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詮
我覺得1991年開播的《曲苑雜壇》能夠堅持到2011年才停播,已經算是非常成功了。尤其是相比1990年開播、2004年停播的《綜藝大觀》,你會發現《曲苑雜壇》的節目生命力真的很旺盛。
說到《曲苑雜壇》,相信很多朋友都記得該節目的主題曲,“相聲、小品,魔術雜技……”,時至今日哼出來依然覺得朗朗上口。說真的,1990年代初期正是曲藝還算紅火的時候,相聲、小品,包括評書、雜技,都有很廣泛的受眾群。於是,《曲苑雜壇》欄目應運而生。
記得當時如果想看相聲、小品的話,除了看《綜藝大觀》,就是看《曲苑雜壇》。再之後,《曲苑雜壇》越來越專業,超越了《綜藝大觀》,成為了國內非常專業的曲藝類欄目,而且每一期都有曲藝明星參與,收視率非常之高。
這種紅火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0年前後,當曲藝發展遇到了新的瓶頸,當百姓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當互聯網時代逐漸興起,《綜藝大觀》先於《曲苑雜壇》跟觀眾說“拜拜了”。後來的2011年,《曲苑雜壇》也停播了。
對此,《曲苑雜壇》製片人汪文華的解釋是:“這個節目已經跟不上發展的形勢,這麼傳統的節目很少有人觀看了,現在好多人都喜歡觀看選秀節目。”其實,我倒覺得《曲苑雜壇》並不是無路可走,完全可以求變。這節目雖傳統,但如果策劃性夠強的話,一樣可以變形、升級為年輕觀眾愛看的節目。
南瓜報告
當時《曲苑雜壇》是很火的,許多曲藝界的演員,都渴望能在《曲苑雜壇》上多露臉。當時姜昆還沒有火到一定地步,所以就私下裡請主持人王文華多增加自己的內容,被她直言拒絕。後來,王文華甚至直接實名爆料了這一消息。因此,後來她也被雪藏,而現在姜昆的地位,大家可以去查。
魔力轉圈圏
《曲苑雜壇》可以說是幾代人的回憶,這個節目自1991年開播直到2011年停播歷經了20個年頭,對於它的停播原因總製片人汪文華也只是給出了跟不上時代的解釋,對於這個解釋很多觀眾不願意接受,於是坊間便有了很多關於這個節目停播的傳聞。
其中傳的最多的便是汪文化受到了排擠,其實小編覺得這些傳言的可信度都不太高,《曲苑雜壇》停播的真正原因可能就是去汪文化所說跟不上時代了,畢竟這個節目播了20年了,節目的形式一直都沒有變過,而在這個節目停播之前,很多新穎的綜藝節目的收視率都很高,《曲苑雜壇》的收視率卻逐漸在降低。
《曲苑雜壇》當初開播之時收視率可謂是高的不得了,它的節目形式獨特吸引了觀眾,它不拘泥於某一種曲藝,我們在這個節目中可以看到很多曲藝類型,如小品、相聲、雜技、笑話等,相信看過這個節目的觀眾一定還記得開頭的那首主題曲的歌詞: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東南西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壇,曲苑雜壇。
《曲苑雜壇》當年也捧紅了一些草根明星,如洛桑、放驢小子,這個節目簡單質樸,製片人兼主持人的汪文化追求的就是以節目內容為主,她在主持這個節目時說話極少,這一點是很多觀眾欣賞的,因為大家看慣了那種主持人喋喋不休的綜藝節目。
說起汪文華,她的人生也充滿了傳奇,她本是軍人出身,1974年汪文華參加了中國解放軍,隨後又考入了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後來從部隊轉業後的汪文華到了中國中央紀檢委工作,本來有著一份大家都很羨慕的工作的汪文華在1991年突然想換一種生活方式,於是她進入了央視電視臺,策劃了節目《曲苑雜壇》。
總之,我個人覺得《曲苑雜壇》並不像傳言所說的那樣停播的,這個節目多半就如汪文華所說,節目形式跟不上潮流,收視率也逐漸降低,於是這個陪伴觀眾20多年的節目就這樣停播了,而它也成了幾代人回憶中的經典節目。
草根說電影
1991年《曲苑雜壇》在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曾經一度風靡一時,收視率及口碑都非常高,更是捧紅了小品明星洛桑。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看過這個節目,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曲苑雜壇》就沒有了,為什麼突然就停播了?
