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歷史大變局


乾隆退位之後,嘉慶繼承皇位。當時乾隆雖然不放權,嘉慶只是個傀儡皇帝。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乾隆已是垂垂老矣,嘉慶在未來必然會執掌大權。和珅作為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卻沒有提前倒向嘉慶一邊,巴結更有前途的嘉慶皇帝。這是很多人對和珅十分費解的一點。

然而,這種費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和珅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皇帝出於種種原因,最終還是處死了和珅。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駕崩後,嘉慶派和珅去給乾隆守靈,將他冷處理。緊接著,嘉慶就令人蒐集和珅的罪證,一共二十條。其中排在第一條的大罪,就是嘉慶怒斥和珅巴結自己。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清史稿·和珅傳》

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說,在乾隆準備宣佈退位的前一天,和珅就跑去告訴嘉慶,並且還送了一柄玉如意給嘉慶。偷偷的洩密,想在嘉慶面前留一個擁戴之功。

難道這還不算和珅想方設法巴結嘉慶嗎?

所以說,和珅不巴結嘉慶,這本身就是一種謬論。和珅他不傻,他確實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有必須殺他的苦衷,不可能留著和珅的一條老命。

那麼,嘉慶為什麼一定要殺和珅呢?這個原因還要怪在乾隆皇帝的頭上。

乾隆六十年,沽名釣譽了一輩子的乾隆帝宣佈退位。他之所以會退位,純粹是因為他在早年立了“即位60年後一定退位”的flag,搞得天下人皆知。

他為了不被天下人譏諷自己“貪戀皇位”,於是不得已而為之,宣佈退位。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清高宗本紀》

退位之前,乾隆心裡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無權,否則會死得慘。歷史上的太上皇,如果不能自己掌握權柄,便是把自己的生殺予奪皆轉交在了新皇帝的手上。若是新皇帝真心孝順自己,如宋孝宗對宋高宗那樣,那日子還能過得好一些;否則的話,他就跟唐玄宗一樣,整日只能深居宮中,不能過問朝政大事,不能和交結朝臣。這樣的日子和高級囚徒其實也沒什麼不同,每日只能盼著兒子有良心,能來探望太上皇老人家。

這種日子,讓一生唯我獨尊慣了的乾隆帝如何能忍?所以,為了父子爭權,八十五歲的乾隆禪位不交權,大清的一切國事,事無鉅細,他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是乾隆年紀大了,當時的他已經出現了精力不濟,智力衰退的情況。很多事情,比如川楚白蓮教起義,他就不能好好的處理。因此他就需要找一個信任的人替自己處理這些煩人的國事。

交給嘉慶處理可行麼?不行!當時乾隆防的就是嘉慶。小事可以交給他,但是大事絕不能讓嘉慶辦。否則他就有被架空的威脅。

既然不能交給嘉慶,那乾隆就只能找一個信任的代理人了。

當時誰最受乾隆的信任?別無他人了,只有和珅最合適。



當時的和珅,身兼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同時並身兼吏、戶、刑三部和理藩院尚書。另外和珅還兼著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步軍統領、領侍衛內大臣等數十個要職。他實際上就是太上皇乾隆最得力的幫手和代理人。

也就是說,讓嘉慶皇帝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形同傀儡的人,名義上是乾隆,實際上是和珅。

如果說和珅的權力沒有那麼大,他或許還有苟活的機會。但是他的權力太大了,他就沒有活命的機會了。

因為,乾隆給他這麼大的權力,就是要讓他制約嘉慶。他如果不能好好制約嘉慶,好好替自己幹活,乾隆要他何用?可是和珅一旦真正的制約了嘉慶,必然會引起嘉慶對他的記恨,嘉慶勢必不能留他。這就是和珅這種身居高位之人的悲哀。

或許,乾隆根本就沒打算讓和珅好死,或許他就是想讓和珅給自己賣命。只要他自己能熬到正常死亡,嘉慶繼位。嘉慶讓不讓和珅活,那都不干他的事了。


這裡我們不妨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乾隆當年沒有立“六十年時一定退位“的承諾。那麼他原本想當多久皇帝,就當多久皇帝,這本是天經地義之事。

嘉慶作為乾隆庶出的第十五子,乾隆立他為太子,他除了對乾隆感激涕零,還是對乾隆感激涕零。又怎會和歷史上的嘉慶一樣,明明身為皇帝,卻不能掌權。導致對乾隆窩了一肚子的火呢?

