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没动但提竿却有鱼?那是“轻口鱼”在作怪,你应该这样钓

在降温以后很多钓友都在吐槽说鱼不好钓了,钓了半天没口,但是很神奇的是有时候浮漂没动作却能中鱼。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正常,因为现在都快11月份了,随时有入冬的节奏。鱼儿的活跃度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鱼口很轻就成了接下来半年的主旋律。那么怎么钓呢?很多钓友下意识的会想到钓“灵”,这个大方向是没错的,但是对于这个灵的概念可能会有所不同,甚至简单的认为调高钓低就是灵。其实想让浮漂变得更灵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调钓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做出一个系统性的调整。

浮漂没动但提竿却有鱼?那是“轻口鱼”在作怪,你应该这样钓

一,浮漂要选对

都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既然浮漂的信号不给力,那么我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浮漂下手。既然鱼口轻,那么我们浮漂的吃铅量就不能太大,吃铅量越小鱼儿就越容易带动浮漂。尤其是在鱼口很弱的情况下,浮漂吃铅量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不过浮漂的吃铅量也要看水深和鱼竿长度。如果水太深浮漂吃铅量太小让主线绷得不够直,信号也是出不来的。用长竿钓到时候吃铅量太小就没办法抛出去,那就没有意义了。除了浮漂的吃铅量,浮漂的漂型也很重要,可以选细长身的浮漂,让上下运动的阻力更小,这样出来的信号会清晰很多。另外,如果视力允许的话可以用漂尾细一点的浮漂,漂尾越细出来的动作就越漂亮。

浮漂没动但提竿却有鱼?那是“轻口鱼”在作怪,你应该这样钓

二,合理的选择线组

从理论上来讲线组越小,就越柔软,线组越粗就越硬,让线组产生动作就越难,这时候搭配小钩细线才是王道。因为在水温低的时候活跃度低,口腔张开的幅度比平常小很多,产生的吸力也小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鱼儿吸食饵料所受到的阻力,如果阻力过大影响鱼儿吃饵,那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挡口”。

尤其是子线,越细越柔软,产生的阻力就越小信号自然会更清晰。但是线越细拉力值就越低,我们也不要只顾着用小钩细线而忽略了拉力值。路人甲是建议每年鱼口轻的时候用一卷质量稍微好点的子线,即使只用0.4的子线也能抗住一斤以内的鱼。

鱼钩也是一样,尽量用钩条较细的袖钩,因为袖钩重量轻,更容易被鱼儿吸入嘴里,信号也会清晰很多。如果你用伊势尼,信号就会模糊很多。钓鲫鱼的话钩型也不用太大,一般3-5号左右就够了。

浮漂没动但提竿却有鱼?那是“轻口鱼”在作怪,你应该这样钓

三,饵料的状态非常重要

鱼口越轻对饵料的要求就越高,很多钓友觉得饵料上加腥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加腥了也不一定管用。为啥呢?饵料的状态也非常重要,这时候饵料应该以比重轻,蓬松,雾化好为主,想尽办法增加饵料的适口性。想办法让鱼儿吃得轻松,吃得容易,最好是轻轻一吸就能将饵料吸入嘴里。如果饵料比重大,黏得和面疙瘩一样鱼是不爱吃的,或者说想吃也吃不动。路人甲在鱼缸里做过实验,搓一个稍微大点的饵料,它们真的吸不进嘴里。所以有些钓友甚至直接用红虫,蚯蚓之类的活饵作钓。用商品饵的钓友也会特别注意逗鱼来刺激鱼儿开口。

浮漂没动但提竿却有鱼?那是“轻口鱼”在作怪,你应该这样钓

四,调钓的选择,到底该调几钓几

说起让浮漂灵敏,大多数钓友都知道调高钓低比较灵。但调多高呢?钓多低呢?要知道我们的调目越高,浮漂向上的拉力就越大,在调高目的情况下钓得越低,子线就绷得越直,这时候反而对鱼儿吸食饵料是不利的。不说鲫鱼吃饵的习惯,就算吃饵比较方便,但是鲫鱼在吞食饵料时浮漂向上的拉力值太大也会出现浮漂出不来口的现象。鱼儿在窝子里转来转去的时候很容易锚鱼,惊窝。

建议大家调低目,也钓低目,比如说调2目钓2目,钓1目。调平水钓1-2目都可以,这样浮漂向上的拉力值比较小,一般情况下钩饵都是触底的,鱼儿只需要轻轻一吸就能将饵料吸入嘴里,信号反而比单纯的调高钓低要好很多。

浮漂没动但提竿却有鱼?那是“轻口鱼”在作怪,你应该这样钓

​最后:冷天的鱼会比以前的鱼难钓很多,活跃度不高,食量不大,觅食的兴趣不高,而且温差大。如果作钓策略不能够及时调整,或者调整的策略不对,这都是非常考验基本功的事情,一个环节出错就会看着别人连杆而自己的浮漂只会一动不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