《曲苑雜壇》是在2011年停播,一共持續播出了20多年。說起停播的原因,汪文華的回答是“節目跟不上形勢了,現在都喜歡選秀,傳統節目沒人看了”。可以看出,汪文華對這件事還是很惋惜的。
說起《曲苑雜壇》不得不說一下汪文華,她是節目的製片人、導演、主持人。可以說《曲苑雜壇》是汪文華一輩子的心血,也是一輩子的榮耀。
不過,汪文華的回答只能說是對了一部分。節目跟不上形勢,是真的。在央視這個大舞臺上,從來都不缺少好的欄目,《曲苑雜壇》能夠持續播出20多年,也實屬不易,這與節目的宗旨是分不開的。通過小品、相聲、評書、雜技、魔術等節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確實吸引了觀眾。可是,社會形式在變,觀眾興趣在變,節目跟不上如今的新形勢,收視率持續下降,必然會遭到停播。
汪文華也有不對的地方,並不是觀眾都喜歡選秀節目,不喜歡傳統欄目。而是《曲苑雜壇》太過與陳舊。演員老舊、節目內容陳舊、都缺少新意,後期更是以雜技為主,難以吸引觀眾。我們看到《相聲有新人》《歡樂喜劇人》等節目,也都有很多傳統藝術在裡面,觀眾卻非常喜歡。
不過,《曲苑雜壇》作為一個每週一期的欄目,能夠播出20多年,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如今停播了也算是把一代人美好的回憶保存起來了。
雨天論娛樂
提起央視一姐,很多網友——特別是90後年輕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董卿、朱迅、周濤等人。但其實很在九十年代,真正的央視一姐當屬汪文華老師,一手策劃、導演和主持了《曲苑雜壇》這個紅遍大江南北、風靡一時的曲藝類節目,也捧紅了許多演員,如題中提到的洛桑、買紅妹、於小飛等,以及鄒德江、韓蘭成。甚至是笑林、李國盛、田連元、單田芳、侯耀文、石富寬、李金斗等評書相聲名家,都和《曲苑雜壇》有很多交集。
可惜在2011年10月13日《曲苑雜壇》宣佈停播了,成了幾代人的一個美好記憶,令人扼腕嘆息。至於停播原由,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節目老化跟不上時代,有人說是捧紅的明星隱退導致,更有人說是姜昆“阻撓”導致,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其實早在2010年央視三套改革,汪文華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節目跟不上大形勢了,現在都流行選秀,傳統節目也沒什麼人看,就得被擠下去了。加上汪文華工作調動,逐漸淡出熒屏,節目收視率又一路下滑,停播是在所難免了。
應該是汪文華老師的“跟不上時代步伐”之說還是比較客觀的。也確實,隨著世紀初互聯網越來越發達,數字電視流行,許多更加貼近新時代觀眾審美觀的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曾經以雅俗共賞、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為鮮明特點的《曲苑雜壇》,在經歷了二十年之後,變得有些蒼老過氣了,無法再捕住觀眾的視線。
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自然規律吧。畢竟,八年前曲藝微觀環境已然變化,“曲藝迴歸小劇場”以悄然興起併成為一種趨勢,電視曲藝自然而然成了雞肋,不放棄也難。
“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東西南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壇,......”這首耳熟能詳的開幕曲,註定只能成為美好回憶了。每每想起,那些曾經熟悉的面孔,依然清晰可見。那些曾經令觀眾賞心悅目、輕鬆幽默的節目,依然回味無窮。
但也恰恰是這首歌曲,成了2005年姜昆批評《曲苑雜壇》“倒字”的由頭,引發了一場口水戰。所謂“倒字”就是這首開幕曲把“相聲”唱成了“響聲”、“小品”唱成了“小萍”,“這是錯誤的,容易讓人以為曲藝就是這麼唱的,其實曲藝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姜昆如是說。
感覺有點雞蛋挑骨頭的味道,但欄目組還是很快將開幕曲改了。可是,在“曲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姜昆依然揪住辮子般公開批判一番。這是為何呢?
