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分别是哪五代,哪十国?

mengchuan


I Have a Dream,这美梦就是穿越到大唐,看那盛世荣光,建功边塞。如果时光定位受到干扰,来到五代十国,那就是噩梦。

五代十国,我称为乱朝,国家分裂,神州板荡,君臣失序,上下凌替、篡弑相寻,烝报无已,华夷互攻、海内腥膻,弥漫着血腥之气。

五代十国起于907年,朱温篡唐,终于960年赵匡胤建宋,但北宋建国后又花了十九年才陆续扫平荆南、武平(马氏楚国残余)、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复统华夏,五代十国才真正结束。

中国历史堪与五代十国相比的混乱分裂时期也只有五胡十六国之时。

五代分别为梁、唐、晋、汉、周五个占据中原的小朝廷,五代虽仅有五十三年,却凡易八姓十四帝,每代传袭,多不过十余年,少则只有四五年,俨然城头变幻大王旗。八姓为后梁朱姓,后唐朱邪、李姓(后唐先祖沙陀人,始姓朱邪,后被唐朝赐姓李),后晋石姓,后汉刘姓,后周郭、柴二姓、大宋赵姓。

十国则为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五代皇帝大多凶残狡诈,无耻昏聩,尤以梁太祖朱温、晋高祖石敬瑭为最,这二人一个阴狡祸贼,淫奸子妇;一个无耻甘为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遗祸后世。正史说后唐明宗,周世宗忝为明君,我却独爱后唐庄宗,李存勖,“生子当如李亚子”,生得勇猛,活得精彩,虽然最后死于伶人之手。

五代的主题就是谋朝篡位,先是907年朱温篡唐,然后912年被其子梁废帝朱友珪所杀,后朱友珪又被梁末帝朱友贞杀死,923年,后唐庄宗攻灭后梁,朱友贞自杀殉国。

庄宗灭了后梁,自己又在926年死于兴教门之变,后继的明宗李嗣源算是正常死亡,但934年,其子后唐闵帝李从厚即位仅五个月就被唐末帝李从珂造反杀害,936年,晋高祖石敬瑭叛乱,李从珂自焚洛阳宫玄武楼而亡。石敬瑭这个老贼割让燕云十六州借了辽兵造反成功,最后居然善终,也是老天无眼。947年后晋为契丹所灭,后晋末帝石重贵被掳北返。

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建后汉,950年,郭威反,汉隐帝刘承祐死于乱军,湘阴公刘赟未及即位就被废黜后毒杀。郭威虽然造反成功,却被刘承祐杀了全家,“婴孺无免者”,后来才迫不得已传位养子柴荣,周世宗。

周世宗与北周武帝一样可惜,已有一统天下的气象,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被权臣篡位,建立新朝,在他们打下的基础上一统天下。

这才是战祸连绵,杀戮无穷,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十国中,吴国与南唐相袭,版图最大,南唐后主词赋名满天下,又有大小周后,如果没有亡国之恨,那是君王楷模。

吴越钱镠在位四十一年,在五代十国之际可谓难得,又保境安民,开发两浙,疏浚西湖,修筑钱塘大堤,福泽后世,还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美文。

南汉后主刘鋹庸懦无能,国事糜烂,认为大臣都有家室,为了顾及子孙不肯尽忠,阉人无根,最为可信,当官就要行“葵花宝典”自宫,荒唐至极,而短短数年就有高达二万人之多自阉为臣,为了求官,南汉文人无耻到如此地步,更是荒唐。

五代十国有些异人,比如冯道,效力四朝十帝,可谓真正的官场不倒翁,坐看风云起。

战乱频乃,生活艰辛,也会有些花边故事调剂:

后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孟昶降宋后,为赵匡胤霸占宠爱。

又有小周后,南唐后主皇后周娥皇之妹,大周后尚未逝去,小周后已为李煜所宠。975年,南唐被宋所灭,小周后随李煜归宋,后被赵匡义强幸,有伪作【熙陵幸小周后图】,赵光义葬永熙陵。

五代还有花间词,让这乱世添了脂粉之气。

冯延巳做【谒金门·风乍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南唐元宗李璟调侃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孟昶作玉楼春“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来形容花蕊夫人。

