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風電迎接“無補貼”時代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中國風電在而立之年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中國風電走過近30年曆程,如今已累計裝機突破2億千瓦,建立了支撐全球發展的產業鏈。除了取得這些成績,更讓我們自豪的是,風電不需要補貼,也可以在成本上和火電比拼了,這才是最大的成績。”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感嘆道,“我們現在使用風電不僅是因為它清潔,更是因為它便宜。”

“今年是‘十三五’的倒數第二年,風電迎來了平價上網,將和光伏一道改寫歷史。”10月21日,在201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19)上,同樣心潮澎湃的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俊峰表示,風電和光伏在新增裝機裡超過60%,為推動能源轉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俊峰稱,面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將迎來由高速度向高比例發展的時代。沒有標杆電價保駕護航的風電,也將以新的姿態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戰。

“既然‘無補貼風電’已是必然,那我們就要與‘補貼’說再見,欣然地接受並勇敢地向前。”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說。

風電取得滿意成績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頒佈實施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中國風電進入了平穩快速發展階段,為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和應對環境氣候變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新增風電併網容量1348萬千瓦,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98億千瓦。同期,全國風電發電量28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9月,海上風電新增併網容量為106萬千瓦,產業發展總體平穩有序,預計可以實現到2020年累計併網容量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

“回顧風電發展歷程,產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主要得益於政策連續穩定、產業規模平穩增長、技術和商業模式穩中突破以及突出問題的有序解決。今年中國風電依然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說。

李創軍指出,中國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顯現出巨大潛力。就地開發、就近利用的理念,為低風速風能資源地區探索出節本增效的好路子。隨著預期項目的落實,分散式開發在提高共同利用效率、降低社會用人成本等方面的價值初步顯現,分散式風電成為新的增長空間。

另外,經過多年努力,特別是電網企業加大供電等增強消納能力的措施,棄風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李創軍表示,1~9月,全國棄風電量128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4.2%,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新疆、甘肅和內蒙古西部地區的棄風率同比顯著下降。

“當前中國風電不僅具備大兆瓦級風電整機自主研發能力,而且形成了完整的風電裝備製造產業鏈,製造企業的整體實力與競爭力大幅提升。”李創軍表示,我國風電企業實力明顯增強,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在主機出口方面,中國風電機組出口的國家數量從2007年的1個增加到2018年34個國家和地區,遍佈全球六大洲。中國風電主機企業對拉動全球工業市場作出了貢獻。

平價上網後避免大起大落

過去幾年,風電行業在政策傾向下,不僅實現了規模化、高速度發展,而且在“十四五”拐點已經走到平價上網臨界點。“中國風電行業實現了電網平價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非常激動人心。”全球風能理事會首席執行官Ben Backwell說,“風電進一步提高全球供應鏈的效率,降低成本,使得整個行業非常有奔頭。”

今年5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上述政策一出,風電行業便爆發了新一輪“搶裝潮”。 僅在國慶期間,就有7個風電項目密集開標,共計409.7兆瓦。風電開發企業對風電機組需求也與日俱增,風電機組量價齊升,市場供不應求。

“目前出現了一些搶工期、搶設備供應等現象,設備價格也出現一定的上浮。”對於“搶裝潮”,李創軍表現出一定的擔憂。他表示,風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穩”字,希望企業能按照“十三五”規劃和電網實際送出能力,以及環保的各項要求量力而行,客觀理性地推進項目建設進程,高質量完成每一個項目開發,不留下任何風險隱患。

“國家也將對各地規劃執行情況加強監督,確保行業的平穩有序,避免大起大落。”李創軍說,按照政策要求,中國陸上風電將於2021年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去補貼後,需要更好地落實支持風電發展的有關政策。政府部門將盡最大努力,同時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和電網企業也應給予積極配合。

另外,李創軍強調,技術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風電產業的技術創新一方面是在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上取得更大突破,另一方面是依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拓寬風電的新業態、新模式。這就要求企業在堅持技術攻關的同時推動各環節的智能化與專業化發展,不斷提高發電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度電成本,共同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競爭力。

不過,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表示,儘管風電可以平價上網了,但想要真正發展起來,在能源供應結構裡起到主要作用,還需要與社會、產業和老百姓的生活融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迎來風電新時代。

海上風電機遇與挑戰並存

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較高、不佔用土地資源、靠近用電負荷中心等特點,正在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中國海上風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曹志剛說。

Ben Backwell預計,2019年有20G是新增風電裝機,而海上風電是促進風電增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大概佔了新裝機的20%。遠景能源有限公司海上解決方案負責人魏輝則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海上風電的裝機將會達到7GW。

秦海巖表示,海上風電涉及眾多高端裝備製造的尖端技術,將帶動我國在高端軸承、齒輪箱和大功率發電機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時,具有前瞻性的海洋測風、海洋基礎、海洋施工和專業船舶設施研究等工作也會伴隨海上風電技術開發而展開。

在此次展會上,金風科技就為海上風電領域帶來了一整套海上風機支撐結構整體化設計方案:iDO。該方案具有計算精準、計算速度快的特點,主要用於提升國內海上風電機組支撐結構的設計水平,有效降低度電成本。

不過,我國海上風電正處於規模化起步階段,未來該如何發展仍在摸索之中。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常務副會長柳地表示,“發展快是好事,但不確定性也相應地加大。”

“海上機組主要大部件故障發生在葉片、高速齒輪箱、箱變等,現在海上風電機組大部分剛剛安裝完,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柳地指出,現在,海上風電機組遠程故障和預警能力不足、智能化運維水平不高,這些都是需要努力去解決的問題。

“而立”风电迎接“无补贴”时代

201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的風電設備。李惠鈺/攝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