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上一講我們說到姚襄投奔東晉,打算徐圖再起,沒想到東晉的執政殷浩幾次三番下毒手想將姚襄置於死地,忍無可忍的姚襄反戈一擊,在殷浩北伐途中,打得他一個措手不及。

<strong>

一、桓溫來啦

打完殷浩以後,姚襄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派遣使者到建康倒打一耙,說之所以自己這麼做都是被殷浩逼的,一切都是殷浩的錯,自己對朝廷可是忠心耿耿啊,請皇帝原諒自己。姚襄身為降將,擅自攻擊朝廷的執政,導致朝廷北伐大業功敗垂成,按理說東晉中央肯定不能忍吧。

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晉穆帝

沒有,事情有了很神奇的發展。當時東晉的皇帝晉穆帝竟然相信了姚襄的所有說辭,勸告姚襄以後要繼續為國效力,並且為了安撫姚襄,朝廷免去殷浩所有官職、廢為庶人。

姚襄,區區一個北方胡人降將,東晉政府為什麼這麼信任他呢。原來是背後有高人在幫助姚襄。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高人,他就是東晉一朝最令人聞風喪膽、敬佩萬分的大軍閥、大將軍——桓溫

當初殷浩被啟用就是朝廷為了對付桓溫的一手棋,本來想他北伐建功立業以制衡桓溫,可惜沒想到殷浩這麼爛泥扶不上牆,北伐一敗再敗。姚襄上奏將北伐失敗的鍋全甩給殷浩後,桓溫也在到處活動,他上奏朝廷,列舉殷浩種種罪狀罪狀,實際上是在打朝廷的臉,當初桓溫極力要求北伐,朝廷死活不讓,現在如何?桓溫咄咄逼人的態度終於逼得朝廷將殷浩廢為庶人,從此,朝廷內外大權盡歸桓溫,朝中已無人再能阻止桓溫北伐。

《晉書·桓溫傳》:時殷浩至洛陽修復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溫復進督司州,因朝野之怨,乃奏廢浩,自此內外大權一歸溫矣。

二、姚襄的算盤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春風得意的桓溫率眾四萬北伐後秦。而在得知桓溫北伐的消息後,姚襄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上次朝廷之所以沒有追究自己,是桓溫用自己打壓殷浩,現在桓溫已經得償所願了,還會放過自己嗎,要知道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點上,殷浩和桓溫沒有本質區別,可能桓溫還要更加激烈一點。

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桓溫本溫

為了羌族的出路,姚襄偷偷派人聯繫前燕,表達想要歸降的意思。恰好,當時的前燕已經站穩了關東之地,正想對外發展,姚襄投奔東晉多年,由他來引路,無疑是日後進攻東晉最好的嚮導,雙方一拍即合。當年五月,江西流民領袖郭敞擒獲陳留郡內史劉仕降於姚襄,建康朝廷聞訊大驚,以這件事為契機,東晉與姚襄正式決裂。

姚襄與東晉決裂後,當務之急就是要另圖發展,姚襄當時所處的江淮地帶,羌族民眾並不多,況且江淮這個地方是四戰之地,這就使得姚襄不可能在此地站穩腳跟。加上本來答應援助他的前燕又食言了,所以姚襄根本得不到任何援助。姚襄的部下都是北人,這種情況下他們都勸姚襄打回北方老家去,姚襄聽了也表示贊同,因此他自稱大將軍、大單于。

既然確立了打回北方去的目標,首先姚襄決定打一仗立威,也藉此用來凝聚羌族同胞。永和十一年(355年)四月,姚襄正式開戰,一開始姚襄攻打的是外黃(今河南民權縣),沒想到卻被駐紮在這裡的東晉冠軍將軍高季擊敗。不過這次失敗對姚襄來說只是小敗,失敗後的姚襄收拾散眾加以撫卹,軍隊很快復振,於是他改變攻打的方向,一舉將