欧阳炯的【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

五代十国有些事件,遗祸后世,影响深远,燕云十六州脱离中原版图;又定难军逐渐独立,后来成为西夏;而静海军,交趾,即后世越南自此脱离中央统治。

“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活着五代十国,生而为人,何其不幸。


慕信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后至北宋建立前这一政权割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存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五个割据政权。

是五代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温逼迫唐哀宗李柷禅位,建立了梁国,史称“后梁”。公元923年,“后梁”被后唐所灭。

后唐,公元923年,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于魏州称帝,沿用国号唐,史称“后唐”。公元936年,后唐被后晋高祖石敬瑭所灭。

后晋,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建国,定国号为晋,史称“后晋”。947年,后晋少帝被契丹人俘虏,后晋灭亡。

后汉,元947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借后晋灭亡的机会,在太原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950年,刘知远次子汉隐帝被叛军所杀,后汉灭亡。

后周,后汉邺都留守郭威所建。后汉隐帝因猜忌郭威,遣人欲杀之。公元950年郭威发兵攻入开封,灭后汉。次年,郭威登基称帝,国号为周,史称“后周”。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不久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除此之外,在中原以外的地区还存在有前蜀国、后蜀国、南吴国、南唐国、吴越国、闽国、南楚国、南汉国、南平国以及北汉国等十个割据政权。其中,除过北汉政权位于北方,其他九个政权均在南方地区。

公元979年,北宋在将南汉纳入版图之后,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北汉末帝被迫投降,北汉灭亡,标志着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环球网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统的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分裂时期,从907唐亡年到960北宋建立,历来都是以五代为正统一脉相承,因为北方五代是有连续性的而南方十国很多都是同时存在。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共历三帝,享国17年。923年,沙陀族人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定都洛阳,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广阔的朝代,但是也没辉煌多久。十四年后,936年,石敬瑭灭亡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保护自己的帝位,但947年后晋还是被契丹给灭了,可笑吧。后晋灭亡后,契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中原站不住脚,撤退了。刘知远把握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后汉也是五代十国最短命的朝代,只坚持了四年,951年郭威叛变灭后汉,建立后周,后周是一个开明的朝代,改革弊政,发展经济和军事,为后来大一统奠定了基础。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篡位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五代时期常年征战,社会混乱不堪。纷争四起,都是短命朝代。基本控制着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都城不是洛阳就是开封,继承了唐朝的东都,后来的北宋也是定都开封,朝代一直沿着时间线传承下去的,所以五代被公认为历史正统。


天少历史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这段时期非常的混乱。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五代十国到底是哪五代?它们和其他朝代是什么关系。

要说五代十国,首先要从唐朝说起。唐朝是我国最出名,也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但是盛极必衰,历史上每个朝代基本都是维持在三百年左右。

唐朝末年因为一系列原因,世道变的非常乱,掌握着军权的节度使们纷纷开始造反,权臣与宦官的政权,农民起义也频频发生,国家到了风雨飘摇的时期。

后来一个叫做朱温的人手下兵马最强,成功的控制住了皇帝,逼迫皇帝禅位给自己。自此延续了289年的大唐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了。

什么是五代十国

这个时候唐朝虽然已经灭亡了,但朱温并没有统一全国,梁朝控制的区别只有中原、北方的几个省。后来北方政权更替,前后变换了五次,所以被称为五代。

而除了中原政权,南方地区还有大大小小的很多势力,一共分裂为了十个国家,所以被称为十国。这就是五代十国的由来。

五代的第一代--后梁

朱温得到了皇位以后,把新的国号定为了梁,后世史学界称其为后梁,我们也可以叫它梁朝,这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这些势力都不承认它的正统身份,朱温就准备把这些不服他的人一个个都收拾了,统一全国。

其中在山西有个叫李克用的人,他以前就跟朱温有矛盾,两人以前都是唐朝的节度使,势力也都差不多。朱温夺了皇位后,李克用根本不甩他,也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于是朱温就发兵去讨伐他,第一个拿他来开刀。

