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認識1千個漢字能寫文章讀書看報,西方沒有10萬英文詞組,連報紙都看不懂。

四百年前,莎士比亞的作品,西方要專業學者才看得懂,中國二千多年前的古書,所有字能讀,懂意思,也能瞭解個大概。發明一種新生物體,西方要專門去造一個詞語,漢字只需在原詞中組合就成了。到底是中華幾千個字認識全了,再重新組合運用好,還是必須學十萬個英語單詞,還寫不了一篇有質量的文章好!誰不喜歡自己的文字?漢字是我的最愛,刻骨銘心。語不驚人死不休,用了一兩個比喻,可能不小心被當作廢漢字主義者了。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竹籤上的漢字

文字對口語是有作用的,有的老教授樣樣通,說話就是不行,沒人愛聽,連以前的家庭婦女都不如。有時候書上的說出來就是彆扭。周立波說笑話,穿梭往來於國語,滬語之間,就因為他一會扯政治,一會拉家常,不得不這樣。我說話不行,結結巴巴的,特別是看了古文之後,舌頭給紮了。我見外國人念過書的,很會說話,怎麼搞的呢?別的不提,我注意到他們的文字更接近口語,連政府文件也力求近人。還有聽說訓練有素,鉅細皆有章可循。所以,政治家也好,電臺記者也好,專業人員也好,有話要講,知道怎麼講,一站出來,不假思索,便口若懸河,因為所有的套路均演練熟貫,成為第二天性了。他們聽報告什麼的,也不大打瞌睡,因為他們的話小環扣大環,順藤摸瓜很容易。

我們漢語的語法研究,因拋開外國人的那一套,另起爐灶。

例如,詞性也許不用劃分,諸如此類。另外,不要老是拿一篇文字來分析研究,把有聲無形同樣表意的說的話拿來研究,然後告訴我們怎樣把話說好,也許是有好處的。字母文字是野蠻的表現,是後期人為製造硬生生的表音文字,就像古代周邊蠻夷戎狄,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這就是不文明落後的體現。

而中國象形文字是文明的表現,表形,表意,表音,也是人類的本能促成的,例如人與人語言交流不通,那我就畫個圖像,你一看就明白。這就說明中國才是真正的文明古國。當然從西方和中國飲食結構和習慣也能分辨哪個民族進化的更加文明!西方人抽象思維發達,會發明抽象的電,電腦,無線電,數碼,液晶,飛機,宇宙飛船,導彈,核武。國人形象思維尚可,也能發現大自然中的一些直觀現象,瓷器,造紙,指北針,火藥,小推車,冶鐵,鍛造,大錘打鐵,騎自行車人離地了,有一些抽象思維,就是西方人發明的了。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早期的象形文字

中華文字源遠流長,在原始部落的時候就出現了甲骨文,方塊字是根據甲骨文一步步演變過來的。與其被理解成農耕社會發展的結果,不如說是中華智慧的結晶。我們整天浸淫在漢字裡,對漢字的文化內涵自然領悟較多,認識也相對深刻。但也大可不必揚此抑彼,西方文化的內涵,我們因為用的少,所以認識也相對膚淺,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西方文明在某些領域裡的先進表現。別的不說,阿拉伯數字,在數學中的表現就明顯的比漢字更為方便和優越。人類文化,各有所長,又相互共通共融,恰如我們各地方言一樣,用慣了,聽慣了,便覺得親切了,理解自然也就更為深刻了。你忘記了文字發明的終極目的是什麼了嗎?發展到今天,由於中國的文字內涵極為豐富,導致太多的極端問題。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古代牆壁上的圖畫

中國之所以用方塊字,是因為我們是歷史悠久的農耕民族!我們的生活是相對穩定的,很有可能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一棟老房子裡,種的也都是這一塊地,物質生活決定上層文學藝術。所以相對穩定的生活就會產生相對穩定的文字,方形是不滾動的,所以穩定。長條形文字則一直有移動的趨勢,西方人經常流浪,不光他們,我們的遊牧民族,蒙古文,藏文不也是長條形流動狀的嗎? 所以,明白了嗎?方塊字之所以會出現在中國,關鍵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穩定的生活! 而那些喜歡經常換地方生活的老外,就喜歡用一串字母,表達他們對流浪的追求了!漢語是一個漫長髮展的過程,大概經歷了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歷程,所以彼此相互補充借鑑。同樣的,漢字也曾被其他文化拿去使用,並且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新的文字系統,比如說日語。

