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星蘋果包圍的華為如何繼續逆襲?

蔡龔亮


10月16日,華為公佈最新財報,前三季度,華為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24.4%。這期間,發貨量超過1.85億臺的華為智能手機立了大功,同比增長26%。

蘋果是高端的標杆,三星是銷量的標杆,而“華為”,已然成為發奮好學的增長標杆。2018年,華為手機銷量增長最猛,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但利潤只有全行業的5%左右,還遠不及三星的13%和蘋果的73%。

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而勢頭最猛的華為,今年在海外某些市場幾乎被摔了碗——難說是喜還是憂,華為手機現在的銷量增長空前依賴國內市場,而到今年2季度,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連續9個季度下滑,只能說,華為不愧是國產手機“全村的希望”。

01

華為業務重心的“大轉移”,從2017年開始,在2018年坐實。

2017年,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增長僅為2.5%,而手機業務增長31.9%。

2018年,由智能手機挑大樑的“消費者業務”,在這一年首次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的第一大收入來源——智能手機不僅要為“消費者業務”挑大樑,也在為華為公司挑大樑。

再看華為手機的歷史表現,國內市場一直都是華為的重心。在市場份額的排位賽中,實際上在2018年之前,華為就已經連續多年穩坐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的位子。比三星、蘋果更強的增長,也一直都是華為作為逆襲者的標籤。

智能手機要挑起華為的大梁,當務之急是:起碼在高端手機上,華為還要往上衝,而高端手機不僅更賺錢,從iPhone 11發佈後的“霸榜”來看,市場空間也未必小。

02

華為不會把三星放在眼裡。

三星,是學不得的,吸取三星留下的教訓倒差不多。雖然還是全球銷量的老大,但三星已經在國內一敗塗地,全球出貨量也是連年下滑。

更重要的是,三星的旗艦機,儘管售價更高,但在毛利率上,一直以來並沒有和華為真正拉開差距:

根據扣稅後的價格計算,當年蘋果的旗艦機iPhone X、iPhone 8的毛利率分別是67%、63%,三星S9+、S8+的毛利率分別是56%、56%,而華為旗艦機Mate10的毛利率為52.40%。

沒有低端機的蘋果,其毛利之高相當驚人。相比之下,華為繼續把重心放在高端機上,在銷量和利潤上全面超越三星,可能是更現實的——與華為的高歌猛進不同,三星手機的出貨量近幾年在穩步下滑,而三星在全球手機行業相比華為的利潤優勢,主要還是來自銷量上的優勢!

三星旗艦機的毛利率之所以比華為稍高,與其在海外發達市場的品牌積累和高定價有關,與其可以自己研發屏幕和閃存也不無關係,由此帶來的優勢是可以更好地對手機進行整合、優化,加之三星的銷量之前確實比華為更高出不少,使得三星可以吃下全行業13%的利潤,比華為高出8個百分點。

華為與三星的差距——無論是銷量還是利潤上的,說大不大,全面超越並非有沒可能。華為在“硬核”的技術路線上繼續升級,確定性還是很強的。以目前的勢頭來看,華為與三星在銷量上的差距,也是在不斷縮小的。

當然,擁有全球第一半導體業務的三星不靠智能手機賺錢,大概也還過得去。

03

超越三星可能只是時間問題,但華為要趟過蘋果的護城河,全面碾壓蘋果,並不容易。

2018年同樣是蘋果的轉折之年,這一年的最後一個季度(自然季度,非財報季度),蘋果第一次沒有公佈銷量。但作為對隱藏銷量的補償,蘋果首次公佈了“軟實力”——蘋果的“軟件與服務”收入。

蘋果財報顯示,2018年最後一個季度,蘋果的軟件與服務營收108.8億美元,首次突破百億美元,而毛利率則高達62.8%——與硬件的毛利率相當。

蘋果的軟硬一體,華為是沒法比的:如果沒有iOS系統和基於系統的服務加持,蘋果手機不僅少了最重要的“軟實力”,手機的售價也絕不會如此高高在上;而軟件與服務作為蘋果的“軟實力”,意味著蘋果不僅靠賣手機賺錢,賣出去的手機也不是潑出去的水,而是繼續給蘋果源源不斷地賺錢。