至於和珅,假如乾隆帝不曾讓位,他就無需替乾隆壓制嘉慶、當那個遭人記恨,操控百官的代理人了。如果不摻和這件事,他自然也不會狠狠得罪嘉慶帝。相反,他倒是可以發揮他八面玲瓏的特長,儘可能的討好太子爺。那麼一旦嘉慶帝即位後,瞧在先皇的面上,瞧在自己妹妹妹夫面上,他對和珅也未必就一定會痛下殺手。

畢竟後來嘉慶處理和珅,他殺和珅的理由並不是因為和珅有錢。而是和珅專權,他當嘉慶是空氣一般的存在。

這裡額外插一段,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第一條是說和珅巴結自己,第二條到十二條,主要說的是和珅獨攬朝權,獨斷朝政,培植私黨,舉止僭越等等行為。

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是指責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得奢侈逾制。其實還是在指責和珅專權弄權。直到第十五條後,才是細數和珅的種種貪斂行為。

由是可見,嘉慶並非痛恨和珅是個家財萬貫的貪官,而是他在自己即位後,依仗太上皇乾隆帝的信任,自以為是權臣,惡意把持朝政,將嘉慶視為一個可以操控的“幼主”。對嘉慶非常的不恭敬。而嘉慶對此是非常的深惡痛絕!誓要殺和珅立威。



因此,嘉慶殺和珅,並非是和珅愚蠢,不知道巴結自己;也並非是和珅有錢,嘉慶要殺和珅充盈國庫;而是嘉慶的傀儡皇帝身份當的太憋屈了!他要殺和珅立威,證明自己是真正有權力的皇帝!

朕連太上皇的第一寵臣,大清的第一權臣都敢殺掉,誰還敢說朕是傀儡皇帝?!

和珅的這一悲劇,可以說就是乾隆妄自比擬堯舜,搞出“內禪”鬧劇給禍害的。乾隆他是禪位了,兌現了自己當初的許諾,可是到頭來,卻是害了他最忠心的臣子。



總的來說,和珅必死!他的死就好比漢宣帝清算霍光,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一樣。新皇帝若是不清算前朝權臣,皇帝就會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至於和珅怎麼想,和珅會不會巴結自己,這根本就不重要。難道巴結了就能免於一死?

和珅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幹了那麼多僭越之事,嘉慶要是不殺他立威,他這個皇帝也就不用幹了。並且,殺了和珅,還有大把銀子可以往自己口袋裡揣。何樂而不為呢?


Mer86


巴結嘉慶?敢巴結嘉慶和珅死的更快,更何況嘉慶也輪不到和珅來巴結!

首先聲明一點:在嘉慶繼位之前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和珅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巴結嘉慶。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知道嘉慶會繼位啊!

在康熙朝,由於皇子之間爭皇位的鬥爭實在太過慘烈,導致最後的勝利者雍正帝心有餘悸。他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陷入這樣骨肉相殘的慘劇中,設立了一個規定——秘密立儲。不立太子,把繼承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等自己死了,大臣們把這紙條一拿,紙條上的人繼位。

但雍正的政策只執行了一代,到了乾隆帝這裡,出現了變故。

什麼變故呢?乾隆活的太長了。


乾隆統治的前幾十年,他一直遵守著父親的規定沒有立太子。可是到了乾隆三十年之後,民間和朝野開始有了呼籲立儲的聲音,乾隆四十年以後尤其激烈。為什麼呢?您老人家年齡眼看著大了,死把著皇位不撒手,萬一您老人家哪天嘎巴一下死過去,大家心裡沒譜。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民間呼籲立儲的聲音越來越激烈的時候,終於頂不住輿論的壓力,於是他做了一個承諾: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康熙爺幹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相比。如果老天保佑,我能幹到乾隆六十年的話,那年我八十五歲,我一定在那年傳位給太子,退休歸閒了。

這話說的很沒勁,為什麼?因為大家為的就是防止你突然掛掉後繼無人,你說你八十五歲那年退休,那你八十五歲之前死了怎麼辦?問題還是沒解決啊!

