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詮
《曲苑雜談》沒有與時俱進,主持人汪文華漸漸老去,還有德雲社的興起,讓這個中央電視臺的老節目最終退出了觀眾的視線。
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曲苑雜談》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1991年推出的一檔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為宗旨的節目。節目形式以相聲、小品、評書、笑話等等傳統藝術為主,深受百姓喜愛,捧紅了洛桑、買紅妹等演員。
主持人汪文華親切和藹的聲音,很接地氣,讓觀眾更容易接受。《曲苑雜談》剛開始播出的那幾年,每期都有很好的收視率,可惜這檔節目在2011年停播。
停播以後,汪文華曾經表示過,是因為節目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曲苑雜壇》到了後期以後,就以雜技為主,相聲、小品都少了很多,而觀眾對雜技不怎麼感興趣,這樣就少了吸引力,導致收視率下降了。
觀眾的口味一直在上升,要求也高了,而節目形式老套,沒有創新,主持人汪文華還是那樣簡單的幾句話,沒什麼太多變化,時間久了以後,觀眾就會有審美疲勞,自然而然就不感興趣了。
綜藝節目競爭激烈,而汪文華又老了
近些年來,我國的綜藝節目競爭相當激烈,各個地方臺都在絞盡腦汁創造出有特色的節目吸引人,特別是比較火的選秀真人秀等節目,以其獨特的創新形式吸引了大批觀眾。
而《曲苑雜談》這樣的,始終一成不變,自然就失去了很多觀眾。加上汪文華漸漸地變老了,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青春洋溢。
而現在的娛樂消費主流人群是年輕人,他們喜歡年輕朝氣蓬勃的主持人,汪文華這樣的肯定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自然就被淘汰了。
而且,隨著流量小鮮肉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開始追逐他們的節目了,對於這種老牌的節目,更是完全沒興趣。現在年輕人很少有人看過《曲苑雜談》,說起這個節目,他們都不知道。
德雲社的走紅,讓《曲苑雜談》徹底停播
郭德綱是2005年左右開始走紅的,在他走紅以後不久,德雲社跟著他也大紅大紫。很多的觀眾可以買一張不怎麼貴的票,就能夠到德雲社的各個小劇場聽相聲。
而德雲社的相聲是非常不錯的,有創新,有傳統,相聲演員大部分都很年輕,與時俱進,自然能夠吸引大批的年輕觀眾。
郭德綱後來讓相聲開商演,不僅在國內開得轟轟烈烈,到國外也是非常受歡迎,這樣就搶佔了相聲的絕大多數市場。觀眾習慣了看郭德綱的相聲,或者去小劇場聽德雲社其他人的相聲,而不會專門去看中央電視臺的《曲苑雜談》了。
德雲社這幾年蓬勃發展,一直有優秀的年輕相聲演員湧現,他們創作出來的段子可以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像《曲苑雜談》那麼老套。
德雲社走紅,觀眾都知道了以後,《曲苑雜談》就徹底沒有市場了,只能退出歷史的舞臺,最終停播。任何一檔節目做久了以後,最終都難逃停播的命運。不過,早期的《曲苑雜談》還挺令人懷念的。
R娛記
知道《曲苑雜壇》的觀眾估計已經不小的年齡了,從91年開始直播到2011年停播,整整20年的時間。但是,沒能像別的綜藝一樣的繼續下去,多少有些遺憾。
畢竟,央視的《正大綜藝》至今還是很火熱的。
那麼,這檔節目為什麼停播了呢?
且聽我一一的道來
說到《曲苑雜壇》不得不說一個人,那就是汪文華。正是她一手創辦的這個節目,當然這個節目也是在她的手中滿滿的失去了光環,逐漸被淘汰。
為什麼說成也汪文華,敗也汪文華呢?
