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一个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焦虑和精神焦虑,会在它的艺术中表现出来。——[法]伊波利特·泰纳

当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寄生虫》以一种绝对凌驾的姿态在全网势如破竹的时候,我们终于忍不住,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这部电影的资源。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只想知道,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广受称赞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这部击败了导演界巨擘昆汀大佬的《好莱坞往事》的作品,以一匹黑马的姿势冲出重重热门作品的包围,一举拿下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金棕榈奖。

如果有人对这个奖的意义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知的话,那我们换个表述方式:自1939年创立以来,戛纳电影节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而金棕榈奖是其最高奖项。1993年我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巩俐主演的《霸王别姬》,也成了亚洲唯一一部获取此殊荣的电影。此后,虽然有亚洲无数电影人摸索奋进,依然遗憾惜败。也因此,时隔26年之后,奉俊昊的《寄生虫》终于摘得该奖,确实值得我们欢欣鼓舞。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寄生虫》讲述的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简单到抛开了所有毫不相干的细枝末节,所有的情节只为了叙事而服务,直白到丝毫不去掩饰导演的意图。

韩国国宝级男演员宋康昊在影片中饰演的是失业的父亲金基泽,和老婆忠淑带着儿子金基宇、女儿金基婷生活在贫民区的一个半地下室里。

一家人都是无业游民,靠着给附近的披萨店折包装盒获得微薄的收入。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平常要在房间的角落里四处移动,只为了蹭一下附近的无线网。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在消毒车经过时会打开窗户,让刺鼻的气体给自己的家来一次“消毒”。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家庭,在某天终于迎来了一个“转机”。

基宇的表哥敏赫因为要出国留学,将自己手上的一份给大企业家朴社长的女儿多惠补习英语的家教转给了他。三次升学考试都失败了的基宇,和妹妹一起伪造了延世大学的毕业证书,并顺利取得了朴夫人的信任。

在无意间发现朴家的儿子多颂同样需要美术家教之后,基宇灵机一动,转手就将自己的妹妹介绍了朴夫人。

在他的包装下,升学考试失败的基婷拥有了毕业于伊利诺州大学应用美术系、难约、风评很好的头衔。而在面试时,基婷在网上临时搜来的一通创伤和艺术治疗的理论知识,也顺利说服了朴夫人。

以此为契机,金家开始了自己寄生上流家庭的计划。基泽和忠淑在儿女的配合下,先后挤走了原本为朴家服务的司机和管家,并取而代之,成功“上岗”。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影片的名字叫做《寄生虫》,揭露的重要一部分就是穷人试图寄生富人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影片的前半个小时进行地十分流畅,无论是视角的切换还是背景的转折,我们都能发现导演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也因此,短短的半个小时的进度条也提醒着我们:奉俊昊想要表现的绝对不是简单的穷人的卑劣本质这一主题。

影片从朴社长一家出门野营开始作为转折,故事的张力和冲突性也在前女管家雯光出现在大门前的监控镜头时达到极致。

如果说前面一小半段影片是为了让我们在“欣赏”金家无耻和卑劣的手段中忍俊不禁的话,后面部分则用不断的反转,来一遍又一遍地突破着我们的想象,从穷人的悲哀,到富人的麻木,再到矛盾的爆发,观众们情绪积累,层层递进,最终被带入其中。

很多人在看完影片后表示,自己看过之后心情压抑了很长一段时间。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波利特·泰纳在19世纪首创了社会心理研究法,旨在探讨某种类型片与哺育这种类型片的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一个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焦虑和精神焦虑,会在它的艺术中表现出来。因此,想要了解一个社会和国家,我们就必须就其艺术的表面含义与内在含义加以分析,在它显而易见的内容中发现其大量潜在的社会和精神信息。

电影在二十世纪被公认为第八艺术,其中包含的文学、音乐、戏剧等表现形式,在展现这种社会焦虑和精神焦虑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韩国的类型片从成型之后就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取材于现实的现实主义影片更是频出爆款。而对于现实问题的探讨和对当下环境中重要问题的聚焦,这一类型片更是从来没有手软过。

2011年取材于六年前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同名电影《熔炉》,讲述的就是从首尔来的美术老师(孔侑饰)对聋哑学校老师性侵学生黑幕的揭露与抗争。

影片上映第37天,在浩大的舆论下,韩国国会以绝对性胜利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称《熔炉法》)。而影片中那句“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也成了我们在面对社会不公时自我勉励与勉励他人的经典语录。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2013年,韩国实力男星河正宇困居狭小的演播室,出演的《恐怖直播》,就无情地批判了韩国政府的盲目自大和拖延欺骗,更为一绝的是,在这部全员恶人的影片中,人性的阴暗和丑陋揭露无疑,在这种大胆的揭露中,我们也能够窥见当时韩国社会在金融、政治、舆论方面的焦虑。

这一次,《寄生虫》在一如既往地不手软之余,还十分高明地学会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段。那就是不进行评价,只进行讲述,将故事以一种客观到冷漠的方式讲述给观众。

穷人和富人之间观念的差距,用忠淑的嘴巴不动声色地展现出来——“不是有钱而且善良,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

韩国社会的巨大就业压力,用基泽一家的沾沾自喜表现出来——“一个警卫职缺都有500个大学毕业生应征的时代,我们却全家都找到工作了。”

社会阶级的巨大鸿沟和这种鸿沟的无法跨越性,用朴社长夫妇之间自然而然的对话呈现出来——“为什么要逾越界限?”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故事,我讲到这里。内涵,你自己评定。《寄生虫》可谓是聪明至极。

因为来自现实,所以我们爱看;因为揭露现象,所以我们众说纷纭。

《寄生虫》没有那么完美优秀,也还远远不到封神的地步,但是当我们从那个狭窄悠长又压抑的地下室走出来的时候,依然觉得它值得一看。

因为透过它,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焦虑。

豆瓣8.9《寄生虫》: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