五代的第二代--后唐

朱温和李克用刚打了没多久,李克用就生病先死了,后来他的儿子李存勖扛起大旗继续战斗。双方的战争持续了很多年,最后以李存勖的胜利而告终。后梁就这么被灭了。

李存勖胜利后,夺取了皇位,他想恢复大唐的辉煌,于是就定国号为唐。后世为了把他的唐跟我们所熟知的大唐区分开,将其称为后唐,这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

五代的第三代--后晋

后唐建立后,开始发展的还算稳定,左右出击收复了很多疆土,是五代时期疆土最大的一个,不过离统一全国也还差很远。在经历了十几年后,后唐的统治也渐渐混乱起来,内部权力争夺非常厉害。几方为了争夺权力,大打出手,最后被一个叫石敬瑭的人得手,这人是李克用的养子的女婿,在历史上可谓臭名昭著,是个民族败类。

石敬瑭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了借兵,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所谓的燕云十六州,就是现在北京、河北附近很大一片地区。这里在古代非常重要,因为地势较高,易守难攻,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正是因为石敬瑭割让了这里,导致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原政权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

石敬瑭得到了契丹人的支持,推翻了后唐,建立了后晋,这是五代中的第三代。

五代的第四代--后汉

契丹人被石敬瑭引来后,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契丹人就此进入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搞的天怒人怨的,后来百姓们被逼的纷纷起兵反抗,契丹人最后败逃。

一个叫做刘知远的人趁机发展壮大,最后取代了后晋,建立了后汉,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五代的第五代--后周

但是刘知远也不是什么好人,比契丹人也好不到哪去,他统治的后汉也是民不聊生,朝廷从上到下都非常的残暴黑暗。

刘知远登基没多久就病死了,他的手下们纷纷开始夺权,最后一个叫做郭威的胜出,打败了其他人,推翻了后汉,建立了后周,这就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了。

相比于刘知远,郭威就好多了,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后周在他的统治下,发展的很好,国家渐渐的焕发出生机,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郭威也在一点点的扩张领土,收复其他的小国。

郭威手下有个大将军,非常有威望,叫做赵匡胤。当年郭威起兵时候,赵匡胤就投靠了他,为他建立后周立了不少的功劳。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继位,柴荣同样很器重赵匡胤,后来没几年柴荣也死了。赵匡胤就趁着柴荣的儿子还小,发动了陈桥兵变,兵不血刃的夺取了江山。

后来赵匡胤一步步的灭掉了南方十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宋,分裂了多年的中国才终于又重新统一。


漂浮菌


五代是指继唐朝后的五个据有中原腹地的正统王朝,十国是五代期间存在的十个割据势力。唐僖宗时爆发黄巢之乱,唐王朝惊惶失措,剿抚并用,黄巢部将朱温叛变归顺朝廷,被赐名全忠,朱温从节度使一步步走向梁王,成为各藩镇实力最强的一支,907年朱温废唐哀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是五代第一个朝代。


在唐末藩镇割据时,梁王朱温与晋王李克用结仇,随后两家兵连祸结战火不断,朱温前期占据优势。李克用死后,半截英雄李存勖继位,拉拢分化连消带打瓦解梁军势力,经过连场恶战,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是第二个朝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后唐皇帝李从珂迫反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称儿皇帝,借来契丹兵攻灭后唐,建立(后)晋,此为第三个朝代。晋出帝石重贵激怒契丹,契丹出兵攻灭后晋,又祸乱中原,受到各地军民的抵抗,耶律德光不胜其烦,感叹“不意中原人如此难制”,便撤兵北归。

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晋交兵时拥兵观望保存实力,待契丹撤军后便出来摘桃子,收拾旧山河,947年,刘知远称帝,建(后)汉,这是第四个朝代。


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佑继位,鉴于节度使权大难制,武夫专擅国政,于是诱杀杨邠、史弘肇、王章,又派人前往邺都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反叛,951年灭后汉,建(后)周,此为第五个朝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与五代同时存在有十个地方政权,其中南方九个,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有刘知远之弟刘崇继承的(北)汉。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史称十国。