成的原因在於,她的敢於創新和突破。在那個娛樂項目積極匱乏的年代,她用一檔節目吧所有的曲藝都籠絡到了一起。使得各行行業的從業者有了一個可以展示自己的舞臺。當然,另一個綜藝舞臺是倪萍主持的《綜藝大觀》。不過,後者更像是個綜藝類的晚會。
《曲苑雜談》則不同,主打的是相聲、小品和魔術、雜技,這四類的曲藝可以說都是極具有看點的曲藝形式。正因為這一點,《曲藝雜談》迅速的積累了一大批的鐵粉。演員們也賣力,在這個舞臺上也湧出了諸如洛桑、韓蘭成、於小飛、鄒德江等相聲、小品新秀。他們能在這個舞臺上走紅,《曲苑雜壇》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可能這個節目捧出的新人會越來越多。直到洛桑意外的離世之後,鄒德江、韓蘭成之流很難頂起這檔節目。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獲取娛樂的方式也越來越多,這檔節目也逐漸的沒落了。
敗的原因一方面是節目形式的老化。特別是在後期雜技類的節目過於密集,反而已經提不起人們的興趣。另外一點就是汪文華說的新興的選秀類節目的興起,也對《曲苑雜壇》產生了強有力的衝擊。
再加上汪文華本身的主持風格的單一,簡單的報幕式主持使得這檔節目不再具有生命力。你可以對比一下華少金舌頭的主持風格就明白一二了。
被淘汰很自然
畢竟,在央視寸土寸金的環境下,一檔不再受觀眾喜歡的節目是沒有必要存在的。
至於有的人說是姜昆背後作梗,這個實屬臆測,毫無根據之言,不信也罷。
蜜桔娛樂
提起央視一姐,很多網友——特別是90後年輕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董卿、朱迅、周濤等人。但其實很在九十<strong>年代,真正的央視一姐當屬汪文華老師,一手策劃、導演和主持了《曲苑雜壇》這個紅遍大江南北、風靡一時的曲藝類節目,也捧紅了許多演員,如題中提到的洛桑、買紅妹、於小飛等,以及鄒德江、韓蘭成。甚至是笑林、李國盛、田連元、單田芳、侯耀文、石富寬、李金斗等評書相聲名家,都和《曲苑雜壇》有很多交集。
可惜在2011年10月13日《曲苑雜壇》宣佈停播了,成了幾代人的一個美好記憶,令人扼腕嘆息。至於停播原由,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節目老化跟不上時代,有人說是捧紅的明星隱退導致,更有人說是姜昆“阻撓”導致,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其實早在2010年央視三套改革,汪文華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節目跟不上大形勢了,現在都流行選秀,傳統節目也沒什麼人看,就得被擠下去了 。加上汪文華工作調動,逐漸淡出熒屏,節目收視率又一路下滑,停播是在所難免了。
應該是汪文華老師的“跟不上時代步伐”之說還是比較客觀的。也確實,隨著世紀初互聯網越來越發達,數字電視流行,許多更加貼近新時代觀眾審美觀的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曾經以雅俗共賞、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為鮮明特點的《曲苑雜壇》,在經歷了二十年之後,變得有些蒼老過氣了,無法再捕住觀眾的視線。
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自然規律吧。畢竟,八年前曲藝微觀環境已然變化,“曲藝迴歸小劇場”以悄然興起併成為一種趨勢,電視曲藝自然而然成了雞肋,不放棄也難。
“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東西南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壇,......”這首耳熟能詳的開幕曲,註定只能成為美好回憶了。每每想起,那些曾經熟悉的面孔,依然清晰可見。那些曾經令觀眾賞心悅目、輕鬆幽默的節目,依然回味無窮。
但也恰恰是這首歌曲,成了2005年姜昆批評《曲苑雜壇》“倒字”的由頭,引發了一場口水戰。所謂“倒字”就是這首開幕曲把“相聲”唱成了“響聲”、“小品”唱成了“小萍”,“這是錯誤的,容易讓人以為曲藝就是這麼唱的,其實曲藝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姜昆如是說。
感覺有點雞蛋挑骨頭的味道,但欄目組還是很快將開幕曲改了。可是,在“曲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姜昆依然揪住辮子般公開批判一番。這是為何呢?
一向低調、少接受媒體採訪的汪文華,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此前,姜昆曾經為網絡相聲一事找到《曲苑雜壇》,希望央視在宣傳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配合,但遭到了拒絕。“節目是屬於國家電視臺的,我們不能濫用央視權力為個人樹碑立傳,也不會被個人口味左右。他可以通過打報告等形式尋求合作。”汪文華說。
看到這些,不得不為汪文華老師的理念點贊,不愧是“金話筒”獲得者。反觀其他人的一些言和行,實在不敢恭維,只能留給網友去評論了。
岑詮
1991年《曲苑雜壇》在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曾經一度風靡一時,收視率及口碑都非常高,更是捧紅了小品明星洛桑。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看過這個節目,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曲苑雜壇》就沒有了,為什麼突然就停播了?
