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戎马一生打下千里江山,死活不肯称帝,后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

公元852年3月10日,这一年是大唐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在杭州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现称功臣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垅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诞生了一个婴儿,婴儿的父亲兴冲冲的冲进房中,听着响亮的哭声欣喜异常,然而当他拨开襁褓看到婴儿第一眼时,不由得大惊失色,这个孩子长的实在太丑了,父亲钱宽一看儿子长的奇丑无比,竟认为此儿的降生是不祥之兆,于是便将其抛入到屋后的深井中,幸亏男孩的祖母阻拦才得以活命,因而取乳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而这个身世坎坷而又大难不死的婴儿则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吴越王钱镠。

他戎马一生打下千里江山,死活不肯称帝,后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

钱镠自幼习武,对各种课外书,比如图谶、纬书也多有涉猎,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钻研,成年后终于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私盐贩子。当时的唐王朝已经腐朽不堪,各地诸侯纷纷拥兵作乱,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号令不出京城,当时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想称霸自立,石镜都镇将董昌遂招募乡勇平叛,此时的钱镠年仅24岁,幸亏董昌不看颜值,不久之后因才能突出被任命为偏将,一起讨伐王郢,钱镠的人生从此得以改变。

他戎马一生打下千里江山,死活不肯称帝,后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

后来钱镠在讨伐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黄巢起义军等系列战斗中表现出色,董昌也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伯乐,对钱镠青睐有加,随着董昌身份水涨船高,钱镠也由小小的一个偏将变成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荣衔,成为使相,掌管浙江西道一切兵马民政大权,董昌善于笼络人心,在此之前董昌、钱镠相处一直非常不错,钱镠视董昌为知遇恩人,董昌对钱镠则大加封赏,然而两个人的裂痕还是出现了。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建立大越罗平国,改元顺天,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在关键时刻,对于这位老上司的选择,钱镠却坚决反对,他给董昌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劝董昌与其关起门来当皇帝,面临株连九族的危险,不如安安分分当一个节度使,董昌面对这位老下属的劝谏,虽然心有不满,但鉴于钱镠羽翼已经丰满,如无钱镠支持,称帝之事难以成行,于是便答应钱镠,向朝廷请罪。

他戎马一生打下千里江山,死活不肯称帝,后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

同年五月,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又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令其讨伐董昌。后来董昌兵败无奈只好投江自杀,而钱镠也被朝廷任命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又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其九死,真正成为了一方诸侯。钱镠在平定两浙地区的反对势力之后,开始精心经营两浙地区,并向朝廷请求加封为吴越王,然而唐王朝却断然拒绝,不久之后,朱温篡唐,加封钱镠为吴越王,钱镠求封心切,竟然接受了梁朝的册封。对此,吴越国很多官员大惑不解,明明有称帝的资本却始终不敢迈出关键一步,但实际上钱镠有自己的考虑,钱镠自认为两浙地区物产丰饶,但民风淳朴,不善战争,国内兵少将寡,势难与中原大国相抗衡,因此其占绝两浙之后一直推行的外交政策便是虚与委蛇,无论中原王朝如何更迭,吴越永远向其称臣。

他戎马一生打下千里江山,死活不肯称帝,后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

钱镠认为唯有此举方可保住两浙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在钱镠的保护下,两浙百姓安居乐业,至今还十分怀念钱镠,钱镠一生戎马,在两浙创立王图霸业,然而在五代十国“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之”的战乱时期,钱镠却始终没有称帝,实在难能可贵。

他戎马一生打下千里江山,死活不肯称帝,后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

并非其没有雄图壮志,而是因为钱镠始终将两浙百姓装在心中,故而放弃虚位而成就大业,钱镠在两浙地区多有政绩,在内政建设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上,其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十训”即钱鏐临终前向子孙们提出的十条要求,遗训中虽然包含一些封建思想,但是大部分是饱含人生智慧的。“武肃王遗训”代代相传,世世因循,一直激励着钱氏后人。

他戎马一生打下千里江山,死活不肯称帝,后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

钱镠八十一岁时才去世,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属于高寿了,钱镠晚年与僚属们谈起杭州城的变化,众人盛赞杭城邑屋繁会,江山雕丽,湖海形胜,为天下稀有,全都是大王数十年精心治理之力也。钱镠却很清醒,他说:“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

他戎马一生打下千里江山,死活不肯称帝,后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

钱氏后人目前已经遍布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千年之后著名的后裔有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等,都在我国各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钱氏族人也成为了享誉千年的名门大族。

参考文献:《吴越备史》、《新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