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對錢感興趣,為何有些人不願意去理財呢?

cyyaizyh


我姐和侄女就是不理財的人。幾年前,我讓姐把錢存入支付寶,她覺得不安全。她覺得,錢只有存在四大行才安全。所以這幾年p2p跑路,對她一點兒影響都沒有。你別說,存銀行利息少,可是本金是決對的安全。去年底我叫侄女定投股票型的基金,她搖搖頭,說沒興趣。當時的a股應該在2500點左右。我定投的富國天惠最多賠了22%,在第二次跌倒2440多點的時候,我手動投了一筆,本來想著等它再跌下去的時候,再投。因此我終止了定投,後來指數上漲到3000點附近。富國天惠我的持倉已經由虧損22%到9月份最高盈利21%。由於沒有清倉,盈利又下滑了幾個點。你說要是我侄女聽我的,得盈利多少個點。很多人都說基金定投不掙錢,是騙人的。我用我的經歷告訴大家,基金定投,現在開始,到指數5000點時候清倉,有錢掙。不會理財的開始的時候可以少投點,有經驗了,可以多投點。一定要記得基金定投要堅持。不會理財不要緊,就怕我姐和我侄女這樣的


股海探尋


我是野豬,我來回答。

我覺得大部分人不願理財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無財可理

根據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而剩下80%的人只掌握著20%的財富,所以,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各種奴——房奴,車奴,卡奴。。。本身都欠著銀行錢呢,還怎麼理財?不是不想理財,而是的確無財可理。

第二,各種理財方式,貓膩太多

根據二八定律,無論如何至少還有20%是有錢人,他們對理財也是持謹慎態度。社會上各種所謂理財方式五花八門,各種高回報,讓人怦然心動。然而事實是,很多理財方式就是騙子。這類騙子媒體曝光多了,自然讓人心存疑慮,不敢隨便把錢交出去。

真正有錢人可能會通過信託,私募,保險等渠道來理財,這樣至少安全係數會更高一點,而且,至少可以抵禦通貨膨脹。

第三,缺乏專業知識,不敢輕易嘗試

普通百姓,大部分都是上班族,缺乏時間,特別是缺乏專業的知識,往往把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投出去,卻弄得血本無歸。我就是08年遭遇股災後,賠的血本無歸,從此不再碰股票,有錢就去買保險,比較省心。

相信很多普通人跟我一樣。雖然看起來投資理財的渠道非常多,股票,期貨,房產,貴重金屬。。。但是不懂的情況下,誰敢把自己的為數不多的血汗錢亂扔啊,老老實實存銀行吧!

基於以上原因,人們看起來不太喜歡理財就可以理解了!

我是野豬,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險道求生的野豬


都希望錢越來越多,可是還是有些人不願意理財,主要有兩種原因:不敢、不願意。

理財有風險,拒絕一切理財產品

一部分人是完全的風險厭惡型,在他們眼裡只要是有一點風險,就要完全規避掉。小墨身邊的長輩大多屬於這一類型,把錢放在銀行卡里也不太放心,銀行卡里的錢只是一堆數據,遠沒有放在存摺裡面安心。

還有幾個年輕的朋友對銀行卡不牴觸,但習慣每個月發了工資就轉一筆到另一張卡里存定期存款,那張卡不開通手機銀行支付功能,他們說開通手機銀行錢容易被別人轉走,日常綁定支付寶的銀行卡不會存太多的錢。



想理財,遲遲沒有行動

很多人都知道理財比單純放銀行要好很多,也希望自己可以開始理財。真讓他們開始理財,他們會說“我再研究研究”、“再等等”、“等我有錢了再說”。

人都是有懶惰心理的,雖然理財可以增加財富,可是大多數人認為理財很麻煩,又得學習理財知識,還得時不時的操作,還是不理財了,反正現在沒有理財生活也沒有什麼變化嘛。



沒有耐心,想通過理財一夜暴富

小墨和周邊的人談到理財,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賺了多少錢了?當我說我在高點進的,不過還沒有返回進的點就開始盈利了,朋友們就覺得我傻,為啥不等低點的時候再進去,要麼覺得理財不靠譜,不賺錢,還不如放p2p的收益高。

財富增長有三個要素:本金、利率和時間。利率的增長代表風險的增長,購買高利率的理財產品得慎重。很多人追求用更少的資金在最短的時間內賺更多的錢,所以有一部分人把錢投到高收益的p2p產品上,平臺一旦跑路血本無歸。

股神巴菲特的年收益率也只有20%左右,他能積累那麼多財富,最主要的還是前期的大量財富投入並且持有足夠長的時間,巴菲特60歲以後財富才出現爆發式增長,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理財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和踐行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開始理財,不斷地擴充理財本金和知識,剩下的交給時間,相信時間會給你最滿意的財富答卷。