探索历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南方鹏


五代十国是指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开始到979年宋太宗赵匡义攻灭北汉为止共72年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是华夏文明又经历一次生死考验,也是我中华文明的分水岭,五代十国之前的那种积极向上、雍容大度、开放自信、不屈不挠的华夏文明不复存在,中华文明逐渐走向封闭、束缚,中国进入近古时期。

五代十国历史表面上很乱,但其实很简单。所谓五代,就是指北方中原地区五个朝代轮流交替,合称五代;所谓十国,就是指盘踞在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外加一个盘踞在北方的割据政权,合称十国。五代为: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为: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共十个割据政权。其实当时在“五代”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地方割据政权,不过影响力不及“十国”大,所以“十国”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当时诸多政权。

五代十国其实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遗漏下的恶果,也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当时唐代宗为了尽快平定安史之乱,大赦叛军,叛军的主要将领被封为节度使。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这也就是令唐王朝头痛一百多年的“河朔三镇”。

当时为了分化各地地方势力,又大封其他地方势力为节度使,使节度使制度遍布全国,藩镇势力进一步做大。虽然唐朝中间有数次尝试根除藩镇势力,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公元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战火遍布全国,起义失败后,唐朝国力大损,各地节度使实际已经成为地方诸侯,各个节度使之间互相攻伐兼并,唐朝名存实亡。直到907年,中原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梁王朱温废掉唐哀帝,建立后梁,其他南方各节度使趁机纷纷称王称帝,五代十国开始了。


史海沉沉


五代十国的历史,很多人会觉得很乱,因为涉及到的国家和人名太多,而他们所建的政权又都很短暂,总共加起来也不到百年,所以让人读来总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但事实上,五代十国的历史表面上很乱,但其实很简单。所谓五代,就是指北方五个朝代轮流交替;所谓十国,就是指盘踞在南方七省的九个国家,外加一个盘踞在北方的国家。

我们先从五代说起,大家知道黄巢起义后,唐帝国基本名存实亡,只剩下一副空架子。而在剿灭黄巢起义中,有两个节度使趁机做大,一个是盘踞山西的晋王李克用,一个是盘踞河南的梁王朱温。

朱温本来是黄巢的手下,后来归降唐朝,屡立战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进而敕封梁王,后来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唐朝中央政权。七年后,朱温代唐称帝,建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这也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当时,朱温虽然称帝,但盘踞在山西的晋王李克用却根本不甩他,也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于是双方在潞州展开大战。这场战役从907年的五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908年的三月份才结束,李克用也在这战役中病逝。

后来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继位,亲率大军偷袭朱温,致使朱温大军伤亡数以万计,至此这场战役才以朱温的失败而告终。朱温也由此感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小名),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之相比,就像猪狗一样!”

四年后,朱温因继承人问题被亲儿子所杀,李存勖趁机发兵灭粱并称帝,定国号为大唐,是为庄宗,史称“后唐”,这也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至于后来的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其实基本都属于是李存勖内部军方大佬轮流坐庄。

先是李存勖的干哥哥李嗣源抢了李存勖的皇位,然后李嗣源的干儿子李从珂,又抢了李嗣源亲儿子李从厚的皇位。最后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抢了李嗣源干儿子李从珂的皇位,于是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后,改国号晋,史称“后晋”。

十年后,石敬瑭的后晋被契丹所灭,于是他的亲密助手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四年后,刘知远的亲密助手郭威,又抢了刘知远儿子的皇位,并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这也就是北方所谓的五代。

再后来,郭威的养子柴荣继承了郭威的皇位,柴荣的亲密助手赵匡胤抢了柴荣孤儿寡母的皇位,建立北宋,并最终一统天下。



五代说完,我们再来说一说十国。所谓十国,主要就是江南七省割据,他们分别是:四川军阀建立的蜀国;湖北军阀建立的荆国;湖南军阀建立的楚国;江苏军阀建立的吴国;浙江军阀建立的越国;福建军阀建立的闽国;广东军阀建立的汉国。这些国家其实很好记,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号,基本与这些省的简称相似。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七省割据,为什么会有十国。那是因为王建建在四川建立的蜀国,被唐庄宗李存勖灭掉后,让孟知祥当西川节度使,后来孟祥再度让四川独立,又重建蜀国。这两个蜀国的皇帝,一个是王氏,一个是孟氏,史称前蜀后蜀,通常来说算两个国家。