象形文字是人類自然發展而來的,所以是最接近自然的文字,也會是最科學的文字。

使用象形文字的文明,被周邊蠻族滅亡後,由於語言和發音不同,那些後來者文明不能用原有文明文字很好表達,只能用原有文明文字來給自己的語言文字注音,慢慢的簡化成字母,用來表音。還有的邊緣文明受象形文字文明影響,借用象形文字,如日本。西方字母所組成字詞,在讀寫,印刷比較方便,由於地緣,歷史傳播易產生差異,歷史久了產生斷異。中國字一開始就來源於景象,逐漸由畫產生了字,無論傳播媒介,歷史多久人們都認識。總之,西方文字與東方漢字只是交流翻譯是難點。漢字最難,而漢語最易!應作為最容易的語言列入吉斯尼世界記錄。如果研究規範一下,很可能成為最流行的語言,這種工作只有用拼音才行。外來語至關重要,漢語中佔九成,因漢字看不出罷了。漢譯多不準確,看譯文摸不著頭腦,不是讀者沒頭腦,是被矇在鼓裡。用拼音就可像英日等其他國家一樣,原包裝進口。粉絲,脫口秀沒了,代之fans,talk show,標上漢拼fans,tok xiu,附上定義。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壽司—典型的外來語

方塊字應該是在竹籤的使用後,促使它成了方塊。由於甲骨文在信息量逐漸增大的古代,攜帶和閱讀不方便,竹籤的產生,可以做成整齊的冊子,便於攜帶和閱讀,如果,文字在竹籤上存儲更多信息就要排列整齊,這樣在竹籤的約束下,就自然的形成了方塊字。由於長期的使用,以至於到現代印的書和報紙,還是豎著慢慢轉化成當代的橫行。其實文字開始都一樣!聲符解決了,就懂怎麼讀!形符解決字義,便於交流和新作字的困難,中國因黃河治水的需求保留形符解決大面積交流的需要!中東四戰之地,過往民族如江鯽,只保留聲符便於民族內部團結。小範圍,也不怕別人聽不懂,再加上信上帝,團結得水潑不進!時間久了,就形成了拼音和拼象兩種文字!沒錯,拼象!中國文字也是有拼音的特點的,全球真的是獨此一家!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英文字母

西方人用的字母文字是密碼文字,表達最基本的事物必須多個字母組合成一個單詞,表達新出現的事物必須要編制一組新密碼,也就是要造一個新單詞。中國漢字是象形、會意、形聲三大方式形成的方塊字,表達最基本的事物只須一個字,表達新出現的事物只須將原有文字重新組合即可,無須造新字。如果說西方字母文字是二維文字,我們的方塊漢字就是三維文字。在電腦時代,手機時代,方塊漢字更加顯現出伏越性——同樣大的屏幕上,用漢字顯示的信息量,相當於用字母文字顯示的信息量的二點五到三倍!脫離漢字的語法研究也可以進行,聽說讀寫就會有章可循。漢字是我最喜愛的文字,但我關心的有兩點:一是兒童寫作,二是外來語引進。白話,文言都是極美的,我每日都在學。我住在澳洲,當地華文報不看的,見不得洋味重的翻譯文章。和同胞講話從來不夾半個洋字。天遠地遠背了本《紅樓夢》來,目的是剔除洋腔,上海腔。現在有網絡方便多了,都不打緊,我最關心的是小孩子聽說讀寫思,這裡頭是有很多東西要一點一點從小教從小學起的,我們很落後。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26個拼音字母

漢字可以慢慢來,教幾個,以後自己就會了。我看到孩子的錯別字,四聲,前後舌音,平翹舌音,說出小青蟲的故事的意義,就心痛,打寒顫,嗚呼說不出話。我們怎能讓孩子跟國外比吃那麼大的虧!另外是外來語,那是引進國外先進事物非用不可的。日本人不怕,我們怕個什麼?已有了現成的拼音,已超日本了,為何多一舉?不懂外文但聰明得很的中國人大有人在,學外語太費事,外來語則易如反掌,只要當成中文字來學就行。無非音和義,天曉的把外語專利取消了,這些人能取得何等成就!我這裡認識一個河南老大娘,來澳不上幾天,就獨擋一面,兒子外出時看管一家五金店,這要五塊,那要十元的,跟老外說得頭頭是道,我都驚呆了。傳統中文要發揚再發揚,拼音也可有一席之地。哪怕科學實驗一下也好,拼音不單是智力,而且更多的是心理問題。

