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公元1080年冬,蘇軾經過息縣,渡過淮河,來到義陽(宋朝為避宋太宗趙光義的名諱而改名信陽)溮水河畔。義陽自古就有“溮河中心水,車雲頂上茶”之說,大文豪蘇軾聞言大喜,即駐足溮水,以水煎茶,品茶之後就把溮水評為“天下第四十六泉”,並稱贊曰“生斯土者,往往多稟清氣,具風骨之士,不可謂非山水之靈也”。唐代的茶聖陸羽編寫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把全國盛產茶葉的13個省43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屬淮南茶區。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如今的溮河兩岸,圖為岸邊的茗陽閣和遠處的賢山

據說蘇軾來信陽前,他在杭州任職時,皇上曾賜他一包茶葉,他品嚐之後滿口清香,感覺此茶絕妙,雖然他喝遍名茶,但是這茶太過風格獨特,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究竟是什麼茶,他並不知道,直到這次他在信陽再品嚐到這種茶,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信陽茶。於是,他當即寫出“淮南茶,信陽第一”“品不在浙閩之下”的論斷。看見信陽毛尖絕非一般。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蘇軾老先生

歷史上,信陽毛尖主產於溮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部分鄉)一帶。“毛尖”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末,當地人把產於信陽的茶葉稱為“本山行尖”或“毛尖”,又根據採製季節、形態等不同特點,又分類叫作針尖、白毫、跑山尖。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信陽毛尖

1913年信陽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遂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1915年,溮河區董家河鎮車雲山生產製作的茶葉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自那以後,特定將產於董家河的“五雲山”、溮河港“兩潭一寨”、譚家河“一門”(土門)的茶葉定名為信陽毛尖。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巴拿馬金獎

今天我要介紹的信陽毛尖主產區是車雲山產區,之所以先介紹它,一是因為它的風景優美,二是因為它出產的信陽毛尖最為特別,可以說它才是信陽毛尖真正的發源地。車雲山位於湖北與河南兩省交界的桐柏山區,境內群峰挺拔,山勢巍峨,蒼山青翠,巨石嶙峋。特別是千佛塔、百廟、馬鬃嶺、右耳巖、鷹嘴石、太峨山、刺鼻尖以及雙寨等八大風景區把車雲山點綴得更為奇麗。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一山跨兩省的車雲山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險峻的馬鬃嶺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鷹嘴石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車雲山頂的千佛塔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千佛塔

這裡處處林木蓊鬱,清泉長流,每逢遇雨,群山若隱若現;雨後乍晴,團團白雲,翻滾於群峰之間,其狀如萬馬奔馳,又似車輪滾滾,車雲山因此而得名。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車輪滾滾的雲朵

所產成品毛尖,圓直偏扁,鋒毫顯露,顏色偏淡黃色與別的產區的毛尖大為不同,內質香氣清高,具有濃厚的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甜涼爽口;湯色嫩黃,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柔軟。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車雲山毛尖的鮮葉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車雲山茶的成品

看山水信陽,品車雲山茶

其它產區的信陽毛尖成品

由於車雲山的茶葉與別處產區不同,因此它的沖泡溫度也不相同,綠茶的沖泡溫度一般在75攝氏度左右為好,此時的綠茶湯色明亮,口感最好,而車雲山的毛尖綠茶則需要100攝氏度的開水沖泡方能釋放其真正的茶香,產生濃郁醇厚的口感。喜歡山水信陽和熱愛品茗論道的朋友不妨來車雲山探訪一下,相信你會愛沉醉於它美麗的風景,著迷於它與眾不同的毛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