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影展的贏家

獎:

形聲。字本作“”,從犬,從將,將省聲。“將”本義為“帶肉汁的木片”,引申義為“使(犬)舔食肉汁而興奮”,再引申義為“引誘”、“誘導”。

本義:刺激、誘導犬隻加倍努力工作。

平遥影展的赢家

今天的導語,有人看了可能摸不著頭腦。

其實,這是平遙榮譽之夜幾個贏家之一,《海面上漂過的獎盃》裡的臺詞。這部電影獲得了好幾個獎項。而在片中,王學兵飾演的失敗演員,不僅未能擔任主角,婚姻感情人生,全方位失敗。

導演雎安奇,其實是個年輕的老導演。他在2003年,獨立電影七君子上書有關部門事件時,就已經出道了。不過,這一路下來,他的劇情長片並不多。有些人知道他,可能是在二哥《浪跡》書中的新疆篇,有對《詩人出差了》的評介。還有最近在南京等城市,也放映了他的《北京風很大》等片子,宣告了這名導演的迴歸。

平遥影展的赢家

熱帶雨

經歷了多個搶不到票,只能乾巴巴在電影宮閒逛的早晨與夜晚,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頒發出的獎項,宣告陳哲藝的《熱帶雨》、梁鳴的《日光之下》、雎安奇的《海面上漂過的獎盃》,成為三個贏家。

三部電影有什麼共同之處?

如果說,玩當代藝術去的雎安奇,是用電影宣告迴歸。那蟄伏六年的陳哲藝,磨了六年劇本的梁鳴,等待與耐心,它們本身都是這個時代,電影人最需要持有的一種品質。

平遥影展的赢家

氣球

固然,像萬瑪才旦、松太加等創作力旺盛的藏地導演令人羨慕,但實打實地做本子,與自己做鬥爭,似乎才是通往電影之路的第一步。

二哥之前一篇推送,已經表揚了《氣球》和《熱帶雨》。陳哲藝在導演技巧上的成熟,幾乎是凌駕於其他青年導演的存在。所謂技巧,是從主題到演員,從攝影到節奏,每一步都走得沉穩,計算得極其精確。

相反呢,大陸青年電影如果能有靈光乍現的,已是不容易。拍到半部好片的,觀眾都要謝天謝地了。所以對不少人來說,《日光之下》和《海面上漂過的獎盃》等片子,都只能算是“半部好片”。

平遥影展的赢家

日光之下

《日光之下》故事發生在東北,以一段痛苦且略顯畸形的三角戀,帶出一對兄妹的情感撕扯。日光之下沒有新鮮事。然而在加入另外一段情感糾紛,一起出海的兇殺事件後,電影變得有點混亂,收得不是太好。

電影的優點也很明顯。上海電影節影后呂星辰,她在差不多十年前就演女學生,這次演一個依賴兄長,沒有家庭溫暖的黑戶少女,跨度之大,同樣令人驚訝。更準確的說,這部電影,其實也可以叫“愛情的牙齒”。

飾演瀟灑姐的王佳佳,也讓人印象深刻。擔任過婁燁副導演和演員,但戲份被刪得乾乾淨淨的梁鳴,在表現人物情感狀態和若即若離關係上,似乎有受到婁燁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有施加在演員身上,令觀眾得以進入到他們的內心,無論是哥哥的矛盾,妹妹的偏執,還是瀟灑姐的無辜,均讓人印象深刻。

平遥影展的赢家

少年與海

片中出現的主要場景,兄妹寄身的荒野棚屋,高緯度的薄暮天光,也會讓人聯想到《燃燒》的畫面。相信,這不是偶然巧合。包括梁鳴在內的年輕電影人,現在開始從名導名片中,大量汲取經驗。除了《日光之下》,攝影精湛的《少年與海》,同樣是大師亂入,相信不久之後,影迷就會貼上“營口庫斯圖裡卡”的玩笑標籤。

這種對標國際電影的趨勢,是本屆平遙的一大現象。包括口碑崩盤的那幾部片子,還有一年一度模仿的《殺人回憶》大賽,藏地電影看齊伊朗電影等等。

平遥影展的赢家

海面上漂過的獎盃

如此說來,《海面上漂過的獎盃》讓人聯想到洪常秀,似乎是太過合理的事情。但對於浸淫在少有人知的獨立電影圈的觀眾而言,雎安奇的玩味、冷幽默和寡淡劇情,也會讓人想起李紅旗的作品。

本片發生在北京和北戴河之間,串起了拍片和釣魚兩件事。電影一板一眼地蹦出百度百科的電影詞條(就連導語關於“獎”,也可以查到),大談不成功的電影導演和電影演員,極度戲謔。

與多數青年導演不同,雎安奇似乎沒有那種一定要取勝的得失心,我更多覺得,他是在玩電影,然後把釣魚的獎盃,瞞天過海,換成了平遙的獎項榮譽。這種玩味並不侷限在《海面上漂過的獎盃》上。《北京風很大》的街頭行動,《詩人出差了》的晾曬素材,似乎都玩出了另外一種感覺。但這種玩法,同樣會招致影迷圈的口碑分裂。只不過,對一部註定不會擁有太多觀眾的電影而言,有針鋒相對的聲音,其實要好過沒有聲音。

平遥影展的赢家

還有一些電影,暫時不太適合發出聲音。因為這些電影還在製作中。

我也和很多人一樣,期待梅峰老師的《戀曲1980》。倒不是李現、春夏、麥子等演員卡司的緣故,而是你一定也好奇,發生在夏宮五六年前的大學生活,到底還有什麼時代秘密。

平遥影展的赢家

戀曲1980

一堆獎過後,突然發覺本屆平遙也步入尾聲。

不知道身在影展的朋友,或者不在現成的影迷,有什麼要分享的,或者是期待的。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平遥影展的赢家

作 者

《浪跡:電影與旅行》簽名本

/

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