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妹子李谷一的故事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於雲南昆明,祖籍湖南長沙,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戲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學畢業後,考入湖南藝術學院(現湖南師範大學)。1961年被選入湖南省花鼓戲院任演員。1964年,演唱花鼓戲《補鍋》被觀眾熟悉。1983年,參加首屆春晚,是央視春晚正式登臺的第一位歌手,在觀眾的點播下獻唱了《鄉戀》等9首歌曲。1984年,參加春晚,演唱了6首歌曲,其中《難忘今宵》成為後來三十年春晚的結束曲。1996年,獲美國ABI協會頒發的“世界藝術家成就獎”。1999年,獲CCTV-MTV(中國中央電視臺與美國MTV電視臺)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湘妹子李谷一的故事

李谷一



湘妹子李谷一的故事

33年春晚《難忘今宵》李谷一唱了20年

在中國音樂界,李谷一絕對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她在音樂界一直是一個傳奇式的存在,因為演出曾受到過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接見,也因為演出她曾被置於風口浪尖、甚至被下過逐客令。

她的《鄉戀》曾風靡大江南北,被譽為內地流行歌曲的“開山之作”。有過那個年代記憶的人們至今還會記得那年春晚的如雷掌聲。演出結束後,所有觀眾起立鼓掌,經久不息。

年紀稍長的觀眾會記得,在80年代中國從封閉的社會走向改革開放、走向兼容幷蓄的時候,她的歌聲是那個時代的標誌,更是象徵著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聲音。這麼多年以來,她不僅一直活躍在第一線的舞臺上,同時以她的快人快語,屢屢出現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鄉戀》 中國流行歌曲“開山之作”


湘妹子李谷一的故事

鄉戀


1961年,作為湖南省花鼓戲劇院主要演員的李谷一,成功塑造了20多個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年輕姑娘形象,因主演首部花鼓戲電影《補鍋》而成名。

1976年,李谷一為電影《南海長城》配唱主題曲《永遠不能忘》。得緣於為電影配唱插曲的大量實踐,她發明了一種“應景”的“氣聲”演繹方式。

“你的聲音,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相逢,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就是這首氣聲唱法處女作《鄉戀》,在1980年一經李谷一唱出便風靡大江南北。

誰會想到,歌唱者要經受暴風驟雨般的批判。谷建芬回憶說, “王酩寫了《小花》,李谷一唱了《鄉戀》,都被點名批評。當時團中央搞了一個15首歌’評選,《鄉戀》得15萬張票。有人說,這15萬張都是流氓投票,這是流氓喜歡的歌。”

李谷一決定找個機會讓領導來評理。聽說鄧小平同志要來參加她在人民大會堂的演唱會,她就想把這首歌唱給小平同志聽,讓他評評理:這首歌到底是不是反動的、黃色的?

結果演唱那天,小平同志沒有來,中央樂團的領導卻下了逐客令,“如果你以後還這樣,就請到適合你的地方去唱”。

批判歸批判,《鄉戀》還得唱。在上海和南京演出結束後,所有觀眾起立鼓掌;連續一年多,每天能收到歌迷來信100多封。

直到1983年中央電視臺直播第一屆春節晚會,觀眾熱線高密度點播禁曲《鄉戀》,廣播電視系統的領導吳冷西部長,只得冒著風險,咬牙同意李谷一在全國人民面前演唱這首“黃色歌曲”。《鄉戀》終於在春節晚會得以“正名”,被喻為中國內地流行歌曲的“開山之作”。

一年演唱兩百多場

20世紀80年代初,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國唱片總公司廣州分公司和北京百花音響器材廠相繼開始生產盒式錄音帶,現代意義上的內地音像事業從此起步。彼時,盒帶的售價是5.5元,而絕大多數的工人和職員的月薪為30到50元。

在北京,流行音樂還沒有成為樂壇的主流。李谷一也經常到廣州太平洋去錄製卡帶,一首歌的版權為560元,一次性算清,之後具體翻制多少,她沒有概念。她先後錄製個人專輯十餘版,銷量曾居全國榜首。

磁帶雖然熱銷,但在當時,錄音製品的傳播能量還遠遠比不上影視媒介。人們坐在新買進家的電視機前,聽著李谷一,聽著《潔白的羽毛寄深情》、《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知音》……

