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會為何從桂林遷到南寧?

峩是一個矛盾體


新中國成立後,為大力扶持民族地方經濟發展,撤省建民族自治區,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並對比廣西幾大城市發展潛力、樞紐地位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等考慮,決定省會定為南寧市。


琴心服飾4號


對於廣西首府在近代史中的遷移,不得不說兩個人,一個是陸榮廷,一個是李宗仁。

宋代於997年設廣南西路,路治設在桂林,桂林也從此成為廣西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此後的元、明、清三代,廣西的首府也皆設在桂林。

歷經滄桑1000餘年,到了近代,廣西首府的變遷可謂是幾經波折。

陸榮廷執掌廣西時,將廣西首府從桂林遷到了南寧。

後來,李宗仁打垮了陸榮廷和沈鴻英,成為了桂系的當家人後,又將首府從南寧遷回了桂林。

可是,我黨打垮了國民黨,桂系煙消雲散,李宗仁也跑去了美國,1950年時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首府又被搬到了南寧,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後,首府仍然是南寧。

為什麼桂林當廣西首府當了1000多年了,最後偏偏要遷到南寧呢?

對於廣西首府從桂林遷到南寧,陸榮廷是“始作俑者”。

陸榮廷生於1958年,字幹卿,系南寧武鳴縣人。

他的一生很傳奇,在很小的時候便成了孤兒,一個孤兒為了活下來,當過學徒、跑過腿,當過討飯的乞丐,也當過劫人錢財的土匪,一直到24歲時給一個清軍管帶當親兵,後來在26歲應募成為唐景崧部的一個小卒,參加了中法戰爭。

這麼一看,陸榮廷應該是可以在軍隊中立足了,可是,誰也想不到的是清政府在中法戰爭竟然乘勝求和,陸榮廷所在軍隊被撤銷,陸榮廷應該何去何從?

他帶著人扛走了部分槍械,跑到了中越邊境,又當起了土匪,專和法國人對著幹,這一干便是近10年!

1894年,陸榮廷手下已經發展到了數千人,清政府一看,這還得了?於是,廣西提督蘇元春出面招安了陸榮廷。

這一年的陸榮廷,已經36歲。

不過,也別看他的起步雖然晚,可是發展速度卻快得很!陸榮廷38歲時因剿匪有功,經保舉成為清軍健字營管帶,1904年便當上了總兵,後來在1906年被派往日本考察軍事。

1911年6月,陸榮廷被清政府任命為廣西提督,掌控一省軍權。

後來,廣西響應辛亥革命,成立了軍政府,他又被推為了廣西都督。

從1894年被清政府招安到1912年成為廣西都督,他只用了18年,他沒讀過幾本書,也沒正經學過軍事,但是他卻走到了這一步,不得不讓人佩服。

中國自古便有衣錦還鄉的思想,項羽燒完了秦朝宮室後,也忍不住喊了一句:“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陸榮廷從一個孤兒、乞丐、土匪變成了一省都督,富貴了,自然也要還鄉去“炫”一下,怎麼炫呢?是穿金帶銀地帶著兵馬回老家?

這也太俗了,他陸榮廷不走尋常路,他要將廣西首府搬到老家去,讓老家人更直觀地感受他的富貴和成就,順便造福老家人!

1912年10月,廣西首府從桂林遷去了南寧,這一遷便是24年。

1924年,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打垮了陸榮廷,第二年有打敗了沈鴻英,這三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頓時成為了廣西的掌舵人。

李宗仁的出身也不算好,他在南寧將校講習所停辦後,一時找不到出路,還曾跑回老家種田了,中國近代史差點便少了一個風雲人物,多了一個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伯伯。

李宗仁在掃清了陸榮廷和沈鴻英後,難道不想將首府遷回桂林嗎?陸榮廷在家門口辦公,李宗仁是桂林人,所以他當然也想將首府設在桂林,李宗仁將首府遷回桂林的原因和陸榮廷是一樣的。

只是,李宗仁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畢竟南寧成為首府這麼久了,一省政治、軍事中心全在南寧,一旦搬遷,肯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彈和抵制。

一直到了1936年時,李宗仁才將首府從南寧遷回了桂林。

這時候李宗仁為什麼能夠將首府遷回桂林呢?

