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一日“寒衣節”,你祭奠先亡之人了嗎?你最想跟他們說些什麼?

傾斜嘚時光


我們一般按農曆初一,十五作為太平曰祭祀神靈。因為太陽星是群星之首,認為是吉神。


想發發發


送寒衣節 十月一日,為送寒衣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謠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屍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妝殮安葬。由此而產生了“送寒衣節”。 春夏秋冬往復循環,十月為孟冬。十月一日是進入寒冬季節的第一天。由生者的禦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晉南地區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裡夾裹一些棉花,說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晉北地區送寒衣時,要將五色紙分別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甚至還要製作一套紙房舍,瓦柱分明,門窗俱備。這些紙製工藝品除體積縮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還要精緻漂亮。 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於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徵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雁北許多地方及晉中的平遙等縣,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禦寒泉臺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對其傳說效應提出了質疑。 兒女們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滿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換穿常服。 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民間也總是習慣在十月一日進行。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十月一日,婦女忌出行。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麵、莜麵。


蔓莓愛水果


還真沒有過過這個節日,百度上查了下: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1] 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2] 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說到祭奠先亡之人, 想對他們說些什麼?我不會對述說生活的艱苦,不會述說他們離開時的悲痛,也不會閒聊共同生活的美好。我只想問一下,靈魂真的只有21克麼?


陳夢雨落


寒衣節裡,雖然沒能親往吊念,但是心裡還是會懷念與敬奠。沒有先人們的付出和功績的存在,就沒有今天我們生活的幸福。在過去那不夠發達的年代裡,他們吃苦受累,與種種惡劣的條件抗爭,天地明瞭他們的豪情與智慧,日月見證他們的汗水和辛苦。時光帶走了他們的生命,可是他們沒有負於他們所在的那個時代。今天的時代,有他們走過的足跡,留下的寶貴財富,他們是值得後人敬仰與懷念的。


芙蕖164833776


在心中祭奠了我逝去的親人,感恩他們給我的諄諄教誨和關懷;更祭奠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和黨員先鋒,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幸福安定的生活,也不可能有機會在這裡寫感受。天地英雄氣,千古尚凜然。祭奠一切為社會貢獻涓流的先人,默哀已經逝去的快遞小哥,環衛工人,農民伯伯,工廠師傅,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便捷。


追夢芳華


今天剛祭奠完先人,最想和他們說的話,當時一句話也沒說,腦子裡都是生活的瑣事,不想煩擾先人,只是有些想念父、祖父。


止語向道


寒風襲來多思念,先人泉下可曾安?

陰陽難阻人間情,家家戶戶焚紙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