《曲苑雜壇》是在2011年停播,一共持續播出了20多年。說起停播的原因,汪文華的回答是“節目跟不上形勢了,現在都喜歡選秀,傳統節目沒人看了”。可以看出,汪文華對這件事還是很惋惜的。
說起《曲苑雜壇》不得不說一下汪文華,她是節目的製片人、導演、主持人。可以說《曲苑雜壇》是汪文華一輩子的心血,也是一輩子的榮耀。
不過,汪文華的回答只能說是對了一部分。節目跟不上形勢,是真的。在央視這個大舞臺上,從來都不缺少好的欄目,《曲苑雜壇》能夠持續播出20多年,也實屬不易,這與節目的宗旨是分不開的。通過小品、相聲、評書、雜技、魔術等節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確實吸引了觀眾。可是,社會形式在變,觀眾興趣在變,節目跟不上如今的新形勢,收視率持續下降,必然會遭到停播。
汪文華也有不對的地方,並不是觀眾都喜歡選秀節目,不喜歡傳統欄目。而是《曲苑雜壇》太過與陳舊。演員老舊、節目內容陳舊、都缺少新意,後期更是以雜技為主,難以吸引觀眾。我們看到《相聲有新人》《歡樂喜劇人》等節目,也都有很多傳統藝術在裡面,觀眾卻非常喜歡。
不過,《曲苑雜壇》作為一個每週一期的欄目,能夠播出20多年,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如今停播了也算是把一代人美好的回憶保存起來了。
雨天論娛樂
《曲苑雜壇》可以說是幾代人的回憶,這個節目自1991年開播直到2011年停播歷經了20個年頭,對於它的停播原因總製片人汪文華也只是給出了跟不上時代的解釋,對於這個解釋很多觀眾不願意接受,於是坊間便有了很多關於這個節目停播的傳聞。
其中傳的最多的便是汪文化受到了排擠,其實小編覺得這些傳言的可信度都不太高,《曲苑雜壇》停播的真正原因可能就是去汪文化所說跟不上時代了,畢竟這個節目播了20年了,節目的形式一直都沒有變過,而在這個節目停播之前,很多新穎的綜藝節目的收視率都很高,《曲苑雜壇》的收視率卻逐漸在降低。
《曲苑雜壇》當初開播之時收視率可謂是高的不得了,它的節目形式獨特吸引了觀眾,它不拘泥於某一種曲藝,我們在這個節目中可以看到很多曲藝類型,如小品、相聲、雜技、笑話等,相信看過這個節目的觀眾一定還記得開頭的那首主題曲的歌詞: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東南西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壇,曲苑雜壇。
《曲苑雜壇》當年也捧紅了一些草根明星,如洛桑、放驢小子,這個節目簡單質樸,製片人兼主持人的汪文化追求的就是以節目內容為主,她在主持這個節目時說話極少,這一點是很多觀眾欣賞的,因為大家看慣了那種主持人喋喋不休的綜藝節目。
說起汪文華,她的人生也充滿了傳奇,她本是軍人出身,1974年汪文華參加了中國解放軍,隨後又考入了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後來從部隊轉業後的汪文華到了中國中央紀檢委工作,本來有著一份大家都很羨慕的工作的汪文華在1991年突然想換一種生活方式,於是她進入了央視電視臺,策劃了節目《曲苑雜壇》。
總之,我個人覺得《曲苑雜壇》並不像傳言所說的那樣停播的,這個節目多半就如汪文華所說,節目形式跟不上潮流,收視率也逐漸降低,於是這個陪伴觀眾20多年的節目就這樣停播了,而它也成了幾代人回憶中的經典節目。
草根說電影
開播於1991年的央視欄目曲苑雜壇,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為宗旨,為廣大觀眾演播了許多經典的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作品,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更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
曲苑雜壇欄目的主持人汪文華更是成為了廣大觀眾最為熟悉和親切的面孔。
汪文華從軍隊文工團調入中央電視臺後,就開始擔任《曲苑雜壇》欄目的主持人,後來又成為了整個欄目的導演。
她領導的攝製組,在當時由於表現優秀還得到了“全國十佳攝製組”的稱號。
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合觀眾口味的變化,汪文華將西方MTV的風格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彈詞和琵琶配樂之中,讓傳統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也就是,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曲苑雜壇》的片頭。