最多的時候,李谷一一年要演唱200多場。她出現的演出場合,歌迷即便是和現在的各路“粉絲”相比,也是非常的狂熱。不僅如此,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李谷一的風光可謂是前無古人:第一次出訪見到了美國卡特總統;成為第一個代表中國到法國演出的女演員……

文革中曾被視為黑苗子下放

李谷一在觀眾面前表現的是自信和風光,而她的另一面卻充滿坎坷。從她有膽量做中國通俗音樂的開拓者之時,就已經註定她的音樂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

事實證明,命運就像老天早已設計好的一盤棋,她每走一步都有一招險情擋在面前。

1970年,因演出《補鍋》,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視為修正主義黑苗子,她父母的家被抄,李谷一被下放到偏窮的瑤寨,要靠著勞動工分吃飯,一個年輕的生命懂得了生活的辛酸和磨難。

1980年,在一曲《鄉戀》引發下,李谷一成了中國樂壇上離經叛道的眾矢之的,招致瞭如同政治事件般的批評和批判,幾個月裡眼中淌淚心靈淌血。

2000年,她又因揭露東方歌舞團內部領導腐敗問題,成為風波的焦點。因質疑和抵制領導班子公款私分,李谷一最後申請調離東方歌舞團,引身自退。

“離席門”事件

2011年,李谷一受邀作為點評嘉賓出現在金鐘獎舞臺。在全國總決選女子組比賽中,選手蘇晴遲到,卻破例獲得上場演唱的機會。李谷一當場提出反對意見,並最終決定退席,並在離賽後發表聲明,為了堅持大賽的公正與原則,對自己說過的話絕不後悔。一時間,各種支持、質疑、指責紛至而來,她的退場也在鋪天蓋地的爭論中被演變為“離席門”事件。

整個事件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真相?李谷一在與楊瀾面對面交談時首度詳細談到該事件的發展始末。她解釋說,那個選手是棄權了,然後又回來了而且還遲到了,她覺得這樣如果還要比賽就違反了公開、公正、公平,三公的原則,對其他選手不公平。因此她在發完言後,又問了監審,來了嗎,主持人也在臺上叫她的名字,還沒來。她才退席的。

後來,節目播出的時候,才得知這個女孩子是奶奶病重,她要照顧奶奶,很多人在這時候發出置疑,稱評委是不是該多講一點人情味。直率的李谷一則依舊堅持她自己的原則,她用非常肯定的語氣說,“如果在底下跟我說了,我也堅決不同意。我以為她只是來參賽,而不是來表演。但如果是提醒我她是表演的話,那就會視情況而定了,金鐘獎裡面本來就安排了很多節目表演。況且我們點評嘉賓都在臺上唱,評委也在臺上唱。我們把那點時間省出來行不行?給那個想表演的孩子,這點人情,這點人文關懷,是做得到的”。

快人快語、直率的李谷一

從藝50週年,金鐘獎的事情,只是讓大家看到李谷一50年藝術生涯的冰山一角。她快人快語,她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是那麼周全的去計較很多的結果。甚至可能不善於為自己辯護。她做各種大賽的評委也不在少數,也許因為直率、因為快人快語、因為堅持原則,她甚至在國外當評委的時候都得罪過人。

當時在國外,幾十個國家在一起比賽,其中有歌手因為特殊原因沒有進複賽直接進的決賽。李谷一當時就跟主辦國提出了她的意見,但主辦國會因為幾國之間的一些微妙關係有他們的顧慮。這種情況下,通常會有一個處理辦法,那就是少數服從多數。8個國家的評委,7個國家的評委都同意了,就China沒同意,李谷一作為這個唯一沒同意的China,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意見,同意該選手參加比賽,但是在比賽時給該選手打得分是零分。

這是愛憎分明的李谷一,她有膽識、有勇氣,對原則不顧一切地堅持。

她曾經說過一句話,同樣引起軒然大波。有人問她說,現在唱歌比賽的選手,外表重不重要。或許大部分評委都會說,我們主要還是要看她的歌唱得好不好,我們還是要從技巧、歌唱的技藝上來評判她。但李谷一卻說:“我喜歡漂亮的選手。在同等條件下,因為是電視大獎賽,當然漂亮一點的,肯定佔便宜”,這話說完立馬又把李谷一置於輿論轟炸中。還有觀眾在電臺連線時直接對她說,“我過去對您特別崇拜,自從您講了這個話以後,我一落千丈”。李谷一則坦然應答道:“你認為你自己長得怎麼樣”?他說我覺得我自己長得還可以。李谷一說那你擔心什麼呢?接著還回了他一句話,“誰會認為自己長得不漂亮?在這個世界上沒有”。