一個原因是桂林當了1000多年的首府,人們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首府在桂林;另一個原因是此時的桂林仍然是廣西的文化中心,仍然是一個重鎮;再一個原因則是日軍的炮火已經越來越近,南寧更靠近海,在攻守方面,顯然不如桂林有優勢,將首府遷回桂林,在和日軍打起來後更容易保證廣西的指揮中心的安全。

所以,廣西的政治中心在南寧度過了24年以後,終於又回到了桂林。

然而,到了1949年,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時候,又為什麼會選擇將首府重新遷到南寧呢?

許多人說,桂林處於廣西邊緣地帶,難以輻射整個廣西,這或許是一個原因,但絕對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原因,廣州不在邊緣?南京不在邊緣?中國的首都北京也在邊緣!可是,因為它們處在邊緣而取消了它們的政治地位嗎?更何況,在交通、通訊便利的現代,根本不存在什麼輻射不到的問題。

也有人說,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太多了,格局小了,這能成為桂林取消首府地位的原因?顯然不能,靈川、臨桂哪個不能成為桂林延伸的方向?我們再想想重慶,重慶號稱“山城”,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不多嗎?可是蔣介石不也將重慶選為戰時首都?

又有人說,是因為南寧比桂林更靠近海,那為什麼不選欽州、北海?

實際上,將首府選在南寧應該更多是因為政治因素,所以有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當然,這裡面也有南寧曾經當過首府的歷史原因。

或許,也有擔心桂系“李白”的殘餘勢力反撲、擾亂辦公的原因,畢竟“李白”在此盤踞了幾十年。

當然了,也少不了對外因素,南寧的地理位置更方便觀望越南局勢,一旦戰事起,便能夠更迅速地獲取信息和調動軍隊,同時又留有一定的緩衝空間,可進可退。

所以,廣西首府選在了南寧。


吾與吾國


作為廣西人,我試著用有限的知識解釋一下,有不對的地方請多包涵。每一行政中心定位選扯,都是經濟、軍事、文化的綜合考量的選擇,不管是國家還是省市。

現在的廣西大概以三個文化團體組成,用語音分分為桂柳語系,粵語語系和壯語系,桂柳語系應該屬於中原文化體系,發音也更接近普通話。使用範圍大概柳州桂林河池全州等桂北到來賓一帶。粵語語系就桂東桂南一帶的玉林北海欽州防城南寧梧州等北部灣城市。壯語語系主要集中於百色和與百色交界地區。從語音使用人口數量上三個語系差不多屬於平均狀態。從經濟實力上看粵語系大於桂柳系大於壯語系。文化影響力上桂柳系大於粵語系大於壯語系。

以前廣西的政治版圖和現在不是一樣的,解放前?民國前?粵語系的欽北防還是廣東管的,不知道玉林宜州是不是。因此民國前的歷代廣西桂柳語系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是絕對的影響力,所以當時在桂林建府正常不過,至於為什麼不選實力和區位相當的柳州那可能只能說柳州命不好,永遠只能是政治上的千年老二。直到近代,由於經濟、文化交流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加上戰亂原因,省府在南寧和桂林短時擺動,最終選擇定府南寧,最後欽北防併入廣西,都是歷史必然。

腦洞大開一下,如果粵語系的分出來做一個直轄市,壯語系和桂柳系再組成廣西省會不會更好呢?


哥們159496707


廣西自元代建省以來省會一直在桂林,廣西簡稱為“桂”也以此有關。自清末辛亥革命後,各省紛紛獨立,地方手握軍權的實力人物把持大權,廣西由手上有兵的提督陸榮廷控制廣西而成為廣西都督,因陸是南寧武鳴人,陸想在自己家門口對全省發佈施令,就以南方邊境不寧為藉口,要求當時的民國總統袁世凱同意把省會由桂林遷往南寧。袁稱帝后各省又紛紛獨立,袁死後全國陷入軍閥混戰的狀態,陸榮廷為首的廣西軍閥在混戰中失敗逃到上海後來又死在上海,廣西政權又落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軍閥手中,因為李白兩人都是桂林人,同樣,他倆也想在自己的家門口發號施令,同時也為了抗衡湖南軍閥南侵廣西,所以又把省會遷回了桂林!到了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廣西全境解放,當時廣西的黨政軍最高領導人是張雲逸大將,張雲逸向中央建議廣西省會應設在有鐵路交通的柳州或桂林,但黨中央毛主席從當時的越南局勢考慮,為了更好地支援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共抗法抗美,把廣西作為援越的大後方,因此又建議廣西的省府設在南寧!