但是,這種說法卻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為什麼?因為天子萬歲啊,我都已經做出了承諾,說我八十五歲就退休。你還要讓我立儲,什麼意思?莫非你認為我活不到八十五?你要是這麼說了,我活的到活不到不好說,你肯定是活不到八十五了。

所以,乾隆這麼一說,大家也只好接著忍。

乾隆的如意算盤是,康熙爺八歲繼位,幹了六十年,六十八歲駕崩。我二十五歲繼位,中國還從來沒有哪個皇帝活到過八十五,真要是有那天也夠本了,退就退吧!

乾隆萬萬沒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五,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活到八十五歲,傻眼了。

必須得退休了,因為十七年前立的那麼大的一個flag在那呢,幾億百姓都看著呢。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為太子,第二年繼位為嘉慶皇帝。

傻眼的不止乾隆,也包括和珅。

為啥?你老人家倒是早說啊!

嘉慶帝只是乾隆的庶出兒子,在眾多兒子中也不突出。在乾隆的前幾十年,乾隆前後偷偷立過三個太子,都夭折了。嘉慶也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事蹟,和珅在早年間也不很確定他會是皇帝。

那時候的和珅權勢熏天,沒顧得上燒燒嘉慶這個冷灶,在最容易巴結人的時候,他沒顧得上。

列位在與人交往中千萬記住,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有用,人在發達之後想要再巴結人,是很難的。

嘉慶繼位了。

嘉慶元年時,帝國權力最大的三個人,乾隆、嘉慶、和珅,心情都很複雜。

乾隆的原則是——死不放權。有鑑於他之前的太上皇過的都不咋樣,所以乾隆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個夕陽無限好,決定死都不放出手中的權力。

嘉慶的心理是,他雖然想要權力,但封建社會的禮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來的樹大根深(尤其是有和珅的掣肘),嘉慶根本沒辦法與乾隆爭權。

而和珅,心情是最複雜的。


和珅對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現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時候。

乾隆退位之後,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個尚書於一身,加上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整個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門在和珅手裡握著。

之所以給和珅如此大的權力,就是因為乾隆需要通過和珅來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權力才能在。

而和珅,則被迫的被乾隆逼到了嘉慶的對立面。

和珅是嘉慶爭權的最大障礙,無論他有意無意,他都是嘉慶的眼中釘。

那麼他能不能拋棄乾隆,轉投嘉慶的懷抱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那樣的話,和珅是兩頭不討好。

和珅如果靠近嘉慶,乾隆察覺之後,勢必要幹掉這個叛徒,而以乾隆當時對朝廷的掌控程度,失去了和珅控制嘉慶可能不容易,幹掉和珅個人還是不難的。

更重要的是,嘉慶不會接納和珅。因為我已經是皇帝了,權力早晚是老子的,不用你來送。如果乾隆要殺和珅,正好給太上皇送一個順水人情,徹底清除掉乾隆朝的最大遺產。

所以和珅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死死圍繞在乾隆身邊。嘉慶朝的前三年,乾隆甚至連上朝都要親自上。年進九十的乾隆坐在朝堂中間,嘉慶坐在一邊,和珅站在乾隆旁邊。之所以和珅要站在乾隆旁邊,因為當時的乾隆已經口齒不清,他說的話只有和珅能聽懂。

雖然乾隆已經退位,可是一切的國家大事,都由乾隆和和珅來決定。坐在一旁的嘉慶的心裡是什麼滋味,可想而知。

好在嘉慶善於偽裝,嘉慶剛剛登基時,和珅送給嘉慶一個玉如意。嘉慶收下後做出很高興的樣子,並故意在和珅的耳目面前寫了幾首《詠玉如意》,和珅聽說後,輕蔑的說“嘉慶不足與我鬥智謀!”。

