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不容易被AI取代的5个职业

人工智能时代,不容易被AI取代的5个职业

1.程序员

理论上来说,机器人完成基础的编程工作是完全可行的,毕竟,它们本身就是由代码构成的。

英特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确实开发成功了全球首个能自动生成完整软件程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但目前来看,机器人编程依然只是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案,耗时耗力,即算有朝一日实现了,也明显替代不了所有的程序员。

此类系统即便能淘汰众多编程工作,但也仅仅是起到辅助作用,毕竟在非常规的紧急时刻,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人类。

相关专业: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大学 、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2.教师

人类独有的、被视为最后堡垒的能力,都恰恰是机器所无法传道授业的。

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以能将海量只是汇集在一个芯片之中,但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相处和交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恰恰是目前仍只能难以达到的。

相关专业:教育学、各师范方向专业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3.心理医生

机器无法理解人类的情绪,但依然可以学会用某些方法来处理与情绪有关的问题,就好像不理解“什么是诗”的机器依然可以写出不错的诗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器确实可以胜任心理咨询的工作,因为心理咨询原本就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之上:人类的情绪可以被有效地处理。

然而有些时候,急于处理问题恰恰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机器无法处理这样的悖论,而习惯了机器思维的人类同样无法处理。

并且心理治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倾听,这一点人工智能也是难以很好的完成的,而且需要心理治疗的人目前也难以接受向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倾诉。

目前人工智能对情绪和心理的理解仍然在初级阶段,短时间内很难有显着的突破。

相关专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韶关学院

4.护理人员

相比人工智能,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机器模仿的特质就是同情心和情感交流技能,也许人工智能能够很好的规划你一天的护理计划,但很难与你有感情的沟通。

因此,在护理人士这类真正需要情感投入的职业中,机器人尽管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要求,但终究很难代替。

相关专业:护理学、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

5.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

艺术之美、思想之美是人类最后的堡垒,它代表的是创造力、思考和审美能力。

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