同时,江苏杨行密建立的吴国,后来被徐知诰(李煜的爷爷,称帝后恢复李姓,改名为昪)篡权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这样一来,南方就有九个国家。当时,南唐虽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和实力最强的国家,共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



南唐最鼎盛时,先后灭掉灭闽和楚国,占据南方三十五个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但后来,南唐李璟(李煜的父亲)在淮南战场被柴荣给击败,不得不将江北十四州割让给柴荣,后周的疆域由此从淮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为北宋灭南唐打下基础。

而这战后的南唐,只剩下苏南(不含苏州)、皖南、江西、闽东地区。从此,伤筋动骨的南唐再无争夺天下的可能,只能混吃混喝,等着最后那一刀。于是十八年后,宋军攻占金陵,后主李煜出降,南唐覆灭。

十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是盘踞在山西的北汉,它是十国中唯一一个在北方的国家,是五代中的后汉刘知远的后裔所建立。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于979年灭北汉,十国就此结束。


我是赵帅锅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乱世,朝代更迭之快,政权交错之复杂绝无仅有,再加上我们初中高中的历史课程对于五代十国也是一语带过,所以大家不是很了解也十分正常。那么守仁君在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先说五代

后梁 :建国者是朱全忠,时间公元907年,定都洛阳。

朱全忠又叫朱温。唐末黄巢起义时朱温是黄巢手下大将,曾攻克洛阳,长安。后来朱温降唐,和李克用一起镇压黄巢义军,立下大功。累功升为梁王,势力以河南为中心。公元907年建立后梁,六年后,被自己的三子朱友珪杀死。一年后,朱友珪的弟弟朱友贞造反,杀了朱友珪。朱友贞即梁末帝。最终被割据河东(山西)的李存勖杀死,公元923年后梁国灭。延续三帝17年

后唐:建国者是李存勖,时间是公元923年。定都洛阳。后唐的前身是晋国,当时唐末黄巢起义,李克用和朱温同为唐朝大将,功勋赫赫。黄巢覆灭后,朱温是梁王,李克用是晋王。后来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李克用拒不称臣,自居李唐正统和朱温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李克用死后,他的长子李存勖继承他爹的遗志接着和后梁作对,公元923年建立后唐,随后灭掉后梁,入主中原。

三年后,李存勖遭部下和其弟李嗣源叛变,兵败被杀。其弟李嗣源继位。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继位,一年后,被弟弟李从珂杀死。后来被石敬瑭联合契丹击败,从珂自焚,公元936年后唐国灭。延续四帝14年

后晋 :建国者石敬瑭,时间公元936年。定都开封

石敬瑭是李克用,李存勖手下大将。后唐建立后成为河东节度使。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和李从珂因为互相猜疑最终兵鋒相向。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邀请契丹相助,并且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为父,甘当“儿皇帝”,被后人痛骂为卖国贼!石敬瑭联合契丹,在公元936年灭掉后唐,建立后晋。六年后死亡,其养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继位后,推翻他爹的政策,并且悍然和契丹开战,可惜战败被俘,公元947年后晋国灭。延续二帝11年

后汉:建国者刘知远,时间947年。定都开封

契丹灭后晋之后在中原烧杀抢略。百姓不堪其扰,便自发组织义军偷袭契丹军队,契丹军队招架不住,且国主耶律德光死亡,契丹遂撤出中原,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抓住时机称帝,随后定都开封。一年后刘知远病逝,其子刘承佑继位。刘承佑猜忌后汉权臣郭威,最终郭威造反,杀刘承佑。公元950年后汉国灭,延续二帝四年。

后周 :建立者郭威,时间公元950年。定都开封

郭威为刘志远手下大将,后汉建立后郭威任邺城留守,后因刘承佑猜忌且派人刺杀,郭威最终造反。杀死刘承佑后建立后周,公元955年病逝,因其妻儿皆被刘承佑所杀,遂立其养子柴荣为太子,后继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是五代第一明君,由于字数已经太多了,这里就不详细写了。公元959年病逝,其子柴宗训继位。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废柴宗训为郑王。五代正式结束。后周延续三帝10年。

