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德州横遭劫难消失匿迹的——“慈氏寺”


细说德州横遭劫难消失匿迹的——“慈氏寺”


文献记载


细说德州横遭劫难消失匿迹的——“慈氏寺”


慈氏寺复原图

慈氏寺系德州城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号称德州城的三大佛教寺院之一,德州慈氏寺遗址的具体位置:现桥口街的北端,原石德铁路过运河桥后,开始拐弯的位置,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该寺院的一块功德碑还耸立在石德铁路边

据民国二十四年《德县志》记载:“慈氏寺本在运河西岸,建于唐贞元元年(785)。因该寺主殿房顶用瓦出自制陶大家,瓦色光白,俗称银瓦寺。元代遭兵燹,明·永乐十年(1412)重建。清·雍正十二年(1734),运河取直西徙,该寺便处在了运河东岸。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山东巡抚国泰撤其材,于城西八里屯建布拉达庙。四十八年(1783),奉旨拆毁,原供奉的楠檀佛像,被移入永庆寺内”。

何为慈氏寺,慈氏乃佛教的菩萨名,即弥勒菩萨。弥勒,梵语Maitre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大乘佛教经典中,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在贤劫千佛中是第五尊佛,被尊称为下生弥勒尊佛,系将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的未来佛。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竺僧辅》:“后憩荆州上明寺,单蔬自节,礼懺翘懃,誓生兜率,仰瞻慈氏。”唐湛然《金刚錍论》:“内观心,外观砾;外即内,慈氏舌。”唐刘禹锡《第一祖新塔记》:“分慈氏之一支,为如来之别子,咸有祖称,粲然贯珠。”故慈氏寺就是以供奉弥勒佛为主的寺院。

德州慈氏寺规模宏大雄伟。据田雯《长河志稽考》的记载,慈氏寺不仅建筑宏伟,香客众多,而且,是德州的重要旅游胜地。该寺“复殿重房,交疏对霤,香烟似雾,旛幢若林,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伽蓝之盛,最得称首。佛阁去地百仞,面临长河。帆樯舳舻,经过其下”。初建时的慈氏寺,坐落在运河西岸边,它的山门与古州城的小西门隔河相对。进入山门后,两边相对站立泥塑神像,即守寺门的哼哈二将;左右山墙的神台上,塑有魔利青、魔利红、魔利海、魔利寿四大天王。

寺院的中央是正殿。大殿两侧各悬一个大铁钟,耸立着若干块功德碑;正殿又叫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里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立像,是用金丝楠木和紫檀木雕成,有些部位描彩贴金,造型古朴肃穆,人们称其为楠檀如来佛像。两旁侍立像为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和迦叶,也都是木雕贴金,整个大殿内显得金碧辉煌、神秘庄严。正殿两侧是相对而坐、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释迦牟尼佛祖背后系观音菩萨像;三尊大佛和所有佛像前均置有神案,案上放置香炉、蜡台、木鱼、磬具等。

后殿供的是木雕贴金的弥勒佛像,弥勒佛身躯伟岸,赤双足立於两朵青莲上。他面目慈祥、笑容满面,头戴佛冠、外穿天衣。人们看到他就想笑。他右手上屈於胸前,掌心向外,左手下垂,其形为诸天说法状。

慈氏寺初建时,在大运河的西岸。清·雍正年间旧运河改道后,它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河东,故为后人留下了“修在河西倒在河东”的民谣。可无论它在河西还是在河东,它都临近运河水岸,都处在通向北京的官道即九省御路的北边。故水旱两路进出京城的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以及平民百姓,不时涌入寺内烧香拜佛和旅游观光。

如,有一代诗坛盟主之称的明代诗人王世贞,在与奸相严嵩的斗争中落难,路过德州时就投宿于慈氏寺里,并留诗两首:

其一:日落山门闭未曾,芘刍前揖大中丞。驺鸣欲尽篝灯语,元是人间行脚僧。

其二:入门金像欣然笑,笑我津梁老此生。兜率天中观自在,不知贤劫也求名。

诗句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落魄心理,不得不与佛祖对语,以宣泄心中的郁闷,同时,也描绘出了该寺院的宏伟。州城名士田雯,少年时曾游过慈氏寺,康熙三十一年(1692)他故地重游并作诗:名蓝精舍野烟中,半塔依然立晚风。门外长河流水去,钟声渔唱夕阳红。

这么好的一个古老寺院,为何到了号称康乾盛世的乾隆四十四年(1779),却突遭劫难,整个寺院无辜的被拆毁了哪?辉煌多时的慈氏寺,就悄悄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了哪?

