘗試的媽媽。

徐小寶8歲時,她給她報了一個在馬來西亞的體能訓練營,每天穿越熱帶雨林,小寶第一個倒下了,中暑、生病、吃了很多苦頭。

回來後小陶虹問她,要不要再去,她說不去了,太苦了。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但是我問她有意思嗎?她說很有意思,我們每天做這個做那個……給我講了很多。”

小陶虹說:“我只是讓她有更多的機會看到這個世界不同的地方,將來最終選擇什麼,其實真的是不由家長的。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這一點,我深表認同。

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成長,但父母的希望未必最適合孩子;最適合孩子的,要給他們時間和機會自己去感受和選擇,也許並非我們的經驗所能觸及到。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買單”

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陪喆喆去上特長班,碰到過好幾次媽媽和孩子慪氣、逃課甚至當場大吵大鬧的。

公號後臺也常有家長留言糾結:——

聽孩子的,很可能三分鐘熱度半途而廢,聽家長的,又很可能不符合孩子的興趣和天分。到底該怎麼辦?

這件事上,在小陶虹家的做法是“民主討論”。

瞭解課程後去試聽,然後全家坐下來討論:看孩子有沒有興趣,父母有沒有時間來陪伴。

“我會告訴孩子,你要為這個事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我對你就一個要求:報了就要堅持。”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因為好朋友報了圍棋班,小寶也想報,但圍棋班離家很遠,而且別的小盆友已經開課一段時間,眼看就是個半途而廢的結果。

小陶虹告訴女兒:“我不是特別建議你上圍棋課,離家遠,耽誤時間在路上;你要是非要上,我不反對你嘗試任何可能,但是你至少堅持一年,這是底線。”

正在興頭上的女兒同意了。果然,學了三個月,新鮮勁兒一過、跟不上進度的小寶想要放棄。

這時,小陶虹告訴她:“第一,我們說好了至少要學一年。第二,馬上要轉班了,你怎麼知道轉班後自己還是不行呢?”

原本準備打退堂鼓的小寶履行了諾言。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轉班後她碰到了一個很棒的老師,兩個星期後,學習效果就發生了很大變化,再到後來,圍棋課變成了所有課外班裡她最喜歡的一個。

尊重孩子不是任憑他說了算,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也把為選擇負責的責任心教給孩子。讓孩子“說了算”的過程中學會,權利就是責任,你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給孩子自我教育的機會

袁泉曾說過:“我一點都不覺得我能給女兒帶來什麼,就是我能教育她什麼,因為我經常感覺自己都沒活明白呢,我的那些經驗放在她身上有用嗎?

看袁泉和女兒在一起,是彼此分享,互相鼓勵,都在從對方的身上發現美好、汲取能量。

對於女兒的生活,媽媽更像是一個陪同者和感受者,而不是干涉者和決策者。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小陶虹將教育形容成一把雙刃劍,她說“也許自我教育比教育(孩子)來得更好”,所以她會給女兒空間自己去學習、感受。

有一次臨睡前,小陶虹給徐小寶講故事,小寶突然說:“媽媽,認識很多字真的很重要。

小陶虹很納悶,因為以前小寶曾經說過她不想學認字太難了。她問她為什麼,小寶說:“這樣我就能看好多好玩的故事了。

“我說對啊,這就是媽媽跟你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那個黃金屋需要你自己去發現。小陶虹說,那一刻小寶覺得特別高興,她覺得她的觀點被媽媽認同了。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教育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就像小陶虹說的,“我其實沒那麼急著看到結果,我覺得她長大到

30歲那個結果沒發生,我也不覺得怎樣,人的一生是漫長的。”

當所有的父母都催著孩子“快一點”的時候,要有信心和耐心告訴他們“慢慢來”。

愛孩子的前提是愛自己

因為要陪伴孩子,袁泉和小陶虹都是在事業高峰期急流勇退做了神隱媽媽。

但對於養育和事業的關係,她們的想法一致:要愛孩子,也一定不能失去自我。

做了媽媽後,袁泉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陪伴女兒上,復出拍戲後,袁泉說,即使有了女兒,她也不會是百分百在家的家庭婦女,對自己喜愛的工作,感受還是很強烈。

“找不到自己,就一定不會是好媽媽,我希望能給寶寶做榜樣,讓她將來以媽媽為榮。

曾有人在美術班外看到過陪伴女兒上課的袁泉,大部分的家長都在刷手機、聊天的時候,袁泉捧著一本書靜靜地看。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小陶虹的家裡每天都擺著各式各樣的鮮花,那是小陶虹的最愛。

她說:“對我來講,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是她的事,我沒有必要要求她必須對什麼感興趣,但是我對什麼感興趣,我應該有機會表達。”

所以,她喜歡花,家裡天天都會插滿不同的花,看見自己喜愛的東西出現在生活的角落裡,心情會變得很好。

“我覺得對一個家庭來說,媽媽心情好很重要,全家心情都會好。媽媽心情糟了,這可是個壞事,不是好消息。”小陶虹這樣說。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家庭分工的不同、親子關係的慣性,讓媽媽更多地承擔了育兒責任,有了孩子就沒了自我似乎成了媽媽們的常態。

可成熟的媽媽,是進退有度的媽媽,在該全情陪伴的時候陪伴,該溫柔呵護的時候呵護,該優雅退出的時候退出。

因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偶像,不是24時保姆,而是一個把自己的世界也打理得精彩好看的實力派媽媽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對待世界的方式。

“我們對孩子的愛,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個問題,小陶虹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是站在她的角度的愛,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就行了。這句話看起來簡單,真實做到,其實很難。”

在孩子的世界裡,最終要去做主角的那個人,是他們自己。懂得在孩子的身邊做一個“最佳配角”,才是父母的該有的智慧。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閆涵媽媽說——

這週六帶孩子參加攀巖比賽,當天共有六個孩子到場,兩個男孩四個女孩。

喆是那種非常外向、幾乎不認生的孩子,到達會場一會兒就和所有小朋友混了個臉熟,主動加其他小盆友的電話手錶為好友,跟陌生的叔叔阿姨聊天也不怯場,喊加油聲總是最響亮的一個;

另外一個男孩兒則性格沉穩,集體活動時,總會先觀察其他人,再決定自己要不要加入,大部分時間喜歡一個人安靜地觀察路邊的樹木、小草或草叢裡的昆蟲。

女孩兒們的性格也大不相同,有謹慎慢熱的,有在陌生人面前也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有去攀巖就牴觸的,也有爬挺高回頭一看嚇得要哭,下次還願意繼續嘗試的。

幸運的是,我們幾個媽媽,都選擇了默默陪伴,沒有人說自己家孩子內向、外向,只是當孩子們影響他人或違反規則時會拉到一邊去提醒。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性格傾向,只能讓他們在某些方面更容易切入,但不分好壞。漫長的一生,孩子需要我們不斷引導,但他們的目的地在哪裡,在抵達目的地的路上會遇到什麼困難、看到什麼風景,卻不是我們能預料的。

我們能做的,是童年時給予他們更多高質量的陪伴,少年時做他們某一方面的榜樣,青年時如朋友那樣善於傾聽。

袁泉&小陶虹:有智慧的妈妈,只做孩子的“最佳女配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