在音樂、支付、蘋果商店、iTunes、AppleCare+、siri等軟件服務中,僅蘋果商店一個服務,截至2018年6月,蘋果已從應用商店向開發者分成了1000億美元,按照蘋果與開發者3:7分成的比例,蘋果大概靠蘋果商店累計賺了420億美元。華為也有應用商店以及各種服務應用,但如果蘋果的商店是百元店,華為大概就是十元店、五元店。

蘋果不再公佈手機銷量,自然是因為手機銷量不佳。但蘋果的底氣在於——截止去年四季度,蘋果公司已經擁有14億臺活躍設備,其中9億臺是iPhone,這些硬件只要還在使用,就是賺錢的機器。

蘋果有多麼重視服務?今年3月的發佈會上,蘋果發佈了新聞、信用卡、遊戲服務、電視等一系列的軟件產品……就像華為有運營商業務,三星有半導體等業務,蘋果顯然把軟件服務視為了第二個增長極!

就像蘋果沒有在今年跟風5G手機一樣,蘋果的“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蘋果手機用戶的口碑和粘性,因而不至於為了短期的銷量,過度迎合市場,打亂自身節奏。

智能硬件的對決,最終比的可能是蘋果式的軟、硬一體。但也卻如任正非所言——華為的各種基礎設施都有了,但是生態建設方面可能會遭遇異常困難的“長征”之旅“。

04

就像蘋果乾掉了諾基亞。華為要幹翻蘋果,需要的可能是一個重大的時代機遇——人工智能。

缺乏蘋果式的“軟實力”,已經讓華為在海外遇挫。今年第二季度,失去谷歌GMS服務的支持,讓快速發展的華為手機業務在海外受到挑戰。谷歌GMS服務作為海外版安卓系統的靈魂,與蘋果的iOS系統的軟件和服務相當——能否支持谷歌GMS服務,決定海外用戶會不會選擇華為的手機。

顯然,對谷歌來說,失去華為等於失去了一棵“搖錢樹”,而對華為來說,這意味華為的銷量爬坡需要更加依賴國內市場。不過,反過來看,在華為手機銷量高歌猛進的國內,一個早就被嚴重“閹割”的iOS系統,實際上也給華為留出了空間。

事實不容假設,但蘋果的內容和服務生態被屏蔽在牆外,就如當年的谷歌退出中國一樣,確實為國內的手機廠商們在很大程度上填平了蘋果的護城河,而與蘋果在品牌、硬件上差距最小,最有希望趟過這條護城河的,就是華為。

不過,華為手機幹翻蘋果的希望,可能不在當下——華為手機EMUI系統還難當大任!保守地說,EMUI系統的體驗(特別是在預裝的、不可卸載的自家軟件上,內容和服務生態遠遠不夠健全)尚且沒有和其他國產手機拉開差距,更不要說和蘋果PK。而華為拒絕給老款手機(比如3年前年的旗艦機型P9,系統更新止步於EMUI 8)的用戶最新的EMUI系統,在消費者看來更像是華為在軟件、服務上的自暴自棄。

華為手機要幹翻蘋果,真正的機會在於人工智能。任正非稱,“5G只是小兒科,人工智能才是最終的勝利”。這裡面的邏輯可能在於,5G也好、6G也好,其實還是為人工智能服務的,本質上還是任正非所說的基礎設施,而建立在這個基礎設置之上的人工智能,才是華為生態建設的“長征”——人工智能,對於內容、服務生態會是一次大洗牌,對於智能手機以及其他智能硬件而言,華為的希望在於依靠人工智能帶來顛覆性和向心力,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蘋果一樣的存在。

到那時候,你也可以說,不是華為幹翻了蘋果,而是時代淘汰了蘋果。當然,就像微軟近幾年的二次崛起,蘋果也可能會有另一種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