一向低調、少接受媒體採訪的汪文華,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此前,姜昆曾經為網絡相聲一事找到《曲苑雜壇》,希望央視在宣傳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配合,但遭到了拒絕。“節目是屬於國家電視臺的,我們不能濫用央視權力為個人樹碑立傳,也不會被個人口味左右。他可以通過打報告等形式尋求合作 。”汪文華說。
看到這些,不得不為汪文華老師的理念點贊,不愧是“金話筒”獲得者。反觀其他人的一些言和行,實在不敢恭維,只能留給網友去評論了。
岑詮
《曲苑雜談》沒有與時俱進,主持人汪文華漸漸老去,還有德雲社的興起,讓這個中央電視臺的老節目最終退出了觀眾的視線。
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曲苑雜談》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1991年推出的一檔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為宗旨的節目。節目形式以相聲、小品、評書、笑話等等傳統藝術為主,深受百姓喜愛,捧紅了洛桑、買紅妹等演員。
主持人汪文華親切和藹的聲音,很接地氣,讓觀眾更容易接受。《曲苑雜談》剛開始播出的那幾年,每期都有很好的收視率,可惜這檔節目在2011年停播。
停播以後,汪文華曾經表示過,是因為節目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曲苑雜壇》到了後期以後,就以雜技為主,相聲、小品都少了很多,而觀眾對雜技不怎麼感興趣,這樣就少了吸引力,導致收視率下降了。
觀眾的口味一直在上升,要求也高了,而節目形式老套,沒有創新,主持人汪文華還是那樣簡單的幾句話,沒什麼太多變化,時間久了以後,觀眾就會有審美疲勞,自然而然就不感興趣了。
綜藝節目競爭激烈,而汪文華又老了
近些年來,我國的綜藝節目競爭相當激烈,各個地方臺都在絞盡腦汁創造出有特色的節目吸引人,特別是比較火的選秀真人秀等節目,以其獨特的創新形式吸引了大批觀眾。
而《曲苑雜談》這樣的,始終一成不變,自然就失去了很多觀眾。加上汪文華漸漸地變老了,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青春洋溢。
而現在的娛樂消費主流人群是年輕人,他們喜歡年輕朝氣蓬勃的主持人,汪文華這樣的肯定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自然就被淘汰了。
而且,隨著流量小鮮肉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開始追逐他們的節目了,對於這種老牌的節目,更是完全沒興趣。現在年輕人很少有人看過《曲苑雜談》,說起這個節目,他們都不知道。
德雲社的走紅,讓《曲苑雜談》徹底停播
郭德綱是2005年左右開始走紅的,在他走紅以後不久,德雲社跟著他也大紅大紫。很多的觀眾可以買一張不怎麼貴的票,就能夠到德雲社的各個小劇場聽相聲。
而德雲社的相聲是非常不錯的,有創新,有傳統,相聲演員大部分都很年輕,與時俱進,自然能夠吸引大批的年輕觀眾。
郭德綱後來讓相聲開商演,不僅在國內開得轟轟烈烈,到國外也是非常受歡迎,這樣就搶佔了相聲的絕大多數市場。觀眾習慣了看郭德綱的相聲,或者去小劇場聽德雲社其他人的相聲,而不會專門去看中央電視臺的《曲苑雜談》了。
德雲社這幾年蓬勃發展,一直有優秀的年輕相聲演員湧現,他們創作出來的段子可以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像《曲苑雜談》那麼老套。
德雲社走紅,觀眾都知道了以後,《曲苑雜談》就徹底沒有市場了,只能退出歷史的舞臺,最終停播。任何一檔節目做久了以後,最終都難逃停播的命運。不過,早期的《曲苑雜談》還挺令人懷念的。
R娛記
知道《曲苑雜壇》的觀眾估計已經不小的年齡了,從91年開始直播到2011年停播,整整20年的時間。但是,沒能像別的綜藝一樣的繼續下去,多少有些遺憾。
畢竟,央視的《正大綜藝》至今還是很火熱的。
那麼,這檔節目為什麼停播了呢?
且聽我一一的道來
說到《曲苑雜壇》不得不說一個人,那就是汪文華。正是她一手創辦的這個節目,當然這個節目也是在她的手中滿滿的失去了光環,逐漸被淘汰。
為什麼說成也汪文華,敗也汪文華呢?