(小编已经累晕,休息会爬起来接着写。)

然后再说说十国,十国比较乱,且有先有后,需要先总后分。十国分别是指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北汉。

吴 :创始人杨行密,在公元892年被唐封为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王。后来国内屡次经历大变,权臣徐温掌权。多次废立吴王,在公元937年,吴末帝杨溥让位徐温养子徐知诰。吴国灭亡。(始于唐朝,终于后晋,历时36年)

南唐:南唐创始人徐知诰,公元937年篡吴称帝,原来定国号为齐,随后突然自称李唐后裔,改姓名为李昇,改国号为唐,为了与唐朝,后唐区别,史称南唐。公元957年,其子李璟兵败后周,去帝称王。公元961年,李璟之子李煜继位。公元973年大宋攻伐南唐,李煜被俘,南唐国灭。(始于后晋,终于大宋,存在三帝39年)

南吴和南唐为前后继承关系,势力范围大致在今天的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还有部分福建,贵州,湖北,

吴越

吴越的创始人时钱镠在唐朝时被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公元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公元932年(后唐)钱镠死亡,其子钱元瓘继位。公元941年(后晋),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继位。公元947年(同年中原后晋灭亡,后汉建立),钱弘佐去世,其弟钱弘倧继位。后来胡进思发动政变,其弟钱弘俶继位。公元978年,钱弘俶向北宋投降,吴越灭亡。(始于大唐,终于大宋,延续五帝72年,是为五代十国存在最久的国家)

势力范围在今天浙江,还有部分福建。

创建者马殷,始于公元896年(时任大唐武安军节度使),公元951年被南唐灭国。(始于大唐,终于后周,延续六王45年)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湖南一带。

前蜀

创始人为大唐西川节度使王建。公元907年因不服朱温灭唐建立蜀国,公元925年,后唐伐蜀,蜀国灭亡。(始于后梁,终于后唐,历时二主23 年)势力范围在今天的四川,云南一带。

后蜀

创始人为孟知祥。后唐灭前蜀后,孟知祥因功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公元934年,孟知祥自立为蜀王,7个月后去世,其子孟昶继位。公元965年被北宋击败灭亡。(始于后唐,终于大宋,共历二主33年)

前蜀后蜀前后相承,势力范围在四川,云南一带。

南汉

公元917年,刘岩称帝,建立汉,史称南汉。公元971年,南汉末帝刘鋹投降大宋。(始于后梁,终于大宋。历时四主55年)势力范围在今天广东广西一带

北汉

创始人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弟弟,刘知远建立后汉后,让其弟刘崇为河东节度使。后来郭威灭后汉。刘崇自立为帝,奉后汉为正统,史称北汉。公元979 年被大宋灭亡。(始于后周,终于大宋,历时29年是五代十国里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势力范围在今天山西一带。

南平

创始人为高季兴,公元907年被朱温封为荆南节度使,公元963年降宋。(始于后梁,终于大宋,历时五主四十年)势力范围在今天湖北。

建立者王审知,公元909 年被后梁封为闽王,公元945年,南唐灭亡闽国,(始于后梁,终于后晋,历时五主37年)势力范围在今天的福建一小部分。

五代十国大致就是这么回事,小编已经累死,有事烧纸。

(五代十国前期)


(后期)


守仁读仁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它起自唐末的藩镇割据,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吞并到了晚唐时期,也就逐步形成相对较固定的割据,五代十国的称谓出自《新五代史》。

其中“五代”指的是从907年梁王朱温篡唐开始,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这一段历史;而“十国”的存在时间相对于“五代”来说就更久一点,它起自902年杨行密被分封为吴王,到979年宋太宗赵匡义平灭北汉为止的77年历史。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五代十国具体指的是哪些国家。

“五代”

五代指的是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分别为“梁”、“唐”、“晋”、“汉”、“周”,不过为了区别从前那些已存在的相同国号的朝代,这个五个小朝代均被冠以“后”来记载。

