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蘭考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先信貸後信用 農戶貸款有支撐

經濟日報記者 孟 飛

根據風險隔離機制,當整村普惠授信不良率超過5%(含)、整鄉超過4%(含)時,停止該村或該鄉新發放貸款,實行不良貸款清收。

農民沒有抵押物,能不能從銀行借到款?河南蘭考堌陽鎮範場村徐紅亮返鄉創業,籌辦樂器配件加工廠就被這個問題困擾了。“好在有了普惠金融貸款,沒抵押、沒擔保,3天內就拿到了9萬元普惠授信貸款,解決了俺的資金需求。”他說。

這不是特例。在當地,不少農村90%以上的農民都可以拿到起步為3萬元的信用貸款,更重要的是,年利率不超過6.75%,比正常農戶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還低3.6個百分點。這樣既“普”又“惠”的普惠金融政策正是河南省蘭考縣的實踐。

河南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又長期是國家級貧困縣(2017年2月份宣佈脫貧摘帽)和傳統農業縣,探索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是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2016年12月份,《河南省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獲批印發,蘭考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實踐也因此而起。

不過,實踐中面臨的困難不小。在廣大農村地區,很多農戶除儲蓄業務外,很少與銀行打交道,信用記錄空白,從徵信系統很難對其信用情況作出客觀評價。同時,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農戶信息收集難、成本高、配合意願不強和金融機構因缺乏信用信息不敢給農民信用貸款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難題。

為此,蘭考試驗區將信貸前置,變“信用+信貸”為“信貸+信用”,無條件、無差別地給予農戶基礎授信,農民拿到“普惠授信證”,就像拿到了一張“信用卡”,只要滿足“兩無一有”,即無不良信用記錄、無不良嗜好、有產業發展資金需求,即可啟用信用。農戶獲得貸款支持後與銀行建立信用關係,再培育提升信用,實現信貸信用互促相長。

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介紹,蘭考試驗區引導農戶注重信用積累,培養農戶的金融意識、行為習慣。金融機構基於農戶守信情況和信用等級變動情況,動態調整授信額度和貸款利率。蘭考縣政府則專門出臺失信懲戒“鐵五條”,著力維護良好信用環境。截至今年8月末,蘭考已評定信用戶13.97萬戶,信用村318個。

“我們還設置了風險隔離機制,隔離點高低由地方政府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和當地風險狀況自主調整,目前蘭考確定的是當整村普惠授信不良率超過5%(含)、整鄉超過4%(含)時,停止該村或該鄉新發放貸款,實行不良貸款清收。”徐諾金說。

在“防火牆”作用下,截至今年6月末,蘭考縣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2.16%,低於全省平均水平3.27個百分點。發放普惠授信貸款1.3萬筆4.8億元,普惠授信不良貸款率為零。

實施普惠金融,離不開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設計科學的風險分擔機制更是關鍵。徐諾金表示,蘭考試驗區創新構建“銀、政、保、擔”四方分擔機制,將貸款不良率劃分為4段(2%以下、2%-5%、5%-10%、10%以上),2%以下的不良貸款損失由銀行全部承擔,政府風險補償基金隨著不良貸款率上升而遞增,銀行分擔比例隨著不良貸款率上升而遞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銀行的顧慮。

蘭考農商行董事長王全祿表示:“蘭考農商行過去貸款的集中度太高,風險大,普惠授信為我們分散風險、佔領市場提供了一個全新思路,與未來蘭考農商行要實現80%的客戶都是農民朋友的目標高度契合。”

普惠金融業務不只是貸款,農村對基礎金融服務也有很大需求量。過去,這些需求主要通過惠農支付點和銀行基層網點來滿足。但是,這些服務點要麼是功能較為單一,要不就是建設成本高、覆蓋率低,且對其他銀行機構具有排斥性,金融服務體驗不佳。

據介紹,針對上述問題,蘭考試驗區將普惠金融服務站建在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每個服務站明確1家主辦銀行,由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和社保協管員具體運營,提供“4+X”服務:基礎金融服務、信用信息採集更新、貸款推薦和貸後協助管理、金融消費權益保護。“X”是各金融機構提供的特色金融服務。截至今年8月末,蘭考已在黨群服務中心建成“4+X”功能村級服務站454個,基本實現“村村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