汪文華為了這檔節目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為了廣大觀眾選播著最優秀的藝術節目。
在生活上汪文華秉持著自己的一套樸素的人生哲學:好好生活是為了好好工作,而努力工作也是為了更好生活。她的家庭生活也十分低調美滿,一個愛她的丈夫,一個聽話懂事的女兒,還有兩位年事已高的公婆。
但是,隨著新興節目的興起,綜藝節目的形態也越來越豐富,傳統的報幕式節目已沒辦法滿足大家對於娛樂內容的需求。
所以,2011年,《曲苑雜壇》欄目停播了,主持人汪文華也隨著她苦心經營的欄目一同隱退了。不過,伴隨觀眾整整二十年的欄目和老朋友的消失,總讓人心裡感覺缺了些什麼。
還好在資訊發達的互聯網時代,一個人即便想完全退隱,是幾乎不可能的。
汪文華隱退沒多久之後,就被網友拍到在出席某公益活動,只不過我們最熟悉的那一頭長髮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利落、幹練的灰白色齊耳短髮。
這樣看來,汪文華雖然從電視熒幕上退出了大家的視野,但她卻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初衷,為更多的人帶去幸福和快樂。我想這也是她在隱退之後熱心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原因之一吧。
看著她現在燦爛的笑容,相信她的生活一定是十分幸福的。
電影爛番茄
這個好像我還是真知道點
1991年汪文華老師創辦了《曲苑雜壇》欄目,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
自此《曲苑雜壇》使幾代人與曲藝結下了不解之緣。為弘揚傳統曲藝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
《曲苑雜壇》也捧紅了眾多曲藝工作人員
《洛桑學藝》《放牛小子》等系列節目也是讓大家期待著每週的《曲苑雜壇》
包括郭德綱于謙也曾登上《曲苑雜壇》演出
那麼為什麼《曲苑雜壇》在2011年停播呢?汪文華老師說是因為節目跟不上潮流。沒有更多的解釋,所以很多人一直在猜測,到底是為什麼。
1991年汪文華老師以製片人,導演,主持人的身份創辦了《曲苑雜壇》節目,歷經20多年,成了幾代人心中的港灣。
這我想再提到一個人,就是相聲名家王輔庭先生!
在《曲苑雜壇》開始籌劃的時候,汪文華邀請時任北京曲藝團黨支部書記的王輔庭先生任第一副導演!主管節目的安排,至此王輔庭先生把自己的時間完全奉獻給了《曲苑雜壇》常年在全國各地尋找優秀的曲藝節目,給眾多草根藝人提供了一個登上央視舞臺的機會!發覺了洛桑,於小飛等眾多有著喜劇天賦的人才!這一干,就是20年!
在任《曲苑雜壇》第一副導演的工作期間王輔庭先生常年熬夜編排節目,為給節目組省錢常年只坐硬座奔波於全國各地!
終於王先生病倒了……在北京安貞醫院做了心臟手術,因為歲數較大,王先生當時已經71歲高齡,在病床上這一躺,就是大半年!
王輔庭先生住院,汪文華老師又因為身兼數職,忙的不可開交《曲苑雜壇》在節目的編排,質量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最終停播。
相聲苗力群
看到這個題目,《曲苑雜壇》這個節目突然浮現在眼前,想到以前一個個片斷,真的感覺過去了好久一樣,仔細想來,其實在央視,已經開播過也已經停過許多節目了,算一算,《曲苑雜壇》還算是長命 的呢!起碼走過了20年的時間,這在一個節目來說,真的是非常長壽的了!
《曲苑雜壇》在1991年開始創辦,在2011年停播,一共持續播出了20多年。為什麼停播呢?其主持人創辦人汪文華的回答是“節目跟不上形勢了,現在都喜歡選秀,傳統節目沒人看了”。
其實回頭看看,汪文華對於這個節目傾注了一腔心血,她積極努力地把這個節目創辦起來,並旁徵博引,讓這個節目,一時間,大放異彩。
就像這個節目的主題歌一樣: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東南西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壇,曲苑雜壇。這個節目的網羅性特別強,各種類型的節目也特別多,所以大家看得也非常快樂和幸福。
這個節目整整播了二十年,真的也推出了很多讓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比如,最讓人可惜的是,英年早逝的洛桑,還有特別有才的德江等,尤其是主持人,那溫婉可親的笑容,確實讓大家如沐春風。
二十年,時間不短了,這個節目後來有點後繼乏力,也是因為突然 時代進入了一個快速綜藝的時代,競賽制的節目層出不窮、各種選秀類節目強勢突起,各種真人秀也進入了一個爆發的時代 ,相比之下,這個節目就感覺無力,讓人感覺沒有吸引力了,其實有些老年人還是喜歡看的。
只不過,央視感覺這個節目需要更多的新鮮感,新鮮感達不到,就進行了停播。也實屬正常。相比其它節目,它還算是一個長壽者呢!
