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公元1080年冬,苏轼经过息县,渡过淮河,来到义阳(宋朝为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而改名信阳)浉水河畔。义阳自古就有“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之说,大文豪苏轼闻言大喜,即驻足浉水,以水煎茶,品茶之后就把浉水评为“天下第四十六泉”,并称赞曰“生斯土者,往往多禀清气,具风骨之士,不可谓非山水之灵也”。唐代的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3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属淮南茶区。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如今的浉河两岸,图为岸边的茗阳阁和远处的贤山

据说苏轼来信阳前,他在杭州任职时,皇上曾赐他一包茶叶,他品尝之后满口清香,感觉此茶绝妙,虽然他喝遍名茶,但是这茶太过风格独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究竟是什么茶,他并不知道,直到这次他在信阳再品尝到这种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信阳茶。于是,他当即写出“淮南茶,信阳第一”“品不在浙闽之下”的论断。看见信阳毛尖绝非一般。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苏轼老先生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当地人把产于信阳的茶叶称为“本山行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又分类叫作针尖、白毫、跑山尖。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信阳毛尖

1913年信阳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遂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1915年,浉河区董家河镇车云山生产制作的茶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自那以后,特定将产于董家河的“五云山”、浉河港“两潭一寨”、谭家河“一门”(土门)的茶叶定名为信阳毛尖。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巴拿马金奖

今天我要介绍的信阳毛尖主产区是车云山产区,之所以先介绍它,一是因为它的风景优美,二是因为它出产的信阳毛尖最为特别,可以说它才是信阳毛尖真正的发源地。车云山位于湖北与河南两省交界的桐柏山区,境内群峰挺拔,山势巍峨,苍山青翠,巨石嶙峋。特别是千佛塔、百庙、马鬃岭、右耳岩、鹰嘴石、太峨山、刺鼻尖以及双寨等八大风景区把车云山点缀得更为奇丽。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一山跨两省的车云山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险峻的马鬃岭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鹰嘴石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车云山顶的千佛塔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千佛塔

这里处处林木蓊郁,清泉长流,每逢遇雨,群山若隐若现;雨后乍晴,团团白云,翻滚于群峰之间,其状如万马奔驰,又似车轮滚滚,车云山因此而得名。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车轮滚滚的云朵

所产成品毛尖,圆直偏扁,锋毫显露,颜色偏淡黄色与别的产区的毛尖大为不同,内质香气清高,具有浓厚的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甜凉爽口;汤色嫩黄,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柔软。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车云山毛尖的鲜叶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车云山茶的成品

看山水信阳,品车云山茶

其它产区的信阳毛尖成品

由于车云山的茶叶与别处产区不同,因此它的冲泡温度也不相同,绿茶的冲泡温度一般在75摄氏度左右为好,此时的绿茶汤色明亮,口感最好,而车云山的毛尖绿茶则需要100摄氏度的开水冲泡方能释放其真正的茶香,产生浓郁醇厚的口感。喜欢山水信阳和热爱品茗论道的朋友不妨来车云山探访一下,相信你会爱沉醉于它美丽的风景,着迷于它与众不同的毛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