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藍天下的美麗生態畫卷

通訊員 崔先海

長江岸邊的巴東縣,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生態文明之城。

作為“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巴東縣,通過大力實施長江大保護,汙染防治攻堅戰、環保督察整改殲滅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崛起之路,傾力構建三峽庫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區,成績斐然。

一江淨水過巴東

巴東是長江流經湖北的第一縣,是恩施州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

近年來,巴東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全面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在峽江兩岸描繪了一幅和諧美麗、蓬勃發展的美麗生態畫卷。

城市汙水處理設施改造紮實推進。目前,該縣5座汙水處理廠完成一級B到一級A提質改造,7個新建汙水廠實現通水調試,配建管網114公里。生活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均達85%以上。

船舶汙染治理有序展開。該縣62條客貨船加裝了生活汙水處理裝置,並配備了垃圾桶和油汙桶,22條渡船配備了垃圾桶和油汙桶,綜合性回收船和垃圾回收船已建造完畢。8家港口企業建造了汙水沉澱池,配備了移動式垃圾桶,安裝了噴淋設施。

飲用水源地保護專項執法行動如火如荼。該縣完成縣城萬福河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調整和鄉鎮1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啟動12個鄉鎮1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矢量圖製作,準確界定一、二級保護區範圍,啟動“百噸千人”供水工程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

地下水汙染防治強力破題。全縣60%的加油站完成了雙層罐改造。長江干流清漂工作紮實開展,投資600萬元打造兩條機動清漂船,2019年累計打撈江面漂浮物4020噸。加快推進縣城長江干流庫岸綜合整治,完成庫岸護坡治理12萬多平方米。近年來,該縣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和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盡銳出征優生態

巴東3354平方公里的縣域國土面積中,長江、清江貫穿,擁有三峽、水布埡兩大水庫,巴東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守護。

時間定格在2019年4月4日。這一天,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巴東縣分局誕生了。

2001年12月,巴東就組建了縣環境保護局。2004年3月,成為縣政府直屬管理機構,2010年11月成為縣政府組成部門。

巴東屬於老少邊山窮庫地區,是國家級貧困縣,改革開放初期,巴東不少地方生態環境惡劣,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遍地開花的小煤窯開採使得地質災害頻發,當地生態環境告急!社會對環境保護的呼聲極為迫切。

原巴東環保局剛開始組建時,僅有6名工作人員,4張桌子,沒有辦公樓,用“一窮二白”來形容再確切不過了。但歷代環保人沒有被困難嚇倒,乘著改革的春風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已修建了建築面積3557.25平方米的辦公樓,幹部職工也由最初的6人壯大到現在的30多人,建成了自動空氣監測站1座,水質監測站3座,可以開展70項監測業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巴東是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和“長江經濟帶”重要區域,更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多年來,全縣上下持續開展“山更青,水更綠”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全力打造綠色巴東。以“綠滿荊楚”行動為契機,圍繞雙神線、太溪線、318國道等幹線公路建設銀杏長廊,在野三關鎮麻沙坪、水布埡鎮龍潭坪等村建設8500畝銀杏採葉園;結合“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創建,建成了巴山森林公園、寇公文化森林公園、大面山紅葉森林公園和濱江森林旅遊走廊。實施天然林保護、低產林改造,推進綠色鄉村建設,強化森林資源管理,開展林業綜合執法,實現“山不亂挖,樹不亂砍”,林地覆蓋率逐年提高。

作為肩負巴東生態環境保護的特殊部門,巴東環保人心懷百姓、秉公執法,環境分局正在煉就一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鬥的生態環保隊伍。白雪皚皚的冬天,被譽為“鄂西屋脊”的綠蔥坡上,環保人在現場指導環保建設滑雪場;炎炎夏日,清漂船一號船甲板幾分鐘可以烙熟雞蛋,環境分局幹部職工在現場督戰垃圾清漂……

正是這種上下整體聯動,促進了巴東環境工作步履堅實。

治汙攻堅助發展

2019年,是巴東縣《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關鍵之年,該縣強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巴東縣汙染防治攻堅戰2019年度80項任務,目前已完成35項,已完成並將長期堅持的有14項,基本完成的有18項,正在推進的有13項。

通過持續開展城區餐飲油煙治理,16家餐飲企業安裝油煙淨化設施,完成年度任務的90%;在實施廢氣處理設施改造工程中,16家汽修企業加裝廢氣處理設施;通過強力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退出轉型煤礦企業7家,實現煤炭削減量36萬噸;在清潔能源入戶工程中,天然氣入戶通氣4113戶,天然氣銷售量達69.4萬立方米;通過實施城區禁燃禁放,劃定縣城高汙染燃料禁燃區;8個碼頭配套了岸電,投放新能源客車100餘臺,完成農村廁改28433戶,建成農村公廁169座;11個鄉鎮垃圾中轉站建成投用,縣城生活垃圾預處理廠主體工程完成20%。投放垃圾轉運車49臺,配套分類垃圾桶1.6萬餘個;加快實施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工程,完成3.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示範5000畝,新增8個土壤酸化治理示範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嚴把環評准入關口,全面禁止汙染土壤的企業落地。

經過努力,目前,該縣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6個、生態村92個,州級生態鄉鎮10個、生態村102個。2019年該縣又申報了3個省級生態鄉鎮,21個省級生態村建設命名,同步實施了17個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如今,巴東縣生態空間格局不斷優化,生態經濟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良好,生態制度完備建立,生態生活持續向好,生態文化逐步普及,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的巴東縣,在碧水藍天的映襯下,仿若一幅美麗的畫卷。

碧水藍天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巴東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為契機,立足縣情,堅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為引領,縱深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深入實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說到當下巴東環境工作的重點,州生態環境局巴東縣分局局長高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