不知道當他面對著嘉慶送來的白綾時,還會不會想起當時的這句狂話。


小約翰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駕崩,兩天後嘉慶皇帝下令逮捕和珅,三天後抄家,十天後處死!一切進行的迅雷不及掩耳!題目中說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免今日之禍呢?有句話說的好“聰明反被聰明誤”,和珅的聰明是把雙刃劍,聰明使自己成為“二皇帝”,也因此和嘉慶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乾隆83歲迫於內外壓力準備立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太子,早日禪讓,但是受寵多年的和珅害怕失去乾隆庇佑,使出他的拍馬屁神功說乾隆一定可以萬萬歲,不用著急退休,於是乾隆一高興,讓嘉慶晚當了幾年皇帝。過了兩年嘉慶終於當上了皇帝,可是作為太上皇的乾隆卻始終手持印璽把持大權,自己耳聾眼花就讓和珅代言,讓和珅同時兼任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三部一院尚書還身兼內務府總管等十個要職,讓身邊的嘉慶皇帝有名無實,形同傀儡。


和珅掌控了朝內文武大臣的生殺予奪之權。乾隆有一次想招大學士朱珪回京,嘉慶就寫詩祝賀,被和珅抓住作為籠絡人心的把柄向乾隆告狀,害得嘉慶差點被降罪!從此嘉慶一直在和珅面前夾著尾巴做人,下令和珅除公開場合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賜他美女良田。就連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也沒有流露真情,連眼淚都沒有流。腦補嘉慶在焚香時對和珅的憤恨!

所以在和珅巴結乾隆的同時就註定會傷害嘉慶的利益,和珅再聰明不做不到可以讓和自己並列站到乾隆身旁的嘉慶開心,除非他自己下臺!而眷戀朝政的乾隆又怎會捨得讓這個輕而易舉解決財政危機,又通四國語言,又懂書法寫詩能拍馬屁拍到正點上的和珅下臺呢?!恰恰這種依賴導致了乾隆死後和珅的快死!

和珅上吊自殺前吟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年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白綾之下,一代首富魂飛湮滅。年僅50歲。


一定要快樂99


巴結有用嗎,嘉慶與和珅的過節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再說了和珅當初依仗著乾隆皇帝的庇護,為所欲為根本就沒有把嘉慶放在眼裡。直到後來乾隆皇帝駕崩,和珅的天也就隨之塌了。和珅在想挽救已經為時已晚,所以和珅的死這都是他咎由自取,目中無人的下場。


我們知道乾隆和和珅那是好的不得了,據說此二人曾經還在一起同眠共枕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難道乾隆也喜歡搞“同性戀”?這事我覺得不一定是真的,不過從乾隆皇帝對和珅的那份親近勁來看,這個乾隆爺還真有點意思。

和珅有了皇帝做靠山自然如魚得水,那不是一般的囂張跋扈,和珅憑藉著自己軍機大臣的權高職位,簡直就是皇帝老大他老二的感覺,幾乎在朝野上下一手遮天。有了權力和地位的和珅便開始貪汙受賄,以至於後來成了清朝第一大貪官。


乾隆皇帝退位之後,嘉慶成了有名無實的皇帝,那時候乾隆依然掌控者大清權力,直到三年後,乾隆帝駕崩,嘉慶才真正意義上成了大清皇帝。可是就在嘉慶登基前三年憋屈的皇帝生涯中,他沒少受和珅的刁難,和珅有乾隆皇帝撐腰,對嘉慶這個少年天子根本就不屑一顧。所以從那時候起嘉慶就恨死了這個和珅,總想找機會收拾和珅,可是礙於乾隆皇帝的面子,也就一直沒敢下手。

和珅呢也不自量力,依然我行我素,他並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而實際上和珅已經在一步一步走向絕路。他沒想到自己的末日來的那麼快,乾隆皇帝前腳剛死,和珅就從巔峰一下子跌入了黃泉。嘉慶皇帝的三尺白綾把和珅大人賜上了西天,一代大貪官就這樣隨著乾隆皇帝去了。由此可見嘉慶皇帝對和珅的積怨有多深。



