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湘西老司城遺址

開篇語:

明朝嘉靖年間,18歲的湘西土司,

帶領著土兵在沿海取得東南抗倭第一戰功。

元末明初時期,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戰亂頻頻,封建割據勢力互相爭權奪勢,在戰爭中失敗的南朝封建主在本國發展不下去,就組織了武士、商人和浪人到我國的沿海地區進行走私、燒殺搶掠,肆意傷害沿海民眾。這些人損失的不僅僅是財產,很多人還失去了生命。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重視海防建設,主要是因為國力強盛,倭寇還只是小打小鬧沒有釀成大患。可是到了正統年間,明英宗朱祁鎮昏庸無能,太監王振干政,倭寇漸漸囂張起來。到了嘉靖年間,倭寇更是肆無忌憚,還有沿海的商人和倭寇相互勾結,為了財產殺人放火,當地民眾苦不堪言。

抗倭勢在必行,嘉靖帝朱厚熜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但是在抗倭上面還是很給力的,他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抗倭,這期間湧現了無數的抗倭英雄。

說到抗倭英雄,大家都很熟悉戚繼光,明白他取得的戰功,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西南少數民族也為抗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無數少數民族好男兒也奔赴了沿海。

湘西彭氏土司王朝的土司彭翼南繼位的時候只有18歲,可是在朝廷的號召下他絲毫沒有退宿,帶著3000土家兵千里迢迢奔赴沿海抗倭。他爺爺老土司彭明輔不放心孫子,又帶了2000土兵跟著遠赴沿海。

彭翼南帶著這些土兵多次打退倭寇取得戰功,更是和保靖彭藎臣帶領的土兵,還有廣西瓦氏夫人的狼兵一起在王江涇之役中殺倭寇1900人而獲得大捷,這是明朝抗倭以來的第一次全面勝利,被稱為東南第一戰功。

先去看看彭翼南在沿海抗倭的關鍵數據。

●彭翼南沿海抗倭的時間:

嘉靖三十四年,嘉靖三十五年。

●彭翼南沿海抗倭取得功勞:

王江涇大捷,是明朝抗倭第一次全勝。

●彭翼南沿海抗倭得到賞賜:

東南戰功第一,授昭毅將軍。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抗倭英雄彭翼南是誰?

彭翼南是永順彭氏土司王朝的第26代土司。

永順彭氏土司王朝是湘西的一個傳奇,一共延續了818年,由土家族首領彭瑊在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成為溪州刺史開始,一直到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時才結束。

彭氏王朝是世襲制,後晉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繼位的彭士愁和楚王馬希範爆發了溪州之戰。這一戰打了半年多,最終是楚王獲勝,不過楚王從實際情況出發,採取“土官治土的辦法”,給了彭氏王朝的高度自治權,實際上就是承認了這個小朝廷。

爾能恭順,我無科徭,本州賦租,自為供贍,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無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業。(溪州銅柱上的銘文)

楚王和馬希範還在溪州立下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把雙方約定的盟約刻在上面。

根據盟約,彭氏的土司王朝不上賦稅,不服兵役,自己掌管境內的人員任免,這是中原朝廷第一次正式承認這個小朝廷的存在。

之後不管中原朝廷怎麼更替,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宋、元、明、清各代基本上也是沿用了這一政策。彭氏土司王朝會給中原朝廷進貢一些本土的物品,朝廷也會回贈一些物品,然後在中原朝廷有難的時候,這個土司王朝也會響應號召出兵。

明朝時期,彭氏土司和朝廷的關係融洽,《明太祖實錄》中就有相關的記載,永順彭添保土司派遣人去給明朝朝貢,三年一次。

洪武二年十二月:辰州永順宣撫彭添保遣其從兄敬保來朝,貢馬及方物,詔以永順宣撫司為永順軍民安撫司,以添保為同知。《明太祖實錄》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湘西土司王雕像