我是小墨愛理財,用五年的時候踐行自己的投資理念,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歡迎與您溝通和交流。


小墨愛理財


從事金融行業,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不可否認,有些人對理財持不同的看法。

一、認為錢在自己手上安心

理財等於把錢交給銀行或其它機構打理,這其中的風險不可控,不信任理財機構。比如自己炒股,哪怕虧損了,錢是在自己手裡虧損的,這樣也虧得心甘情願。

這部分人認為錢交給了理財機構打理,理財機構又把資金投到企業項目中,這些企業項目萬一出現風險,連中間商(理財機構)也控制不了,因而自己的錢還是握在自己手上踏實。

二、經濟下行,持有現金觀望

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加上貿易戰的不確定性,樓市受到調控,股市處於震盪調整的階段,因而,面對這些大環境的變化,持有現金最重要。理財意味著要投入流動資金,這部分人選擇不理財靜觀其變,持幣等待。

三、理財陷阱太多

前幾年,理財投資尤其火熱,很多不合規的P2P公司層出不窮,結果後來捲款跑路,投資者的錢拿不回來了,致使投資信心直線下降,一聊到理財如驚弓之鳥。這也和我國的投資環境相關,理財陷阱多,投資者不得不防備,因而會選擇寧願將資金存定期存款,也不願拿出來做理財。

對於理財,有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這很正常。作為金融從業人員不必強行銷售,也應理解與包容人們的不同觀點,去找到那些對理財有興趣有需求的客戶才是開拓業務的關鍵。


財思思


看到這個問題,我忽然想起俞敏洪最近說的那句話“金錢是能力的證明”,他為此已經受到了人民日報等官媒的點名批評,被認為是價值觀的引導錯亂,帶偏了社會風氣。而題主所謂的大家都對錢感興趣,有什麼依據呢?實際上,我國就有一群為國為民請命的人,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把一切奉獻給祖國,更視金錢如糞土一般。

因此,首先題目所說的“都愛錢”就有些以偏概全,至於理不理財則是因人而異的,理財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收益,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每個人都有適合自身風險偏好的產品,比如說有些人選擇銀行存款類,有人選擇銀行理財產品類,也有人選擇風險較高的股票、基金、債券等產品。



根據央行發佈的數據來看,截止2019年上半年末,我國住戶存款餘額77.66萬億元,而銀行理財產品總額約為22萬億元。很明顯,國內居民儲蓄率較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之所以很多人不願意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因為安全性的考慮,這麼多年以來,我國的理財產品市場還不夠成熟,雖然產品種類琳琅滿目,但層次不齊,且受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等影響,已經逐漸破剛性兌付,走向淨值化,這更加不符合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及理財偏好。


總之,就算“都愛錢”,但這不代表就一定要選擇理財產品,或者說是你認為的理財方式,也許人家過去幾年投資房產也說不定呢?


東震木


對錢不感興趣,都是很有錢的人,或者就是有問題的人:

沒錢,生活寸步難移

沒錢,生病了都看不起,沒錢,飯菜都吃不好,斷舍離的生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只有不斷的賺錢,豐富閱歷,豐富生活,你才能過得光彩!


不是不理財,而是沒錢

我相信人有錢了,都會想這怎麼去賺取更多的資金,錢生錢就是最好的,只不過要不是現在沒錢,要不就是現在理財行情就非常差,不敢理,不敢投,怕本金都拿不回來,最近幾年p2p就跑路額比較多。


老梁說財務


答案是兩個原因,原因一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原因二是“理財收益有限”。



1,理財有風險

理財是一種投資行為,必定有風險。收益與風險是同步的。

理財種類很多,一種是銀行屌絲理財(就是起點低的),一種是私銀理財(起點高,收益高),一種是社會項目理財,一種是p2p陽光理財,一種是私人所謂理財。

以上理財,風險逐步增加,收益逐步增加。銀行屌絲理財年收益4%左右,雖然有風險,但是銀行為了防止出群體事件,沒有聽說出事。私人理財年收益20%,這種就是風險很大,出事也很正常。

注意不是所有銀行的理財都安全,私銀類理財就出過風險。

很多一點都不能承受的人群,例如老人,就不能買理財,因為已經沒有任何風險承受能力,這種情況只能存款。大額存單不錯的。

2,理財收益有限

理財本質是把錢委託給他人賺錢,收益當然有限。

有的老闆生意好,做生意很賺錢,買理財就不可能了。有的人是炒股專家,例如飛刀就是,買理財收益等於沒有,一個漲停板就10%,一輪牛市收益400%起底,理財就是不可能的。