和珅做夢也沒想到死亡來的這麼突然,所以就算後來他如夢方醒,去極力巴結嘉慶皇帝,也無法挽回嘉慶皇帝對他的仇恨,和珅的死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他自作孽的結果。用和珅臨時前曾賦的一首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就足以證明和珅與嘉慶的恩怨是至死不休。


任馳贏天下


和珅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精通漢、滿、蒙、藏四種語言,熟知四書五經,他的兩個漢人老師都很喜愛他,乾隆年間訪華的英國特使馬嘎爾尼就曾讚賞過他。

求生是人的本能,和珅自知罪孽深重,在乾隆駕崩之前曾巴結過嘉慶帝,但是最後卻成了他二十條大罪之一。

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滿洲正紅旗,他父親在他九歲的時候便去世了,和珅兩兄弟差點被趕出家門。

和珅後來考進了鹹安宮,18歲的時候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1769年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以文生員的身份承襲了一個爵位,這個爵位只有名分,沒有職權。

1772年被選為侍衛,次年當了一個倉庫管理員,專門管布匹,和珅是一個理財高手,這個倉庫在他的管理下布匹存量大增,這引起了乾隆爺的注意,於是召見和珅。乾隆爺一看,和珅是一個人才,於是讓和珅做了乾清門的侍衛。

一個月之後,乾隆帝升和珅為御前侍衛和正藍旗副都統。

次年(1776年)正月,和珅被任命為戶部侍郎,三月,升任軍機大臣,四月,升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成為鑲黃旗副都統,十一月,賞一品朝冠,十二月,賜紫禁城騎馬。

和珅這升官速度堪比坐火箭,沒有幾個做官的有他升得快,權利變大之後,和珅也變了。和珅早期為官清廉,後來嚐到甜頭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乾隆五十多年後,和珅的主要政敵阿桂、福康安都在外地,京城只有王傑、範衷、錢灃等人敢和他作對,但這三個的勢力和和珅不是一個重要級別,和珅肆無忌憚地貪。

1799年,乾隆駕崩,十五天之後嘉慶帝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朝中大臣大都建議將和珅凌遲處死,劉墉和和珅的兒媳固倫和孝公主建議將和珅賜死。權衡利弊之後,嘉慶帝賜和珅獄中自盡,並沒有過多連坐他人,在和珅自盡的第二天,嘉慶帝便表示和珅一案已經處理完了。

和珅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在乾隆帝快不行的時候,和珅曾巴結過嘉慶帝。

嘉慶帝永琰是乾隆帝的十五子,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秘密立為皇儲,這時候的和珅才剛剛起步,也還沒開始貪汙,乾隆帝那麼多孩子,他不清楚誰是將來的皇帝,他不會冒然巴結皇子,不然容易得死罪(清朝最忌恨朋黨),況且自己為沒有做虧心事。

1789年永琰被封為親王,這時是和珅最張狂的時期,他並沒有去巴結這個親王,因為他還根本不知道誰會是皇太子。


1795年永琰被乾隆帝公開立為皇太子,就是這個節骨眼,和珅去巴結嘉慶了,和珅是乾隆帝當時最寵信的大臣,他在乾隆帝準備公開宣佈之時得到了立永琰為太子的消息,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他跑去告訴永琰。

和珅跑去告訴永琰,永琰並沒有領情,和珅被捕之後,二十條死罪中就有這一條:“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之功,其大罪一!”

從和珅二十條罪名中可以看出,嘉慶帝非常恨和珅獨攬朝政、越權,然後又恨和珅貪汙,所以和珅去巴結他,他根本不理會和珅。


大家不要小看和珅提前告訴永琰這個消息,傳位這件事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乾隆帝在之前就已經告訴天下人了,他在位年限不會多於自己爺爺康熙帝的,康熙帝當了六十一年皇帝,乾隆帝最多當六十年,而他準備宣佈皇太子的時候正是乾隆六十年。所以這是一個節骨眼,不容忍犯錯誤,誰先知道消息,誰就有主動權,雍正帝就因為先進宮導致皇位被質疑。

乾隆帝也是厲害,和珅這個人應該是他的棋子,和珅在乾隆帝身邊那麼多年,居然一直不知道誰會是皇太子!