中國人儒家要求為人方正,所以字也中庸,但求一字一意,表現公正端莊。西方的提倡個人性格,不管灣斜橫直,只記口舌氣出。

讀音好記,表意就麻煩了,用26個字母頻繁出現來表達,重複率太高,容易混淆,記的量更大。記性不好,你能讀音,但記不起是什麼意思。漢字只須記住三五千字就可靈活表達意思,英語記一萬個單詞,遠不夠用。在閱讀時漢字一目十行,掃一眼從一些代表性的字詞裡就可瀏覽大意,英文重碼率那麼多,在眼花潦亂的重複字母中去區分,效率要低很多。新出現一個詞要重新字母去拼湊,並且字母數肯定不少,因為少的已經被編過了。中文出現一個新詞,只須用現有字按歸類組合一下就行了,如電腦、電棍、電動車、電飯鍋、電貝司,你不知這個詞,也大概知道它是用電來使用的。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漢字稜角分明

雖然簡單二十幾個字母,易學易說,卻是土話多變。但是點豎撇捺,也不繁雜,卻能古今通義。漢字最遲從新石器未期,伴隨著部落和私有制的產生就陸續發明出現了。因為要交易和記錄牛、羊等有形財產的種類和數量,古人就根據財產的形狀用石塊等堅硬物體畫出了各自的形狀,象形字就這樣出現了!因為是用石頭記錄的,而自然界的石頭大部分呈稜角分明的形狀,所以漢字就有了稜角分明的屬性。漢字的生命力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問題不在於漢字不能用了,非改用羅馬字。我水平不高,寫字問題還沒那麼嚴重。我想的是,漢字數量多,筆畫多,但字母就26個,能否鼓勵孩子利用拼音學習寫東西,甚至寫自己的書?沒有外來語就沒有現代漢語,能否利用拼音吸收外來語?那樣更精確更方便。我的想法可能很幼稚!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典型的外來語

任何文字的雛形都應該是以‘象形’性質出現和存在,之所以中國文字依然保留著原始創始發展形式,是因為中國文字沒有斷帶而一脈相承,而外國的文字,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創造消失,消失創造發展……使其偏離了‘象形’形式,也就形成了今天這種以‘字母’形式而存在。拼音的弱點是同音詞,這也許可以通過選詞來避免。斷句不難,只要標點使用得當,把該連寫的音節寫在一起。這方面倒需要形成某種規範才好,需要大家使用下來,有了經驗,才知道怎樣最好。拼音文章沒人看,一定是內容乏味,"小青蟲的故事"之類的,哄不了孩子。寫得好就會有人愛看。

另外拼音只適用於普通話, 其他語言請根據自身特點另起方案。

我個人建議是模仿日語的做法建立漢字專用假名, 和引入訓讀規則。所有虛詞一律寫成假名, 各語言虛詞不一樣,假名也就不一樣。實詞寫漢字沒有問題, 按各自讀音來讀就是了.。外來語也用假名或直接用羅馬字,由於漢語音節模式比日語更豐富, 不適合純音節文字, 所以假名的製作可以參照諺文的模式把音節寫成方塊,與漢字視覺上協調,但外觀又有差異, 虛實分離,益於閱讀。基於漢字的書寫系統,必然會區分出真字(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和假字(轉註假借), 尤其是擔任語法功能的虛詞。

日語引入漢字之後也產生了自己的一套假字, 假名的衍生,可以說是把假字標準化,規範化的過程, 視覺上和真字區分, 更有助於閱讀, 我個人也覺得可以加強美感。

為何我國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需不需要引進外來語?

日語的片假名

當然這也和日語本身是黏著語, 詞形變化豐富的特點有關。可以說日語對於假字的強烈需求,催生了假名.。漢語雖然是孤立語沒有詞形變化, 但大量使用虛詞完成語法功能, 也必須有假字.。漢語語族各語言可以認為實詞互通(用真字書寫, 但讀音不同), 虛詞各有特色(參見粵語一堆口字旁的字, 雖然有一部分是因為不會寫本字而生造的)。

所以真假字混寫,既可以書面實詞互通, 又可以書面保證各漢語語言的規範性,讓使用者認識到各個漢字的地位並不是現在看上去相互等價的。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說白了就是早期一幅一幅的畫。看畫知意。而且只要記住3000左右漢字,通過不同排列組合可以表達無窮事物。歐美的文字是記憶文字,不通過記憶是不知道這文字代表啥意思。而且表達事物需要非常多的詞彙量。更不要說專業課的詞彙了,更是難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