青天在看


這個得回顧下歷史了,1911年辛亥革命廣西獨立後,陸榮廷利用廣西獨立運動複雜的形勢,在革命大潮的席捲下,從清王朝的廣西提督變成為總攬廣西全局的民國廣西都督,奪取了廣西軍政大權。

1912年4、5月間廣西議員黎桂森、胡家勤、秦昌濟向大總統、總理陳述的關於遷省意見書。

1912年6月8日,袁世凱政府內務部職方司收到的廣西公舉代表鄔繩準等赴京陳述遷省利害書。

廣西都督陸榮廷致袁世凱政府關於遷省事宜的電報。

1936年10月,抗戰前夕,出於國防關係的考慮,經黨政軍聯席會議決定,復治桂林。

20世紀40年代桂林十字街

1949年12月11日,廣西全境解放。經黨中央批准,1950年1月,南寧正式確定為解放後的廣西省省會。

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設在南寧市。1958年3月5日,全國人大通過決議,建立省一級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為自治區首府。

1958年3月14日,首府南寧6萬多各族群眾集會,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


廣西資訊臺


作為一個南寧本地人,我好好來說說廣西定首府(省會)南寧的原因吧。我覺得主要是政治因素,其次是地理因素,就這兩點足矣定首南寧。(不搞邕桂柳互黑之辯,著重講訴關鍵歷史)


△邕江遊覽

很多人提到定首府南寧有政治原因,結果講不到點上,無非都是討論陸榮廷舊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的遷都角逐。其實,在這個時期我們更應該看看我黨在廣西的革命發展歷程。

1929年10月鄧小平、李明瑞等革命領導人策動南寧兵變,將桂系軍閥的警備隊、教導隊大幾千人馬秘密策編為我黨武裝力量,從南寧邕江上溯右江。同年12月11日,便發動著名的百色起義,開闢了右江根據地,中旬亦發動龍州起義(左江起義)。

△南寧兵變紀念館

△南寧民國街景

可以說我黨在廣西的革命發展起於左右江,而武裝力量源於南寧。因為桂林柳州正是當地豪強桂系的主營地,而桂西南則是窮苦少數民族地方,我黨的土地革命政策正是聯繫團結少數民族打擊豪強。南寧,以及附近百色崇左一帶更多是壯族人口,其次是廣東過來的粵、客家人。

△《南寧兵變》影視劇,反正感覺鮮為人知…

廣西的解放時期,因為山多地不平,加上桂系老巢多年經營,大明山,大瑤山,大容山,十萬大山國民黨土匪殘部盤根錯節。而南寧地處盆地平緩地帶,也處於整個廣西相對中央位置,陸路、航道,糧油,軍事調度均屬於中樞,而且後續對於經濟發展更為有利,於是新中國考慮到政治地理因素,定首府為南寧。


△從南寧兵變-百色起義,紅七軍的虎將,開國上將李天佑將軍

△南寧解放後舊景,朝陽花園 我黨早期團結壯鄉人民發展土地革命,所以說壯族人民和紅七軍可是魚水之情。後來的新中國成立,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那麼南寧當仁不讓作為首府。有個偏頗的說法,南寧武鳴的壯族才是“正壯”~這個壯府當然是南寧!

總之,南寧北接桂柳地區,東通玉林梧州至廣東,南有北部灣,西出百色雲南、崇左龍州憑祥臨越南,不得不說正是八桂之首的最佳位置。我是土生土長的南寧人,講白話和壯話,親戚可是桂柳話客家話混雜都有。我覺得大南寧是個包容的城市,更應該團結好八桂大地壯鄉人民,致力發展好壯美廣西!