至於有訪間傳聞,因為某人,我感覺,某人的力量也沒有那麼 大吧!還是時代的發展,節目的滯後,導致了停播。
各種節目一定會越來越多,層出不窮,而且也會緊跟潮流!不是嗎!
Longsuixinyuan
“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這首在九十年代耳熟能詳的開幕曲,相信和有書君同一時代的人至今都能隨時隨地哼唱出來,依然會覺得朗朗上口。
沒錯,這就是開播於1991年,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為宗旨的央視欄目——《曲苑雜壇》。但在經歷了二十年的輝煌後,於2011年突然停播。如此經典的曲藝類節目,從此註定只能成為美好回憶了。
停播的具體原因可以說眾說紛紜,有書君則認為主要是以下兩點:
一、曲藝類節日已跟不上時代步伐
《曲苑雜壇》是由當時央視一姐——汪文華老師,一手策劃、導演和主持的曲藝類節目。可以說在九十年代紅遍了大江南北、風靡一時!其中節目中演播了許許多多經典的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作品;同時,也捧紅了眾多演員,如洛桑、買紅妹、於小飛等等。
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初,互聯網越來越發達,數字電視也逐步流行,誕生了許多更貼近時代和觀眾娛樂、審美的綜藝性節目。
而以“雅俗共賞、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為特點的《曲苑雜壇》,經歷了二十年的輝煌後,曲藝類內容就變得有些過時,已經無法再抓住觀眾的視線。
二、節日長期缺乏創新,不再具有生命力
《曲苑雜壇》的主持汪文華老師,在節目中的主持風格比較單一,使用簡單的報幕方式。但是,隨著眾多娛樂節目的興起,綜藝節目的形態和主持風格也越來越豐富,傳統的報幕已無法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
在各種外部媒體環境變化的衝擊下,節目自身的製作水平和創新能力也一直未能跟上,逐步變得越來越沒有生命力。演員老舊、節目內容缺少新意;後期更是以雜技為主,難以吸引觀眾。在央視寸土寸金的環境下,一檔不再受觀眾喜歡的節目是沒有必要存在的。
有書君覺得,《曲苑雜壇》(1991-2011)作為陪伴大家度過了整整二十年的曲藝節目,雖然停播多少有些遺憾。
但在以前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把所有曲藝類節日籠絡到一起,為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已經可以說完成了歷史使命。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曲苑雜壇》創辦於1991年,這檔經典的綜藝節目曾經是央視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只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綜藝節目形式開始增加,而很多傳統藝術開始陷入低谷,《曲苑雜壇》這檔主要展示傳統曲藝的節目在沒有優質內容支撐的情況下,只能在2011年與觀眾告別了。
“相聲、小品、魔術、雜~~~技,噔噔、噔噔,評書、笑話、說唱藝~~~術,噔得楞噔楞地咚,東西南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啊啊啊啊啊壇,曲苑雜壇”,這段音樂一響起相信就會勾起很多人的回憶,正如片頭曲唱的那樣,《曲苑雜壇》的主要內容就是這些傳統曲藝、魔術、雜技等作品,在當年只有這檔節目能夠將這些看似雜亂的作品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組成一檔綜合性節目。這種新穎的節目形式迅速得到觀眾肯定,收視率也是一路飆升。
《曲苑雜壇》曾經是侯躍文、石富寬、李金斗、笑林、田連元、單田芳等知名藝人展示的舞臺,也捧紅過學藝的洛桑、擔任劇務的鄒德江、放驢的於小飛等後起之秀,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觀眾的欣賞品味有了極大分化,選秀和真人秀等新興綜藝節目受歡迎程度明顯提升,而傳統曲藝卻在傳承和創新方面遭遇危機,由於老作品早已失去市場,新作品遲遲難以推出,在這種背景下《曲苑雜壇》的內容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沒有優質內容支撐的《曲苑雜壇》收視率開始嚴重下滑,最終只能黯然停播了。
(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