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一、被提升为主管后,不到两个月黯然辞职

小袁是一名大专生,毕业后在一家工厂里当一名普通生产工。因为想尽快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上班时很积极,工作也认真负责,姿态放得很低,也很乐于助人。

他的兢兢业业也得到了回报,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员工。

第四年,他公司的生产主管辞职了,小袁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主管。

可是升为主管后,小袁似乎变了。工作时越来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说话也很霸道。不到一个月,就有两个工人提出了辞职。

有一次,安排工作时,有工人提出了不同于小袁的意见。经过讨论,领导发现工人的方案确实比小袁的更有效。小袁表面上同意了,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挑刺,最后几个工人受不了了,直接和小袁大吵起来。

这事引起了领导的注意,经过调查后,公司开除了两名工人,同时也对小袁进行了降职处分,他又成了一名普通员工。

小袁自觉脸上无光,没过几天就离职了。

这真是一个双输的结局。小袁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公司也失去了一个曾经的优秀员工。

小袁这样的优秀员工,为什么晋升为主管后,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被迫离职呢?

其实,这正是“彼得原理”中的现象。

二、什么是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教育哲学博士、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也就是说,每个人,如果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足够久,工作做得足够出色,他有可能被不断的晋升,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就能胜任晋升的岗位。

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小袁还是员工时,工作很出色,但被晋升为主管后却管理不好下属,只能黯然离职。这说明其实他并不胜任这个岗位,他无形中已经陷入了彼得原理而不自知。

一次回校聚会时,我遇到了我的专业老师。他告诉我,最近他在忙着准备材料评职称,以及岗位晋升。但他其实不想去做什么领导,只想好好做个基础教学研究的老师,只是迫于领导压力,只能服从。

这样的岗位晋升,对老师而言未必是件好事。如果他更愿意做一个基层老师,且更擅长教学而不是管理,这次的晋升,可能还会让他的职业生涯产生倒退。

优秀的员工,并不一定会是优秀的领导。

三、彼得原理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1、彼得原理为什么会产生?

在《邵恒头条》里,邵恒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分析:

英国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Raymond Cattell。在70年代的时候,他提出过一个关于智力的理论,主张把智力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流体智力,指的是一个人分析、推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般我们说一个人很聪明很机灵,说的就是这个人的流体智力高。流体智力越高,单兵作战能力就越强,更适合在一线解决问题。

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流体智力型人才:适合在一线解决问题

另外一种智力,叫做晶体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运用知识和经验干嘛?当然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他不需要亲自上前线了,他只需要根据知识和经验,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下属根据他的方案来具体实施。

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晶体智力型人才:适合当领导

在草船借箭里,诸葛亮根据自己的气象知识,得知几天后江面上会有大雾;又根据自己和曹操那么多年打交道的经验,知道他多疑的性格,猜出他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出兵,只会放箭,于是才大胆的想出了草船借箭这个计谋,结果成功借到了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葛亮是个晶体智力型领导。

一个人被晋升为领导后,不能胜任的重要原因是:他是流体智力型人才,而领导岗位需要的是晶体智力型人才。

如果要避免彼得原理,他就要努力往晶体智力方面去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多依赖于晶体智力而不是流体智力时,说明他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已经足够丰富了,这个时候去做领导,就有很大概率会做得出色。

2、彼得原理造成的影响

对当事者而言,陷入彼得原理,会影响他的职业发展。

比如小袁,当上主管不到两个月,有两名工人离职,两名工人被开除,他自己也黯然离职。他一个人的不合适,影响了另外4人的职业轨迹。这样的代价,未免有点高。

比如我的老师,如果他发现岗位晋升后,自己不适合当个领导,很有可能他已经无法退回重新当个老师,从而郁郁不得志的在领导岗位上待着,一事无成。

如果他已经知道自己不能胜任领导岗位,却眷恋权力,不肯做出改变,那么,即使是诚心诚意地努力,也只会造成更多的不称职,可能会由原本的出色职工渐渐变成平庸的管理者。

这样的代价,都是在试错,成本都太高。

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试错的成本很高

员工只有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最大化自己创造的业绩,从而给公司带来效益。

四、掌握三个方法,避免陷入彼得原理

陷入彼得原理,会让我们的职业生涯陷入被动,用这三个方法,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1、彼得请愿法──主动评估自己是否真的适合领导团队,尝试临时实验性升职

所谓请愿,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评估自己是否适合领导团队,在领导岗位空缺时,主动请缨,为自己争取晋升的机会。

怎么评估自己是否适合领导团队呢?