許昌拿下,羌族多年之後終於重又佔據了一座全國比較大的城市。

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姚襄當年投奔東晉路線

拿下許昌後姚襄打算以此為跳板,入河東(山西西南部)以圖關右(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為此姚襄下一個目標就是要拿下河南重鎮——洛陽(當時的洛陽處於三不管地帶)。然而洛陽不比許昌,城高池深,姚襄一連打了幾個月也沒能攻克。打不下來,有人就勸他。姚襄當時手底下的長史王亮就勸諫姚襄,他說

咱們姚氏集團目前正處於起步階段,雖然將士們確實肯拼肯幹,但是咱們畢竟還沒"上市",規模還比較小,所以應該節約人力,咱們現在在洛陽這邊死磕了這麼久,都沒磕下來,就證明這邊一時半會兒是兼併不下來了,所以咱們乾脆放棄洛陽,向河北挺近,再做長遠的打算。

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雖然姚襄認為王亮說的對,但是他還是放不下洛陽,原因有二。首先,姚襄也算是

當世名將,攻打洛陽又是他姚襄重返北方的第一戰,當然要有所斬獲,才能在北國留名;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洛陽地勢險要,是用武之地,又是前朝舊都,姚襄認為這裡有帝王之氣,佔據這邊就能成就大業,因此說什麼也要拿下。

《晉書·姚襄載記》襄曰:"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之固,亦是用武之地。吾欲先據洛陽,然後開建大業。"

三、桓溫教姚襄做人

只是姚襄沒有料到,洛陽還沒拿下來,桓溫就先來了。永和十二年(356年)七月,朝廷拜桓溫為征討大都督,都督司、冀二州諸軍事,開始他轟轟烈烈地第二次北伐,此戰桓溫的利劍直指洛陽,他在給朝廷的上表中希望能夠一舉收復洛陽,令建康朝廷還於舊都,重振雄風,掃清六合。

還於舊都?朝廷當然沒那個膽子了,就算洛陽能打下來,河南四戰之地,天然的前線,皇室勳貴哪敢去那送命呢?不過桓溫態度如此堅決,朝堂之上沒人敢反駁他,只能先允諾他可以北伐,萬一洛陽打不下來呢,是不是。

聽說桓溫要打洛陽,姚襄很高興,在他看來,東晉就沒有帥才。桓溫如何,不過殷浩之流爾,自己稍微動動手,管能讓他丟盔卸甲,奪了他的部隊輜重,補給自己這幾個月來的損失。想到這說幹就幹,八月,桓溫兵至伊水(在今洛陽城南),姚襄先派一隊人馬埋伏在桓溫必經之路上,打算用對付殷浩的辦法來收拾桓溫。

這點小計謀哪裡能瞞得住桓大司馬,桓溫大手一揮就消滅乾淨前進路上的障礙。之後姚襄聽聞桓溫已經要渡過伊水了,這個時候也就先管不了什麼洛陽了,姚襄帶著所有軍隊來到伊水,準備在這跟桓溫打一場阻擊戰。此戰桓溫親自披甲督戰,命晉軍結陣而進,只一戰,大敗姚襄。此戰姚襄丟盔卸甲,只帶了數千騎逃奔洛陽北邙山中,而桓溫則趁勢一鼓作氣拿下來洛陽,東晉丟失多年的故都終於又回來了。

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桓溫北伐

姚襄為什麼會敗,一是實力使然,姚襄本身兵力就不多,而桓溫則是帶著數萬精銳有備而來,雖說姚襄想在伊水以逸待勞,但是連月攻伐洛陽不下,他的部隊早就洩了氣了,還有什麼精力再跟晉軍交戰呢;再說姚襄也確實太輕視桓溫了,總以為江東諸人比不得北方名將,而桓溫恰好是當世之豪傑。姚襄輕鬆桓溫,桓溫卻對他很重視,桓溫交戰之前曾向手下詢問姚襄的情況,有個曾經效力過姚襄的部下說,姚襄是像小霸王孫策那樣的人物,英勇神武恐怕還要過於孫策,桓溫是早就瞭解他姚襄了,可他姚襄什麼都不知道。"小孫策"是吧,那就讓你變成折戟沉沙的真孫策。

《晉書·姚襄載記》:先是,弘農楊亮歸襄,襄待以客禮。後奔桓溫,溫問襄於亮,亮曰:"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