“我經歷過很多痛苦”

她的一生曾經有過很多的痛苦。現在遇到的這點小小的風波,也許與她當年唱《鄉戀》的時候,遇到的爭議相比什麼都算不上。

那個時候的李谷一還只是一個剛剛在成長的歌手,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受著巨大的壓力。她甚至不明白“為什麼要批判我?我想把歌唱得好聽一點,唱得抒情一點,唱得人情味一點,為什麼就是靡靡之音、黃色歌曲或者是廁所歌曲,就不能理解?”她唱《鄉戀》的時候,是80年,79年12月份錄的音。80年元旦的時候,報紙上就開始批她。尤其是一些權威人士。很多人說不要聽那個“李麗君”的歌,那個時候李谷一還沒有見過鄧麗君,也聽不到她的歌,但她被稱為大陸的李麗君。

她是那個時代最具爭議的歌唱家,但值得慶幸的是她的歌迷們,那時還叫觀眾,她的觀眾,不同年代的觀眾,都喜歡她的歌,喜歡《鄉戀》。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歌打開了一扇門。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她要不停地演出,不停地要採訪。最多的時候,40天演了72場。演出到廣西的時候,她得知自己女兒胳膊摔斷了,卻只能在電話裡揪心。可這還不是最痛心的,最痛心的是在這40天期間,女兒回去照X光的時候,發現手的位置接得不對,歪了一點。3歲的孩子,硬是在X光的底下,把手重新再打斷,再接。她只能是一邊接電話一邊哭著聽孩子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我不是個賢妻良母”

她說自己其實很溫柔,“表面這個你們看到的我所謂的很辣的性格,這都是在以前的環境下磨練出來的,我其實很溫柔”。李艾問她“那你一般都對誰溫柔”?她說“我真正溫柔是對我的觀眾。”她笑著說她的先生和女兒說她在家裡太霸道、太狠了,“觀眾看不到我這一面,頂多你們講的那種潑辣、或者辣椒的感覺。”

或許這是辣妹子共同的特點,李谷一說在他們家裡“他講話沒等他講完,我就給他打斷了。他說得那些事情我就不同意,所以,外界很多的對我的壓力、痛苦,他去承受”。很長一段時間,先生為了支持李谷一的工作甚至在家裡連“位置”都沒有。

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李谷一家裡單位分的房子,大概60平米。李谷一當時參加中國青樂團的時候,還沒有團址。她們中央樂團出來一小批藝術家,沒地方辦公開會,所有人就到李谷一家來,研究開會演出方方面面的事情。從80年開始一直到86年正式成立,前後大概有7年時間,這些年裡“他都是用那種摺疊椅,或者甚至就是到外邊去,到外面的公共小區,樓梯旁邊抽菸。我女兒作業就到同學家做,有時候到外面”,李谷一很內疚的說。

她說自己不是個賢妻良母,因為沒有做到一個妻子對丈夫應盡的責任,哪怕回家給他做頓飯,這種機會很少,也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基本上沒有參加過孩子的家長座談會。“我孩子從小學唸到現在都長大成人了,她埋怨我”,楊瀾問她你現在想起來後悔嗎,她卻說:“沒有後悔藥可吃。但是現在歲數大了以後,我有些時間,我對孩子溫柔一點,對我老頭溫柔一點。他發脾氣的時候,我不發了。我女兒數落我的時候,我也不說了。只能有這個。”

這些年來,事業上的堅定,使她在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中比常人更加脆弱。

2016年,是李谷一從藝55週年。55年是承載著歲月傷痕與時代記憶的55年。時間給過她很多的痛苦也證明著她的成功。而李谷一,在每一個湖南人的心目中,她是不老的傳奇,她是家鄉的驕傲,彷彿昨日般,她是我們心目中那個最直爽最可愛的湘妹子。在歷史的音符裡,李谷一就是那段最優美的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