一、后梁

后梁的建立者为梁太祖朱温,他本是黄巢起义军的将军,后又投靠大唐成为一强大的藩镇,907年废唐帝自立为帝,定都开封,中国历史进入纷乱时期。

后梁自开国前就一直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霸,梁太祖朱温晚年荒淫与儿媳扒灰,被其子

朱友珪杀死,朱友珪由于弑父被其弟朱友贞所杀。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后梁共历三帝,前后17年。

二、后唐

后唐的前身是割据河东的晋王李克用家族,他是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亦是朱温最大的竞争对手,后梁建立后,晋王仍奉唐朝为正朔。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以“唐”为国号,同年灭亡后梁,定都洛阳。925年灭前蜀,李存勖的势力本可以一统天下的,不幸在926年死于兴教门之变。

后唐政权转至李克用义子

李嗣源之手,李嗣源开创了“明宗之治”。李嗣源死后由其子李从厚继位,不过李从厚将义兄潞王李从珂和姐夫石敬瑭当成眼中钉。李从珂和石敬瑭联手扳倒李从厚,李从珂继位后又与石敬瑭不对头,都想弄死对方。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自称儿皇帝,借助契丹军灭亡后唐。后唐传二世四帝,历14年。

三、后晋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奸,不惜牺牲民族利益侍奉异族。虽然他作为中原皇帝,但是一辈子活在辽人的阴影中。在位第七年(942年),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耶律德光,忧郁成疾而死。

石敬瑭死后,大臣未拥立其子石重睿为帝,而是拥立其侄子石重贵为帝。

石重贵向契丹称孙不称臣,契丹和后晋双方开始不停地作战。947年,契丹俘虏石重贵灭后晋,耶律德光占据中原称帝,改国号为“辽”。

后晋传二帝,历12年,应了那句“成也契丹,败也契丹”。

四、后汉

耶律德光在中原称帝后,放纵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回草原。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并定都于东京开封。



刘知远在位一年病逝,其子汉隐帝刘承佑继位,由于其猜忌郭威,使得郭威反叛被杀,后汉共历二帝,立国仅三年多(947~951年)。

五、后周

后周建立者为郭威,在位三年病逝传位养子柴荣。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最伟大的君主,有雄才大略,一生都在致力于全国统一。

周世宗在位六年,他曾说过“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可惜天不假年,但是其在位期间曾击败北汉、辽国联军,巩固了北部边防;击败后蜀,收复秦、阶、成、凤四州;三次亲征南唐,得南唐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县,与后周划江为界;又亲征北汉,收复莫、瀛、易三州和瓦桥、益津、淤口三关,此战却导致柴荣驾崩。

柴宗训继位后,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后周灭亡,历三帝,存10年(951~960年)。宋朝建立后,五代历史到此结束。

“十国”

十国则指的是在中原地区之外存在的十个主要的地方割据政权,时间跨度为唐末、五代及宋初三个时期,下面按照十国建立先后的时间来简述其历史。

南吴: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都广陵(即扬州),吴国建立,史称“杨吴、南吴、弘农、淮南”。杨行密死后,吴国的朝政被徐温和徐知诰(李昪)所操纵。937年,杨溥禅位于宰相徐知诰,吴国灭亡。吴共历4主(杨行密、杨渥、杨隆演、杨溥),共36年。

南楚: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后封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楚王,以潭州(今长沙)为王都,她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马殷临终前定下“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因此埋下巨大的祸根,马殷诸子争立,史称“众驹争槽”

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乘机攻灭南楚。历六主,立国56年。

吴越:907年,朱温封两浙节度使钱镠为吴越王,都钱塘(今杭州),吴越国建立。吴越国是十国中最为稳定的割据政权,978年,吴越王钱俶为了避免战乱纳土归宋,立国72年,历三代五王。
前蜀:907年,蜀王王建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后主

