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引言

曾經,佇立在德國德累斯頓市中心的是一處沉寂了半個世紀的廢墟。

這原本是一座美麗的18世紀巴洛克式聖母教堂,但慘遭戰火侵襲,變為瓦礫堆積之地。

這裡的人一刻都沒有忘記它曾經的榮光。為了讓它重新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整座城市都付出了非凡的努力。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聖母教堂

這已不僅僅是修復一座建築的事情,還是人們內心對文化的守護,更是對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珍視。

如今,重建後的聖母教堂在河畔,靜靜望著時間流逝。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在戰火中變成廢墟的城市

1945年2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

德累斯頓的東邊陸地衝來蘇軍,他們帶著一股復仇的怒火直奔柏林;西邊空中飛來的則是美軍、英軍的飛機。他們的轟炸正如當年侵略他國領土的納粹德國一樣,沒有留情。

英國皇家空軍的蘭卡斯特轟炸機轟鳴而過,投下了大量的高爆炸彈和燃燒彈。美軍飛機在一天後也加入轟炸,整座城市陷入火海之中。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經歷轟炸後的德累斯頓

要知道,德累斯頓在過去是薩克森公國的首府,王公貴族們就住在這座城市中。整座城市擁有大量精美的巴洛克式建築,也因此獲得了“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的稱號。在這樣的狂轟濫炸中,這座美麗的城市就此崩塌了。

納粹德國掀起的戰火,最終反噬了自己的城市與國民。

德累斯頓意為“河邊森林的人們”,易北河經過此地,而德累斯頓聖母教堂正是河岸亮麗風景線的一員。即使在這樣一座以巴洛克式建築聞名的城市中,它也是出奇漂亮,漂亮到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標誌。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聖母教堂內部

遠遠望去,這座教堂最吸引人的是它的穹頂。這個大穹頂在歐洲都排得上號。頂部除了穹頂有四個角樓;穹頂之下,則是一個八角形的教堂。

這是當時新教路德宗教堂的典範之一。

教堂由建築師George Bähr設計,1726年開始修建,耗時17年完工。教堂的修建地其實並不寬敞,這樣的設計相當聰明。八角形還帶來了一個好處:整座教堂的七扇門中並不存在所謂的“正門”——建築師希望到教堂的人,不管來自何方,都能受到一視同仁的歡迎,這一點也暗合新教教義。

德累斯頓大轟炸過後,這座教堂巨大的穹頂、八角形的房間,統統變成了一堆佇立在原地的瓦礫,一切不復存在。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重建後的聖母教堂與當時的廢墟對比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整座城市的重建

對德累斯頓的人民來說,沒有穹頂佇立的易北河邊實在缺乏韻味。

重建工作從戰爭結束的那一刻起,就在德累斯頓市民的鐵鍬上開始了。

市民們自發走上街頭,清理起了城市舊址上的瓦礫。當地的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們迅速地起草了藍圖,開始了城市的重建。

市內的廢墟很快就被清理掉,但聖母教堂原址卻始終保持著被轟炸後的模樣。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清理之後的德累斯頓

這並非市民的本願,事實上,他們從戰爭結束前的幾個月就為重建開始籌劃了。但無論是政府,還是教會,都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重建工作。而當德國被柏林牆一分為二的時候,民主德國政府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重建的走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處廢墟成為了意識形態上的對抗。就像英國把考文垂大教堂的遺址保留下來作為戰爭紀念館一樣,民主德國政府決定將聖母教堂的廢墟留在市中心,供人瞻仰。

此後的四十年中,德累斯頓聖母教堂的一磚一瓦停留此處,成為了戰後永久開放的傷口。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通過技術重新當時的場景

這裡的人們似乎無法忘卻這座教堂的美麗,市民對它的熱愛絲毫未減,以至於兩德統一後,聖母教堂的重建被迅速提上了日程。

22名市民自發發表了一封聯名信,表明了在45年後重建聖母教堂的願望。漸漸地,這項倡議獲得了德國甚至是歐洲大陸社會各層的響應。人們自發捐款,教會成立了專門的重建基金會,政府也參與出資,投入到重建項目中來。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聖母教堂的復原

1993年,聖母教堂的重建工作正式開始。

重建工作的原則當中有一條是:必須在最大程度上使用原來的建材、按照原來的設計圖進行重建。

復原教堂原本的設計並不難。德國人喜歡保留檔案,也喜歡在以前修繕教堂的時候拍照、保留記錄。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整個重建過程中最重要的穹頂

難的是用原來修建教堂的一磚一瓦進行重建。

德國人精細到什麼程度呢?他們把廢墟中所有的磚瓦收集起來,一塊一塊測量長度,登記入冊;他們還通過電腦技術給穹頂做了個3D模型,方便復原。

這樣,他們就能模擬每塊磚原來的位置、以及磚和磚之間怎麼接合。

當時收集到的可用舊磚大約有8500塊,只有3800塊投入到了重建中。因此,當我們現在去參觀這座教堂時,你會注意到教堂牆體顏色不一:黑的就是原來的舊磚,淺色的則是後來補用的砂岩。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深淺重疊,是戰爭留下的印記

內部的裝飾怎麼辦呢?德國人又開始挖掘舊照片、回憶、以及教堂過去的採購訂單,尋找18世紀的人們使用什麼樣的材料來裝飾教堂內部。

他們盡力用18世紀的方法來複原——過去的顏料裡常常大量使用雞蛋——那沒辦法,重建也用雞蛋上色吧。

就連門上的雕刻他們都要原樣復原。這誰能有心思記錄下來呢?

他們靈機一動,想到過去的人結婚時總會在教堂門口拍照,門柱上的雕刻一定能在這裡面找到。德國人發出號召,蒐集在聖母教堂拍攝的結婚照。大量投稿襲來,大家的心願都是一樣的——一定要還原這所美麗的教堂。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重建完成當天封頂圖

穹頂是復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每個教堂的穹頂,都少不了一個十字架。

同樣得使用18世紀的鑄造技術,這回是轟炸了德累斯頓的英國人鑄就了這個新的十字架。重建德累斯頓不僅是德國人的心願,它也漸漸成為了整個歐洲合作的一個項目:為了達成戰後的和解,撫平戰爭的傷口,這需要雙方的努力。

2000年,肯特公爵將英國鑄造好的十字架交給了德國人。幾個月後,它在諾曼底登陸日的那一天回到穹頂的頂部,成為戰後和解的標誌。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穹頂之上是金光閃閃的十字架

2005年,德累斯頓聖母教堂重建完畢。這座昔日的地標性建築終於回到了鍾愛它的市民眼中。傲人穹頂再次俯視著易北河河畔,俯視著來之不易的和平。

後記

這座城市的重建遠遠沒有結束。時至今日,德累斯頓的人們仍舊在努力恢復它原有的歷史風貌。

正如教堂的重建一般,這已遠遠不是當地人的自娛自樂——當重建王宮需要來自法國里昂的紅色絲綢掛毯時,當臥室裡的綠色絲綢需要來自意大利熱那亞時,整個大陸都會認真地按照過去的細節進行復原,為這座城市提供最精確的重建。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 德累斯頓最近剛剛修復完成的宮殿將逐漸開放給公眾參觀

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呢?原因很簡單,人如果不能熱愛、尊重文化的傳承,當德累斯頓的悲劇重複上演時,我們只能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創傷,束手無策。

深刻地反思過去、嚴謹地重溫歷史,人類創造的美麗才會佇立在時間長河的河畔,和我們一起,守護我們的人性。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半個世紀,這座被戰火摧毀的聖母教堂是整座城市的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