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篇青少年学习力教育文章五十八 孩子逆反心要如何正确引导?

许多父母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让孩子往左走,他偏往又走;让孩子帮忙拿点东西,他却偏不肯拿,这就是“逆反心理”。一个人的“逆反心”常常是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孩子身上的“逆反现象”尤其明显,此时如果父母在面对逆反的孩子采取高压政策让他屈服,一般结果就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父母直接顺从孩子,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那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首先是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当孩子第一次与我们沟通心理话时,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用同理心共情,而不是急着反驳孩子,否则孩子会有一种心态,以后再也不和他说了。那么也不能听到孩子真实的声音,也就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大部分孩子叛逆是感受不到爱,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爱他的。

其次,必要时进行冷处理,当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时常会以哭闹、耍赖的方式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要先学会忽视,不理孩子的哭闹行为,等孩子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再尝试与其沟通。

建议每个家庭做一个“冷静角”,这个冷静角是大家一起选择的,当孩子和父母产生冲突时,彼此处于情绪失控状态下,我们可以选择去冷静角静一静,这个角孩子可以自己来布置,让他感觉到温暖安全。同时,父母要首先示范,当自己处于情绪时,要先去冷静角,言传身教,孩子也就会学会这种方法。当情绪平静下来,缓和之后,彼此再商讨事情。

此外,父母要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叛逆,父母不要一味要求孩子不要做某事,不能做某事。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告诉孩子可以做的事情,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明白自己的做事方向。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比一味制止孩子要好得多。

从潜意识的角度来看,不要紧张,不要碰电,不要玩游戏,不要看电视,孩子潜意识接收的是“紧张”“碰电”“游戏”“电视”。我们总是用语言设置了障碍,更多的是说方向性的语言。

还有一些父母说得比较笼统,而孩子很难去操作。

有一次学校组织旅游,三年级的玲玲出发前的晚上在家里,妈妈告诉她“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一些,看带些什么,要抓紧时间哦”。结果等妈妈忙完家务到房间一看,孩子一点都没有动,正当她准备发火“你怎么半天都不收拾,在干什么?” 话还没出口,孩子对她说“妈妈,我不知道该带些什么?从哪里收拾?” 妈妈才明白了,原来孩子不清楚自己需要带些什么,一是自己以前的失职,二是没有告诉她具体如何去做。

于是她开始告诉孩子,先把什么放进去,再把什么洗漱用品放进去,衣服要带什么,鞋子要带哪种?.......于是具体到细节,孩子就会了,母女俩很快就完成了出发前的整理。

当然孩子逆反的现象和行为还有许多,重要的是父母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只要从孩子的视角来对待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听父母的话的,也就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这样的心理时期。

100篇青少年学习力教育文章五十八 孩子逆反心要如何正确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