彭翼南是永順彭氏土司王朝的第26代土司,他的爺爺是戰功赫赫,被朝廷詔加二品服的彭明輔,但是也是一個悲情人物。彭明輔在嘉靖六年(1527年)時把土司的職位傳給了長子彭宗漢,但是彭宗漢還沒有當上一年就病逝了,因為沒有子嗣,土司的位置就傳給了弟弟彭宗舜。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彭宗舜病逝,傳位給兒子彭翼南,也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這個時候他才18歲,但是也就是這一年,他帶著數千土家族男兒遠赴沿海抗倭。

說彭翼南為何要說他的爺爺彭明輔了?因為他在孫子做土司的時候還健在,並且他也跟著去了沿海抗倭,也是一個關鍵人物。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彭翼南為何要去沿海抗倭?

第一,土家族英勇善戰,有愛國主義精神。

永保土司,世序富強,每遇征戰,輒願荷戈為前驅。《明史》

什麼意思了?意思就是永順和保靖的土司每次在中原朝廷有難的時候都會出兵。保靖土司和永順土司一樣,都是彭士愁的後代,只是保靖土司管轄的範圍要小點,屬於分支。不過雖然都屬於一個祖宗下來的,但是也會為了爭奪地盤有矛盾,兩江口事件後更是長期不和,但是他們在在倭寇猖獗的時候,卻能團結一致抗倭,還是很讚的。

在開篇的時候就說過彭翼南是和其他人員一起取得王江涇大捷的,何為其他人員?就包括保靖土司帶去的人,一會說彭翼南抗倭經過的時候也會提到他們,這些人都是土家族男兒。只是這篇文章主要是寫永順彭氏王朝抗倭的,所以主要還是寫彭翼南。

土家族英勇善戰,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這是彭翼南能去抗倭的基本原因。要是土家族不善戰,去了也是徒勞只會送死,喪命在倭寇的手中;要是他們不愛國沒有愛國精神,就不會管沿海民眾的死活。天高皇帝遠,倭寇再猖狂也和他們沒關係,自己在湘西也是能過上好日子的。

彭氏土司王朝不僅是土司愛國,就連土司夫人也是明事理。昭勇將軍彭世麒土司常年在外征戰,1492年被朝廷調徵施州銀山嶺,1493年又被朝廷調徵貴州都勻,1502年又被朝廷調徵貴州普賊婦米魯,但是他體弱多病留守在家的夫人卻沒有任何抱怨,在去世前還囑咐丈夫:“願夫君為氏事慎節聖心,事吾老姑,力報家國恩,以保先業”。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抗倭名城金鄉

第二,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猖獗。

開篇就說過,元末明初的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在戰亂中,落敗的南朝封建主地盤被搶去了,就組織了武士、商人和浪人到我國沿海燒殺搶掠。

只是明朝初期實力強悍,海防建設做得好,倭寇還沒有那麼猖獗。到了正統年間,隨著明朝海防建設的衰落,倭寇開始強悍,到了嘉靖年間就是肆無忌憚了。

但是這裡需要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些倭寇中其實很多都是明朝人,更是有一些學者認為其實主要的倭寇就是明朝人。

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明史·日本傳》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明朝對江浙兩省施以重稅,但是又長期實行海禁還處罰很嚴厲。與外番交易鐵貨、銅錢、緞匹、絲綿等物資的人一律會被斬首,勾結外族的更是會被處以嚴刑,首犯皆被凌遲處死,本族中的祖父、父、子、孫、伯叔、兄弟、侄、堂兄,只要年滿16歲也一律被處死,異姓親族中的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僕等等也是被處死。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明朝嘉靖皇帝畫像

沿海居民覺得自己的生路被斷了,於是很多人就鋌而走險,落草為寇和日本人勾結。但是他們又不想連累自己的家人,因為這些人雖然出海了可以到處逃竄,但是還有親人在沿海住著,明朝刑罰很嚴,會處置這些做了倭寇的家人,所以很多人就會剃髮易服,假扮為日本人,大海盜王直就是這麼幹的。

