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将为财富管理带来新机遇

本报记者 王小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国民财富的管理能力,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新空间。

近日,在以“全球挑战下的财富管理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多位嘉宾聚焦全球和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新趋势,就国际视角下的财富管理、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保险资管可以承担财富管理发展的重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在居民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情况下,因保险资管具备满足不同层次人群财富管理需求、能够设计研发财富管理产品、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有基础有条件、能够合理降低家庭负税等优势,保险资管可以承担财富管理发展的重任,为财富管理创造更大价值。

周延礼认为,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全社会财富管理认知、知识与能力日益提升,在经过财富管理市场精准定价后,保险作为更高级的财富管理形态,将受到更充分的认识、重视和合理评价。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介绍,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迅速增加,带动了财富管理市场扩张。据2018年全球财富报告,我国进入全球最富裕10%人群的规模达到8940万,仅次于美国的10247万,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124万亿元,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约190万亿元。

“但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仍属于不成熟的市场。”李礼辉说,近期连续发生的“爆雷”,表明在财富管理市场中,风险约束机制部分失灵,底层资产配置局部失衡。

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缺陷和技术性短板。大量的高净值投资者找不到适合个人财富结构和投资偏好的产品,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的底层资产无法组成差异化预期收益率和差异化风险概率的产品组合,资产证券化找不到足够的通道。不少财富管理机构无法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投资者的真实需求,难以争夺优质客户。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有可能营造全新的财富管理平台,补齐资源配置的短板。”李礼辉表示,金融机构既可以构建一个财富管理机构主动为客户推送产品组合的大场景,提高财富管理业务对于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和黏性,又可以构建一个财富管理线上超市的大场景,满足普通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

另外,在财富管理金融领域,应深入研究建立数字信任机制,实现数据可信、资产可信、合约可信和法人可信的可行性。

“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低成本、可认证、可信任的数字化财富管理市场,构建能够贯通底层资产、财富产品、财富管理机构的技术平台。”李礼辉表示,还要推进数字信任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资产管理市场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指出,如果从边际角度、成长规模速度的角度来说,数字财富是这个时代积累速度最快、增长最快和影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当中最重要的财富新理念。

他表示,数字财富有三条重要的源代码:一是财富的使用是最大的价值所在。现今普遍认为对ToC源代码已得到充分拓展,去追求无数ToB端源代码,但却未能拓展出最新的商业应用和商业逻辑,此时的竞争是已产生的源代码在使用价值端口能爆发出多少能量。二是节点及中心。数字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差别在于是否中心化,未来发展的核心要义,市场一定是畅通无阻没有中心化逻辑的节点。三是协议及规则。在数字化的世界中,数字化财富裂变的新世界由协议决定准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