小飛機和小飛餅


從明朝劃分廣東省和廣西省以後,桂林便成為了廣西省會,歷經明清兩代。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不久廣西提督陸榮廷在廣西主持革命運動,搖身一變成為民國政府的廣西都督,再次掌握廣西軍政大權。當時他就曾藉機將廣西省會從桂林遷往南寧,這裡面的原因主要是桂林是立憲派的大本營。


1912年2月,陸榮廷在桂林就職。因為民國,凡事需要付諸公論,他就暗示自己手底下的議員在議院提出“遷省會”的提案。沒想到阻力甚大,廣西駐軍統領派人逮捕議員,搗亂會場。不過此舉剛好激起了議員的不滿,許多議員都前往南寧。

1912年4月10日,在南寧的議員自行商議成立廣西省臨時議會,不久,在桂林的議員也成立了廣西省臨時議會,廣西南北對立的政治格局形成。事情如此發展,其實對於陸榮廷來說正中下懷,畢竟南寧已經開始成為廣西的“政治中心”了。陸榮廷從幕後走向前臺,提出了一個“南寧為省會,行政部門駐紮桂林”的建議,此舉無疑坐實了南寧的省會地位。


以後廣西省會還有變遷。抗戰時期,因為考慮到日本軍隊可能從北部灣登陸,屆時南寧勢必不能固守,於是國民政府走將省會遷往桂林。到了新中國,國家考慮桂林作為廣西省會,不能輻射全省,於是又將省會遷往南寧。


圍知歷史


民國時期廣西省會由桂林遷往南寧

廣西正式稱為“省”,始於元代末期,當時稱“廣西行中書省”;明朝改稱“廣西布政使司”;清朝才稱為“廣西省”。廣西省會原設於桂林,後來遷到南寧。在這當中,亦幾經反覆,頗為曲折。現將其變遷始末羅列如下,以饗網友。

在封建社會推行郡縣制的時代,今日的廣西境內被分為許多郡。它們彼此之間互相平行,沒有統轄和隸屬的關係。南寧在東晉時才開始成為郡治所在地,晉興郡下只統轄晉興縣,地盤大約比今日的邕寧縣稍大,還包括今扶綏、隆安、武鳴等縣的部分地方。唐朝時,將全國分為十道,其中的嶺南道,包括了今日廣東和廣西的範圍。在唐懿宗以前,今日廣西的境內被分為三個“管經略使”來統轄各地州、縣,即邕管(治所在今南寧)、容管(治所在今容縣)、桂管(治所在今桂林)。後來,桂管和容管相繼被罷廢,其下所統轄的各州、縣全部隸屬於邕管。到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將嶺南道分為東西兩省,以廣州為嶺南東道,以邕州為嶺南西道。嶺南西道的轄地,相當於今日廣西,其治所又設於邕州(今南寧),所以南寧在唐代時即已成為廣西的首府了。

但到了宋代,改嶺南西道為廣南西路,路治設在今桂林,而南寧則降為邕州永寧郡的治所。後來元代末的廣西行中書省,明朝的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的廣西省,治所均設於桂林。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廣西“大亂”,清王朝以岑春煊為兩廣總督,提兵入桂征討了幾年, “大亂”才算平息。在這過程中,岑春煊深感廣西省會設於桂林偏於一隅,不便調兵遣將,便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會同廣西巡撫林紹年,奏請清王朝將省會遷往南寧。他們在奏摺中指出南寧“上接雲南,下接廣東,前俯越防,後蔽會省,屹然重鎮,控制最宜,比之桂林,地既居中,又稱繁庶,於吏事民情,亦極便宜”。此外,岑春煊還向清朝廷上了一份“密摺”,陳述了省會設在南寧對加強我國南部邊防的重要意義。當時,越南已經淪為法國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法國侵略者對我國虎視眈耽,他們陳兵於中越邊境上,大修工事,隨時都有入侵的可能。以南寧為省會,比起僻處廣西東北隅的桂林來,確實更有利予加強我國南部邊疆的防衛。所以,岑春煊的“遷省之議”,可算是有真知灼見的。但是,昏庸無能的清政府,沒有采納這遠謀之見,競將岑春煊的奏摺“寢而不行”。遷省南寧的事也就只好撂了下來。