司馬長史


提起和珅,我想大家腦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由王剛老師飾演的和珅這一形象,看著有些憨厚,透著機靈,又有些滑稽,可以說是深入人心。而在我國曆史上的和珅和大人,是乾隆帝時期權臣,雖然是權臣,可和珅最後的下場也可以說比較淒涼,被嘉慶帝下令抄家,後又被賜死,而和珅為什麼不提前巴結嘉慶帝以避免嘉慶帝之後處死他呢?

關於和珅為什麼不提前巴結嘉慶帝,還要從和珅的權力說起,和珅這個人,很聰明,並且精明能幹,又機靈,很會來事兒,所以很受乾隆帝的賞識。有了皇帝的欣賞,再加上和珅又有辦事能力,使得和珅仕途上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內務府總管等重要職務,和珅都曾擔任過,而且,乾隆帝對和珅也是越來越寵信,使得和珅位極人臣,權勢滔天。

而和珅的權勢來源於乾隆帝,可以說沒有乾隆帝,就沒有和珅的這些權勢,所以,和珅在乾隆帝掌權期間,是不可能去討好嘉慶帝的,畢竟“一臣不侍二主”,如果和珅在乾隆帝掌權期間,去討好嘉慶帝,那不用等以後,乾隆帝便會處理了和珅。

在乾隆帝禪位於嘉慶帝之後,和珅仗著乾隆帝的寵信,對雖然登基但是沒有實權的嘉慶帝十分看輕,在朝堂之上,和珅等同“攝政”,權力之大,被稱為“二皇帝”,嘉慶帝也曾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又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這也就使得和珅對自己的權力產生了一種自信,或者說是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可以駕馭住這個新皇帝,認為一切局勢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和珅甚至說過:“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由這些也可看出,和珅不可能去討好嘉慶帝,因為他對自己的權力很有自信。

恐怕和珅自己也沒有想到,乾隆帝剛剛駕崩,嘉慶帝就會對自己動手,而且非常果斷,直接便是革職,抄家,賜死。


說與山鬼聽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和珅是乾隆留給嘉慶的遺產,乾隆自己要做明君,不方便聚斂錢財,所以就養了一個鉅貪和珅,好讓嘉慶坐收漁翁之利,所謂三十六計中的以逸待勞。

笑話終歸是笑話。

歷史上真實的和珅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清史稿》記載和珅為滿洲正紅旗人,少年時家中貧困,籍籍無名,後來做了三等侍衛,不久之後又升至御前侍衛。和珅熟讀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也都是信手拈來(由三等侍衛升為御前侍衛就是因為乾隆講了一個《左傳》中的句子其餘人都不知道,而和珅對答如流),人長得不錯(清朝的官員相貌也是考核的一部分,像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那種劉墉形象,在大清是不可能當官的)。後來和珅被升為大學士,勝任《四庫全書》正總裁,相信能做《四庫全書》總裁的和珅絕不會是《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連對聯都對不出來的半文盲。

所以,和珅年輕時的經歷也算是一個職場上位的勵志故事。

中國古代權術講“知人不懼,知心堪御”,和珅之所以能得乾隆的信任,完全是因為懂得乾隆心中所想,甚至能夠通過乾隆讀什麼書而猜測出殿試的試題。

如此天長地久,乾隆便離不開和珅,尤其在晚年的時候。和珅也趁著權力如日中天之際在官員中埋下了許多“自己人”。

這一切的安全感給了他莫大的自信,甚至連還為太子的嘉慶都不放在眼裡,乾隆晚年時嘉慶想要見他還要通過和珅同意。

可惜他太自信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何況新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上任以後殺掉鉅貪和珅是一石三鳥的好事。