在国际组织与领导力协会(IAO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Organization & Leadership)的高级领导团队发展项目中对“个人领导力框架”做了定义。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处事”(What you do),包含能力(Competencies)和经历(Experiences);

二是“为人”(Who you are),包含特质(Traits)和动机(Drivers)。

评估自己是否适合领导团队,就要从能力、经历、特质和动机这4个方面来看待,即一个人在职场上的为人处事。

  • 能力是取得可观察的成功所需的技能和行为

处于领导岗位的人,要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它可以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及其它所必需的能力。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呢?

以结果为导向。只要你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取得被认可的成就了,那么,你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 经历是让人为未来角色做好准备的任务或角色

经历是获取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过去的工作中,你负责的事项越重要,越复杂,那么,你的经历也最丰富。拥有这样经历的人,在未来的领导岗位中遇到困难时,也能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来一一化解。有收获和成长的经历,才能被称得上有意义,那么获取的经验才会被认可。

  • 特质是个人具有的素质、资质和自然倾向,包括个性特质和智力;其实可以一个词来概括一个人的特质----个人魅力。

你是一个拥有个人魅力的人吗?

那就看看你遇到困难时,会不会有人主动伸出援手?你要请求别人帮忙做一件事时,会不会得到积极的正向反馈?你给公司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能不能得到同事们的支持?这些都能体现你的个人魅力。

  • 动机则是影响个人职业路径、敬业度的价值观和兴趣。说得通俗点,就是你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点。

只有你的价值取向和公司相符,并且你兴趣点在领导力上,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谋私利的工具时,你的动机才单纯。

如果以上4点,你都符合,那么你大概率能够避免彼得原理,可以为自己争取晋升的机会。

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为自己争取晋升机会

当然,自己评估和真实情况可能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才说,你可以尝试临时实验性升职,即没有实际职务头衔,但行使的却是领导的权力,这也是在团队中常用的作法。当你自认为自己不满足领导条件时,在未来的晋升中,可以退出。

2、彼得短剧法──如果上司希望你接受一个你兴趣缺乏的职位,可以强调自己能力不足

看过短剧的人都知道,短剧是一种戏剧化的人生反映,我们在职场中也可以巧妙运用。

为什么你会对一个职位缺乏兴趣?

有可能是你自认为与原工作内容不符,或者自我评估不合适。

如果是这样,那就婉拒。如果不能拒绝,用演短剧的方式,强调自己能力不足,让领导放弃原有想法。但你要给上司一个信号,那就是拒绝这次的晋升就并不意味着拒绝所有升职机会

我所在的电子行业,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研发工程师到了一定的年纪,比如35岁,如果没有晋升到管理层,会被认为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

因为在这个年纪,大多已经结婚生子,精力不像刚出社会那么旺盛,性价比也随之下降,继续在一线做开发会显得力不从心。

而FAE(技术支持)和项目经理这两个岗位相对工程师而言,不需要工作在一线,但又要求有一定的研发经验,所以很青睐研发工程师。

久而久之,公司领导就喜欢劝一些30多岁的研发工程师转岗,头衔是升了,可是职位没升。而且,并不是每个研发人员都喜欢这两个职位。

我也曾经被“诱惑”,后来,我以“在35岁前还想在研发第一线奋斗,自己也不适合处理人际关系”而婉拒了。而且从那之后,我在客户沟通、项目组成员间沟通方面也适当的弱化了自己的能力,简言之,就是“隐形”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上,而把沟通交流这样的工作更多的交给项目经理。

后来,领导也没再坚持,于是我得以继续做研发。

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劣势

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劣势,就是表明能力不足的体现,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晋升,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诉求,否则,只会陷入彼得原理漩涡中而在新职位上郁郁不得志,无法施展才华。

3、彼得专精法──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在职场中,深耕才能更快地有结果。

专精法,就是不鼓励人们在多个领域同时发展,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专精,才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一个十年资深经理人讲过一个事例。

他们公司现在的财务总监是专科毕业的,但在十多年的财务生涯中,从出纳、会计、主管会计到财务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他也曾经有机会晋升到其它部门,但他都不为之所动,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财务领域,所以每次晋升都能给他带来新的发展。

于是,做到财务总监的位置后,他也能游刃有余,没有出现彼得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专注于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才不容易陷入彼得原理的圈套。

优秀员工,却在两个月内黯然离职?职场晋升,你需要知道这个原理

掌握三个方法,避免陷入彼得原理

在职场上,我们渴望晋升,渴望成长,但是并不希望自己在新岗位上昙花一现。

只有正确认识彼得原理,并按照有效的方法避免它,才能让晋升之路越走越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