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

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解放孩子的頭腦,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能幹;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學會觀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說……”《玲玲的畫》是一篇讓人頗受啟發的小故事,我們更應該本著“解放學生”的理念,以玲玲的情感變化為主要線索,以爸爸說的最後兩句話中蘊含的道理為突破口,揭示課文主題。因此,本設計讓學生隨著課文內容不斷深入理解,自悟課文內容。同時,通過課件的幫助和教師的語言渲染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並在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朗讀、個性化朗讀和分角色朗讀。最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同時加深學生對重點詞語的意思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詞卡片;將課文中爸爸說的話做成相關的課件;準備三幅與課文前後內容相符的畫。

學生準備:預習生字詞,至少讀三遍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字導入,認識人物

1.導入:學校要舉行書畫大賽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參加,她的名字叫“玲玲”。(板書“玲玲”)誰來親切地叫她一聲?

2.識字:“玲”是形聲字,右邊“命令”的“令”表示字音,要讀準後鼻音。左邊是王字旁,表示字義。王字旁用來表示非常珍貴的、美好的東西。“玲玲”用來形容玉器碰擊的時候發出的清脆的聲音,這裡指人的名字。

3.揭題: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玲玲有關,(補全課題)一起來讀課題。

4.過渡:玲玲的畫怎麼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玲玲的畫》,在文中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形聲字形旁表義,用形聲字構字特點學習“玲”的字形,理解“玲”的意思,讓學生記憶深刻,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拉近了學生和故事的主人公玲玲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還要讀通句子。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1)同桌合作學習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2)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並準備全班交流。

3.教師課件出示生字,檢查讀文識字的效果。

(1)小組派代表彙報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其他學生適時補充。明確“幅”的讀音是fú。

(2)引導學生歸納,可以採用形聲字識字法識記的生字有:玲、詳、幅、評、催、啪、髒、懶、糟。注意組詞區分“催——崔”“幅——副”。

“並”和“肯”可以用口訣記憶:並——“倒八開”;肯——“上止下月”。

(3)開火車給生字口頭組詞。

(4)開火車讀字。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逐步培養學生對生字新詞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師在明確任務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讀準字音,認準字形,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再讀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指讀。

2.學生試讀。

3.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名讀,齊讀,分男女同學讀,讀準生字的讀音。

(1)玲玲得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2)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啪的一聲掉到了紙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傷心地哭了起來。

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要注意指導學生重讀“得意地”“端詳”“就要”“啪”“掉”“傷心地”,突出玲玲情感的變化。

4.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5.彙報交流結果:引導學生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概括課文內容。

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引導學生明確這是寫事類文章總結內容的好方法。

6.推薦組員在全班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因此,從初讀讀準、讀通到再讀讀順,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經歷難度逐漸提高的過程,在看似簡單的教學流程中,真正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有助於學生識記生字,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為進一步分析課文、懂得道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指導觀察,分類識記

1.出示生字:畫、幅、評、獎、紙、報、另、及、拿、並。

(1)學生齊讀生字並組詞。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筆畫,以及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導學生根據這些生字的結構分類觀察和識記:

①上下結構的字:獎、另、拿、並。

②左右結構的字:幅、評、紙、報。

③半包圍結構的字:畫。

④獨體字:及。

2.教師範寫,邊範寫邊指導。

(1)“獎”筆畫較多,書寫時把上下兩個部分都寫得扁一些,“大”字出頭部分要稍短。

(2)寫“紙”要注意,左窄右寬,結構要緊湊。

(3)“畫”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上面的長橫,然後寫中間的“田”字,最後用“

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圍住。

3.學生練習描紅,再臨寫,教師巡視,隨機指導,找出有特點的學生準備進行展示評價。

4.評價書寫,找出優缺點,二次練寫,強調書寫姿勢。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要求是: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環節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通過認真觀看教師的範寫過程,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美蘊含在每一筆、每一畫中。

五、趣味遊戲,鞏固識字

1.遊戲“大轉盤”。(轉盤上寫著生字,教師轉動轉盤,學生開火車讀字,並能口頭組詞。)

2.學生在遊戲中鞏固生字。

設計意圖: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課,給學生帶來了愉快的學習體驗,為長久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課時

一、遊戲複習,導入新課

1.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玲玲的畫》,不過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要先考考大家,大家敢接受挑戰嗎?

第一關:(課件出示生字)指讀、比讀、男女生讀、全班齊讀。

第二關:讀文回顧,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課文中的哪兩個人物?

第三關:舉辦朗讀課文擂臺賽。

2.過渡: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連闖了三關,現在就讓我們繼續今天的學習之旅吧!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複習方法、多種形式的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舉辦朗讀擂臺賽更是低年級孩子樂於參與的學習方式,這些方式使學生在情緒飽滿的氣氛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細讀課文,讀中悟情

(一)讀第1~3自然段,悟高興之情。

1.指生讀,引導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讀懂了什麼?