其一,樹立自己新皇帝的威嚴,就像康熙除掉鰲拜一樣,除權臣,和珅首當其衝。

其二,和珅鉅貪,錢財超過皇家,抄家可填補皇家倉庫。

其三,殺一儆百,表明自己繼續實行老祖宗的“廉政”。

所以,嘉慶殺和珅,根本原因不是和珅沒巴結嘉慶,而是和珅生前不知“明哲保身”,過於招搖。對嘉慶來說,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殺掉和珅的好處要高於不殺和珅的千倍,萬倍。

至於和珅在官員中留下的“自己人”,嘉慶皇帝只用一招就不戰而屈人之兵,嘉慶提前聲名“只殺和珅一人,其餘官員既往不咎”。所以說,和珅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白忙活了一場,最終落得“二十大罪”賜死。


沐兮魚鄰


和珅不是不想巴結嘉慶,只不過和珅悲慘的命運是哪個特殊的歷史時代操控的結果。當然最最主要的是,嘉慶壓根就沒有從骨子裡看得起過他。甚至他和嘉慶之間是有解不開的仇恨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乾隆的晚年,天下是有兩個“皇帝”的,一個就是真正的皇帝嘉慶,另一個是太上皇乾隆(實際掌權者)。

大家都知道乾隆在當了六十年皇帝之後,為了不超過爺爺康熙,就主動的選擇了退位。他退位之後,只是把皇位交給了嘉慶,而當時的天下大事,還都是乾隆這個太上皇說了算。至於嘉慶這個真正的皇帝,也就是管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乾隆不放權的這種做法,讓嘉慶很不爽,但是,他又不敢說什麼,畢竟他的老爹掌管朝政六十載,當時整個天下都是他老爹的人。

所以,他就只能選擇了忍一時風平浪靜。

正是在這段時間,讓他看清楚了和珅這個小人的奴才嘴臉。

你看乾隆和嘉慶之間,本來就因為權利上產生了不可調合的矛盾,而和珅那時候是全力擁護乾隆的,他是乾隆手下的第一馬仔。

可以說乾隆安排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和珅替他執行下去的。

這樣的和珅,嘉慶肯定看不慣他了,肯定是很透了他了。就這樣本來是乾隆和嘉慶之間的矛盾,就轉化成了嘉慶和和珅之間的矛盾。

說實話早在嘉慶被乾隆立為太子的時候,嘉慶就看和珅不順眼了,當時乾隆是和和珅商議的立嘉慶為太子。

就在商議晚的那一天晚上,和珅就拿了一個如意到了嘉慶(當時還不是皇帝)的家裡,去祝賀他。

這是嘉慶很反感的一件事,後來嘉慶還把這個事給列在了殺和珅的名單上。

因為和珅這是洩漏了國家機密。

後來和珅很想和嘉慶親近一些,但是,嘉慶根本就不鳥他。嘉慶一有事就找劉墉,就找紀曉嵐商量。

和珅明白嘉慶不是太喜歡他,但是,他也沒有感覺到嘉慶對他討厭的要死。這就是和珅到臨死前,也都不明白嘉慶為何會殺他的原因?

還有和珅一直都有一種錯覺,他總是覺得自己是朝中的重臣,他的黨羽遍佈天下。連老皇帝乾隆一直都離不開他,更何況新皇帝嘉慶了。

他認為嘉慶只是暫時疏遠了他,時日已久,等嘉慶遇到了難題,肯定就會重用他了。

和珅始終認為嘉慶肯定會倚重他的,畢竟朝中的業務他比誰都熟。他根本連想都沒有想過,嘉慶會處死他,誰知乾隆剛剛一死,嘉慶就乾淨利落的把他給整死了。

乾隆駕崩後,嘉慶特意頒佈了一道詔書,不讓和珅回家,讓他全權處理乾隆的喪事。可是,一連幾天嘉慶都不讓他回家,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本以為自己要被嘉慶罷官了,誰知,他想的太樂觀了。嘉慶是想要他的命,隨後嘉慶把他的家給抄了,然後賜給了他三尺白綾,讓他在家裡上吊自殺了。