現在銀行推出各種理財,飛刀也買一些,例如活期理財,與活期存款一樣,零錢理財也不錯,大概一萬元,一天一元收益,聊勝於無。


飛刀47號


這個問題要客觀來看,首先大家都認同錢是個好東西,但是有些人不願意理財,就要看具體原因了,其實我相信根本原因可能不是對理財不感興趣。這個要分兩方面來看:

第一,風險低,收益低的理財覺得“沒必要”

還記得餘額寶剛出來的時候麼?餘額寶說白了就是貨幣基金,肯定屬於理財中的一部分,但是在餘額寶出來之前,很多人並沒有去買貨幣基金,錢可能就活期放在銀行賬戶上,但是餘額寶讓大家能夠很方便的將錢放進去,同時不影響正常的消費和使用。於是掀起了一陣全民理財的熱潮,大家很樂意看著自己賬戶每天一點點的上漲。

那為什麼在這之前大家不考慮買貨幣基金呢?首先,貨幣基金購買渠道不是很方便,要通過銀行,證券或者基金公司購買。其次,當日購買次日確認,贖回的話也要隔日到賬,然而,每天一萬也就一塊左右收益,這個麻煩勁兒,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了。再者,如果資金就是閒置十天半個月,我估計沒人招這個麻煩。所以,並不是不想去理財,是投入產出不符合大家預期,覺得沒必要折騰。

第二,風險高,收益高的理財覺得“太專業”

說到理財投資,風險和收益是並存的且基本呈現正相關關係,正所謂“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收益高的理財,雖然有較大吸引力,但因為伴隨的風險太高,因此需要更加專業的人才能hold住,有些人因為厭惡風險,不願意承擔損失,再加上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專業技能,自然就表現出對理財興趣不大了;試想一下,如果你告訴他有一款理財產品年化收益8%,無風險,本息保障,假設這樣的產品存在,我相信大家都會比較感興趣。


綜上所述,因為錢是個好東西,大家對錢生錢自然是有興趣的,但是可能對收益低的理財因規則繁瑣或者流動性低等因素,覺得“沒必要”;而對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因風險太高,需要專業的知識做支撐,才有可能保住本息,而覺得“太專業”;所以才會表現的對理財不怎麼感興趣。


六月赤兔


看了前面的回答,我忽然也有了作答的衝動。似乎明白了一些什麼。回答還要站在道德高地才行啊!

我實話實說本人一介草民,沒有多高風尚,還是很認同題主的大家都對錢感興趣這一說的。對錢感興趣是原罪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見君子也是愛財的,只不過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已;那些為人民作出傑出貢獻,甚至為了國家而犧牲的人是英雄,如果說是因為他們對錢不感興趣才成為英雄那絕對是對英雄的侮辱——他們之所以成為英雄正是身懷家國天下,具有這種情懷的人無不希望家國富足的,希望家國富足,能說他們對錢不感興趣嗎?雖然他們並不僅僅為了自己。

愛錢,不迷失自己,不唯利是圖,有所為有所不為——似乎對錢感興趣跟一個人的品格關係並不是很大啊!

話題扯遠了。回到題主的問題上。其實不願意理財的人無外乎以下幾種:其一,大富豪。這類人根本不屑於理財。錢財於他們而言根本連數字都算不上,讓他們理財那不是笑話嗎?其二大企業家,大財團,大投資客。要知道我們的理財的錢本來就是借過他們投資的,他們賺了然後分我們一點湯頭,這類人顯然也是不會去理什麼財的。

其三是一些忙於本職研究或工作而無瑕旁顧的。

其四是極度保守害怕風險而不敢去理財的。

其五是一些根本就沒有理財意識的小白。

等等等等,大千世界,理財的理由都一樣,不願理財的人卻是各有不同。看題主提問的意思,有點象賣理財產品的。如果真是這樣,你若真想把理財產品賣出去,就需要設身處地為投資者著想,主動為投資者分析並防範風險。只有你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大家為什麼不願理財這一問了。


亂灑風雲


大家都希望賺更多的錢,但賺錢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比如體力、時間、知識等。同樣,理財也是有成本的。比如:

  1. 學習各種理財知識;

  2. 花時間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進行思考、規劃;

  3. 承擔理財帶來的風險;

  4. 忍受“延遲消費”的痛苦,把現在想花的錢省下來。

各種成本,構成了理財的門檻。很多人不願去理財,並不是對錢沒興趣,而是他們不願意去跨過這些門檻。甚至他們都不知道這些門檻的存在,不願意去涉足新的領域,只是停留在自己舒適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