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實意做群眾貼心人——記遂川縣巾石鄉扶貧工作站站長樑芳平

美,貴在精神,貴在信念,貴在行動。走進遂川縣巾石鄉扶貧工作站站長梁芳平的辦公室,到處堆滿各類精準扶貧有關資料,他從林業部門轉崗到基層鄉鎮,雖然工作崗位不同了,但他紮紮實實工作,將平凡的工作詮釋成一種美的初心從未改變。

2016年4月,梁芳平任職於扶貧工作站,這是一個極其辛苦又特別繁瑣的崗位,但他始終堅持立說立行、立行立改的作風,和貧困群眾打成一片,時刻關心貧困群眾的疾苦,在扶貧戰場上揮灑著青春汗水,綻放屬於自己獨有的青春光芒。

真情实意做群众贴心人——记遂川县巾石乡扶贫工作站站长梁芳平

梁芳平(右)走訪村民

真情之美:敞開心懷,贏得信任

巾石鄉是一個山區鄉鎮,800多戶貧困家庭分散在各個角落,有的甚至還在大山深處。梁芳平熟悉資料,對全鄉的貧困家庭瞭如指掌。他從不停留在辦公室,而是騎著摩托車走村入戶,到貧困戶家實地查看,並留下電話號碼。他說話和氣,沒有擺架子和優越感,傾聽老大爺、老大媽的絮叨,認真登記好他們的傾訴、訴求,春風化雨般做好解釋,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

——“梁站長真如自家人,待我們真好!”

——“梁站長說話算數,經常來我家!”

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就打開了群眾的心結,心與心貼近了,工作起來就得心順手。走到村裡,村民喜歡和梁芳平聊天,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講給他聽;回到鄉里,他的辦公室總是最熱鬧,村民如走親戚般來到這裡。

如果說,扶貧工作是一本書,那麼,梁芳平的書裡沒有華麗浮躁的詞藻,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唯有對事業的熱愛,對群眾質樸的心。他用點點滴滴的行動兌現諾言,敞開心懷,用真情實意去做群眾的貼心人。

實幹之美:說得乾脆,做得踏實

說得乾脆,做得踏實。3年多來,梁芳平究竟做了多少實事,真的無法說清。

駐貧困村丘坊期間,梁芳平與駐村掛點單位縣檢察院和村“兩委”創新脫貧先脫愚“趕超評比”活動,村裡所有貧困戶每月評比發展就業產業、家庭衛生等方面,實物獎勵優勝者。互幫互助,相互趕超,丘坊村做活了一盤棋,貧困戶積極向上,爭做正能量,摒棄了“等、靠、要”陋習。“趕超評比”活動得到了省市縣調研組的肯定。

羅文村貧困戶胡某患有間歇性二級精神病,兒子3歲,妻子棄家而走,杳無音信。沉重的打擊更是讓其雪上加霜,整天悶悶不樂,頹唐不振。梁芳平上門和他談心聊天,化解他的精神鬱悶,又幫他聯繫工作,解決實際困難。現在的胡某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不單自己勤快,還拿著宣講手冊鼓勵別的貧困戶勤勞致富。

劉某的母親患有精神病,梁芳平送其去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劉某本人患有肝硬化、肝腹水、雙腿骨壞死,2個年幼的孩子還在學校唸書。病魔就是大山,壓得劉某喘不過氣。梁芳平爭取政策,幫他解決醫療費,又和鄉黨委劉副書記聯繫愛心企業幫他家安裝鋁合金大門,建房多年還留著的“洞穴”終於有了像樣的“門面”。

龍山村鄧某的兒子今年18歲了,卻還是“黑戶”。沒有戶口寸步難行,只得窩在家裡。梁芳平聯繫公安部門,做DNA檢測,幾經周折,化解了鄧某18年的心病。而羅文村的唐啟花,因為出生證的失誤,造成足足10歲的差距,一個小學生竟然提前成了大姑娘。梁芳平跑醫院、派出所,終於還唐啟花真實年齡。

這樣的實幹不勝枚舉。《論語·憲問》雲: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尋常的行動勝過華而不實的話語,梁芳平以服務之行助力百姓致富之夢,以實幹之力夯實百姓幸福之夢,以一種基層幹部勤勉務實、任勞任怨的精神譜寫著自己的夢想華章。

自律之美:律己服人,身先率人

梁芳平信奉“打鐵先要自身硬”的標準,嚴格遵守“八項規定”,自覺抵制“四風”,勤政廉潔。他深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幹部的作風與形象,村民送來的農副產品,他毫不留情地拒絕。

梁芳平經常說:“我領著國家的工資,是來為大家服務的。你們脫貧致富了,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獎賞。”

有時,遇到情緒激動和不明真相的村民的責怪和質詢,梁芳平總是耐心解釋,設身處地地替村民著想。他堅信,群眾的理解與信任才是進一步深化工作的源泉與動力。

扶貧工作很忙很累,加班是常有之事。在家庭與事業之間,梁芳平只能做到儘量兼顧。每次家人病了,他只好極力安撫,讓他們獨自去看醫生。孩子的家長會,他經常缺席,只好叫妻子參加。梁芳平的妻子埋怨說:“我嫁給他,他嫁給了鄉政府。”梁芳平只好笑著說:“我更是嫁給了幫扶對象。”每次想到無法全力照顧妻兒老小,想到虧欠家人太多,梁芳平內心隱隱作痛。可是,他對自己的選擇毫無怨悔,“舍小我為大家”,律己服人,身先率人讓同事和群眾動容。

“全鄉還有那麼多貧困戶,我的工作任重道遠。希望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他們一把,能早日過上紅火的日子,他們也是咱們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梁芳平說道。

扶貧攻堅路上無小事。梁芳平一直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平凡而繁瑣的事,從未抱怨。用他自己的話說,能為困難群眾脫貧出點力,是他工作最大的意義和快樂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