王衍投降,前蜀灭亡。历二帝,享国十八年。

闽国:909年,王审知受朱温封为闽王,都闽侯(今福建省福州市),史称闽国。王审知去世后,诸子争立,骨肉相残。

王审知三子王延钧杀长兄王延翰继立,王延钧又被长子王继鹏杀害,后被其叔王延羲与侄王继业捕杀,王延羲继位,王延政又在建州建国称殷帝。945年,南唐趁闽国内乱时出兵灭闽国,存36年历六主。

南汉:917年,南海王刘䶮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南汉多是暴虐无道、荒淫无度的君主,也如闽国一般兄弟争立,骨肉相残,其国君信任宦官,甚至出现满朝大臣皆是阉人。971年南汉末主刘鋹投降北宋,南汉历四帝(刘䶮、刘玢、刘晟、刘鋹),存54年。
南平:924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高季兴在907年被朱温任命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身处乱世,却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他喜欢劫掠各诸侯使者的财物,还不知廉耻的向各诸侯国称帝者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高季兴死,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963年纳地归宋,存国39年。

后蜀:934年,剑南两川节度使、蜀王孟知祥于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蜀国在先主孟知祥、后主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不过乐极生悲,后主孟昶奢侈无度、荒废朝政。965年,宋太祖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历2主共31年。

南唐:937年,徐知诰篡南吴政权建立齐国,939年改名为李昪,并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南唐曾国力强盛,到中主李璟时虽趁机灭亡南楚和闽国,但是楚地和闽地后又被楚人和闽人所占,算得上是得不偿失,国力开始衰败。后来有割地后周,称臣去帝号,到了后主李煜时朝政混乱、国力颓败。975年十一月,北宋攻占南京,李煜投降,南唐灭亡,传三世三帝,享国39年。

北汉:北汉算得上是后汉的残余势力,951年郭威曾欲迎立河东节度使刘崇长子刘赟为帝,行至半路便被废为湘阴公,后周建立后被幽禁而死。郭威称帝后,刘崇随即也在太原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也是实力最弱的国家,在后周和宋朝的进攻下,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979年,宋太宗赵匡义率军亲征北汉,末主刘继元被迫出降,北汉灭亡。传三世四帝,享国28年。

十国之外存在的诸多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还存在过岐国、北平国、赵国、桀燕等小国以及静海军节度使、清源军节度使、武平节度使、定难军节度使(西夏前身)等其他节度使的割据政权。

所以近现代有部分史学家与学者对该时期有新的定义,认为北汉乃是后汉的残余,而桀燕、岐两个割据政权列入,那么就刚好是“五代十一国”,柏杨的著作中就是如此定义的。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从朱温灭唐算起,到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时间比较短:53年。不过就这53年这么短时间里,中原迭代了5个小朝廷,四周先后存在过十几个割据政权。

每个大一统王朝后面都要跟进一个乱世,汉朝之后是诸侯争霸、三国鼎立;西晋之后是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大唐之后则是五代十国乱世。闲话不叙,且介绍一下五代十国情况:

五个前后更替的小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与五代并存的十国是: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汉。

•大家都没能统一天下,为啥“梁唐晋汉周”这五个就能成为朝代、代表中央呢?那是因为后梁占据中原,灭了大唐,夺取、继承了唐朝国祚,代表了正统,周围小国大多称臣,使用人家年号。而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则依次灭了前面的朝廷,继承了前朝衣钵。

不过“五代十国”这只是笼统说法,另外还有别的割据政权:契丹、大理、吐蕃、定难军、武平军。当然,“十国”也不是所有割据政权,都臣服中原“五代”小朝廷。

“五胡十六国”跟“五代十国”最大区别就是:五胡十六国中的“十六国”大多旧的灭掉、新的建立(同时共存的不多);而五代十国中的“十国”大部分同时并存。

•几个例外:北汉在北周时期才建立,后蜀代前蜀,南唐代南吴、南唐灭闽、南楚,北宋建立后,一口气剩下的6个: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这样“十国”就全归北宋了。

可惜北宋号称统一,但是仍有契丹、大理、吐蕃、定难军等几方势力难以平定。于是乎,契丹成为“辽国”,定难军成为“西夏”。在宋朝几百年中,大多数时间其实一直是三足鼎立,算不得大一统(先有北宋、辽西夏;再有南宋、金、西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