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家暴的背后,有你想不到的“苦衷”?

家暴,家暴,因为有个“暴”字存在,大家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暴力”这个的行为上,常常给施暴者扣上不道德的帽子。其实,家暴有着很深刻的心理成因。家暴不代表人品败环、道德低下,而应该从原生家庭背景、心理健康状况和外界压力等角度去看待。这为消除家暴奠定一个理性的基调。

家暴者明明知家暴不好,但还是有一股未知的驱动力,在促使他们不断施暴。购物成瘾者明明知道信用卡透支,所购东西并非所需,但还是遏制不住购买冲动。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总是容易习惯于过去的、熟悉的行为模式,比如,通过购物这个行为,释放了压力,获得了精神上的一个奖赏刺激,那么,大脑神经就会习惯于这个程度的刺激,并且需要继续购买东西来维持住这个兴奋水平。否则,遇到空虚、寂寞、苦闷时,就像烟瘾上来一样,整个人难受,因为身心空在那里,找不到一个可以代替的行为来排解自己的不适感。

家暴也是如此。在某一次激烈的冲突中,施暴者通过暴力行为,在生理上占据了上风,获得了自己的强者地位。在心理上,找回了自尊与认同,这些都是一种奖赏刺激。

大脑会记得这些奖赏刺激。就像热爱钓鱼、旅游的人,下次无聊时,会选择在第一时间,出去旅游或钓鱼。

男人家暴的背后,有你想不到的“苦衷”?

那么,家暴者也会在下一次遇到精神受挫、性压抑或受到言语攻击时,选择施暴力这个老办法,发泄了自己的情绪。

改变在大多数时候是困难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钓鱼的人,可以转而玩赛车;旅游的人,可以将兴趣转向绘画、音乐之类的。女性生了孩子,可以放弃婚前的所有兴趣爱好,而将兴趣集中在孩子上。

那么,施暴者要如何来改善自己的行为呢?

首先,分析暴力产生的原因。暴力情绪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由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人的行为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就像煤给蒸汽机车供应燃料一样。在这个模型中当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它的驱力降低时,它就停止反应。

其次,学会管理情绪。利用脱离接触来应对情绪,即当三句话不合要发火,离开现场,保证自己没有施暴力的机会。

最后,定期地、有计划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在门口挂一个沙袋,经常去打那个沙袋,释放自己的攻击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

男人家暴的背后,有你想不到的“苦衷”?

小编前几天无聊时看过一个叫《虎口惊魂》的电影,前面1毛钱特效我就不赘述了,但后面的剧情简直小编无语了,家暴,婚内强奸竟然还有囚禁,不禁让我毛骨悚然,爱家暴的男人脑子里到底装的啥?想知道大家去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