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大勝金兵四十五萬,這一幕似曾相識

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大勝金兵四十五萬,這一幕似曾相識

文丨《那些年》悅悅

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不得不讓人感慨: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211年,蒙金之間的戰爭正式拉開帷幕。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在野狐嶺大勝四十五萬金兵。這場戰役不僅決定了蒙金交戰雙方政權的命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此後中國歷史的走勢與格局。

如果把目光回望到一百年前,你會發現歷史驚人的相似。當初,完顏阿骨打在護步答岡以兩萬人馬戰勝遼朝的十萬大軍,確立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文章鏈接)

不到一百年,金就在戰場上重蹈了遼的覆轍,從一個勝利者淪為失敗者。所以從某種角度說,研究失敗比研究勝利更有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決定金朝命運的野狐嶺之敗。

烽煙乍起

1208年,金章宗病死,其叔父衛紹王完顏永濟繼位。這個消息引起了一個人的特別關注——蒙古首領成吉思汗

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大勝金兵四十五萬,這一幕似曾相識

彼時的蒙古在金朝的統治下,雖然按時納貢,但心中對金的仇恨卻與日俱增。1146年,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被金熙宗釘死在木驢上,結下了世仇。金世宗時,金人每三年出兵一次,對蒙古進行“減丁”剿殺,在這種環境下出生的鐵木真,曾經將滅金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奮鬥目標。

1206年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各部後,胸懷滅金之志,卻一直沒有輕舉妄動。兩年後,金朝完顏永濟繼位。對於這個新皇帝,成吉思汗還是很瞭解的。當初去金朝納貢,成吉思汗曾見到過當時還是衛王的永濟。那次見面,成吉思汗堅決不肯施禮。此時聽說是永濟當了皇帝,成吉思汗面露鄙夷地說:“我原以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的人才能做的,這種平庸懦弱的人也可以做皇帝麼?我憑什麼要跪拜他呀!”

金朝易主,成吉思汗意識到:滅金的時機快到了!

進攻金朝之前,成吉思汗做了充足的準備。他整合了一支令行禁止、上下一心的蒙古鐵騎,還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金軍情報,成功收買了為金朝看守北方邊境大門的汪古部……南下的障礙被一一排除。

經過精心準備,1211年初,成吉思汗以“報父仇”之名,率軍十萬向金朝發動了進攻。


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大勝金兵四十五萬,這一幕似曾相識

低估對手 被動應戰

從一開始,金人就低估了蒙古人的力量和決心,表現得十分被動。

成吉思汗南下時,金蒙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當時,金朝人口近5000萬,是蒙古的40餘倍;軍隊人數是蒙古的10餘倍。因此,有人曾說:“金國如海,蒙古如一掬細沙。”正因如此,金朝上下普遍輕敵,認為蒙古不可能攻過來。然而,蒙古雖然人數少,但軍隊久經戰場,戰鬥力強悍。成吉思汗領導下的一眾將領能征善戰,反觀金朝,雖然軍隊數量龐大,但此時軍事荒廢,早已經沒有了創業之初“金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氣勢。


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大勝金兵四十五萬,這一幕似曾相識

衛紹王不僅對自己的力量認識不足,還把盟友推給了對方。西夏和金有盟約,打起仗來要互相支援。為了防止腹背受敵,成吉思汗先出兵進攻西夏。西夏多次向金求援,衛紹王非但坐視不救,還覺得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西夏又氣又恨,最終向蒙古屈服。

成吉思汗為攻打金朝準備多年,如果金朝細心觀察收集信息綜合研判,想必也能掌握蒙古動向。但是金朝執政者卻沒有提高警惕,甚至禁止百姓談論北方邊事。直到蒙古真正打來,衛紹王才開始倉促佈置,一面向蒙古求和拖延,一面調集軍隊向北方佈防。

然而,即使金朝開始用兵,接下來依舊是消極抵抗——打防禦戰。金朝派出獨吉思忠率領主力前往西北前線。獨吉思忠到位後,立即組織75萬軍民,加固界壕300公里,想以此阻止蒙古人南下。

蒙古騎兵向來以靈活機動著稱。倉促修成的堡壘根本抵擋不住蒙古人。成吉思汗分兵3萬給三個兒子牽制金軍,自己集中七八萬的兵力猛攻一處。之後,接連攻下烏沙堡、烏月營兩處軍事要地,金人費力費錢修築的防線很快土崩瓦解。

接連失利下,金兵才認識到蒙古大軍的作戰能力今非昔比。


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大勝金兵四十五萬,這一幕似曾相識

戰術失誤 被動挨打

出師不利,金人臨陣換帥。

新帥

完顏承裕上任,剛和蒙軍的迅猛攻勢打了個照面,他便主動放棄桓、昌、撫三州,徑直退往野狐嶺一線(今河北張家口張北縣一帶)。

野狐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自古以來的兵家要地,歷史上有多個朝代曾在此地修築城牆。完顏承裕退守野狐嶺時,手下大軍號稱有40萬之眾。他將兵力分佈在野狐嶺長城的各個關口,自己坐鎮中央。他認為山勢和長城之險要可以有效遏制蒙古軍隊的進攻。

成吉思汗率部稍事休整後,便發兵野狐嶺。在山嶺中,蒙軍騎兵的機動優勢難以施展,但成吉思汗很快找到了對策,他利用野狐嶺防線過長,金軍兵力分散難以及時聯絡調動的弱點,下令集結重兵攻擊防線最薄弱的一處。同時,為了鼓舞士氣,蒙軍大將木華黎號召眾人:“彼眾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也。”蒙軍鬥志高昂,愈戰愈勇,很快就在獾兒嘴(野狐嶺北山嘴)取得突破,金軍整個防線又成了擺設。金人再一次大敗而潰。

打到這個時候,完顏承裕不敢再戰,倉皇而退。當地地主豪族主動提出支援,承裕卻一心只想著找退路。主帥如此,金兵更是軍心渙散。

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大勝金兵四十五萬,這一幕似曾相識

決戰失利 無路可退

面對金兵的潰逃,蒙軍緊追不捨,終於在會河堡被追上。之後蒙軍發動進攻,金軍幾乎全軍覆亡。

此戰中金朝幾乎喪失了所有精銳,金軍在之後和蒙軍的交戰中屢戰屢敗,徹底失去了主動,再也沒有能力抵抗蒙古鐵騎。很快,衛紹王被大臣殺死,蒙軍攻到金朝的中都城下,金人被迫求和。

之後,新皇下詔遷都汴京,金朝的大片土地被蒙古人佔領,金朝的政局更加動盪。正如《金史》中所說,“金之亡國兆於此焉”

蒙金之間的“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十萬兵力大勝金兵四十五萬,這一幕似曾相識

剛剛一百年,金朝皇帝提及祖先的常常是金滅遼的艱辛與輝煌,卻很少觸及遼的敗亡原因與教訓。而當我們站在大歷史的背景下,你會驚歎:無論是戰敗的細節,還是覆亡的全貌,金不過是走了遼的老路。

馬雲曾說過:“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各的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哪些錯誤是人們一定要犯的。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就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

所以,當你無法複製別人的成功時,不妨多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這才是最有效的生存寶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