很多時候官府的人即使認出是明朝人但是他們也樂於說這些人是日本來的倭寇,因為抓住真倭日本人的賞金會多很多。

雖然說明朝重稅,雖然說明朝實行海禁,沿海居民很多是被逼著落草為寇,但是他們做了倭寇後燒殺搶掠的行為是非常殘暴的,等於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倍轉嫁給其他人身上了。

倭寇猖獗,江浙沿海一帶民眾被殺的人已經達到了數萬,抗倭勢在必行。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彭翼南
抗倭的經過和戰功。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彭宗舜病逝,他的兒子彭翼南做了土司,可是剛剛做土司就接到了朝廷要他遠赴沿海抗倭的聖旨。

彭翼南生於嘉靖十五年(1536),剛剛18歲。

族中很多人都為這個年輕的土司捏了一把汗,不知道他要如何抉擇,是找藉口推脫還是衝鋒陷陣。彭翼南沒有退縮,為了國家著想,為了這個土司王朝的長遠著想,他是一定要去抗倭的,他帶著三千土兵就走了。

彭翼南自幼就跟著族中的人學習拳腳功夫,但是他畢竟太年輕了,他帶著3000人前腳剛走,他的爺爺彭明輔不放心孫兒的安全,又帶著兩千土兵跟上了,所以永順彭氏土司王朝去的是五千人,因為當時的土司是彭翼南,所以可以說這些人都是彭翼南帶出去的。

《明史》關於這方面的相關記載如下:

(嘉靖)三十三年冬,調永順土兵協剿倭賊於蘇、松。明年,永順宣慰彭翼南統兵三千,致仕宣慰彭明輔統兵二千,俱會於松江。《明史》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明朝抗倭圖卷

彭翼南自創新陣法,取得抗倭大捷。

彭翼南年少有為,不僅功夫了得,自己還創建了新的陣法,抗倭英雄戚繼光後來就是從彭翼南的陣法中得到了靈感,創建了鴛鴦陣,彭翼南創建的陣法有什麼特點了?

每司立二十四旗頭,每旗一人居前;其次三人橫列,為第二重;又其次五人橫列,為第三重;又其次七人橫列,為第四重;又其次七人橫列為第五重。其餘皆置後,歡呼助陣。若在前者敗績,則第二重居中者進補,兩翼亦然,勝負以五重為限,若五重而皆敗,則餘無望矣。《江南經略》鄭若曾

這種陣法為錐子型,分為一三五七排列,衝在最前面的是土家族的精兵,前面的人陣亡了後面的人馬上補上,他們拿著土家族的拿手武器鉤鐮槍,上可刺殺倭寇,下能鉤砍倭寇的小腿,讓以武藝自傲的倭寇聞風喪膽,多次敗下陣來。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浙江舟山的抗倭碑

明朝抗倭第一次全勝:王江涇大捷。

彭翼南先後兩次千里迢迢奔赴沿海抗倭,第一次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第二次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在浙江的嵊縣、三界、陰沙、後梅等地方都取得了戰功,其中最大的戰功就是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至五月取得的王江涇大捷。

在明總督張經的指揮下,抗倭大軍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斬首1900個倭寇,取得大勝,是明朝抗倭以來的第一次全勝,被稱為“東南抗倭第一功"。

自有倭患來,東南用兵未有得志者,此其第一功雲。《明實錄》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彭翼南取得王江涇大捷的時候,還有其他人員的配合,最主要的就是保靖彭藎臣帶領的土兵和廣西瓦氏夫人帶領的狼兵等等,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永順土司彭翼南和保靖土司彭藎臣率領的驍勇善戰的土兵。浙江的"東南第一功"大牌坊其實就是嘉靖皇帝為了表彰土家族男兒戰功而立的,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唐順之也在書中證實過:

如前時王江涇數千倭子乘勝西上,非永保之兵力挫其鋒,則何所不至矣。。《條陳海防經略事疏》唐順之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彭翼南抗倭後得到的賞賜。

嘉靖皇帝聽說王江涇大捷的時候龍心大悅,不僅在浙江立了"東南第一功"大牌坊,還在永順土司王朝紫金山和若雲書院的雅草坪上立了牌坊,這牌坊就叫翼南牌坊,上面寫著‘子孫永享’四個字,飽經風雨也沒有倒下,去了老司城遺址就可以看見。

嘉靖帝還授彭翼南為昭毅將軍,賜三品服。

四十四年以獻大木功,被賜二品服。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老司城遺址中的翼南牌坊

永順土司和保靖土司決定聯姻。

永順土司和保靖土司其實還是時不時會有摩擦,但是在一起奔赴沿海抗倭的時候,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本來就是一個祖宗下來的,所以抗倭回去後又聯姻了。彭翼南娶了和他一起去沿海抗倭的保靖土司彭藎臣的女兒彭氏為妻,永順土司與保靖土司迎來了極為難得的親密期。

土家族本來是一夫一妻制,不存在三妻四妾,不過由於彭氏沒有生育兒女,彭翼南才又娶了酉陽宣撫使之女冉氏並封為淑人。冉氏生下兒子彭永年後,沒孩子的彭氏更是把這個孩子當成自己親生的來撫養。

彭翼南去世後,彭永年襲父職做了土司。萬曆元年(1573年),這個新土司也被朝廷徵調前去廣西平定叛亂,又取得戰功。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張家界立的東南第一功牌坊

明朝皇帝后來還是認清了事實,覺得一直海禁也不行,於是決定開放福建月港進行通商,這也是大海盜王直一直要求的,雖然他被斬首了,但是這個夙願還是實現了。

可以通商了,沿海居民可以正經做事合法賺錢,再冒著被滅族的風險去做倭寇肯定是不划算,所以明朝人做倭寇的就少了,日本倭寇沒了人帶路也猖獗不起來,再加上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的驍勇善戰,倭寇之亂也漸漸平息了。

不過明朝一直有殺功臣的習慣,剛才我們說了取得王江涇大捷時的明朝總督是張經,但是嘉靖皇帝聽信奸相嚴嵩的話,不僅把功勞記在了他乾兒子趙文華的身上,還以莫須有的罪名,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把總督張經殺了,又是天下奇冤。

殺功臣,這樣的大明朝不滅亡都不正常。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土家族的八部大神

結束語:

倭寇肆意搶奪財產,殺人放火,平息倭亂讓沿海的居民能夠安居樂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平息倭亂中,出現過很多英雄,大家都知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的大名,卻很少有人知道西南少數民族在抗倭中的貢獻,這篇文章就是簡單介紹了湘西永順彭氏土司王朝首領彭翼南對抗倭的貢獻。

彭翼南是一個年輕有魄力的土司,18歲的時候就帶著幾千土兵遠赴沿海抗倭取得赫赫戰功,在大敵面前毫不退縮。

為了不延誤抗倭的時間,這位年輕的土司連傳統年都沒有過,在匆忙中提前一天吃飯就帶著土兵離開了。現在湘西土家族都還有趕年的習俗,他們過年總是要提前一天,這習俗就是為了紀念彭翼南土司的。

永順彭氏土司王朝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時已經倒塌,後代也回到江西老家重新立戶,但是他們的都城土司城遺址還在,如今還遺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為表彰彭翼南抗倭而立的翼南牌坊還在遺址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本文參考書籍如下:

《明史》

《明實錄》

《永順縣誌》

《明史湖廣土司傳》

《湖南民族關係史》

東南第一戰功:18歲的湘西土司帶領5000土兵在沿海抗倭取得大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