成的原因在於,她的敢於創新和突破。在那個娛樂項目積極匱乏的年代,她用一檔節目吧所有的曲藝都籠絡到了一起。使得各行行業的從業者有了一個可以展示自己的舞臺。當然,另一個綜藝舞臺是倪萍主持的《綜藝大觀》。不過,後者更像是個綜藝類的晚會。
《曲苑雜談》則不同,主打的是相聲、小品和魔術、雜技,這四類的曲藝可以說都是極具有看點的曲藝形式。正因為這一點,《曲藝雜談》迅速的積累了一大批的鐵粉。演員們也賣力,在這個舞臺上也湧出了諸如洛桑、韓蘭成、於小飛、鄒德江等相聲、小品新秀。他們能在這個舞臺上走紅,《曲苑雜壇》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可能這個節目捧出的新人會越來越多。直到洛桑意外的離世之後,鄒德江、韓蘭成之流很難頂起這檔節目。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獲取娛樂的方式也越來越多,這檔節目也逐漸的沒落了。
敗的原因一方面是節目形式的老化。特別是在後期雜技類的節目過於密集,反而已經提不起人們的興趣。另外一點就是汪文華說的新興的選秀類節目的興起,也對《曲苑雜壇》產生了強有力的衝擊。
再加上汪文華本身的主持風格的單一,簡單的報幕式主持使得這檔節目不再具有生命力。你可以對比一下華少金舌頭的主持風格就明白一二了。
被淘汰很自然
畢竟,在央視寸土寸金的環境下,一檔不再受觀眾喜歡的節目是沒有必要存在的。
至於有的人說是姜昆背後作梗,這個實屬臆測,毫無根據之言,不信也罷。
娛扒府
“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這首在九十年代耳熟能詳的開幕曲,相信和有書君同一時代的人至今都能隨時隨地哼唱出來,依然會覺得朗朗上口。
沒錯,這就是開播於1991年,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為宗旨的央視欄目——《曲苑雜壇》。但在經歷了二十年的輝煌後,於2011年突然停播。如此經典的曲藝類節目,從此註定只能成為美好回憶了。
停播的具體原因可以說眾說紛紜,有書君則認為主要是以下兩點:
一、曲藝類節日已跟不上時代步伐
《曲苑雜壇》是由當時央視一姐——汪文華老師,一手策劃、導演和主持的曲藝類節目。可以說在九十年代紅遍了大江南北、風靡一時!其中節目中演播了許許多多經典的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作品;同時,也捧紅了眾多演員,如洛桑、買紅妹、於小飛等等。
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初,互聯網越來越發達,數字電視也逐步流行,誕生了許多更貼近時代和觀眾娛樂、審美的綜藝性節目。
而以“雅俗共賞、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為特點的《曲苑雜壇》,經歷了二十年的輝煌後,曲藝類內容就變得有些過時,已經無法再抓住觀眾的視線。
二、節日長期缺乏創新,不再具有生命力
《曲苑雜壇》的主持汪文華老師,在節目中的主持風格比較單一,使用簡單的報幕方式。但是,隨著眾多娛樂節目的興起,綜藝節目的形態和主持風格也越來越豐富,傳統的報幕已無法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
在各種外部媒體環境變化的衝擊下,節目自身的製作水平和創新能力也一直未能跟上,逐步變得越來越沒有生命力。演員老舊、節目內容缺少新意;後期更是以雜技為主,難以吸引觀眾。在央視寸土寸金的環境下,一檔不再受觀眾喜歡的節目是沒有必要存在的。
有書君覺得,《曲苑雜壇》(1991-2011)作為陪伴大家度過了整整二十年的曲藝節目,雖然停播多少有些遺憾。
但在以前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把所有曲藝類節日籠絡到一起,為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已經可以說完成了歷史使命。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停播是必然,曲苑雜壇從1991年開播到2001年,曾經央視一枝獨秀,如今地方綜藝遍地開花,曲苑雜壇的主持人汪文華說:現在大家都喜歡看選秀,傳統沒人看,跟不上腳步了。
2005年超級女聲火遍全國,從那以後選秀類節目就像瘋了似的三年一小選五年一大選,而普通老百姓也有通過選秀成名的機會。央視看到後,自己也推出了星光大道,幫助很多草根成明星。
央視雖然地位不是地方臺可以比的,但是在娛樂這方面也不甘居於人後,曲苑雜壇的宗旨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可以想見,在那麼浮躁的社會環境下,誰能靜下心來去看這些東西呢?
時勢為之,在那幾年,這些傳統的東西都在面臨著改革,不僅僅是曲苑雜壇,很多綜藝都在面臨革新,從內容上、形式上都在面對新一輪的洗牌,不受歡迎的結果一定是面臨淘汰。
放眼現在,曲苑雜壇涉及的領域,相聲、小品、雜技、魔術,這幾個領域如今也有更加專業的平臺,歡樂戲劇人、出彩中國人等節目也彙集了以上的節目形式,而且製作形式更受觀眾喜歡,這就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央視是大哥,自然各方面都不想被人落下,地方臺弄真人秀,他也跟著辦,節目《了不起的挑戰》反響還挺好,這就說明央視想要做好一檔節目,那就是分分鐘的事,至於決定不做了,節目不掙錢,砍掉也是一句話的事兒。
當然也有人說,是因為姜昆給曲苑雜壇送節目,汪文華覺得不適合所以拒絕,惹了姜昆,所以一怒之下就讓這個節目停播了。
入行娛樂
怎麼邀請我了,作為一個外人,以下僅憑個人猜測:
1是收視率變低了,或者存在感變低了。今天一查嚇一跳,2011年還有節目。
2是是央視隔一段時間就會對一些節目改編,曲苑雜壇正好趕上了。那時候什麼節目最火?選秀啊!一些傳統節目獲得資源就少了。
3是節目內容尷尬,現場表演的話叫誰來?還經常表演老節目。播放錄像的話有個旁白字幕就行了(類似於快樂驛站)。
4是編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