至清朝末年,由於受西方民主運動的影響,全國各省紛紛成立諮議局。宣統元年(1909年),廣西省諮議局成立於桂林,各府、州、縣的議員又將遷省南寧的問題重新提出,並且列入議案。當時除了桂林府的議員反對外,其他昏府議員多數贊同。但因桂林巡撫張鷗岐持反對態度,致吏議案未髓通過。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廣西“宣佈獨立”,妾著成立軍政府於桂林,1912年,改廣西諮議局為廣西臨時省議會。議員們再次將遷省問題提出,要求議決。當時,桂林紳士秦步衢為統領,握有兵權,他武斷專橫,地亨主義思想嚴重,競逮捕了主張遷省南寧的議員,還派暴毫搗毀議場。這種野蠻行徑,引起了眾議員的憤慨,他們努紛離桂南下,集結於南寧,在南寧設立了遷省集議所。當時廣西議員共九十六人,而集結南寧者達七十八人。由於人數佔絕對優勢,他們便決定在南寧成立廣西臨時省議會,並通電中央及省內外,電召桂林議員來邕議事。留在桂林的議員人數雖少,但自恃有秦步衢撐腰,不甘示弱,便在桂林成立了另一個廣西臨時省議會,也同時通電全國。這樣廣西便形成了兩個議會同時並存的滑稽局面。

當時,以袁世凱為首的中央政府對此左右為難,舉棋不定。廣西都督陸榮廷本為武鳴縣人,常駐南寧,心底裡是贊成遷省南寧的,但又怕得罪省桂派議員,便藉口出巡離開桂林,撒手不管。這樣,桂、邕兩個議會互相攻擊,各自標榜“正統”,內訌數月不止。在邕的議員深入各府,發動各府自治會,各中小學校、教育會、商會等團體,聯合發出通電,聲稱“省邕則納稅,省桂則不納稅”。這時,陸榮廷已出巡到了龍州。陸榮廷害怕廣西局面最後會發展到不好收拾的地步,於他臉上無光,才裝模作樣地出面調停。他擬出了一項折中的辦法“以南寧為行省,都督居之,議院及銓敘、法制兩局先行建設。桂為舊地,六司暫駐,以維市面而安人心”,並電陳大總統袁世凱和國務院參議院。國務院最後批准了陸榮廷的辦法。至此,喧鬧了數月之久的省邕和省桂的鬧劇就以南寧為省府而暫告一個段落。

事隔不久,1915年,陸榮廷升任兩廣巡閱使,離開廣西就職。前張鳴岐升為廣西巡按使。張鳴歧本來是反對省府遷邕的,此時又極力活動將省會搬回桂林。桂林以外的十四府議員於是又在南寧成立“廣西維持省邕聯合會”,激烈反對盤最後,省邕派取得了勝利。由太總統公佈定南寧為廣西省會。.至此,省邕省桂之爭終於告結。


到了1936年:抗日戰爭即將爆發盛當時,廣西政權掌握在李宗仁的新桂系軍閥手裡。李宗仁以軍事上的考慮為名,覺得南寧離海岸太近,容易遭受日寇襲擊。為了便於應付將來抗戰的軍事需要,便又決定將省會從南寧遷回桂林。鑑於當時的軍事形勢急迫,無人對此提出異議。同年10月,廣西省會復遷桂林。

1949年10月,解放大軍南下,在湖南“衡寶戰役”中殲滅了桂系軍閥主力,軍鋒直逼桂林。為避開我軍鋒芒,桂系軍閥又將廣西省會遷來南寧。12月4日,南寧解放。12月9日,五星紅旗插上了鎮南關,廣西全境解放。

共和國成立後廣西省會的爭論

   1949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南下解放廣西,在武漢籌建的中共廣西省委 也由中共中央華中局所在地武漢市隨軍南移,並決定,省委機關臨時設在桂林市。在廣西全 境即將解放前夕,省委幾位負責同志對廣西省會的設置提出了幾種意見:有的認為,桂林是 歷史文化城,名氣大,是老廣西省政府的省會,各種設施比較齊全,工作條件好,省會應設 在桂林;有的認為,柳州是廣西的中心,工業有基礎,鐵路可通湘、黔,水路直達粵、港, 公路也很方便,從地理位置和發展工農業生產角度看有它的好處,廣西省會設在柳州是合理 的;有的說,南寧應作為廣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駐地:它靠近越南,是中國政府支援越南 人民抗法鬥爭的前線,有國際影響;南寧又處在少數民族地區,也近欽州灣,而欽州灣是海 防要塞,省會設在南寧對聯繫和鞏固海邊防及至指揮全省建設都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水路交 通比柳州還好。三種意見,各有道理,但要定下來,還得報告中央。毛主席很關心這件事, 他比較各方面的意見後,決定把省會放在南寧。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確定南寧為廣西省的省會。

