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矯正」從承重模式到步態週期,這個動作你必須會做

坐姿髖關節移動練習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雙側承重模式轉化訓練,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自我檢測方法,可以衡量骶髂關節的活動能力、雙側承重模式的轉換能力。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完成這個動作,很可能有骶髂關節活動受限、單承重模式的問題,直接在體態和步態上表現出不對稱,引發許多功能障礙和身體疼痛問題。

「體態矯正」從承重模式到步態週期,這個動作你必須會做

這個動作是這樣完成的,首先採用坐姿高度大約讓大腿股骨與地面平行,屈膝九十度雙腳平放在地面上,然後兩側膝關節交替前後移動,而保證雙腳平放於地面不能發生移動。

當左膝向後移動、右膝向前移動時,左股骨在矢狀面內向後移動、右側股骨在矢狀面向前移動,骨盆整體會在水平面內向左旋轉,同時在矢狀面左側髂骨旋前、右側髂骨旋後。

「體態矯正」從承重模式到步態週期,這個動作你必須會做

為什麼說這個練習會對步態產生影響,因為以上精細化動作也是步態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骨盆向支撐腿方向旋轉,如上圖所示,左腿支撐邁右腿,骨盆左旋,左側髂骨旋前右側旋後,這樣重心就過渡到左側,形成左側承重,反之亦然。

所以,我們應該按照以下流程練習這個動作。

1.坐姿雙側腿交替移動練習

起始姿勢為踝、膝、髖關節成90°,雙腳平放於地面,在練習過程中雙腳都不要移動。注意是使股骨移動,而不是移動腳——因此膝關節的角度是不會有太大改變。

重複練習10-15次。可以選擇不同的速度進行練習,但首先要試著緩慢地移動,即使坐在你對面的人也不會注意到你在移動。同時也要確保你在運動的過程中沒有塌腰弓背。

2.自我檢測

「體態矯正」從承重模式到步態週期,這個動作你必須會做

在完成幾組慢速的練習時,注意每一側的運動範圍和動作質量的不同。如果你的運動範圍和動作質量通過10次重複練習得到改善的話,說明最初的限制更多的是來自於神經控制方面,通過練習得到了改善。

如果你仍然不能前後移動,或者不能將左側膝關節拉回來的話,可能存在結構受限的問題,比如關軟組織受限(髖節囊過度緊張)或骨性受限(骶髂關節錯位)從而阻止了運動。

這個交替動作練習包括了一側股骨向前移動、一側股骨向後移動,正如上文所述,這是步態循環的正常組成部分。當我們不能很好的完成此動作,步態循環中很可能出現一側邁步受限的情況,這時就會引發出現代償,取而代之的是下背部的過度運動,慢性腰骶痛很可能是這種步態模式的產物

3、瞭解和改善不對稱性

下面的圖片展現的是一些右側腿主導承重的動作模式,這不僅僅是傾向於使用右側腿支撐的問題,還包括了許多神經、呼吸和生物力學方面的因素。

「體態矯正」從承重模式到步態週期,這個動作你必須會做

以右側骨盆支撐重心是人們活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然而當人們不再向左側移動和旋轉時,就會變成代償模式。通過使用這種左側髖關節移動練習(左側內收肌向回拉)對數百名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些人在雙側代償模式下會被“卡在中間”,無法有效地將骨盆向左、向右旋轉。

4、感受左側髖關節移動

「體態矯正」從承重模式到步態週期,這個動作你必須會做

雖然上一部分講到兩側交替移位的練習,但大部分時候我們需要強化左側髖部移動和左側骨盆旋轉,因為右側承重模式是最常見的。

(a)感受左側的腳跟輕輕地壓向地面,左側股後肌群發力

(b)當把左膝(股骨)拉回關節窩時,將左髖抬起

(c)然後小幅度地將左膝向內側拉動

以上a、b、c三個過程融合了左側股後肌群、左側內收肌、左側腹壁肌肉的激活與收縮活動,這些都是步態週期中進行左側腿承重時所必需的環節,所以這個動作對改善右側承重的步態模式有著直接的效果

如果感覺將左膝向回拉動比較困難的話,可以保持這個姿勢,進行4次深呼吸,重複4組。

如前文所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靜坐著別人沒有察覺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去練習一下這個動作,相信你會感受到它的益處。

相關資源

https://www.posturalrestoration.com/community/post/2244/new-article-published-on-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by-jason-masek?id=2244

Left Adductor Pullback Exercis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79640/

「體態矯正」從承重模式到步態週期,這個動作你必須會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