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逆商培養是挫折教育,4個方法教會孩子“輸得起”

小明在學校認真聽講,回到家主動學習,成績好,責任心強……

可是一次班裡選班委裡,信心滿滿的小明竟然落選了!

這次失敗對孩子的打擊很大,從此之後不再那麼開朗,變得什麼事都畏首畏尾,很怕輸。

小明的這種心態是“輸不起"

這在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身上都有發生。這些孩子有主動的上進心和要強的性格,但一遇到失敗,就很容易產生挫折感而變得一蹶不振。

孩子學習成績好,父母就忽略了他們的心理成長,給孩子施加的目標很大很遠。實際上孩子內心的承受力並沒有那麼強,所以,他會在一些競爭方面的事情上表現得異常緊張;因為孩子想通過這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最好的逆商培養是挫折教育,4個方法教會孩子“輸得起”

還有一類家長,他們對於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犯一點錯誤,不允許孩子失敗,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少走彎路,或者不走彎路。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經歷了挫折與磨難的考驗,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長。

在這兩種教育態度下成長的孩子,哪裡經得起風雨。因此,從現在起,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態度和方法,要讓孩子明白,“失敗"也是一種人生經歷,要讓孩子經得起失敗。

為此,家長要掌握以下方法:

方法一:允許孩子失敗,失敗是孩子的權利。

孩子的成長過程必然會伴隨著錯誤與失敗,這個過程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父母愛孩子,並不是要包辦代替、過度保護孩子,因為在愛的旗幟下,孩子們感受失敗的權利被剝奪了。

魯迅先生說過:即使天才,在生下來時的第一聲啼哭也絕不會就是一首好詩。任何人的成長都要經歷一些磕磕碰碰,人無完人,人都是在不完美中逐漸趨於完美和成熟的,對孩子尤其如此。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錯誤與失敗要給予理解、給予寬容。

只有親身經歷過失敗才能使孩子長大成熟,也正是經受失敗的一次次洗禮,孩子的羽翼才會逐漸豐滿,心智才會逐漸成熟。這一過程,父母可以引導,但決不能代替。


最好的逆商培養是挫折教育,4個方法教會孩子“輸得起”


方法二:從生活中入手,培養孩子的耐挫力。

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每天過著眾星捧月般的日子,只要好好學習,要什麼,家長都會給什麼,他們面對一點小挫折都會一蹶不振。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家長不妨也從生活中入手,對孩子大膽放手,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給予拒絕,不要讓孩子得到的太容易,父母只有對孩子真正地放手,孩子才能獲得許多體驗的機會。

方法三:鼓勵孩子敢於冒險、敢於嘗試。

孩子如果總是逃避風險,就會缺乏戰勝失敗與挫折的信心,因為他不瞭解成功的真正含義。

不要讓孩子認為:“我是一個什麼都做不好的失敗者"“如果失敗了,我就是個笨蛋",如果你希望孩子自信,就讓他為了成功而鍛鍊,鼓勵他去做他從來沒有做過的事,並大加讚揚。

應讓孩子記住,有缺點是正常的,在一件事情上的失敗並不等於是一個失敗者。

方法四: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孩子在失敗中站起來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在成長的路上少經歷失敗,這是人之常情,但家長不要刻意地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環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難當孩子遇挫時,家長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給孩子自己面對失利的空間和機會。

當孩子不能獨自解決的時候,你可以和他一起討論,引導孩子去思考,然後讓他自己去解決。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動機,常來自於遭遇過的挫折經歷。當他的經驗足夠豐富時,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最好的逆商培養是挫折教育,4個方法教會孩子“輸得起”


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對人來說未必都只是具有消極的意義,適度的挫折是一種挑戰和考驗,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進人們奮進。

“失敗"也是一種人生經歷,孩子正是由一種不完美走向完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這就是一個長大的過程。總之,作為孩子的家長,在抓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心理、逆商成長。

孩子“輸得起"才有更多贏的機會,在孩子稚嫩的心靈埋下百折不撓的種子,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思想,教育孩子坦然面對挫折,指導孩子穩妥地駕馭環境,增強孩子的心理免疫力,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