2.(1)教師板書“得意地端詳”,引導學生思考:“端詳”是什麼意思?

可以用“找近義詞法”理解“端詳”。 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

(2)指名錶演“端詳”這個動作。

3.(1)課件出示:“得意地端詳”“得意地看”,引導學生比較理解:兩個詞語的意思完全一樣嗎?

(2)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感悟兩個詞語的區別,知道“端詳”表示看得更認真,欣賞的時間更長。

(3)練習用“端詳”說句話。

4.啟發想象:如果是你,畫了自己滿意的畫,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容,體會玲玲的心情。

6.師生共同點評。

(二)表演讀第4自然段,悟難過之情。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學生讀,引導其他同學思考:當玲玲正得意洋洋地欣賞自己的傑作時,發生了什麼事?

2.指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不小心、弄髒。

3.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辛苦一晚上畫出的得意之作變成這樣,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會怎樣?

4.文中的玲玲面對此時的突發事件是怎麼做的?

5.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傷心地哭。

6.引導學生思考:你想怎麼安慰玲玲?

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此處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說話,還要教會學生關心他人。

(三)讀第5~8自然段,展開辯論,悟滿意之情。

1.指名讀描寫玲玲“又笑了”的句子,教師出示相關句子。

2.出示兩幅畫:圖1為弄髒了的畫,圖2為畫上了小花狗的畫。引導學生說一說:玲玲為什麼又笑了?(找出第7自然段的內容讀一讀)

3.引導學生思考:爸爸的主意好嗎?好在哪兒呢?

4.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教師相機板書:動腦筋改畫——更好。

5.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想想看:還可以畫什麼?

6.出示三幅畫:第一幅是玲玲一開始畫的沒有小花狗的畫;第二幅是弄髒了的畫;第三幅是添上了小花狗的畫。引導學生交流:你更喜歡哪一幅畫,為什麼?

7.引導學生展開辯論:明明是一件令人傷心的壞事,怎麼變成好事了呢?

(四)讀第9自然段,感悟道理。

1.課件出示爸爸說的話,在小組中討論:讀懂了什麼?

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2.指名答,教師相機板書:動腦筋想辦法,壞事變成好事。

3.教師扮演爸爸說這段話,學生扮演玲玲,表達此時最想說的話,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指導背誦爸爸說的話。

5.仿照“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用“只要……就……”寫句子。

(五)分角色表演讀全文,深化體驗。

1.學生在小組裡分角色讀課文。教師隨機指導。

2.指生分角色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的語氣和語調。

3.學生分成三個大組按角色讀課文。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教師緊緊圍繞玲玲的情感變化過程,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讀中表演,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關心人物心情。爸爸簡短的話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題。通過讓學生品讀爸爸的話,使學生能夠在品讀中理解句子蘊含的道理,從品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啟發和教育。課件的適時展示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開火車讀詞語卡片,鞏固生字詞。

2.出示會認字,開火車口頭組詞。

3.出示會寫字,觀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佔位及間架結構。

4.重點指導:(1)“報”的筆順是: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2)“及”的第一筆是“丿”。(3)“拿”上下兩部分都要寫得扁一些,“手”的第一筆撇寫在橫中線上。

5.學生練寫。

6.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字詳細指導,既能幫助學生有重點、有目的、有方法地識字,又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寫字的能力。

四、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創設情境,分組討論:同學們,原來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現在就請大家分組,動動腦筋,看能不能把下面的問題變成好事情。

課件出示:

(1)小女孩摔了跤,裙子破了。

(2)媽媽發現孩子的褲子短了,可是還能穿。

2.引導交流,妥善解決。

(1)在破的地方補上一朵小花。

(2)在褲腿下面加一道寬邊又能多穿一年,很節約。

3.拓展延伸:你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玲玲這樣壞事變好事的情況嗎?你當時的心情怎樣?你是怎麼處理的?同桌交流後和大家分享。

4.小結: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起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碰到問題,我們要認真想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

設計意圖:通過聯繫生活,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逐漸養成愛動腦的習慣,並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發。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下,不露痕跡地幫助學生將文本語言融入自己的語言中,輕鬆實現了文本語言的外化。

教學反思

1.抓主線,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著急(弄髒作品)——滿意(畫更漂亮了)”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並圍繞這條線索展開學習。

2.聯繫實際,將讀書與生活相聯繫。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有讀和悟的學習過程,我們還應該注意學生在閱讀後的沉澱。理解爸爸的話是全文的重點,讓學生感悟到:通過動腦筋,有些壞事能變成好事。

部編語文《玲玲的畫》優秀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效果滿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