四、決戰前秦

說回姚襄,姚襄收拾殘兵之後,知道桓溫已經收復洛陽,河南這塊地方他是待不下去了,於是帶領部眾奔向平陽(今山西臨汾)。恰好姚襄曾經的老部下赤復(當時在前秦效力)率眾來投,二者合兵一處,擊殺了前秦平陽太守符產,坑殺了他的部下,佔領了軍事重鎮平陽。姚襄打算以此為跳板,

打回關中去。另一方面前秦得到消息後,本想冊封姚襄官職,暫時穩住姚襄,等騰出手來再消滅他。沒想到姚襄壓根不為所動,還斬殺了前秦使者,自此兩方徹底交惡

昇平元年(357年)四月,姚襄正式發兵想要奪取關中。這一戰姚襄可謂精銳盡出,遣其從兄輔國將軍姚蘭略地郞城今陝西洛川縣東南),以其兄曜武將軍姚益生、左將軍王欽盧等招動定陽(今陝西延安市東南固縣鎮)、北地(今陝西耀縣東)諸羌胡。

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前秦前燕雙雄對峙

姚襄的動作雖然有一些小成果,並趁勢逼近長安,但是也就到這了,前秦當時立國關中已經快十年了,加上幾代人的經營,根基已深,姚襄之所以能先前取得成果,那是打了前秦一個毫無防備。現在前秦緩過神來了,要對姚襄下手了,前秦皇帝苻生令衛大將軍苻黃眉統帶平北將軍苻道、龍驤將軍符堅,建節將軍鄧羌等率軍迎戰姚襄。

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苻堅

姚襄看到前秦大軍出動,有些害怕,所以躲在防禦工事裡,避免決戰,想要以拖待變。針對這種情況,鄧羌建議,姚襄本身是一個極其要強的人,現在避而不戰只是因為先前跟桓溫等人打仗輸了,銳氣喪盡,所以打算穩紮穩打,如果我們派兵丁去他的大營前面挑釁,以姚襄的暴脾氣一定受不了,會出來交戰的。

主帥苻黃眉接受了這一建議,派人挑釁姚襄。姚襄被一激,果然忍受不了,要與秦軍決一死戰。儘管幕僚智通和尚苦苦相勸,但姚襄終究沒能聽。

兩軍交戰,士氣早洩的羌兵果然不是秦軍的對手,姚襄大敗。只是這一次他再也沒有前幾次的好運氣了,那時他至少還能逃跑,姚襄戰敗於亂軍之中被苻堅所部斬殺,年二十七歲。

後來其弟姚萇稱帝后,追諡為魏武王。姚襄的命運當真和孫策極其相似。

江左說:該如何評價姚襄呢?姚襄年僅二十多歲就擊敗冉閔,這一戰成為冉魏帝國崩潰路途中的重要一環。然後此後姚襄幾乎戰無不敗,每每丟盔卸甲,倉皇而逃,但縱觀史書對姚襄的軍事才能的記載,說其為當時之名將也無不可。姚襄的失敗不在軍事上,而在政治上。五胡亂華,但凡有一番成就的胡族都必須有堅強的根基依靠,前趙的山西,後趙的關東,前燕的遼東,前秦的關中,莫不如此,多年以後姚襄的弟弟姚萇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也是因為佔有了關中,而情況在姚襄這裡很惡劣,由於姚弋仲與前秦爭奪關中失敗,使得羌族成為了無根的浮萍,按理來說這種情況下,留給羌族的命運應該只剩兩種。一是成為別人的僱傭軍,二是任人宰割。但是姚襄憑藉自己的努力,雖然沒能打出一片天下,但始終保持著羌族的獨立性,就這一點來說為後來的姚萇建國打下了基礎,以至於後秦建立以後,老臣們還每每提到姚襄,因此姚襄和姚弋仲都可以看作是後秦的奠基者。

桓溫一敗,苻堅再敗。曾經戰勝冉閔的“小霸王”姚襄該何去何從?

參考資料:《晉書》、《後秦史》(俄瓊卓瑪)、《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