所以說和珅的死,是那個時代,他的特殊身份,以及他的自大造就了的。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我們就不一一贅述了。


史學達人


“殺和珅,嘉慶豐”,歷史記載,當時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可見當時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
乾隆是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在世時因為三下江南、救災建堤國庫虧空三千萬兩,而乾隆並非不知道和珅貪有富可敵國的錢財,他留著和珅是皇帝術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即讓嘉慶解決了國庫空虛又樹立了殺貪官正朝綱的目的。


有的朋友說和珅不知道嘉慶稱帝,所以沒有機會賄賂嘉慶,這個說法不準確,實際上當時確定嘉慶以後,每逢外出都帶著嘉慶,最後這五年的時間就已經明確了,當然和珅也遇到兩難的問題,如果明著賄賂太子,乾隆就饒不了他,而且嘉慶也保持與和珅的距離防止落話柄給其它爭權的皇子們,說他接近寵臣或者意圖謀反。

古代皇帝用貪官、養貪官、殺貪官是一門皇權藝術,很多情況下用貪官有很多好處:


王剛演的和珅深得觀眾認可

第一個就是貪官都是有能力的人,大家可能看過和珅留下的字,或者看到過秦檜的字,秦檜的字在當時還是著名的書寫流派,他的字帖還廣為傳播。


第二個貪官都是有把柄,除了盡力討好皇帝沒有別的出路,皇帝也需要一個自己可以把控的鐵桿媚臣。

第三因為有把柄隨時可以治罪,把他留給孩子來殺有助於他們鞏固皇權。
秦檜的字很有名


關於用忠臣和貪官是一種制衡的方法,特別是在岳飛身上最明顯,皇帝利用岳飛來保護自己,又怕岳飛真的把前皇帝救回來,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秦檜陷害岳飛,皇帝藉機殺掉岳飛了事。


黃蜂二師兄


怎麼巴結嘉慶帝呢?

說到底,和珅是乾隆留給兒子的金庫,乾隆萬年雖然有些昏庸,但不至於不明白大清的江山被他快給敗空了的道理。

正如雍正留給乾隆的盛世一樣,乾隆也想留給嘉慶一個盛世,但乾隆萬年光顧著享樂,顯然在真正的江山社稷上除了能留給嘉慶一個安定的局面外,是再無什麼能留下的了。

於是乾隆想了一個萬全之策,自己的晚年只管享樂,然後順勢把和珅養的肥肥的,等自己死了,讓兒子把和珅一殺,自然也就彌補了國庫的空虛。不要拿乾隆當成一個完全的昏君看,畢竟乾隆剛登基的時候,也是秉承了雍正的遺願,也曾經宏圖大展過。

所以,這個局並不是嘉慶設的,而是乾隆為了讓自己萬年能夠隨心所欲的享受,想出來的萬全之策,既能給嘉慶一個還算不錯的江山,又能顧及君臣之禮,不用親手殺和珅,還能讓自己萬年過得快樂!


而對於嘉慶而言,在乾隆在的時候,無論自己是不是皇上,其實都是傀儡,那會兒他不敢動也不能動和珅。在這個期間,和珅是不可能巴結嘉慶的,一方面所有的人都知道帝王最忌諱的就是一心事二主,乾隆還活著,你和神就敢去巴結新皇?

另一個方面,嘉慶本就極度反感和珅,和珅要是去巴結嘉慶,尤其要是用錢去巴結嘉慶,不是正好給自己落下口實,到時候即便乾隆還活著,嘉慶把這些拿到乾隆面前一說,乾隆也下不來臺,只能親手殺了他,那樣豈不是死的更快嗎?

其實和珅在乾隆帝駕崩之前,一直都存有幻想,幻想自己能夠善終,幻想乾隆會念在自己多年鞍前馬後,忠心耿耿,一直未乾隆排憂解難的感情上,讓自己哪怕解甲歸田,能夠安享晚年。但和珅忽略了一點,對於帝王而言,如果一個和珅比江山還重要,自己就根本沒資格做這個皇帝。


而自己聰明瞭一輩子,到頭來是被自己親手貪下的每一分錢給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