   廣西是國民黨桂系集團的老巢。剛剛解放的廣西,滿目瘡痍,土匪猖獗。南寧鐵路不通, 通訊落後,當時對指揮全省的工作確有一定的困難。1951年初,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 張雲逸進京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時說,來賓至南寧的二百多公里鐵路不通,每次到北京或廣州 開會回南寧,都要在柳州轉乘汽車,途中還要部隊護送才行。柳州在廣西的中心,還是把省 會搬到柳州來吧。毛主席聽完彙報後,站起來對張雲逸說:“廣西的土匪的確很厲害喲! 但 是,鐵路不通可以修嘛! ”毛主席又轉身對參加聽彙報的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同志說:“羅長 子,你們立即劃出三條航線:北京、廣州、昆明至南寧的飛機航線儘快通航,這樣,我們的 雲逸同志今後回南寧就用不著部隊護送了。”

   在黨中央、 毛主席的關懷下,1950年5月,廣西基本肅清了土匪,社會治安有了好轉。 來賓至南寧的鐵路也於1951年3月建成通車; 1952年民航南寧站成立,並陸續開闢了南寧至 廣州、北京、昆明的航線,交通比過去方便多了。

   1958年1月, 毛主席在南寧主持召開中央工作會議,一天,省人民政府主席韋國清給毛 主席彙報工作,又順便提到把廣西省會遷往柳州之事。韋國清說:“南寧較偏僻,往南走不 遠就到廣東處的欽州小董(按:當時屬廣東省)了。柳州市是廣西的中心,交通方便,而且荒 坡荒地多,有利於建機關,辦學校,蓋工廠。”毛主席聽了韋國清的陳述後,朗朗一笑說: “這是你韋國清的一大發明。照你的說法,中國的首都在北京是不是也太偏了? 也應該從北 京搬到蘭州或青海去才成喲!那裡的荒山荒地可比柳州多得多哩!”毛澤東又一次巧妙地回答 了這個問題。韋國清也覺得毛主席的說法在理,表示同意毛主席的意見。

南寧是一座“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的嶺南名城。歷史的進程,證明了廣西首府設在南寧的必要性。共和國成立後60多年來,南寧的工農業生產日新月異,科技文教事業進步很快,水、陸、空交通也迅猛發展,到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成為廣西各族人民嚮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特別是2004年以後南寧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南寧將以面向東南亞,背靠中國大西南的嶄新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南寧,將對廣西,對中國,對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943000d1ae90574c134\

愛在綠城


誠邀,如題。省會是一個省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一般都是由一省之內的龍頭城市充任,基於政治影響,一般省會是不會動的,廣西省會由桂林遷到南寧自然也有其特有的歷史原因的。

桂林地處廣西中北部,自古便是廣西地區的最高官員駐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清朝建立。

那麼為何後來的廣西首府變成了南寧呢?

原來辛亥革命爆發不久,袁世凱復闢帝制,廣西也分裂成擁袁和反袁兩股勢力,於是當時的廣西議會96人中有78人脫離舊勢力控制的桂林地區,前往南寧,成立了廣西省臨時議會。


但是留在桂林的議員就不樂意了,也宣佈成立省議會。這樣廣西就有了桂林南寧兩個議會,後來佔多數的南寧、柳州、玉林、梧州、百色等14府84名議員上書陸榮廷,要求將省會遷入南寧,並以拒交地方糧、稅作要挾。廣西當局只得作出一個折衷的決定,把南寧作為省會,直到此時,廣西省會才最終確定下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桂林格局太小,因地處喀斯特地貌,到處都是山,地層下很多溶洞,無法建造太高層的建築,不合適現代省會的大格局,現代社會的省會必須得容納得了林立的高樓大廈,要不然擔負不了省會的政治、經濟中心的作用,從另一方面來說,省會在南寧會對桂林好點,因為如果省會在桂林的話,將會對桂林的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現在桂林的灕江是清澈見底的,想象一下,如果大排放的汙染使得桂林的水變得不在清,天不在藍以及為了建造高樓、開道路而把山炸開移平,那桂林還是桂林嗎?還能保有它國際旅遊城市的地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