要弄清这段历史,还得从清·乾隆皇帝和大贪官国泰说起:清朝皇室所信奉的是“密宗”佛教,乾隆皇帝不仅是密宗佛教的忠实信徒,而且还想出家为僧。但是,他又不能舍弃社稷不管而去当和尚,所以,就找了一个替身代替他去当和尚,这个替身僧名曰觉能。而这个觉能和尚不仅是乾隆皇帝的替僧,还是时任山东巡抚国泰的表弟。

觉能和尚在为皇上当替身期间,看中了德州城这块南通北达、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风水宝地,想在德州城建庙安身。可修庙的材料从哪里来呢?后来,他在国泰的授意下,觉能和尚勾结德州知州,借故扒掉了规模宏大的慈氏寺,将主要的建筑材料和贵重的楠木雕塑佛像等,运往河西八里屯,在那里建起了信奉密宗佛教的布拉达庙,俗称喇嘛庙。觉能和尚自恃有皇上和巡抚做后台,故在德州一带目无法纪、为非作歹。他勾结土匪,带领庙中,那些披着和尚外衣的歹徒,搞起了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甚至抢掠良家妇女勾当。他在布拉达庙中,挖建了地下室用来贮藏赃物和奸淫妇女,一时搞得德州城内外民不聊生。奸臣国泰在山东横征暴敛,大肆贪污,致使各县国库亏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监察御史钱沣

弹劾国泰贪污。乾隆皇帝便派和珅、刘墉与钱沣同办此案。和珅为国泰报信,被钱沣察觉并扣留了来往密信。到山东后,钱沣要查库得到刘墉的支持。哪知国泰已向商贾借银充库。故钱沣查库后声言:国库里有谁的银子请速来认领,否则封库入官再也不准移动。结果商贾纷纷来取,库藏为之一空。乾隆皇帝一怒之下将国泰处死。因在国泰案中,已经涉及到了觉能和尚及其罪行,故刘墉在回京路过德州城时,又收集了布拉达庙以及觉能和尚的其他罪行。因布拉达庙处在御路边,为保证御路安全,刘墉在征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后,下令拆除了布拉达庙捣毁了地下室。将以觉能和尚为首的,德州布拉达庙的凶僧们全部处死。兑现了民间:“拆庙必遭报应、断子绝孙”的诅咒之言。

因德州暂时无力修复慈氏寺,为了保存好珍贵的楠檀佛像,便于密宗佛教的信徒们朝拜,就在德州永庆寺大殿的西南方,新建了一座佛殿,将楠檀如来佛塑像及其他木雕佛像移至殿内供奉。这个佛殿遗址,大约在德州一中的逸夫教学楼附近。后来就下落不明了。

虽然,恶僧遭到了可耻的下场,可宏伟壮观的慈氏寺却无法恢复了。被拆毁的慈氏寺里,主要的物品全部遗失了,但泥塑的佛像、功德碑、偏殿、小屋等无关紧要的建筑物还在。虽然寺院里一片狼藉,但不时的还有虔诚的香客前来烧香,好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日久天长,建筑物不断的倒塌,慈氏寺的遗址便成了一片瓦砾堆。只有几块石碑还在寒风中挺立着。

160余年后的1940年6月,日本鬼子为掠夺中国的煤炭资源,在修建石德铁路时,路基正好穿越慈氏寺的遗址,那些残垣断壁、瓦砾、石碑等被压在了路基下面。侥幸的是,还有一块被誉为“修在河西倒在河东”的石碑,被侥幸保留了下来。

又过了30余年,在学大寨的运动中,将这块保留了600余年的石碑,人为推到后砸碎了,兑现了“修在河西、倒在河东”的预言。自此,德州慈氏寺遗址就彻底的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